关于达摩祖师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达摩祖师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达摩祖师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达摩祖师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达摩大师血脉论禅语50句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达摩经典语录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禅定者所推崇。下面是达摩经典语录,请参考!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2、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1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14、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 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1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16、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17、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26、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2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2、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3、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5、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6、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7、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8、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9、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0、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11、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
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13、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14、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
15、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16、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7、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8、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19、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20、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
1、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2、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4、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5、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6、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7、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8、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9、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10、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11、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12、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13、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14、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15、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16、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
17、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18、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19、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20、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21、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22、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23、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24、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25、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26、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27、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28、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29、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30、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31、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32、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33、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34、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36、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37、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38、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39、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40、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41、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42、悟即是佛法。
43、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44、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
45、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46、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48、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49、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50、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词语祖师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词语祖师解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详细释义]
1、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
《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定陶 丁姬 , 哀帝 母也,《易》祖师 丁将军 之玄孙。” 颜师古 注:“祖,始也。《儒林传》, 丁宽 ,《易》之始师。” 唐 颜真卿 《崔孝公陋室铭记》:“公即 安* 之次子也,全德天至,**玉立,盖圣代之宝臣,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礼乐之祖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 有巢氏 构木为巢,还应该是木匠的祖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什么自由,什么民权,拿个 卢梭 当做祖师看待。” 朱东润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后记》:“ 梅尧臣 是 宋 诗的开山祖师,把诗歌的`创作推向一条新的道路。”
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唐 韩偓 《游江南水陆院》诗:“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宋 苏轼 《南华寺》诗:“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祖师,指六祖也。”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祖师立教,代代相承如续灯然,无有穷尽。” 清 汪琬 《题庉村和尚法嗣图》:“浮屠氏之谈禪者皆本 达磨 以下诸祖,故谓之祖师。”《儒林外史》第七回:“道兄请仙之法,是何人传授?还是耑请 纯阳祖师 ,还是各位仙人都可启请?”
3、帮会的创始人。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九回:“安清帮祖师相传是 翁 、 钱 、 潘 三个兄弟,之后 翁 钱 两人都被 潘 所害。”
4、泛指创始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花月痕》第十四回:“﹝各道节度﹞有奉 熊文灿 为祖师,而以抚误事者。”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晦气也夹屁股跟到,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祖师造句
1、屈原是“楚辞”的开山祖师。
2、三清祖师在上,三茅师祖返世,神符命汝,常川听从……
3、广东韶关慧能六祖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经寺之石经祖师等。
4、我们祖师爷留下话来,要门下弟子救世济民,我们只是谨遵祖训而已。
5、这么看来,我又欣慰地想,祖师爷毕竟是祖师爷,他一眼就看清了形势,面对现实,咸与维新。
6、开创者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弟子郝大通。
7、庐山东林寺也以净土宗第一祖庭的地位屹立于佛教之林,开山祖师慧远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初祖。
8、术数之学,更在祖师高道之间辗转相传。
9、写有显化六全章公祖师字的布幔。
10、美冷战理论“祖师爷”凯南101岁一命归天。
11、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
12、那僧人便是六祖慧能禅师了!当时那印宗禅师听了慧能祖师说的‘心动’之后,竦然起敬。
13、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郭襄祖师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
达摩经典禅语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2、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1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14、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 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1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16、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17、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26、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2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所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这是一张年轻而陌生的脸,不是曾翻天覆地、纵血雨腥风的夷陵老祖魏无羡。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魔道祖师名句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1、蓝忘机终于把他从藏书阁上掀了下去。一关窗,把颤动的簇簇玉兰花枝和魏无羡的笑声,都关在了窗外。
2、如果有个人能接住他,那就再好不过了。
3、双杰同归,不过是十几年来痴妄凝结成的一场大梦。是梦,就终会有醒来的那一天。
4、只要两人都活在世上,迟早会遇到的。
5、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敛芳瑶琴金光散,泽芜洞箫蓝曦痕。君子如兰茶未满,旧识思追酒已温。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6、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种他种过的思追。
7、亦恶亦怜薛成美,半生恶尽半生痴。
8、谁知道骗你的你都信了,不骗你的你反而不信了呢?
9、魏无羡,你信不信,就算你不招惹是非,是非也会招惹上你。要救一个人往往束手无策,可要害一个人,又何止有千百种法子。
10、他还是那一身漆黑的道袍,孑然一身,背着两把剑,霜华和拂雪。带着两只魂,晓星尘和阿箐,走上了另一条的道路。
11、我独自徘徊在孤苦世间,耗尽元神精气,宁可魂飞魄散,也想再见你一面,这一见,就是最后永决!
12、你大哥只会是打断你的腿而已!
13、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
14、若我曾被珠玉珍视,何须与草芥为友邻。
15、月老把红线牵在两个人的小拇指上便可以相爱,丘比特射箭之后使人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可薛洋断了指,晓星尘盲了眼。
1、我等你十三载,你如何回我?
2、天真无忌的童言,最是能致命。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而正是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伤人心才往往最直接。
3、姑苏双壁仍在,云梦已无双杰。
4、蓝湛!蓝忘机!含光君!我,我刚才,是真心想跟你上床的!
5、世事不是都一定要分个黑白明了,你我皆放下,已如此重要。
6、我小时候可喜欢吃糖,就是一直吃不到,看别人吃得嘴馋。所以我总是想,要是有一天我发达了,身上一定每天都带着吃不完的糖。
7、人间欠我一颗糖,我却只有砒霜付以人间。
8、低头看水,专心找你的。又来异想天开。
9、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
10、其实从头到尾,被挫骨扬灰,灰飞烟灭的,只有温情一人。
11、是,我骗你。我一直在骗你。谁知道骗你的你都相信了,不骗你的你反而不信了呢?
12、蓝湛蓝湛!别走。我胡说八道,我不好,你不要不理我。
13、魏无羡,你信不信,就算你不招惹是非,是非也会招惹上你。要救一个人往往束手无策,可要害一个人,又何止有千百种法子。
14、你一无事成,一败涂地,你咎由自取,你自找的!
15、是,我就是有娘生没娘养怎么样,轮得到你们来管教我!
16、滚滚滚!下次干这种事,不要让我知道,也不要叫我来看!
17、只羡忘羡不羡仙,说是天天就天天。
18、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种他种过的思追。
19、凭什么你的知遇之恩,要别人来付出代价。
20、现在才去堵伤口,什么用都没有。晓星尘已经死了,彻彻底底地死了。连魂魄都碎了。
1、修仙御剑,曾经也是异想天开啊!
2、负霜华,行世路。一同星辰,除魔歼邪。
3、此生不悔入魔道,来世愿做道中人。
4、酒很香,很醇,也很辣。
5、你一无事成,一败涂地,你咎由自取,你自找的!
6、姑苏双壁仍在,云梦已无双杰。
7、管他熙熙攘攘的阳关道,我偏要一条独木桥走到黑。
8、我见诸君多有病,料诸君见我应如是。
9、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种他种过的思追。
10、你欺他眼盲,骗得他好苦!
11、世人只知鬼将军,不知白衣温琼林。
12、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
13、是,我就是有娘生没娘养,怎么样?轮得到你们来管教我?
14、生前哪管身后事,浪得几日是几日。
15、我等你十三载,你如何回我?
16、我不下,我是伤号。
17、亦恶亦怜薛成美,半生恶尽半生痴。
18、上善若水晓星尘,十恶不赦薛成美。
19、在此恭候夷陵老祖魏无羡。
20、霜华敛去君珍重,再无明月送清风。
21、我见诸君多有病,料诸君见我,应如是。
22、忘羡一曲心系君,瀚海百重长相忆。
23、夷陵老祖魏无羡,披麻戴孝蓝忘机。
24、忘羡一曲天子笑,此生无悔入魔道。
25、嘿,反正你都替我收尸这么多回了,也不差这一次。
26、昨晚你好奔放呀,含光君。
27、雪落泽芜空朔月,花尽敛芳徒恨生。
28、山鸡打得再多,我还是第一。
29、君不见陌上花开落几度,燕影疏斜去又还。
30、说来惭愧,夷陵老祖枉称所向披靡,却其实见狗即怂。
31、我说要灭常家的门,就一条狗都不会给他留下!
32、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
33、*女,家姐厌离。叫长相守的,恰恰分离。
34、云深夜阑拥月色,少年携酒晚归程,酒香醉情抬眸间,白衣翩立似惊鸿。
35、是!蓝曦臣,我这一生,杀父杀兄杀妻杀子杀师杀友,什么坏事没做过!
36、我不放,这是我爹留给我的!
37、你一开口我就笑。我一笑,剑就不稳了。
38、谁知道骗你的你都信了,不骗你的你反而不信了呢?
39、任你罚尽千遍,此心难束缚。
40、薛洋也有心,可道长不信。
41、凭什么你的知遇之恩,要别人来付出代价。
42、世人八苦予我,我以十恶相报,我何错之有?
43、为遇一人而入红尘,人去我亦去,此生不留尘。
44、我薛洋,晓天地,晓人心,但终究不晓星尘。
45、待他醒来,说对不起,错不在你。
46、没有人会被永远奉在神坛之上,传说也仅仅只是传说而已。
47、只羡忘羡不羡仙,说是天天就天天。
48、原以为殊途同归,却不想同道殊途。
49、君子如兰,思之可追。
50、若我曾被珠玉珍视,何须与草芥为友邻。
51、你要记得别人对你的好,不要记别人对你的不好。
1.这颗糖微微发黑,一定不能吃了。被握的太紧,已经有点碎了。
1.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 自以为心若磐石,却终究人非草木。
所求不得,所恨不抑
达摩祖师语录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
达摩祖师名言
达摩祖师说的经典语录
达摩祖师传台词
达摩祖师名言十六字
达摩语录
达摩经典语录
长春祖师语录
王者荣耀达摩语录
魔道祖师语录
邱长春祖师语录
魔道祖师的语录
魔道祖师语录集
祖师大德语录
魔道祖师虐心语录
魔道祖师薛洋语录
魔道祖师语录短句
魔道祖师魏无羡语录
魔道祖师江澄语录
魔道祖师语录文字
魔道祖师江厌离的语录
魔道祖师蓝忘机语录
魔道祖师虐心语录图片
魔道祖师经典语录
魔道祖师语录短句虐
达摩名句
达摩诗句
达摩台词
达摩语音台词
幼儿园我最喜欢的古诗
关于守土的古诗词
提打头的古诗词
有关漂泊流浪的古诗
祝贺婚嫁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元旦贺词
形容净月潭的古诗词
带飞的小学古诗
关中过年的古诗
*语*人的古诗
两首赞颂梅花的古诗
古诗水仙花的思想感情
范成大的第一首古诗
赞颂母爱的诗古诗词
八俊日行三万里的古诗
生命的力量古诗文
古诗讲解可以选的古诗
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的古诗
有关小寒的古诗诵读
有踏血寻梅的古诗
形容为生活彻夜难眠的古诗词
比较有深意的古诗文
王菲哪首歌有古诗的词
送给生意人的古诗词
有菲菲的古诗
十月怀胎的古诗词
关于舞动青春的古诗
古诗画的背景音乐用哪个好
月亮的古诗吗
岁岁清和**安安的古诗
年少成名的古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