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古诗词

关于南京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京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京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京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4) 说说(122) 名言(551)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赏析

  • 南京,苏轼,文学
  • 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赏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渔家傲

      宋代:苏轼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⑵王胜之:即王(wan)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⑶”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

      ⑷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

      ⑸“江南”句:因王(wan)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⑹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wan)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⑺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赏析

      此词开头概要地叙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着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最后以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说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风物,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景物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导性部分,而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和影响。

      从苏轼开始的以词作抒写主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情感体验的创作方向,为后世众多的词人继承和沿袭。随着创作的不断丰富,词作中也融入了更复杂、多元的情感内涵。其中最集中、最响亮的声音是对功名的否定和对沉溺于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如“功名薄似风前絮”“守定微官真个错”“世上功名翻覆手”“名利场中空扰扰”等,便属此类歌咏。其次,与薄宦功名相伴而来的是对羁旅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倾诉,以及亲友离别的悲伤,如“征尘万里伤怀抱”“故园凝望空流泪”“那堪送客江头路”“忆昔故人为侣伴,而今怎奈成疏间”等,便属这类情怀的抒发。此外,归隐之愿的表达亦屡屡见诸笔端,如“从今莫负云山约”“此身甘被烟霞锢”“林泉况味终须好” 等。

      落尽繁华皆不是——苏轼起伏的一生

      苏轼于景祐三年生于偏远川蜀的书香门第之中,其父亲苏洵便是《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 苏老泉”。苏洵为他起名为“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这样的名字,或许正是昭示了苏轼不*凡的一生。

      嘉佑元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其弟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改革,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击中了他们的心。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家喻户晓。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治*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和世界”。就这样,未等苏轼在朝野完全伸展他的抱负,展露他的拳脚时,他已经被逼退到了政局的角落。

      之后的苏轼仍倔强上书,向皇上提出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于是苏轼自请离京,离开了他年少时期心心念念大展身手的政治朝野。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其间个别句子被*们过分解读,又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宋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苏轼早已心灰意冷,却仍旷达洒脱,写下了无数名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面对滚滚长江,他发出无限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有对着滔滔的江河他才敢抒发自己的抱负,感叹人生的渺小,但他对朝廷已经失望,对政党已经失望,他只有写,不停的写,才可以将心中的郁结吐出来。

      而后宋哲宗即位,他短暂的东山再起,却还是因为无法阿谀奉承,既不能溶于*,也无法见谅于旧党,因此苏轼再次申请外调。

      这一去,他便再没有回过京城。先任杭州知州,后至惠州,最后竟被贬到流放仅次于满门抄斩低一等罪行的儋州。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每到一个地方,他事必躬亲,都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功绩。

      在再一次的调任途中,他最终卒于归途,享年六十五岁。

      从意气风发一展宏图的少年到最后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苏轼这一生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无常世间冷暖,但因为他的豁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他乐得其所,留下灿烂了宋词的无数佳作。终其一生,也归满足了罢。

    [阅读全文]...

2022-06-21 15:18:37
  •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 南京,文学
  •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登阅江楼怀古》[原] (长短句)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

      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

      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

      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

      建都于斯,一统九洲。

      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金山寺》[原] (五律)

      山上金山寺,金山寺里山;江天呈一色,泠水称元泉。

      法海袈裟舞,蛇仙碧浪掀;前生情缘定,何必论妖仙?

      《游焦山》[原] (七律)

      碧玉浮江文化山,中流砥柱峙湍川;江天佛国香林刹,峭壁书廊宝墨轩。

      千树裹山山裹寺,万竿遮寺寺遮庵;风*浪静神仙岛,海不扬波小竺天。

      《燕子矶》[原] (五绝)

      燕矶突兀砻,展翅欲凌空;石垒江边峙,惊涛脚下汹。

      《船过江阴》[原] (七律)

      江尾海头古暨郡,天然良港富铙乡;南连震泽千顷浪,北控长江万里航。

      鹅鼻嘴边舟行急,惠山峰顶雁飞忙;索桥飞架舞银练,寥阔江天染夕阳。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建都于斯,一统九洲。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描写南京的诗句

      1、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2、三年中领略到你的快人快语,你那飘逸的舞姿,今后到南京展现风姿的时候不要忘却仍呆守老家,仍在神吹的老马

      3、当白雪覆盖大地时,小动物们都不想出来玩了,就连爱唱歌的小鸟也躲在家里。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洁白的大地、洁白的`天空,地上的脚印转眼就给积雪掩埋了,阳台的窗沿上也落了不少雪花,南京的冬天可比南昌冷多了!

      4、南京能够举行举世瞩目的青奥会,是我们*人的骄傲,这证实了我们国家的强大。

      5、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于1968年,离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大桥全长4589米,桥面有15米宽,有9个桥墩。大桥顶层通车,中间层通火车,大轮船还可以从桥下开过。桥面两头有工农兵塑像,桥两边人行道上有数不尽的路灯,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辉煌的灯光犹如一条彩虹横跨江面上空。川流不息的车辆日夜不停地来往行驶。桥上*叔叔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夜坚守岗位。

      6、太阳用南京这只火炉毒辣的煎烤着大地这块可口的大面包,热风用一把小扇子扇着“大面包”,大地顿时掀起一阵阵滚滚的热浪、热浪夹杂着被烤干的“香料”。柳树青秀的长发被烤干了,显得疲惫不堪。而生性顽强不屈的小草,在烈日的煎熬下,屈服着垂下了头,叶子卷成了一条细细的吸管,无精打采。一眼望去,一团团蒸气使得远处蒙蒙胧胧……

      7、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8、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占领南京

      10、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公路桥长4588米,行车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7米,是我国桥梁之最。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墩高80米,底部面积400多*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十分壮观。

      11、恭喜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农业大学进入开学第一梯队!

      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占领南京

      13、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14、继续向前走,到了展厅内,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看到了两座气势恢宏的大桥模型。一座红旗飘扬,铭刻着时代的痕迹,这是长江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双层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此时我的心里真为自豪,看着模型,时时扬起笑容。另一座桥,高耸入云,气势雄浑,这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塔桥——苏通大桥。我想:人通过这两座桥的展览与对比,表达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的巨大跨越与辉煌成就!

      15、整个初二初三,星期天的时候,我会常常一个人去跑旧书店,到很远的地方旧书店去买数学书,几何书,很远的地方,南京西路,南京西路再往西的愚园路,一直到中山公园,横穿上海了。从我们家住的双阳路到海宁路这一段乘车的,其他都是走,走得屁股都痛。

    [阅读全文]...

2021-12-25 11:37:38
  • 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赏析

  • 苏轼,南京
  • 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赏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在南京写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渔家傲

      宋代:苏轼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⑵王胜之:即王(wan)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⑶”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

      ⑷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

      ⑸“江南”句:因王(wan)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⑹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wan)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⑺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赏析

      此词开头概要地叙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着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最后以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说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风物,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景物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导性部分,而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和影响。

      从苏轼开始的以词作抒写主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情感体验的创作方向,为后世众多的词人继承和沿袭。随着创作的不断丰富,词作中也融入了更复杂、多元的情感内涵。其中最集中、最响亮的声音是对功名的否定和对沉溺于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如“功名薄似风前絮”“守定微官真个错”“世上功名翻覆手”“名利场中空扰扰”等,便属此类歌咏。其次,与薄宦功名相伴而来的是对羁旅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倾诉,以及亲友离别的悲伤,如“征尘万里伤怀抱”“故园凝望空流泪”“那堪送客江头路”“忆昔故人为侣伴,而今怎奈成疏间”等,便属这类情怀的抒发。此外,归隐之愿的表达亦屡屡见诸笔端,如“从今莫负云山约”“此身甘被烟霞锢”“林泉况味终须好” 等。

      落尽繁华皆不是——苏轼起伏的一生

      苏轼于景祐三年生于偏远川蜀的书香门第之中,其父亲苏洵便是《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 苏老泉”。苏洵为他起名为“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这样的名字,或许正是昭示了苏轼不*凡的一生。

      嘉佑元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其弟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改革,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击中了他们的心。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家喻户晓。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治*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和世界”。就这样,未等苏轼在朝野完全伸展他的抱负,展露他的拳脚时,他已经被逼退到了政局的角落。

      之后的苏轼仍倔强上书,向皇上提出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于是苏轼自请离京,离开了他年少时期心心念念大展身手的政治朝野。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其间个别句子被*们过分解读,又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宋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苏轼早已心灰意冷,却仍旷达洒脱,写下了无数名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面对滚滚长江,他发出无限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有对着滔滔的江河他才敢抒发自己的抱负,感叹人生的渺小,但他对朝廷已经失望,对政党已经失望,他只有写,不停的写,才可以将心中的郁结吐出来。

      而后宋哲宗即位,他短暂的东山再起,却还是因为无法阿谀奉承,既不能溶于*,也无法见谅于旧党,因此苏轼再次申请外调。

      这一去,他便再没有回过京城。先任杭州知州,后至惠州,最后竟被贬到流放仅次于满门抄斩低一等罪行的儋州。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每到一个地方,他事必躬亲,都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功绩。

      在再一次的调任途中,他最终卒于归途,享年六十五岁。

      从意气风发一展宏图的少年到最后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苏轼这一生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无常世间冷暖,但因为他的豁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他乐得其所,留下灿烂了宋词的无数佳作。终其一生,也归满足了罢。

    [阅读全文]...

2021-12-15 16:16:53
  •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

  • 江南,文学
  •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简历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描写江南的诗词,欢迎参考。

      江南好/忆江南【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宋·戴复古】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不负一生心。

      江南柳【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梦江南【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芜隔。.提短剑,腰长铗。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要斩.鼠..生.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阅读全文]...

2022-05-02 10:32:55
  • 描写云南的古诗词

  • 描写云南的古诗词

      云南这个名字据说是因“彩云之南”得来,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也因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泸沽湖、拉市海、大理古城、和顺古镇、玉龙雪山、滇池、翠湖、异龙湖、抚仙湖等风景名胜成了这几年的旅游热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描写云南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云南上人》

      作者: 释行海 (宋代)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云南即事》

      作者: 楼琏(明代)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

      翠蛙鸣入云中树,白雉飞穿洞口花。

      独有江南征戍客,寻常清梦苦思家。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

      作者: 皮日休(唐代)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大观楼长联》

      作者:孙髯翁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曲》

      作者:刘湾(唐代)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四明山诗云南》

      作者: 陆龟蒙(唐代)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南北朝]何逊

      林密户稍阴,

      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

      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

      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

      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

      继音予可惮。

      注释:

      【1】风光:在风中闪动的草木之光色。谢胱《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云“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云:‘‘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2】高唱:指范云赠诗。范诗有“布鼓诚自鄙”句,是自谦的话,本句针对范诗“布鼓”句。

      【3】继音:言答范诗。

      【4】予可惮:是自励之辞,就是何可惮呢。惮,畏难的煮恩。

      作品赏析:

      赠答诗是古人一种交际手段,因此答诗讲究与赠诗意义相应,又因地位之别,在命意运藻上更注重恰如其分。这些在南朝,较唐代更严。何逊答诗也为十句,与范云原唱丝丝入扣,而意思甚深。

      范来诗前四句分二层写景,何也先以四句景语作二层写答之,但意象迥别。先写*景,再写远景,林密树繁,虽是春日,而门前却微觉阴沉,阶前新草欲滋,但却缺少充分的阳光;相反远处花丛中光风轻拂嫩蕊,日色闪耀其中,这才是春之骄子。这景象分明是把自己比作阶前草而以花丛比幸运者,语意针对来诗比自己为得春天哺育的春桂青蒲,而谓自己其实并不真正幸运,并未受到与他人相等的照顾。

      中二句是转折,从上述景象对比中,诗人说:我也很想念您范云前辈,因而郁郁不欢,独自伫立,频频空叹。这是因来诗“临花空相望,对酒不能歌”而作答的,而意思甚曲。“不独欢”、“空为叹”是真情,是因前四句自觉命运不佳,日光偏照他人而生的,但字面却说自己与前辈同怀相思之情。这情恐怕不很真切。同在一郡,过从甚便,而何以前此已“绝经过”,来诗相招了又何不命驾速往,却还“伫立”不前呢?真是深可玩味。

      然而“清谈”二句,多少透出了其中消息。这二句应来诗称自己多绮思佳作而为答。南朝玄风甚盛,清谈是时尚,能说胜理,即为时重,而文章之学则等而下之了。诗说:无人与我共作清谈而究胜理,只有您所说的绮思繁文空为自我欣赏。这里最可细味的是来诗只说“绮文”,答诗却拈出个“清谈莫共理”来,言外之意,颇有怪范云只以文章许自己而未见我清谈之胜的意味。

    [阅读全文]...

2022-04-04 03:16:37
  • 南风歌古诗词

  • 南风歌古诗词

      古诗原文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译文翻译

      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注释解释

      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薰是清凉温和的意思)。

      愠:含怒,怨恨,忧愁。

      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

      阜:丰富。

      诗文赏析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今乐录》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晋王朱(木冈)展扩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门,取《南风歌》之意,原南门命名为承恩门,即辛亥革命后的首义门,新南门命名为迎泽门。

      此诗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始出三国魏王肃收集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孔子家语》是王肃伪托之作,今人因而怀疑《南风歌》也是*伪作。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很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过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今人逯钦立指出:“《史记》已言歌《南风》之诗。冯衍《显志赋》又云咏《南风》之高声。步骘《上疏》亦言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俱证《尸子》以后,此诗传行已久。谓为王肃伪作,非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力则从音韵学的角度指出:此诗“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汉语诗律学》)。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的加工和润色的。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怀。“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也更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概言之,《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善读诗者,当悟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于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的阐释,“南风”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艺术形式上,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重章复唱;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这是《南风歌》的主要特点。这种类似楚辞格调的艺术特色,同它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加工润色的“第二重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阅读全文]...

2021-12-26 09:48:00
  • 有关于春游南亭古诗词

  • 春游,文学
  • 有关于春游南亭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游南亭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译文翻译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解释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拥:抱,抱持。

      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日光。煦:读xù。

      重:读chóng。

      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诗文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阅读全文]...

2022-01-28 01:37:13
  • 南乡子·春闺古诗词

  • 文学
  • 南乡子·春闺古诗词

      《南乡子·春闺》是北宋女词人孙道绚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女子的春日慵懒情态,委婉地表现出了女子苦闷的心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乡子·春闺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译文翻译

      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杨花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

      注释解释

      南乡子:词牌名。因用此词调者多咏江南风物,故名。此调为双调,上下片各五句,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句句押韵,均用*声韵。

      晓日:早晨的太阳。

      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

      忺(xiān):适意。

      春山:指女人眉毛。

      挦(xián):取。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

      陌上:田问小路上。

      恹恹(yān yān):精神不振的样子。

      创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女词人孙道绚的丈夫外出未归,孙道绚独自一人在家。春日早起,孙道绚因内心孤寂思念丈夫而作该词。

      诗文赏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身的环境和天气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的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还有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这样视觉上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副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那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

      絮一直飞,气氛不算融洽。寂寞的屋檐下,她渐渐感到心在变化。她的丈夫始终都没有归来,她显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她怕帘外的飞絮,再次撩拨起自己的情思,故迟迟不敢卷起珠帘去看。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更是矛盾而痛苦的。宋代诗人盛世忠《倦妆图》一诗中写有:“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朱淑真也怕卷帘,她在《谒金门》中写:“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还有《生查子》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这些诗词中写的“不卷帘”,都属于同一个意思。

      这首《南乡子》以景开篇,又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手法娴熟。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明朝作家沈鲸的昆剧剧本《双珠记》和清朝手抄话本小说《锦绣衣》中,都曾引用过这一首词。不过,小说《锦绣衣》一书里却把这首词误写为唐朝孙夫人所作。另在清朝诗词家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中,对此词亦有记载。

      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他写的剧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更是将这首词诠释得细腻动人,深情而缠绵:

      “伤春病染,郁闷沉沉,鬼病恹恹。相思即渐,碧窗唾渍稠粘。几缕柔丝空系情,满院杨花不卷帘。鬓軃楚云松,懒对妆奁。”

      文学鉴赏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的墉懒之态。开篇两句,从起床写起。早晨,当朝阳已经高出重檐时,她才从斗帐中起身。春寒犹存,睡意朦胧,此时的她,情绪低沉,心情不佳。片末三句,进一步写起床后的状态。随着太阳的升高,寒气渐消,暖融融的春意,更令其恹恹欲睡,以至懒得梳洗、化妆。只是淡淡地画画眉尖,没有心思再精描细画,正是"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她之所以心情苦闷,懒得梳妆,是因为心上人不在身边,自己打扮得再漂亮也无人欣赏。

      词的下片,写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首二句,写女子通过刺绣来消磨时光,排解内心的苦闷。她挑出绣线,拿起绣绷,正待刺绣时,却又心不在焉地拿倒了金针。后两句写其对心上人的惦念。深切的思念使其发出了"陌上游人归也未"的疑问。然而有问无答,愁思难遣,使她更加精神颓唐,惆怅万千。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此时,窗外柳絮飘飘,杨花满院,预示春天即将逝去。这漫天飞舞的杨花,使女主人公感到青春时光的流逝,心情亦由此变得更加烦乱。之所以"不卷帘"是因为她不敢看,不忍看。

      全词浑然一体,意境很美。写实与写意相融合,通过细节描绘反衬人物心理,使心神不宁、感情真挚的思妇形象栩栩如生。

      作者介绍

      孙道绚,(公元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文学家,号冲虚居士,人称孙夫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自幼聪慧,通经史,善诗词。年三十而丧夫,守寡教子以终。生*著作诗文颇多,极有造诣,但,晚年时原稿全部被其焚毁。其子黄铢为之访寻搜集,根据口头流传,整理出来,只有八首左右。收录在《冲虚居士词》中。

    [阅读全文]...

2022-02-01 19:11:20
  • 含有南字的古诗词 带南字的诗词名句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阅读全文]...

2022-06-19 21:19:51
  • 送湖南部曲古诗词鉴赏

  • 送湖南部曲古诗词鉴赏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译文

      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②青衫:唐朝时为九品小官的官服,其*,因称之为“青衫”。首句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③幕府:古代大将行军时,在帐幕之中办公,称为“幕府”。后来地方军政长官的官衙,也叫幕府。

      ④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

      ⑤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此典指因涉嫌而受污谤的人。

      ⑥於菟:楚人称老虎为於菟。见《左传》。

      ⑦风雨破吾庐: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鉴赏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爱国词人,但他的诗作却很少为人所知。这首《送湖南部曲》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冬,当时作者由湖南安抚使调任至江西,一位部属小官前来送别,他赠了这首诗。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愤心情,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诗中用典表达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遭受谗谤的一腔忠愤,又显示出热情鼓励武勇有为的'后劲,使之为国效忠的情怀。

      这一首辛诗的风格和辛词一样,悲壮而苍凉,沉郁而雄健,但艺术水准明显不如词。

      就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所送的这位部属,是一位勇猛的壮士。此诗首联颇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风味,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中下达了紧急军令,这位壮士接下命令,穿青色军服,跨上战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写出了部下骁将的飒爽英姿和过人勇力。颔联抒发了因主帅受人诬陷,致使赤手空拳缚虎的猛士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穷遗憾。在句中一“愧”一“负”当中,诗人关怀部下,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格也就溢于言表。颈联像是诗人“素负志节”的“自白书”,他眼明如镜,胆识过人,仗义执言,绝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作者赤心为国,始终对中原抗金必胜抱有坚定信心。他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良策,即使不被采纳,屡遭打击,也绝不屈服。尾联着重点明送别之情,第七句祝愿对方鹏程万里,青云直上;末一句则是写自己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着光明的前景,最后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重大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此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作结,其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可贵精神也和杜甫一样,令人钦佩。而从送别这一题材看,又有高适豪迈的风味。

    [阅读全文]...

2022-04-17 02:37:42
南京的古诗词 - 句子
南京的古诗词 - 语录
南京的古诗词 - 说说
南京的古诗词 - 名言
南京的古诗词 - 诗词
南京的古诗词 - 祝福
南京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