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关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15) 语录(1k+) 说说(108) 名言(4k+) 诗词(1k+) 祝福(1) 心语(5)

  •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 名言,格言
  •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李世民《辽城望月》

      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李世民

      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李世民《帝范》

      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李世民《薛仁贵征东》"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李世民《芳兰》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李世民

      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李世民《帝范》

      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李世民《帝范》

      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贞观政要·择官》

      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15、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6、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原烧火红。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李世民《出猎》

      17、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李世民《于北*作》

      18、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李世民《两度贴》

      19、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李世民《还陕述怀》

      1、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2、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3、*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4、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5、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6、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9、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10、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1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12、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5、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16、远馋佞,*忠良。

      17、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18、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9、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20、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21、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22、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24、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5、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6、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27、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29、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3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阅读全文]...

2022-05-21 03:19:06
  • 李世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李世民《喜雪》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咏雨·其二》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李世民《赐萧瑀》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李世民《除夜》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除夜》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李世民《初秋夜坐》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李世民《初秋夜坐》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李世民《赋得李》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李世民《赋得李》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李世民《赋得李》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李世民《赋得李》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李世民《赋得早雁出云鸣》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李世民《咏烛二首》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李世民《咏烛二首》

    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李世民《咏烛二首》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李世民《重幸武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李世民《重幸武功》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李世民《重幸武功》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李世民《重幸武功》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李世民《重幸武功》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李世民《重幸武功》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李世民《春池柳》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李世民《春池柳》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李世民《春池柳》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李世民《春池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6-29 07:42:12
  • 李世民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5.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6.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7.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1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9.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0.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22.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3.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24.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5.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26.会须杀此田舍翁!

    27.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31.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32.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3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4.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35.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36.甲兵之设,义在止戈。

    37.远馋佞,*忠良。

    38.今人*《孙子》者,但诵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39.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40.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41.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4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全文]...

2022-03-04 14:42:55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语录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2、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3、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6、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7、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8、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9、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10、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1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12、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3、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14、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15、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16、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7、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18、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19、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20、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2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2、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3、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24、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25、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26、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7、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28、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29、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30、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31、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32、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33、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34、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35、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36、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37、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38、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1.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 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阅读全文]...

2022-04-10 03:34:12
  • 李世民说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唐太宗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5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7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8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1.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 “以人为镜”。

    乃指以人为借鉴。

    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3.李世民: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

    夷虽众,有何惧哉

    其人魅力永存中华盛事之景,个人开明专制无出其右者,天下富泽,万国来朝,四夷皆服,百姓乐业。

    煌煌大唐,胡风汉韵,思想的融汇,文化的璀璨,个人武功比*更强,单骑对突厥,胆气魄力令人倾倒之

    (*赞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水能载舟,亦舟”原是魏征“”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诫,久之成世民的“名言”。

    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看作“舟”,而百姓是“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不用回头,照着自己*时做事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少做错事,不做错事,凡事都要做到心如明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明镜呢

    [阅读全文]...

2022-02-09 12:19:17
  • 李庆远名言名句

  • 名言
  •   李庆远名言名句

      1、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2、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3、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4、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5、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6、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7、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8、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9、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10、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11、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12、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13、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14、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15、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16、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17、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18、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19、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20、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21、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22、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23、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24、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25、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阅读全文]...

2022-05-12 17:55:40
  • 李俊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书契以来未省见,异事惊倒百岁翁。——李俊民《綵楼》

    山川谓可锦绣裹,尘土尽皆罗绮封。——李俊民《綵楼》

    方当炎属行夏令,权势大抵归祝融。——李俊民《綵楼》

    云髻朝来不欲梳,娉娉袅袅十三馀。——李俊民《集古·其三·偶见》

    洛下书生怜我少,燕南壮士似君稀。——李俊民《用赵之美留别韵·其四》

    主人好客恹恹醉,正要髡留肯放归。——李俊民《用赵之美留别韵·其四》

    到头不是*,血溅惊波剑有神。——李俊民《襄阳咏史·其二十一·斩蛟渚》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李俊民《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李俊民《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李俊民《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李俊民《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李俊民《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阅读全文]...

2022-04-27 00:25:17
  • 李庆远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语录
  • 李庆远名言名句

    1、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2、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3、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一精一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4、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5、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6、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7、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8、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一精一,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9、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10、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11、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12、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13、毋劳女形,毋摇女一精一。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一精一,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14、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15、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16、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17、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18、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19、古之人,法于一陰一一陽一,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20、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21、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22、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23、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24、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一精一气耗散。

    25、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名言名句小编推荐

    [阅读全文]...

2022-03-02 17:11:23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唐诗鉴赏

  • 唐诗
  •   《经破薛举战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作。这首诗是在统一中原之后,李世民重经殊死决战大破薛举之地,抚今追昔发出的感慨。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注释】

      ⑴减:一本作“灭”。

      ⑵抱:《英华》作“拖”。

      【赏析】

      这首诗题下原有小注:“义宁元年(617),击举于扶风,败之。”可知此诗当作于陕西扶风。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夏天,李渊与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迅速控制了渭水流域。不久与敌对割据势力薛举大战于长安西路要塞扶风。扶风一役为日后扫*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诗前十句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后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鲸鲵,古人认为是凶猛的大鱼,雄者为鲸,雌者为鲵)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力如千钧。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天下,才深感*。

      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时期的图景,既有世事沧桑,万物无常的感慨,更有气吞长河刚健奔放的帝王气概,既丰富了人物性格,又增加了的张力。

      这首诗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逐步向排律发展,首开风气,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又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千古一帝”。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称他在贞观(627-649)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

    [阅读全文]...

2022-01-05 11:30:01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句子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语录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说说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名言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诗词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祝福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