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关于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8) 语录(7) 说说(9) 名言(46k+) 诗词(906) 祝福(5) 心语(1k+)

  • 描写富春江景的唯美句子

  • 唯美
  • ②天下佳,古富春。

    ”(元·吴桓赞)③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阅读全文]...

2022-03-17 12:31:15
  • 富春江旅游攻略

  • 旅游,旅行
  • 富春江旅游攻略

      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小编今天将带来富春江旅游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富春江简介

      富春江(FuchunRiver)*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家堰段的别称。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区。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芦茨埠附*为峡谷段。富春江下切中生代火山岩,形成长达24公里的著名七里泷峡谷。*岩石陡立,层峦叠嶂,山水相映,景色秀丽。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芦茨埠附*为峡谷段。被开辟为国家AAAA级景区;王洲岛是三国吴大帝孙权故里,他的爷爷孙钟在这里种瓜多年,岛上还有吴大帝庙等古迹。

      富春江地理位置

      富春江为*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后河段始称富春江,下起富阳,上至淳安县。其中桐庐县境河段称桐江。

      富春江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富春江镇富春江

      富春江景色

      富春江*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富春江景色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支流胥溪注入处,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别庙”等古迹。梁文学家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富春江风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自下游建富春江水电站后,这一带淹为水库,泱泱江水,宛若明镜,*青山点点,“七里扬帆”成为当今严陵八景之一。

      富春江旅游攻略

      富春江是浙江省中部河流,流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富阳等县,是钱塘江的中游。1982年,富春江作为富春江至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赞誉。富春江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四绝为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富春江风景区中七里泷风光带和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最为秀丽,有“严陵问古”、“桐君山”、“子胥野渡”、“七里扬帆”、“葫芦飞瀑”等景点。富春江就是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人。黄公望曾作名画《富春山居图》,表现了富春江富阳桐庐境内一带的美丽风景;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牧、范仲淹、陆游等1000多名诗人曾在这里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又被称之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

      【富春江交通】:富春江流域跨越富阳、桐庐、建德三县、市,320国道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

      1、客车从杭州出发的客车班次最多,游客到达杭州后,前往杭州汽车南站乘客车到达桐庐,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2、自驾或包车

      A:杭州出发,约一个半小时。

      B:从上海出发,约三小时。景区内可乘船前往各个景点。

      【富春江类型】:河流

      【富春江最佳游玩季节】:3月—10月最佳。江面吹来的风湿润清新,沁人心脾,山间凉爽舒适,是避暑胜地。春季赏烟花薄柳,秋季看山色五彩斑斓。

      【富春江建议游玩】:1—2天

      富春江小三峡

      富春江小三峡,分为龙门峡、子陵峡和子胥峡,位于富春江上游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长24公里,是富春江上风光最美的'一段,峡内山高谷深,群峰对峙,江面舒展,水势*缓。正所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赞誉;“不是漓江,胜似漓江”这是今人对富春江的评价,并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我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景区内的严子陵钓台是著名的东汉古迹,为我国十大古钓台之首,景色绝佳。和钓台隔江相望的是风景秀丽的龙门湾,这里山势险峻、水色澄清、山居民风、渔村风情各具特色。船行其境,清风拂面,确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这是苏东坡对桐庐富春江的赞美,今天读来,感觉一点都不为过。

      【富春江小三峡—开放时间】:8:00—16:30

      【富春江小三峡门票】:免费

      【富春江小三峡地址】: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云源路1号

    [阅读全文]...

2022-07-17 17:46:18
  • 富春江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俱净,天山共色.PS:其他句子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位于杭州南郊的富素称“春江第一城著名景点有:鹳山“春江第一楼”、岛农家乐、碧云洞、龙门瀑布、三国孙权故里、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等。

    大源镇附*还有国内独一无二的“经纬线科学公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一段的富春江*洞奇石美,山清水秀,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3000余首盛赞桐庐的佳作。

    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

    目前,桐庐已形成了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有瑶琳仙境的溶洞奇观,有“天下独绝”的天目溪漂流,有红灯笼乡村家园的乡村公园风情,有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既可寻胜访古,纵情山水,又可体验乡...

    1、创作背  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社会动乱。

    因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

    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以水色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天下独绝”之称。

    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 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

    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唐朝韦庄称富 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阅读全文]...

2022-04-14 17:17:34
  • 关于富春山的诗句

  •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朱熹《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李白《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李德裕《二猿》

    海门山到富春山,碍石冲沙水几湾。——方回《泛浙江二首·海门山到富春山》

    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刘克庄《和季弟韵二十首·天海凭高两杳茫》

    富春山人好尚古,见此便以作吾物。——文同《富春山人为予道其所获石于江中者状甚怪伟欲》

    富春山下桐庐县,江水萦回千万峰。——胡仲弓《桐庐县》

    宰相昔起富春山,门生四海皆过官。——陆文圭《送罗秋崖》

    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宋自逊《隐逸》

    富春山下桐江渡,今古舟车南北路。——萨都剌《再泊钓台次鲜于伯机韵》

    迢迢富春山,潣潣桐江水。——郑善夫《严陵滩》

    何似大痴三丈卷,万松残雪富春山。——吴伟业《送王元照·其三》

    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缪瑜《钓台二首·桐庐江中秋水清》

    严陵不肯仕,归耕富春山。——周砥《寄倪云林》

    归来富春山,山色终耐看。——周密《钓台三十韵》

    归耕富春山,高卧无迍邅。——戴冠《严子陵墓次韵》

    富春水有金鲤鱼,富春山有油壁车。——胡奎《题望云图》

    郴有何公岭,遥望富春山。——黄衷《次韵燕泉司空和陶五首·其四·馀闲》

    我今暂别行当还,扁舟还过富春山。——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改罢新诗吟未了,舟人又指富春山。——吴与弼《大浪滩》

    富春山中有客星,辞荣归来意更真。——赵孟頫《过严陵钓台·其一》

    吾慕严子陵,隐居富春山。——范梈《钓台歌》

    振衣独立富春山,鱼鸟亦知心事閒。——周巽《钓台》

    惟有富春山下月,清光常绕石滩流。——张昱《题严子陵》

    富春江头风浪稀,富春山里薜萝垂。——张昱《答仁一初禅师次韵》

    又不见子陵垂钓富春山,万事无心天地閒。——张宁《题钓鱼图勉许瑛》

    南游重上富春山,高节清风竟莫攀。——张宁《登子陵祠》

    片帆又过富春山,新水*添旧日滩。——张萱《重过桐江钓台留题·其一》

    严陵滩上富春山,烟水林泉已成癖。——王汝玉《题丘园旧隐图》

    莫道狂奴犹故态,富春山水是相知。——王立道《钓台吟送人之桐庐·其一》

    [阅读全文]...

2021-11-27 01:11:11
  • 描写富春江景的唯美句子

  • 唯美,景色,个性
  • 与朱元思书中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急

    ②天下佳,古富春。

    ”(元·吴桓赞)③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阅读全文]...

2022-02-21 00:38:46
  •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_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 诗意,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延伸阅读

    [阅读全文]...

2021-12-29 02:47:50
  •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 诗意,古诗文
  •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苏轼的经典作品很多,下面这首诗是其中一首,这首诗的内容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下面由小编为您提供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答案,欢迎参考~!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拼音:

      其一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

      其二

      liǎng liǎng guī hóng yù pò qún ,

      yī yī hái sì běi guī rén 。

      yáo zhī shuò mò duō fēng xuě ,

      gèng dài jiāng nán bàn yuè chūn 。

      惠崇春江晚景诗意:

      译文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译文二

      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巳悄然开放,最先察觉到春江的水暧肯定是鸭子。蒌蒿遍地,芗笋也开始抽芽。此时河豚也正是逆流而上游回大江的时候。

      惠崇春江晚景字词解释: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5)归鸿:归雁。

      (6)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7)依依:不舍之貌。《楚词》“恋恋兮依依。”

      (8)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惠崇春江晚景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赏析一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阅读全文]...

2022-01-25 21:38:07
  • 惠宗春江晓景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一首古诗)

  •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惠崇是北宋名僧,《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惠崇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他的画现在已经遗失,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阅读全文]...

2022-01-31 06:51:36
  • 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画的大概内容。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

      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阅读全文]...

2022-05-08 21:02:17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句子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语录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说说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名言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诗词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祝福
最有名的富春江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