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子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曾子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曾子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曾子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曾子的名言及资料
资料指生活中必需的用品,也可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曾子的名言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的名言
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3、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5、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7、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0、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11、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2、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4、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15、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6、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18、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19、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1、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2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23、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曾子杀彘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是西汉戴圣写的一篇文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曾子杀彘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子杀彘
作者: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耳:开玩笑罢了。
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
⑦待:依赖。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反思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1.女人最恨的男人往往是陈世美,男人骨子里最爱的女人却往往是潘金莲。
2.对一个女人来说,寻找他爱是第二步,找到自爱是第一步。不懂得自爱的人,总是渴望爱,又害怕失去爱。放弃自己的人,也终会被别人放弃。
3.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只要你把你心爱的人的命脉扣住,就不愁他(她)不是你的囊中之物.
4.小鸟依人式的女人都是男人“疼”出来、河东狮吼是男人逼出来的。
5.男人不产经观察网“坏”,女人不爱;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6.男人爱上女人后,可能会作诗;女人爱上男人后,经常会做梦。
7.男人选择女人,目光首先瞄准脸蛋;女人要嫁男人,心思难免放在钱包。
8.现在很多相亲节目中的女嘉宾,专爱灭灯,说话很绝,表现失态,我把她们称之为“灭绝师太”。
9.男人是否花心真的跟外表无关,有的男人长得像武大郎,却有一颗西门庆的心。
10.好男人的标准:在外面冲锋陷阵像个大狼狗,回家温柔体贴像个哈巴狗,偶尔还得学会忍受太太对你的河东狮吼,否则她就会红杏出墙跟着别人走!
11.男人是视觉动物一见美女就犯“晕”女人是听觉动物,一听好话就变“傻”。
12.爱情无非就是四种情形:有情的人终成眷属,偷情的人风雨无阻,无情的人永远孤独,殉情的人大胆服毒。
13.爱情和婚姻的区别——爱情就像车祸,是突发性事故,往往在一霎那之间发生;婚姻却像谋杀,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带来的后果也很漫长,甚至是影响一生的。
14.面子对中国男人太重要了,它就像中国男人的精神内裤,不给男人面子,就等于当众扒了他裤子,让他裸奔。
15.大多数中国男人骨子里最想娶的女人是公主,最不想娶的女人却是女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子杀猪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杀猪的寓意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人物介绍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临沂市*邑县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是西汉戴圣写的一篇文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该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于孩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阅。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彘(zhì):猪。
3、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4、特:不过,只是。
5、戏耳:开玩笑罢了。
6、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
7、待:依赖。
8、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9、而:则,就。
10、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1、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反思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曾子易箦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时常接触的,同学们,看看下面的曾子易箦文言文翻译,了解一下吧!
曾子易箦文言文翻译
曾子易箦
曾子(1)寝疾(2),病。乐正子春(3)坐于床下,曾元、曾申(4)坐于足,童子隅(5)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6),大夫之箦(7)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8)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9)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10)矣,不可以变(11)。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2)。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13)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14)*未安而没(15)。
注释
(1)曾子:即曾参,孔子弟子。
(2)寝疾:病倒,卧病,此偏向于病倒。寝,睡卧。疾,小病。
(3)乐正子春:曾参的弟子。
(4)曾元、曾申:都是曾子的儿子。
(5)隅:名词作状语,在角落。
(6)华而睆(huǎn):华美,光滑。
(7)箦(zé):*子。
(8)瞿然:惊叹的样子。
(9)季孙︰鲁国大夫;曾子受其赐箦,非礼也。
(10)革:通“亟”,指病重。
(11)变:在此指移动
(12)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13)正而毙︰谓合于正礼而殁。
(14)反:同“返”。
(15)没:同:“殁”,死。
译文
曾子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童仆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啊!”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我没有啊。(曾)元,(扶我)起来换竹*。”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如果)幸运地到了早晨,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我还有什么苛求啊?我能得到(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够了。”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把(他)送回*子,还没躺好就死了。
赏析
文章的宗旨是显而易见的,不是暴露“礼”的崩坏,而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曾参是以身护礼的`典范。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讲,以曾参为榜样,那是迂腐至极的。但抛开曾参所守“礼”的内容,他那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也是令人感动的。“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人以姑息”,将“德”的内容以新易旧,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名言。
临终易箦,对于曾子来说,不过是其一生中最微乎其微的生活细节,而这个细节正是回光返照中一道耀眼的闪光。《礼记》的原创者,对于这个细节做了简洁而生动地描绘。虽用字不多,但侍疾的场景具体,人物的情态毕现。尤其是童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曾参表态坚决,语重心长,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曾子在病重之际还坚持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乃至在更换床*的过程中死去,表现了曾子恪守礼法的坚定信念,更体现儒家礼法至上的观念。这是一个极端的“克己服礼”的事例。
曾国藩,是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评价他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7、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2、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3、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4、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意清神,清神意*,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6、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7、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8、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9、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1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2、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13、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1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6、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17、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8、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9、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20、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2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2、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2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2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2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7、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8、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29、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0、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3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3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3、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4、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35、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3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7、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8、有其功,必有其效。
39、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40、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4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43、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44、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45、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46、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7、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8、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9、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50、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51、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曾子名言
曾子的名言
曾子名言100句
曾子的名言名句
论语曾子名言
曾子诚信的名言
论语曾子的格言
论语曾子格言
曾子约的古诗
曾子的古诗词名句
曾子格言与母爱的古诗句
曾子轩的古诗词大全
曾国潘的名言
曾国潘名言
曾小贤名言
类似于曾子杀彘的古诗
汪曾祺名言
曾仕强名言
曾奇峰名言
曾国藩的名言
曾国藩名言
曾子杀彘寓意相同的古诗句
曾国藩关于养子名言
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
汪曾祺名言名句
曾国潘名言四条
曾国藩的名言名句
曾国潘自律名言
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仕强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