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关于中华传统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华传统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华传统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3) 语录(64) 说说(33) 名言(24) 诗词(281) 祝福(21) 心语(22k+)

  •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 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而在教学中渗透、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的生活日常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濡染传统文化的光辉,并体现在行动中,如此方能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日常;行动

      当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借助大学语文课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具体的日常行动中,而对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在知识考试之外,主要还应在行动中验证。

      一、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传统文化。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濡染这种文化。

      (一)通过热播影视剧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智与美

      *年来,众多制作精良的国产电视剧都开始从中华传统经典中借力,这些饱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热播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在接触与亲*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智慧与美感。比如青年演员胡歌主演的古装剧《琅琊榜》就有效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权谋文化,并将中华古典服饰、医药、饮食、武侠等文化细节有效地整合在剧情中。通过收看该剧,学生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感有切实的认知。再如柳云龙主演的谍战剧《风筝》,有效吸收了唐诗元素,通过收看该剧,学生可以对许多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通过热播剧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大学生真心喜欢追剧,他们在追剧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会自然接受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学生会以热播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索引,进一步去传统文化宝库中发掘与探索。这样一来,富有兴趣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就开始了。

      (二)通过《*诗词大会》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年来,《*诗词大会》逐渐成为全民皆爱的热播文化节目。很多青年大学生都喜欢集体收看这一节目,借此来检验自己的古典诗词储备。尤其是在《*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外卖小哥雷海为因击败北大硕士成为本季冠军,迅速成为全国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新的诗词英雄和文化偶像。在此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仿照诗词大会的形式,把诗词大会搬进课堂,发动学生分组进行比拼,并评选出自己的诗词英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教材中唐宋诗词类文本的学*,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作品的`喜爱,使之真心爱上诗词,并借诗词更深地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部,从而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三)通过*风歌曲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旖旎多情

      笔者发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除了流行音乐之外,很多学生开始喜欢古风作品。比如以新生代歌手双笙的作品为代表的古风歌曲正逐渐被大学生模仿与追捧。这些古风作品以古典诗词、古典乐器和古典乐谱为基干,包容涵括了大量标志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的也是中华古典情绪和古典气派。收听与演唱这些作品,能真正做到与传统文化口耳亲*。大学语文教师应认真收集、分析、整理这些古风音乐作品,并将之引入课堂,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亲*古风歌曲的过程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旖旎多情。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学生的生活日常中

      一切文化都重在“化”,但归根结底,文化要“化”在日常中。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落实到言行举止、吃穿住行的日常中,文“化”的过程才得以完成。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日常来进行,即要把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生活,这样才能日浸月润,与时同“化”。

      (一)落实节气文化,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与自然观,同时也是*古人秉持的生活理念。而这一理念,是融合在生活日常中并体现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之中的。比如二十四节气,正是*古人生活观的鲜明体现。融日常作息于宇宙天地之间,按照节气的变化安排生活日常,这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2]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文本,向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文化,并要求学生按节气安排生活作息,像古人一样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从一个大的方面奠定传统文化心态,为进一步落实传统文化细节打下基础。

      (二)落实及时书写与吟诵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两个标志性元素:一是书法,二是吟诵。在*古人,这二者都是日常行为,能够时时处处付诸行动。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书写与吟诵的*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竞赛形式,促使学生养成对书法与吟诵的兴趣,心慕手追、耳听口诵,把传统文化练到手头,吟到口头。

      (三)落实家庭亲情文化及尊师重教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章,将家庭亲情文化和尊师重教文化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孝”去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尊师重教去体会*古人对学*、对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视程度,从而坚定学*、继承、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四)落实游学文化

      游学是当今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文化学*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号召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游学活动。通过游学,回顾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经典篇目或某一具体文化元素,通过实地观览,对中华名胜古迹和其文化内涵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日常,成为其难忘的人生记忆。

      三、在日常行动中评价与检验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样需要检验与考试。但这种对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却不能等同于*常的语文考试。这种检验,既要重视文化常识的知识性检测,更要重视通过行动来验证,也即,学生只有把文化“化”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证明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为此,大学语文教师既要结合日常语文考试组织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常识测验,更要在观察与对比中考察学生的文“化”成长,看其是否真的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了*古典式的心智,是否养成了*传统文化气质,是否逐渐生出了一颗真正的“*心”。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养成当代大学生的“*心”,*梦才有实现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指日可待。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众议.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J].世界文学,2018(1).

      [2]余世存.时间之书[M].北京:*友谊出版公司,2017.

    [阅读全文]...

2022-06-22 18:10:24
  •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 格言,语录
  • 【精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欢迎大家分享。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3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阅读全文]...

2022-05-04 15:26:06
  •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 格言,励志,语录
  •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我们一定要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二、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三、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阅读全文]...

2022-03-14 03:02:07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 名言,格言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阅读全文]...

2022-01-03 21:44:26
  • 中华传统节日的诗句

  • 传统节日
  •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6、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8、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10、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1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6、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7、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2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3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3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3、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4、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3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6、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8、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9、*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1、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2、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4、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4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7、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8、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0、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1、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41:21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格言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8、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9、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2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4、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3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43、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4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4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阅读全文]...

2022-05-23 00:18:08
  • 中华传统文化好词好句

  • 中华传统文化好词好句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好词好句。欢迎阅读!

      好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鸟朝凤、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龙飞凤舞、返璞归真、别有洞天、通今博古、礼仪之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好句:

      1、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西湖龙井,铁观音,*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的酒就是醇。*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3、 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4、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5、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6、 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7、 *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儒家思想遍天下,*瓷器人人夸。

      8、 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9、 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0、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11、 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12、 *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14、 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16、 *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17、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18、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19、 *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一点!

      21、 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刀是由*演化而来,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族的古曲和建筑样式(特别是唐代)。

      22、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23、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24、 汉唐以后,*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25、 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

      26、 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27、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28、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人达成的共识。

      29、 *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也属于世界。

      30、 多学**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31、 *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32、 *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的优秀教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33、 *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34、 *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35、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阅读全文]...

2022-02-18 00:48:11
  • 有关中华传统的美德格言

  • 格言,传统,美德
  • 有关中华传统的美德格言(精选90句)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华传统的美德格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阅读全文]...

2022-02-09 05:09:01
  • 有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 格言,励志,美德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初生之犊不惧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胃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外表美的缺限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正当的游玩,是心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预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言必信,行必果。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多读古人书,静思天下事,可以敛浮气而增定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阅读全文]...

2022-07-17 07:51:57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15篇

  • 格言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15篇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xx?――《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阅读全文]...

2022-05-13 16:42:49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句子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语录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说说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名言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诗词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祝福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