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关于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00) 说说(29) 名言(88) 诗词(55) 祝福(12) 心语(888)

  • 传承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传承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 传承,名言,名人名言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仅是在瑰丽的国宝文物上的体现,还有的则是展现在众多经典历史典籍中。名人名言我们也是自古有之,正是这些名言让我们的国家得以有了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是我们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身体力行,不要让这样的光辉埋没。

    1、轻诺必寡信。――《老子》

    2、仁者寿。――《论语·雍也》

    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4、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5、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11、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13、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1、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2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2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9、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30、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3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3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4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4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4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7、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48、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9、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阅读全文]...

2022-02-11 04:55:21
  • 文化传承的名言

  • 传承,名言,文化
  • 传承古老文化,培育圣人精神。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传承的名言,一起来看看吧!

    1、吸收几千年的文化,建立几千代的产业。

    2、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3、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幸福中国。

    4、古代的文化遗产,新一代的文明展示。

    5、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警句。

    6、传承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7、传承东方经典,培育传统文化。

    8、还原古代文化,展现现代风格。

    9、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10、弘扬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智慧。

    11、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

    12、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13、通过过去和未来传播中国文化。

    1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5、重温东方文化,陶冶情操,使家庭与世界*等。

    16、文化传承文明,传承不再遗憾。

    17、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精神。

    18、传统文化传承名言警句。

    19、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

    20、即使有金银,也很难买到文化遗产。

    21、文化成就未来,传承令人难忘。

    22、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财富。

    23、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保护。

    [阅读全文]...

2022-04-05 22:39:21
  • 传承经典文化的名言_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名言警句

  • 文化,传承,名言
  •   岁月稀释不了千年的文化传承,距离分离不开华夏儿女的爱国心,风雨挡不住神州巨龙的崛起,山河拦不断我们自强不息的信念。下面好句摘抄小编为你带来传承经典文化的名言的内容。

      传承经典文化的名言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5)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9)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1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2)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3)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14)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1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6)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7)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18)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19)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20)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言

      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4)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5)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7)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8)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9)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林广记》)

      10)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11) 情随境变,字逐情生。(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1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3)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14)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16)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17)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18)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19)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20)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传承经典文化的名人名言

      1)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 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3)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4)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5)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6)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7)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8)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阅读全文]...

2022-06-28 01:47:26
  • 春节文化传承

  • 春节,文化,传承
  • 春节文化传承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文化传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骏嘶风传捷报,五羊跳跃展新图。

      花红桃艳,金桔满盘,喜气洋洋华夏儿女策马赴羊年,春节年年过,今年过节又不一般。俗话说“俗随时变”,春节*俗传承、演变到今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回望过去,每个时代都各有风格:

      50年代的年夜饭:几斤肉快活吃几天

      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

      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80年代的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

      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现代社会花样更多,过几年一个样,呼机拜年,电话祝福,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旅游过大年。但这毕竟是少数时尚弄潮儿的好戏,大众的呼声是,年越过越淡了。可不是,这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临危机。*收,祭祖和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特别是城市的新生代们,不仅摆脱了农耕,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春节*收祭祖的意义消失了,人们现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驱鬼也取消了。守岁,它是年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省略的话,那肯定会影响到年节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

      第二,20世纪以来*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进主义。他们把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结果春节民俗中许多传统内容、信仰内容被破坏。例如,把公历第一天称为"新年",而把传统的历法新年改称春节,淡化了、模糊了春节的"新年"含义。以致于有人想取消春节,用阳历年取代春节。

      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了冲击。物质享受为主的春节气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也需要多样化的节日。不同层位的人们大可从那些节日中获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应该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于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强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导地位才能更突现出来。

      第四,如今,*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娱乐时间。城镇人民温饱基本解决,也不再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走亲戚,而是精神压力寻求**,想着可以哪里去玩,玩什么,怎么玩?

      时代不断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题却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 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春节家庭团聚的*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人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调整与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与民族的需要。

      一种民俗的传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当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俗心理必然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心理变化并不似社会变迁那样快,需要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整合。春节作为一个民俗,在社会的发展逐步摆脱农业主导而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时候,去与留就是纯自然选择,而不能人为干预,其保留的也将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添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色彩,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应该是民众在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 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才可能建构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承我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进军,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乐的佳节!

    [阅读全文]...

2022-01-30 21:09:28
  • 瑶族文化的传承论文

  • 文化,传承
  • 瑶族文化的传承论文

      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应不断与时俱进,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瑶族文化接下来要如何更好的传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瑶族文化的传承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中,我们56个民族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演绎着自己灿烂的文明史和发展史,瑶族文化也是如此。地处粤北地区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南岭山脉南麓,是瑶族同胞的集中地,瑶族人口在当地占52.6%,在这一带,到处分布的是瑶寨,因此连南被称为“百里瑶山”。这里有极具原始风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历史的瑶族人文景和其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瑶族历史文化悠久,瑶族风情独特,瑶山风光迷人。

      二、连南瑶族文化的特点

      民族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全面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来源、社会制度、经济生活、风俗*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等,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瑶族人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建筑文化,种植文化。

      独具风情的瑶家山寨,充分展现了瑶族同胞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开山辟岭,在明清时代修建的寨门、寨墙、石拱桥、石板道和青砖瓦房等,房屋排列整齐,村庄供水设施完善,并且他们千年瑶寨还是一处大“碉堡”。山寨建在易守难攻的半山腰,四处设防,壁垒森严,据说历史上曾多次抵挡住敌方的进攻,同时,他们开垦耕地,营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梯田和森林,在崇山峻岭中构筑了一幅自给自足的山水田园风光的原始生活图景,令人向往和心旷神怡。

      2.传统音乐、舞蹈。

      瑶族歌谣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有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有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歌、革命斗争歌,有“香哩”、“离惯”、“刮架”、“贵金钟”等数十种不同称谓的瑶族传统民歌等等。在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瑶族崇拜*,把*看作是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其中《盘王歌》是经典歌谣,是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谜语、谚语等,充分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瑶族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是瑶族同胞的生活组成部分。其着名舞蹈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25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等数十种。现在,瑶族的长鼓舞和铜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清远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舞马鹿、凤舞、闹花灯、瑶族小长鼓舞、豆腐节、舞被狮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歌舞所用的牛角、铜锣、唢呐、芒笛、五月箫、长笛等民族民间乐器,有很强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3.传统民族节日。

      瑶寨是歌舞之乡,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瑶家有三月三的开耕节,六月六的尝新节,七月七的开唱节,十月十六的盘王节以及耍歌堂等盛大节日。其中,“耍歌堂”已成为连南瑶族自治县传统的民间盛会,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耍歌堂”是瑶族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耍歌堂”也是瑶族人民传播历史知识和喜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喜*收、崇拜英雄、传播知识的隆重活动,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和人们会亲结友的民间盛会,耍歌堂传诵的瑶经具有很高的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历史研究价值。

      4.语言、服饰、宗教、婚俗等生活*俗文化。

      瑶族的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俗等方面有各自典型的民族文化。如服饰,女着长裙,男着对襟服,皆有头饰、生活用品以及各种装饰品,都有式样多种、精致美观的图案花纹。传统工艺如挑花、织锦、编织、刺绣和蜡染。瑶族男女老幼都能出口成歌,而且歌词精练押韵性强,时逢喜庆佳节歌声遍野,令人神往。很多走出故乡的瑶胞都尽力保存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俗。在婚俗上,茶山瑶是传统的男婚女嫁,提倡计划生育;而盘瑶则是“男嫁女招”,提倡多生,注重男女*等;花蓝瑶婚俗更为独特。另外瑶族也保留自己的祖图族谱、碑刻铭文、宗教经书、歌书信歌、医方炙语、契约账据。

      三、瑶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如何将瑶族传统文化和其瑶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的民族经济,这是连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树立正确的民族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民族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目的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民族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使民族同与其相关的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因此,应始终坚持以瑶族文化保护和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双赢”为目的,瑶族传统文化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最重要策略。

      2.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我们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时,必须要做到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时,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瑶胞都尽力保存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些既是由民族感情决定的,也是由瑶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决定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异彩纷程所在,瑶族人民的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俗等方面有各自典型的文化特征。比如在服饰上,瑶族服饰极具特色,在婚俗方面,提倡计划生育,注重男女*等,我们都要极力推崇,另外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如挑花、织锦、编织、刺绣和蜡染传统工艺,式样多种、精致美观的图案花纹,又如服饰、建筑、生活用品以及各种装饰品,都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保留并遗传下来。在开发过程中,还包括瑶族农村的文化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历史遗址;也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武术、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加以很好的保护。同时,瑶族传统文化只要是有益于社会和人类事业进步的,都应积极的奉献于其他民族和外界,这也是瑶族人民本来就具有的传统美德。我们知道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己和对外界的宣传。一是尊重、保存、运用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中的优秀成果;二是向外宣传,有利于吸引和增加其他民族对瑶族人民了解的欲望和关注,加强联系,吸收、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以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瑶族的经济建设。

      3.民族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民族性是建造瑶族文化博物馆,依据瑶族传统的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特点而设计的,描述了瑶族悠久的历史、自然资源、生活*俗、宗教信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传统体育等部分。这样,该馆不仅可以成为保护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并且可以成为清远重要的民族旅游景点。创造性是指人们利用现有的文明成果进行改进创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造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前瑶民过着迁徙不定的游耕生活。但是瑶族人民勤劳勇敢,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每迁徙到新处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果实生存下来,具有优秀的民族气节。瑶族人民不但适应环境,更应改变环境。特别是要有创造性地学*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尽快适应改革开放的新环境,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既要谋求生存,更要谋求发展。

      4.融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瑶族人民由于居住地理环境所限,发展不快,不注重吸收和运用其他民族和外界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但是,瑶族人民热情好客,内部团结、互助性强,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往来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成果,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应不断与时俱进,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发展,使其吸收各种民族的长处和优点,不断完善和进步,与汉族、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使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得以巩固和提高。

    [阅读全文]...

2022-06-24 21:06:57
  • 传承中医文化唯美句子

  • 传承,文化,唯美
  • 1、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

    2、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3、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

    4、治愈奇效,世代传承。

    5、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祖传绝技呵护健康。

    6、中医中药进万家,绿色健康你我他。

    7、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健康。

    8、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9、养生源自中医,健康来自歧伯。

    10、道地药材,磐安五味。

    11、中药百熬香飘千里,中医百治誉满杏林。

    12、厚德磐安,济世“五味”。

    13、道地磐五味,健康千万家。

    14、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5、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16、传承中医文化,健康万户千家。

    17、房陵文化传千古,神农本草饮天下。

    18、神农本草筑梦*,撒播大爱健康天下。

    19、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20、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21、弘扬中药文化,创造民族品牌。

    22、传承国粹,承担责任,光大国药,**达己。

    23、健康领航,大爱中药。

    24、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25、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26、古法推拿,保健养生。

    27、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28、惟志惟勤,尚德尚药。

    29、传承歧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

    30、古中医,调五行,通经络,享养生。

    31、登陆神农本草,下载健康长寿。

    32、弘扬中*粹,传承中医文化。

    33、妙手通经络,德心理乾坤。

    34、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35、承千年文化,扬中医德馨。

    36、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37、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38、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39、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40、中医担大任,奇方骨根本!

    41、按摩祛病一点通,培本固元显神功。

    42、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43、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44、发挥中医优势,保佑百姓安康。

    45、看病少花钱,中医最方便。

    46、倡导健康方式,享受美好生活。

    47、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48、天赋房县灵土,一品神农本草。

    49、传承中医文化,岐伯健康万家。

    50、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51、传千年绝技,承百年养生。

    [阅读全文]...

2022-04-19 20:10:52
  • 关于*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大全

  • 名言
  • 关于*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阅读全文]...

2022-05-31 00:52:24
  • 浅析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 文化,传承,发展
  • 浅析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将建筑文化传承之前,必定要究其根本,探其本质,这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文化并不是固有文化,更不是一成不变。要了解建筑的历史,以历史为基本点,深入剖析建筑的特征和特性,再结合文化特征,将建筑文化全面深入地挖掘其根本特点。这样,对于传承来说,才会有精神的传承,特征的传承,以及精髓的传承。

      关键词:建筑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建筑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元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已经不再单纯得属于为人类遮风避雨的空间,它的存在,也见证着人类的追求方向与思维转变的成果。时间推移,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设,经过不同时代的转变,以及推陈出新,已然已经摸索出独自的体系。因此,在人类大文化的范围内,建筑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既是社会大文化的分支体系,又属于建筑与文化特有的元素结合。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三维与四维结合的特有艺术。建筑的样式,代表着当代美感的发展趋势,也引领着其他各个设计领域的思潮。同时,建筑也作为一种交流元素,无声地向观者进行诠释。诠释着时代背景,诠释着地域风情,诠释着文化发展方向,诠释着经济实力,诠释着*命脉。建筑,既有国界之分,又无国界之分。有国界之分,是因为建筑的背景故事不同,风土人情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等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建筑会在特定的地域内,呈现出的气质会截然不同。无国界之分,则代表着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在进行与造访者的沟通及心灵的呼唤。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建筑,都会具有独自的特点,多种设计方式的表现,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不论国界何处,都会适用于人。

      1、建筑文化的传承

      在不同的地域,都会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则会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而建筑文化的传承,则需要时间的积累,一点一点得延伸发展。所谓传承,就是一代接替一代,将原本的精神本质得以向前延伸,发扬光大。所谓传承,就是将建筑文化赋予命运和灵魂,不仅要让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更要将建筑文化的灵魂得到释放,凸出其本质,扩大其思想。在将建筑文化传承之前,必定要究其根本,探其本质,这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文化并不是固有文化,更不是一成不变。要了解建筑的历史,以历史为基本点,深入剖析建筑的特征和特性,再结合文化特征,将建筑文化全面深入地挖掘其根本特点。这样,对于传承来说,才会有精神的传承,特征的传承,以及精髓的传承。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探求其根本,也就是建筑的根本。包括建筑的材料特征,建筑的表现手法,建筑的表达方式,建筑的空间构成,建筑的结构构架,等诸多方面的元素。诸如,*的古建筑,其建筑材料大部分运用木材质。主要原因是,*古代盛产木材,木材质加工方便,易加工制作,再就是木材质施工较快,成型迅速。但是,缺点也非常致命,木材质易损,易发生火灾,易腐蚀,经过几年就需要翻修调整。像明清年间的紫禁城宫殿,是*最大体量的完整木构件宫殿建筑群,经过了上百年岁月的洗礼,魅力依旧。因为,意识到古建筑文化的珍贵,所以会定期将建筑群进行修缮,为了保护原有的样貌,也在进行原样的翻新,只是用料更为科学。

      例如,木建筑表面的漆画工艺,已经不会使用原来的漆艺,而是在漆料中加入耐腐蚀、耐损坏、耐火的涂料,进行表面的漆绘修复。屋顶的琉璃瓦片,修复难度也是相当大。因为每一片琉璃瓦,都需要全面的修整,尤其瓦当部分,既要保证原有图形的样貌,又要保证色彩的还原度,而且琉璃瓦经过上百年的风霜雨打,寿命已经折损,所以要想全方位的原貌修缮,则会有非常大的作业难度。

      古建筑的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多的是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而建筑本身,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物,它最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历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更代表着发展的历程。所以,建筑的传承,并不只是表象的物质传承,而是深入精髓的文化的传承,给后人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积淀。*,由古至今,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霜洗礼。在各个民族,各个区域,都留存有不同时代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是一笔无价的宝贵财富。对于这些古建筑,在表面上,可以直观得了解建筑的建造手法和表达方式;而在更深层面里,通过对古建筑的勘测、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在每个阶段、每个时代建筑产业发展的历程。多方面的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建筑文化,可以直观得让后人了解古人的思想,了解古建筑科学,了解*建筑发展的全貌。古建筑的存在,足以向世人证明*建筑文化的深厚功底,并且发扬四方,源远流长。

      2、建筑文化的融合

      任继愈先生指出:“文化不是死的东西,它有生命,有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同文化相接处,很快就会发生融汇现象。处在表层的生活文化(如衣食器用等),很容易被吸收,处在深层的观念文化(如哲学体系、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才有可能发生交融。……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这种融合只有在双方都有深厚文化基础的伟大民族间才有可能发生。”建筑文化的融合,不只是表层意义上的表面相融合,需要更深层次得融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达到思想相交融,思维得到激烈得碰撞,方能获取深层次的融合。而且,任何事物的融合,都不是没有缘由,在某一层面上,都会达到一定的契合,获得融合的结晶。建筑的融合,不仅是建筑元素与元素的融合,还有建筑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多方面不同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会获得更多不同层面的融合,导致不同的融合结果。

      *建筑的空间观与欧洲建筑的空间观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期,*的古建筑讲究的是*面文化,要有轴线定位。尤其,较大体量的建筑群,需要在规矩的矩形*面内,进行对称分布,达到东、西对称,南、北对称,进而达到轴对称。而且建筑为一层构架,只是在*面横向上延伸扩建,并不会在纵向上竖向发展,所以建筑群体在*面规划上也甚为庞大。欧洲国家的建筑,主要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工期相对较长,因为石材运输速度相对较慢,施工难度也较大,建筑的砌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古时期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人工徒手建造完成,到后期才会利用机器机械完成建筑,所以针对于古时期的建筑,想要短时间内完成,根本完不成,大部分的石材建筑都需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来建造完成。而且欧洲国家的大型建筑物,主要是以大体量为主,例如教堂、宫殿、城堡,等等。欧洲的建筑并不像*古建筑,讲究的.是*面的轴对称格局规划。欧洲建筑更注重的是体量的气势磅礴,室内空间开敞宽阔,举架非常高,视觉效果极其开阔。

      尤其是教堂的建造,一般教堂都是一层的结构,部分教堂有钟楼的区域,则会设置从一层到达钟楼楼顶的楼梯,楼梯的体量很小,基本可以通过一人或两人行走。欧洲的教堂之所以会给人震撼的感觉,是因为无论在教堂空间内部还是在教堂外部区域,教堂都会将人完全得“包裹”起来。因为教堂是人们追求信仰的地方是人净化心灵的空间,是人们受到洗礼的建筑,所以教堂的设计建造,必须要承载人们的心理疾苦或是福乐喜至。当人们置身于教堂内部空间时,宽阔的空间,广阔的视野,瞬间就会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来体会上苍的造化。而当人们置身于教堂的外部空间时,教堂的神圣感、使命感,都会传递给人们。这些感受是通过建筑的外在形态来表达的,通过建筑特有的语言进行传播,包括建筑的表现手法及建筑特点,都会将建筑的精神传递给观看者。古时期,国内外的建筑差异比较大。随着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往来,将本国文化向外传递的同时,各个国家也会汲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吸收精华部分,并且与自己本国的文化相结合,进行改良和翻新,做到了文化的融合。建筑文化的融合,早已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沟通会访的融合结果之一。因为建筑,相当于地域的坐标,会第一时间将国家本土的文化、理念传递给造访者。建筑文化相当于一面旗帜,直观得将文化和思想真实反应出来。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导致着建筑文化的交流于融合,尤其发展迅速的时期,建筑手法的融合,建筑方式的融合,建筑材料的融合,建筑理念的融合,已经早已成为各国之间友好发展的桥梁。在当今时代,建筑文化犹如一面镜子,相当直观得表达出本土领域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色。建筑文化不仅是无形的,更是掷地有声得将区域文化的特征,运用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符号进行表现。所以,不论社会发展速度如何,发展方向如何,建筑文化都必须做到代代传承,与时代一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汉宝德.*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

      [2]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阅读全文]...

2021-11-30 15:22:35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 名言,优秀
  •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5.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0.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2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27.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2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30.仁者寿。――《论语·雍也》

    3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3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42.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阅读全文]...

2021-12-25 06:34:35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句子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语录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说说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名言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诗词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祝福
关于传承文化的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