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名言

关于六祖惠能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六祖惠能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六祖惠能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六祖惠能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 语录(66) 说说(5) 名言(112) 诗词(14) 祝福(1k+) 心语(4k+)

  • 六祖坛经中的名言大全

  • 名言,格言
  • 六祖坛经中的名言大全

      《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六祖坛经中的'名言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2、心*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7、凡性是功,*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8、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9、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0、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1、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2、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14、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5、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6、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1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阅读全文]...

2022-05-03 14:56:34
2022-03-21 03:09:42
  • 六祖慧能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2.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3.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4.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6.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7.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8.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9.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10.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11.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12.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13.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1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15.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6.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阅读全文]...

2022-01-22 07:00:32
  • 六祖慧能语录_句子大全30条

  • 语录
  • 1.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3.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5.佛法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着,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是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以,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是最高的智慧

    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7.“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8.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9.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发奋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10.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11.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12.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3.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15.有智慧的人,智如太阳,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样永远明亮,如果执着于外界的事物,就会被自己的妄念浮云所覆盖

    16.一个人只要活着,不可能什么都不想,不思善,不是恶,并不是断掉思想,弄得是非不分,善恶不分,而是在分辨善恶的时候,不起任何的贪爱执着

    17.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18.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19.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20.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21.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22.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一切的本性都是光明善良的,只因贪爱嗔恚愚痴等烦恼覆盖,使得本心无法显示***的一面

    23.心*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24.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25.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发奋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26.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2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8.佛和众生的关键在于悟与不悟,如果自性迷失,就是众生,自性领悟,众生是佛,一个人只要对世间一切事物做到不拘泥不执著,无所谓取也无所谓舍,就能明心见性

    2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0.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空虚一样,没有边界,没有方圆,没有大小,没有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喜怒,没有善恶是非,没有头尾

    [阅读全文]...

2022-03-11 23:37:32
  • 六祖慧能电影台词

  • 电影,台词,语录
  • 1..昔年,梁武帝见达摩大师之时曾经问过:朕建造庙宇抄写佛经广设斋会,更供养了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功德呢?

    2.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3.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

    4.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5.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6.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佛法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着,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是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以,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是最高的智慧

    8.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9..五祖问:你做这些粗活苦不苦啊?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辛苦。

    10.心*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1.有智慧的人,智如太阳,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样永远明亮,如果执着于外界的事物,就会被自己的妄念浮云所覆盖

    12..五祖摇橹送六祖过江时,师徒精彩的对话:

    13.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5.佛和众生的关键在于悟与不悟,如果自性迷失,就是众生,自性领悟,众生是佛,一个人只要对世间一切事物做到不拘泥不执著,无所谓取也无所谓舍,就能明心见性

    1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7..五祖招集众弟子说: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你们在这里跟着我学法,说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性观照,作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看看谁真的悟透,我就把祖师的心法跟衣钵传授给谁,做为第六代祖。这一道偈语,要尽快的作来;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18..当翠翠姑娘劝告六祖,不要甘受熊飞的欺负,要象个男子汉跟他公*的对抗之时,六祖答曰:“对抗并不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变得更加仇恨。”

    19.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20.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发奋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2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22.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2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27.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28.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2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30.一个人只要活着,不可能什么都不想,不思善,不是恶,并不是断掉思想,弄得是非不分,善恶不分,而是在分辨善恶的时候,不起任何的贪爱执着

    31.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32.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33.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34.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3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3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阅读全文]...

2022-05-16 21:38:53
  • 《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在禅宗庞大的典籍中,《六祖法宝坛经》被视为是一部无上的宝典,在*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力量;宋明两代理学家的语录,也深受此《坛经》影响。

      因此,《坛经》不但在佛教里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代国学大师钱穆尤其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为探索*文化的经典之一;是*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禅学的伟大著作。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认为《坛经》是“东方精神文学的最大杰作”。

      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学禅已蔚为世界潮流,例如在美国,“禅”被列为训练太空人的课程之一,因为到了太空,必须停留一段相当长的时日,如果没有禅定的力量,寂寞无聊的时间不容易打发。禅是什么?禅是不立文字,禅是言语道断,禅是自然天成的本来面目,禅是我们的本心自性。禅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刹里的老和尚才参禅入定,因为禅就是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参禅。

      禅有无限的意义,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境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点禅的素养,对于自己心境的拓宽,精神的升华,人格的培养,心物的调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一句难堪的言语,一个尴尬的动作,一段不悦的往事,在禅的洒脱、幽默、勘破、逍遥之中,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因此,禅之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六祖法宝坛经》是一部阐述人人真心本性的重要经典,它指出我们真正的生命,因此,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生命智能的宝典。全书一共分为十品,各品要旨分别陈述如下:

      第一《行由品》,是六祖大师自述他的身世,以及求法、得法乃至弘法的种种历程,也是本经的`序分。

      第二《般若品》,记述六祖应韦刺史的请益,而为大众开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法义,谓“若识得自性般若,即是见性成佛”。这是《六祖坛经》最重要的一品,本品将禅的价值、意义发挥得非常透彻。

      第三《决疑品》,记述六祖大师为韦刺史解释达摩祖师何以说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了无功德以及念佛往生西方的疑问,并以《无相颂》揭示在家修行法。

      第四《定慧品》,集录六祖大师为大众开示“定”与“慧”体用不二的法义。也就是说明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定慧为本,而定慧是一体的,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又说此修行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第五《坐禅品》,记述六祖大师为闻法的大众开示修*禅定不是在着心、着静和不动上修行。坐禅的意义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禅定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因此,我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第六《忏悔品》,收录六祖大师为来山听法的广韶及四方士庶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及“无相忏悔”,说明忏悔、四弘誓愿、无相三归依戒等意旨。

      第七《机缘品》,汇录六祖得法后,在曹溪弘化时,与无尽藏、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怀让、玄觉、智隍等各方学者师资投契的机缘。

      第八《顿渐品》,乃六祖大师为神秀的门人志诚禅师开示“南能北秀”二人所教示戒定慧的差异。因旨在叙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第九《护法品》,记载神龙元年(公元七五年)则天太后及中宗下诏迎请奖谕六祖大师的经过,也就是说明当时朝廷尊崇六祖及拥护佛法的情形。

      第十《付嘱品》,是说六祖大师临涅槃时,教导弟子如何举用三科三十六对来说法,才不致失却顿门禅宗的宗旨,并记六祖迁化前后的经过情形。

      在开始讲述《坛经》的十品经义内容之前,先就本经的思想源流、历史价值、版本……等等,加以说明、分析,归纳出下列十项,方便大家对《坛经》有个初步的认识。

    [阅读全文]...

2022-01-12 16:24:17
  • 第斯多惠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2、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

      3、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4、教学中维持纪律的能力……,来源于教师的充沛的精力和意志的坚定性,一句话在于教师的性格的力量。

      5、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

      6、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

      7、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8、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最具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9、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阅读全文]...

2021-12-21 06:34:59
  • 孙惠芬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有时,撇开书,脑袋枕着泛着泥土气息的草坪,仰望蓝天,看着那行踪不定、散了聚聚了又散的云,来去无影、息了生生了又息的风,会觉得一下子就远离的现实的人间,沉进一个浩瀚的世界。那世界是立体的,一切都漫无目的,没有固定的形态,一切都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轨迹,天地间充满了隐秘的玄机,那首歌的旋律,就是在这隐秘的玄机诞生的。

    2.初冬的日子原本是驴打滚一样短暂。

    3.黑暗最大的好处,是会让过去的时光重现,而在那重现的过去里,黑暗却远离了它混沌不清的本意,使许多事情呈现了立体的面貌,不但如此,它还使那立体的面貌有了透明的色彩。

    4.打电话只成了一个形式,一个空壳,而从空壳里飞出去的,是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

    5.我还觉得她身上的某个东西,已经属于我了,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6.这世界,你不动时,会感到它处处在动。

    7.林里的鸟儿,叫在梦中;吉宽的马车,跑在云空;早起,在日头的光芒里呦,看浩荡的河水;晚归,在月亮的影子里呦,听原野的风。

    8.内心纠结时,书写内心;内心*静时,书写生活。

    9.女人的世界其实没有多大,就两个人。

    10.某些时候,别人的坏心情可以医治自己的坏心情,是减法,就像是以毒攻毒,但另一些时候,别人的坏心情反而会让你的心情更坏,是加法,就像一股混沌的河流流进另一个混沌的河流。

    11.这世界在短暂的时间里把林榕真这样的成功者变成失败者的同时,也在短暂的时间里把另一些人变成成功者。

    12.时光倒流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穷追不舍的阴魂,无论怎样都摆脱不掉。

    13.生活的前方,似乎总有你预料不到的事,大到你的一辈子,小到你的每一天。

    14.生命之水溢漫出来,吞没了整个屋子,使我仿佛一只柳叶做成的小船,颤微微摇曳起来。我的歌声则不是船,而是射向树林的响箭,我的林榕真的目光一同在响箭里穿梭,就像他当年在兴安岭的山谷里穿梭。

    15.我们从春跑到夏,从夏再跑到秋,兴安岭的坡谷长满了各种桦树,到了秋天,风从岭口吹来,钻进丛林,就像放出去的一支支响箭,我们就在一支支响箭里穿梭。

    16.世界的一切存在,自有它自己的道理,而想在这个世界立足,你必须每一脚都踩在别人的道理上,比如城市需要民工,民工才能进城,比如主人需要装修,才有装修的人群。踩在别人的道理上,这就是你的真理。

    17.城市的夜晚白天一样明亮,路灯架上一串串灯泡就像乡下死人时扬起的纸幡。

    18.在物质颠覆了原有的精神体系后,我们不妨把脚步慢下来,在放慢的速度中校正人与物质的关系,找到安放灵魂的位置。这寻找的过程,就是还乡的过程。

    19.时代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提升,外来思潮的涌入,使旧有的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滋生了人的虚无感。

    20.写作让我常常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拓展,更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自由地想像、创造,探索人性,思考人生,心灵就找到了归宿。所以,在我这里,写作,既是我的精神,又是我的家园,因为它改变了我的活法和心态。

    21.所谓精神,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心灵。所谓精神家园,就是指心灵是否*静,是否愉悦,是否有地方安放。

    22.追求和爱好决定了你精神的维度,心态和活法决定了你家园的大小。

    23.写作者只有将笔伸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到达人性最隐蔽的地方,去提示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去探索存在的种种真相,才是真正的温暖。

    24.文学要温暖人心,但这种温暖,绝不只是简单地表现光辉、光彩,掩饰黑暗、阴暗,绝不是忽略人性丑恶的瞬间。阳光只照到山脊的正面不叫温暖,那是伪温暖。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简单就意味着粗暴。

    25.文学要温暖人心,写作者的笔触是一束烛光,所到之处,心定燃起一堆篝火,使灵魂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26.我从家乡的沟沟岔岔走过,对当代农民的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我希望展现出他们新的人格和尊严。

    27.小说写的是故事,可是故事背后,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心灵。写作者的笔触是一束烛光,能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慰藉,是建构心灵家园不可缺少的凭借。

    28.走一条“有心”的道路。因为只有有心,才会通往人性的脆弱、困惑,痛苦、绝望、迷茫,才会直抵人的存在。

    29.在我的童年里,从没有人告诉我人生出来,奔着的方向是死,我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让你往前奔,我们一程程奔着的,是一个个地名涵盖下的虚妄的空间,向这个虚妄的空间一路拼搏,你也许有一种强大的信念,它和你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可是空间无限,有一天,当你发现你奔着的前方除了前方,没有实物,唯一的实物就是苍老和死亡,你和信念的关系一下子就发生了断裂,所谓人生意义也开始丧失。到最后,你发现,工作、事业什么都不再重要,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30.自杀是中国农村隐秘的伤口,深藏在农村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下,只有在没有太阳的夜晚,那些伤口才显露出来。

    31.家乡对于我,已经不再是怀念和怀想,而是真实的疼痛。在这疼痛的关系里,我看到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伤口,打开伤口,时代的剧变便尽现眼前。

    32.承受这样的打击,我反而十分冷静,一盆水见了底也就没有什么想头了。

    33.他们在城里建楼的同时,还建立了他们乡下亲人不知道的另一种秩序,那秩序游离在乡村生活之外,却是结实的,牢固的,大家秘而不宣地维护它,就像维护某种神圣的东西。

    34.在那漆黑的酒精灌出来的夜晚,我穿越无边的野地,我和野地混沌成一体,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旷远的、深沉的宁静。

    35.你绝不要以为你懂得了生活,生活就会厚待你,生活往往就是黑牡丹那样的*,它有时会突然翻脸,会狠狠扇你的耳光。

    [阅读全文]...

2022-01-15 17:07:23
  • 陈祖芬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陈祖芬名言

    1、与众不同,这也是一种时髦,一种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陈祖芬

    2、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阅读全文]...

2022-01-11 01:21:01
六祖惠能名言 - 句子
六祖惠能名言 - 语录
六祖惠能名言 - 说说
六祖惠能名言 - 名言
六祖惠能名言 - 诗词
六祖惠能名言 - 祝福
六祖惠能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