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名言赏析

关于陈寅恪名言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陈寅恪名言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陈寅恪名言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陈寅恪名言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49) 说说(8) 名言(167) 诗词(2k+) 祝福(6) 心语(147)

  • 陈寅恪名言

  • 名言
  • 1、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2、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3、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

    4、剩有文章供笑骂,那能诗赋动江关。

    5、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6、好鸟难同命,芳莲寡并头。生憎绿沉管,玉指镇双钩。

    7、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8、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9、我认为不能先存对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10、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11、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12、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1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4、今生所剩真无几句子大全,后世相知或有缘。

    15、一日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日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日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16、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17、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8、*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

    19、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20、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21、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22、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阅读全文]...

2022-06-10 09:44:27
  • *只有一个陈寅恪阅读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只有一个陈寅恪阅读及答案

      做阅读题可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只有一个陈寅恪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①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②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梵文、巴黎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③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④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出于他的声望,北大的学生为不失名师的教诲也来清华园听课。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⑤陈寅恪也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这两副对联被传诵一时。

      ⑥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⑦太*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⑧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⑨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并想以此激发学生。

      B.陈寅恪在清*学研究院教学时采用的国文考试加试方式——对对子,以及在王国维去世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都说明他的治学与人格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淫。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其实是襄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过谦之辞,并非诚心之言。

      D.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E.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3)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6分)

      (4)你如何理解“*,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8分)

      答案:

      【1】BD(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C梁并非过谦之辞;E心理描写说法不当;A激发学生并非陈有意为之)

      【2】①这段对话交代了陈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而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每点2分)

      【3】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笃志为学,学问广博、精深,是一个纯正的`学者;②陈寅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教学中勤勉认真,身体力行,堪称学生的楷模;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乐于助人,对友朋的感念追怀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⑤陈寅恪为人幽默风趣,自有雅量高致;⑥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国难当头,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不改其高风亮节。(任意写出3点得全分,每少一点扣2分,扣完为止)

      【4】理解:作为二十世纪*屈指可数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在文史研究领域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2分)陈寅恪一生秉承着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信念,潜心治学,不求显达,身处困厄始终不改其高风亮节。陈寅恪的家学渊源,自身的资质、修养和学力,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也是形成他"独一无二"的重要原因。(2分)这些特质,在现代*,不但是其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1分)

      启示:以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的文化传统,使*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使*学人的风尚得以延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4-23 07:28:33
  • 名言赏析

  • 名言,名人,语录
  •   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3、今日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5、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7、必须记住我们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8、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0、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作为事前更多的思考和计划吧!

      11、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总是梦想着天边那座奇妙的玫瑰花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12、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1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和回报。

      14、诚实是上策。

      1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成长的路。

      16、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1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以最快,最确实地方法,去做你最害怕的事情,直到你获得成功地经验。

      18、尽可多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那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19、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20、要学*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于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21、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2、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4、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5、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

      26、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27、含泪播种地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8、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29、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30、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31、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32、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用着聪明的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33、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4、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35、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3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作勉励,岁月不待人。

      37、诚信,是人类文明的阶梯;诚信,是填补人类间隔的碎石。

      38、最大限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39、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40、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41、不要坐待机会,而要努力创造机会。

      4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做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43、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44、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4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46、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7、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8、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高山。

      4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50、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地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51、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阅读全文]...

2022-02-21 19:31:53
  •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 古诗文
  •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赏析1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陈情》之情,耐人寻“情”。

      倾苦情。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话浓缩了李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苦情动心,真诚感人。

      说难情。首先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是推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国恩难报,君情难违。另一方面,祖母供养无主,疾病日重。养恩难忘,亲情难舍。其次是强人所难。在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之后,作者等来的是诏书的责备、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追。在申诉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无奈的话语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圣朝”统治者强人所难的不满之情。

      消疑情。“少仕伪朝”,屡召不应,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两种想法的哪一种得到证实,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旧朝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对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场,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晋朝统治者心中的郁结。接下来,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情的再次强调,既顺应了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又委婉地告诉了晋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表忠情。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动人心魄。

      《陈情》如此“多情”,也就难怪晋武帝会做出“停诏,允其不仕”的决定,也就难怪千古文人赞叹之声声声不已了。

      赏析2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拓展知识: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阅读全文]...

2022-05-12 15:47:49
  • 名言及赏析 名人名言及其赏析,

  • 名人名言,名人,语录
  • 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

    赏析: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人,活着应该意气风发,做人间的俊杰;死也要死得悲壮刚烈,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宁可战死也不肯过江回到江东。

    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赏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赏析】名人有很多,名人也说过很多的话,确不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名言.只是名人有些话说到人们的心里,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于是告诉了别人.一名话说的人多了就成了名言了.。

    4、我以我血荐轩辕

    【出处】 民国·鲁迅《自题小像》

    【鉴赏】 我要把自己强烈的爱国心,托给流星转达国人,可是人们一时还不能理解我的一片忠诚。荐轩辕;荐,贡献给。轩辕,传说中汉族最早的领袖,即黄帝轩辕氏。整首诗的意思是说,不惜鲜血来从事救国运动。鲁迅此诗写于1903年,寻亥革命运动的前夕。这一年,他在东京,依然剪去了辫子。这首诗就是他题在剪去辫子的照片上赠给朋友的。鲁迅此时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承袭了民族革命的思想。诗中满怀着爱国的激情,遥对着灾难深重的祖国,感慨同胞的尚未觉悟,于是立下了献身于民族革命的誓言。

    5、白眼看鸡虫

    【出处】 民国·鲁迅《哀范君三章》

    【鉴赏】 此诗作于1912年。范君指范爱农,是鲁迅的好友和同乡,又曾同留学日本。范爱农曾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学监(教务长),后被辞退,失业,陷于穷困中,有一次,他坐船在风雨中落水淹死。原诗中的风雨飘摇日:指时局的险恶和动荡。华颠:指头发花白。萎:枯萎。寥落:稀疏脱落。白眼:表示藐视。看鸡虫:比喻冷眼看那些争权夺利的家伙。这首诗的大意是:畸人与世人不合,但合乎正道。鲁迅以畸人来赞范爱农。鲁迅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下三章诗哀悼范爱农。这是第一章。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因而横遭迫害,吃尽苦头。辛亥革命失败了,正直的人仍是没有出路。不料分手才三个月,范爱农竟溺水而死了!诗中明白地指出范爱农致死的原因。

    6、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解:天下这么多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啊?当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

    7、志当存高远

    解:志存高远的意思为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如,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一艘战舰就被命名为“致远”号,特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奔向远方的意思。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阅读全文]...

2022-06-05 08:37:03
  • 《悲陈陶》赏析

  •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

      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杜甫诗鉴赏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百姓的子弟,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惨烈。杜甫此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重,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就叫人痛心,甚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将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并非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仿佛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渲染叛军得志骄横之态。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向北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愈发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加以一“更”字,充分表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着重表现悲壮的美。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3-24 20:21:14
  • 名言名句摘抄及赏析

  • 名言
  •  

     

      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5)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6)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7)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赫尔岑

      8) 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9)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10)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1)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克鲁普斯卡娅

      12)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巴金

      13)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14)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5)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何其芳

      16)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17) 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8) 她们把自己恋爱作为终极目标,有了爱人便什么都不要了,对社会作不了贡献,人生价值最少。——向警予

      19)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20)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1)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1) 酒杯里竟能蹦出友谊来。——盖伊

      2) 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

      3) 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茨威格

      4) 不达成功誓不休。——陈潭秋

      5)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 坚强的信心,能使*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7)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梁实秋

      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9)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0)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伏尔泰

      11) 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莎士比亚

      12)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13)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14)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15) 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柯尔律治

      16)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17) 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纪伯伦

      18)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19)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20)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刘易斯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 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赫尔巴特

      5)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7) 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8)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阅读全文]...

2022-04-06 13:46:14
  • 悲陈陶原文及赏析

  • 古诗文
  • 悲陈陶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悲陈陶》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名家点评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言房琯之败也。琯临败犹持重,而中人邢延恩促战,遂大败,故甫深悲之。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琯虽败,犹为名相。至叙陈陶、潼关之败,直笔不恕,所以为诗史也。

      明代王嗣奭《杜臆》:真是悲歌当哭。见人哭人,未必悲;读此二诗(按指本诗与《悲青坂》),鲜弗垂涕者。“群胡血洗箭”是实语。血作陈陶水,见之惊心;而胡人且以血洗箭,自是妙语。

      明末清初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工部《悲陈陶》,可谓沉着痛快。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陈陶斜之败(按:“陈陶泽”一名“陈陶斜”),不为房琯讳,故曰“诗史”。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何焯曰:“至”字一韵独用。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陈陶之悲,悲轻进以致败也。官军之聊草败没,贼军之得志骄横:两两如生。结语兜转一笔好,写出人心不去。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书法,见公不以成败论人(“四万义军”句下)。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14:31
  • 鲁迅名言名句赏析

  • 鲁迅,名言
  • 鲁迅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作家,弃医从文,为的就是用思想拯救国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名言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9、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0、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2、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3、代人作代,农人掘锄,本是**常常的,若照相之际,代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麻。

    14、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5、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阅读全文]...

2022-01-23 05:12:33
  • 名言名句感悟赏析

  • 名言,感悟
  •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言名句感悟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每当休息,偏偏早起,还下雨。

    2、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3、青春让时间钻了漏洞,而苍老决堤而下,世故奔流。

    4、酒要喝饱,话要说足,爱就爱个够,走了就别回头。

    5、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6、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

    7、别因为别人说的话而放弃,把那些话当做加倍努力的动力。

    8、收获是事业的雨量计;聚集着奋斗者洒落的每滴汗珠。

    9、人总是说太多的如果,其实现实世界只有太多的但是。

    10、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不够强悍,我爱的太多。

    11、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12、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13、别太多顾虑,既苦又无趣。

    14、有的人行为乐观思想悲观,有的人行为悲观思想乐观。

    15、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

    [阅读全文]...

2022-04-06 18:49:50
陈寅恪名言赏析 - 句子
陈寅恪名言赏析 - 语录
陈寅恪名言赏析 - 说说
陈寅恪名言赏析 - 名言
陈寅恪名言赏析 - 诗词
陈寅恪名言赏析 - 祝福
陈寅恪名言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