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时珍简介和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时珍简介和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时珍简介和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时珍简介和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的名字我们一定知道,他著有《本草纲目》一书。那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的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六岁。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医生,并且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名气,在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因为这个原因,李时珍想要弃医从文,他决心苦读,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能走上仕途。但是,他先后参加了三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眼看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他二十三岁时,还是跟随了父亲学*医术。
李时珍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在医学方面有极高的天分,通过自己对医学的感悟,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名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名。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声大噪,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任职四年后,李时珍便辞官回乡了。而对于李时珍的这段任职经历,有人在研究历史之时,有很多争议,都是关于李时珍太医院职位高低的`说法,但是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争的事实。在太医院,李时珍通过自己研究和解读相关大量的医学著,为他后来在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医院有很多珍稀的药材和医学书籍,无疑给李时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于李时珍之手。
李时珍祖传秘经
《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所著的一部医术,2008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发行。在这本书里,路宝彬根据李时珍医书,进行融合改编,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系统的讲述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其他心血管疾病、呕吐、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胃下垂等疾病,然后根据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临床经验进行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籍不单单是传统医学,里面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李时珍时期的各种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从人体的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入手,根据日常疾病案例,提出了治疗方法,这本书籍包含的方面较多,适合家庭日常治疗方法。所以,这本书籍也可作为家庭医用书。这本书中提到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所采取的中药方法,里面的药材大多都是中药,还有李时珍的经典治疗方法。针对病因,选取治疗药材,再根据煎药方法和喝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根除。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在总结李时珍医术的同时,在这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新的医学治疗方法,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这部作品集李时珍治疗方法于一体,并提出用中药疗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历时十八年著成192万字的医学巨作《本草纲目》为后代敬仰,人们给他“药圣”、“医圣”等尊称,《本草纲目》更是被达尔文誉为*古代百科全书。你知道,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下面跟小编来看一下!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生*简介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毫无兴趣,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李时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错误很多,会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他阅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以及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而且亲自到各地去寻找药材。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被称为什么
关于李时珍的“药圣”的来源,是因为李时珍编修《本草纲目》而得来的,为了能够修改关于众多本草书籍中错误的记载还有很多缺失的记载,李时珍想要完善它们,并且出一本完整的本草书籍。
李时珍在药草上的专研精神还有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称为“药圣”这一称号,从他的突出贡献来看,这一称号完全不为过。
而李时珍“医圣”的尊称,是现代作家郭沫若提出来的,他称李时珍为“医中之圣”,便有了李时珍医圣的.尊称。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的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六岁。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医生,并且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名气,在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因为这个原因,李时珍想要弃医从文,他决心苦读,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能走上仕途。但是,他先后参加了三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眼看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他二十三岁时,还是跟随了父亲学*医术。
李时珍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在医学方面有极高的天分,通过自己对医学的感悟,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名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名。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声大噪,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任职四年后,李时珍便辞官回乡了。而对于李时珍的这段任职经历,有人在研究历史之时,有很多争议,都是关于李时珍太医院职位高低的说法,但是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争的事实。在太医院,李时珍通过自己研究和解读相关大量的医学著,为他后来在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医院有很多珍稀的药材和医学书籍,无疑给李时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于李时珍之手。
李时珍祖传秘经
《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所著的一部医术,2008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发行。在这本书里,路宝彬根据李时珍医书,进行融合改编,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系统的讲述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其他心血管疾病、呕吐、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胃下垂等疾病,然后根据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临床经验进行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籍不单单是传统医学,里面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李时珍时期的各种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从人体的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入手,根据日常疾病案例,提出了治疗方法,这本书籍包含的方面较多,适合家庭日常治疗方法。所以,这本书籍也可作为家庭医用书。这本书中提到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所采取的中药方法,里面的药材大多都是中药,还有李时珍的经典治疗方法。针对病因,选取治疗药材,再根据煎药方法和喝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根除。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在总结李时珍医术的同时,在这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新的医学治疗方法,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这部作品集李时珍治疗方法于一体,并提出用中药疗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李时珍是明朝的人。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轶事典故
巧用炼金术
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长生不老。方士看准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炼不死仙丹,取悦皇帝,因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但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时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炼取,含有毒素,于是疾呼:“丹药能长寿的说法,决不可信。”并列举服食丹药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驳说:“古代药书上说,水银无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种长生药。”李时珍认为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可以参考,但一定要经过分析,不能尽信书上所说的。
李时珍虽然坚决反对服食仙丹,却以科学的态度应用炼丹的方法。他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又利用炼金术烧制外用药物,他还把研究的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时珍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人物生*
随父学医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为太医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东璧堂行医
东璧堂是李时珍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的堂号,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致力于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间,以自己的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
潜心著述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学术思想
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
①观察和试验是本草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分类使药物研究体系化,关键还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李时珍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此外,他还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
②李时珍为弄清每味药物,提出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八项任务,这八项不是每味药全有,有的五项、六项不等。实际上是对每味药既作出系统分析,又进行了全面综合,而在分析基础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综合。
③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是李时珍研究的重要方法。他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考核诸家异同,用自己观察试验结果,加以参证:《本草经》中只载枸杞之名,未言明药用部位;《名医别录》指出根大寒,子微寒;《药性论》谓枸杞甘*、子、叶皆同,《本草衍义》说枸杞是梗皮,李时珍说:“窃谓枸杞:苗、叶,味苦甘而气凉;根,味淡气寒;子,味甘气*,气味既殊,则功用当别。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也”。李时珍经过研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到之处”,这种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研究活动中。
④李时珍躬亲实践,广泛向劳动人民学*,注意调查研究,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莶一药,众说纷坛,有谓似酸浆,有说为苍耳,有曰即地菘;李时珍经过广泛征询,聚诸草谛视,得出莶即猪膏母之确论,他从京师还,见车夫用旋复花治跌打损伤,遂肯定其益气续筋,补劳损之功。邻家小儿食积,偶取羊食之,归而大吐愈,李时珍因此首载此品种入本草。他从猎户口中知虎骨强志壮神之功能;从菜农处明确芸苔即油菜,从工人处学得防止采矿中毒之法,山人、渔翁、农夫、皮匠、猎户,都是他的老师,使他从调查研究中获益非浅。
⑤历史考证方法是李时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文献考柬,《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来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经中得到的医药知识。经过历史考证,指出“按《本经》胡麻亦名巨胜,《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以黄麻于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不可不辨”。
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药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药引之使降,李时珍昭示迷信神仙说之误,批判服食飞升举之谬,服金银,为赖水谷血肉之躯所不堪,“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说;服食成仙“误食之罪,通乎天下”,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个人著述
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轶事典故
雨湖传说
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李贺的简介
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也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他就是李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简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
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
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就在三乡乡上庄村。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现在当地正在规划重修李贺故居和建设李贺纪念馆,并已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李贺诗歌鉴赏
1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3还自会稽歌并序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
肩吾先潜难会稽,後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
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
4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5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一日:一作十日。犹:一作独。
6竹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7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8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萌简介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萌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萌(说唱歌手)
李萌——中文说唱歌手,曾用艺名:小驴-TOMMY,2005年凭借一曲《十元人民币》走红于网络。2006年签约嚎叫唱片,并在同年发行了首张专辑《饶舌生涯》。用真实的方式来讲述对生活的态度,这是李萌hip-hop音乐里不变的宗旨。他的歌词锋利,外型阳光,因此深受年轻一代乐迷喜爱。代表作品:《十元人民币》《*说唱》《新五元人民币》《我要玩陌陌》《感谢那个女孩》等。
个人经历
1997年开始学*JAZZ舞蹈。
1998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
2000年担任哈尔滨市飞浪艺术学校街舞教练。
2002年就读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韩国舞系。
李萌2004年原创作品《哈尔滨之子》走红于网络,因此受到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日报、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该歌曲并收录到嚎叫唱片同年发行的合辑中。
2005年一曲《十元人民币》火遍大江南北,“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瞬间成为了年轻人的口头禅!
2006年签约嚎叫唱片,发行了首张专辑《饶舌生涯》,曾百度、雅虎、腾讯、Tom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同时还在北京西单77街举办了首场签售会,成为内地第一位在音像店举办签售会的饶舌歌手。同年专辑作品《e网情深》入围金唱片奖,成为首位入围金唱片奖的饶舌艺人。由于外形俊朗,他还多次为杂志拍摄大片。
2007年李萌参加迷笛音乐节,一句“This my home 大东北”迎来全场的呼吁,让更多乐迷看到了东北大男孩的.阳光和能量。
2008年在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国庆特别节目中担任表演嘉宾,一曲《新五元人民币》把东北方言的rap发挥淋漓尽致。
2009年签约京文唱片,发行第二张专辑《*说唱》,此时他的演出战队里还加入了Kor-e(美国)、abd(波兰)等多名外籍队友,然而在他不失本土说唱音乐风格的同时,又融合了许多国际元素。这一年他还创建了自己的说唱品牌“说唱阵地”培养了大量的说唱新人,推广新作高达百余首,为内地说唱音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为国际巨星维塔斯主演的电影《一夜成名》演唱片头曲,从而正式回归。
李萌2013年推出第三张专辑《饶舌者》大碟,同名主打歌《饶舌者》蕴藏了很多儒家思想,让听众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忘记国人本该拥有的精神。他在唱片不景气的年代依然保持着人气与热度,唱片未发行前就有众多粉丝提早预定。
2015年的夏天,精心制作发行最具期待的说唱专辑,收录李萌出道10年以来广为人知的经典歌曲以及特意为本专辑创作的3首新歌哦。让我们随着他的音乐一起回味成长的岁月吧。
他就是《十元人民币》的小驴-TOMMY
李萌-中文说唱领军歌手之一,曾用艺名:小驴-TOMMY,2005年凭借一曲《十元人民币》走红于网络。2006年签约京文唱片[嚎叫厂牌],并在同年发行了首张专辑《饶舌生涯》。用真实的方式来讲述对生活的态度,这是李萌hip-hop音乐里不变的宗旨。他的歌词锋利,外型阳光,因此深受年轻一代乐迷喜爱。
李萌回顾陪伴我们走过的10年经典
李萌出道至今已经整整10个年头,从当年的饶舌小子,到现在的中文说唱领军元老,从风靡一时的《十元人民币》,到充满思想的《饶舌者》,他的音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乐迷。hip-hop不是酷,它是一种态度,凭着这种执着的态度李萌走过了一个十年,最终他成为了首个发行华语说唱精选辑的饶舌大咖。在这10年里,我们通过音乐在不停的了解他,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歌词总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贴*我们普通而又不*凡的人生,或许这就是饶舌音乐的魅力,字字都能触及到你的灵魂深处。
演出活动
编辑语音
2004年3月爱戴《today》MV男主角
2004年7月为明骏女孩首张专辑创作rap部分
李萌2005年1月参加京文嚎叫唱片说唱合辑(燎原星火VO3)
2005年6月接受北京“竟报”采访
2005年6月参加风儿乐队RAP专访嘻哈合辑唱片
2005年7月参加上海东风卫视(东方星空间)原创歌手采访演出
2005年9月原创说唱(新五元人民币)获A8原创排行榜5周冠军
2005年11月11日接受哈尔滨广播电视报采访歌曲(哈尔滨之子)
2005年12月2日接受哈尔滨日报采访歌曲(哈尔滨之子)
2005年12月发行(十元人民币)盗版多品种CD
2005年12月参加网友天下圣诞合辑CD录制
2006年2月歌曲(哈尔滨之子)随(燎原星火VO3)合辑转载于北京晚报
2006年2月接受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专访
李萌参加活动照片(21张)
2006年3月接受欧洲中文网络电台采访
2006年5月百度网页搜索超过100页,同时进入百度歌手列表中
2006年7月做客MOP[猫扑]极客秀视频访谈
2006年7月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节目
2006年7月正式签约嚎叫唱片
2006年8月发行首张个人说唱专辑《饶舌生涯》
2006年8月参加“百度咖啡文化鉴赏会”活动
2006年8月新京报《北京客》专题采访
2006年 9月“李萌首张大发布碟签唱会”
2006年9月做客Biu客电台直播节目<音乐下午茶><音乐showing mail="">
2006年9月北京大学城-廊坊站签唱会
2006年9月参加“动感地带街舞大赛活动”表演嘉宾
2006年9月参加“UUME视频分享中心上线仪式及新闻发布会”表演嘉宾
2006年9月做客[酷客KOOOK]视频访谈
*名言
1、战胜第三次的世界大战的唯一方法,就是阻止它。
2、在准备作战时,我经常发现计划是不中用的,而规划则是不可缺少的。
3、我选择了军人做为一生的事业,我就立志要成为最好的军人。
4、毫无疑问,欧洲文明最强大,最可靠的保护者就是土耳其陆军。
5、比起一个在战场上被征服的美国来说,一个破产的美国更是苏联的目标。
6、要好好地记住:慎重与怯懦不是同义语,正如勇敢并不等于鲁莽一样!
7、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8、重视特权过于原则的人,两者均将不保。
9、我因两个原因而反对这个做法。第一,日本人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如此恐怖的武器攻击他们。第二,我不想见到第一个使用这种武器的国家是我国。
10、我想不出还有比美国卷入中南半岛战争更大的悲剧。
11、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
12、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那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
13、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14、将军,我还有一个指令要给你。为那天杀的橄榄球队做些事吧!
德怀特·*简介:
德怀特·*(Dwight D*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别称艾克(Ike),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和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1944年至1945年里,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51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代表作品有《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悠闲的话》。
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的诗充满想象力,常常会用神话故事来托古寓今。下面是诗人李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贺简介
李贺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公元79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李贺是一个落魄贵族公子,李家本是一个名门望族,其远祖是李渊的叔父,名叫李亮,被称为大郑王。后来武则天登基,李渊的子孙旁支都受到了屠杀,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已经是徒有虚表了。李晋肃是李贺的父亲,李家已经搬迁到昌谷。但是李贺对于这层远亲关系还是很自豪。
768年,李贺父亲去世,只留下李母和3个孩子住在昌谷。此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出嫁,生活依然艰苦。李贺和兄弟远去千里之外谋生,可见李贺的早年多凄惨了。
李贺长相奇特,瘦的根竹竿似的。但是李贺却很聪明,文学天赋很高,7岁就能作诗,出自小李贺手的诗收到了韩愈的赞赏,从而声名远播。但是李贺从不倦怠,刻苦学*,白天骑驴找灵感,晚上则通宵整理,呕心沥血。15岁的李贺其名声就已经和李益齐名了。
李贺仕途并不*坦,仕途失意,对其的打击很大,好不容易当了个奉礼郎,还是个九品芝麻官。当官3年,没有升迁,但是这次为官却让他收获了很多,学*了很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取材,或是描写自己的心境,或是讽刺现实。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被称为"诗鬼"。
代表作品
《高轩过》、《梦天》、《雁门太守行》、《致酒行》、《秦王饮酒》、《野歌》等
李贺生*
李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艺术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著称,锻词炼字,抒怀言志,在奇崛派中可谓独树一帜,倾倒后人。
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皇室后裔的家庭,年少时便勤奋苦吟,外出时常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读及此处,深感贾岛“两句三年嘚,一吟双泪流”中蕴含的艰苦辛酸。
李贺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却因父名晋肃,晋、进谐音这一陈腐的封建避讳观念,而不能应进士试,郁郁不得志的李贺,终因仕途潦倒,体弱多病而英年早逝,时年仅二十七岁。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240多首的诗篇。
李贺的诗歌,用语不凡,内容同样深刻丰富,可谓“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
李贺的诗歌显示出他非凡的才能,胸怀抱负,志向远大。年少时的他,便渴望有朝一日“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之十五)他渴望建功立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其凌云壮志,堪比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想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其六)大有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气魄。李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还体现在“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野歌》)的积极追寻。渴望建功立业的李贺还用诗歌歌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像那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但志向远大的李贺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而借诗歌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像“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致军行》),这诗句喊出了古往今来多少淹蹇不遇之士的悲愤心声,好一句“天荒地老无人识”(《致军行》),让我不禁想起了那“笔底龙珠无处卖”的徐渭。诗人的理想一再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其处于精神的抑郁与苦闷之中,而李贺所特有的诗人的敏感,又使他比常人备尝人生的苦闷,进而吟诵出“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煎熬苦楚。
李贺还写了一些神仙梦幻类题材的诗歌,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迷惘、对现实的愤慨。像那首脍炙人口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诗中写金铜仙人迁离故土的悲哀,实际寄托了诗人自己“宗臣去国之思”,铜人的落泪,衰兰的惆怅,都像诗人一样具有感情,诗篇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天若有情天亦老”更饱含了诗人对无情现实的强烈愤慨。另一首是幻想诗《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写诗人在天上所见的尘世渺小以及沧海桑田迅速变换的场景,流露出诗人的苦闷与迷茫。
李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虽然不多,却较为直接深刻。像《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诗人以死者称生者,以美景称苦情,把采玉工人的艰险劳动和悲苦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贺音乐题材方面的诗,也写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像《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诗中描写音乐,技艺之精,曲调之美,感染力之强,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
李贺诗歌内容丰富,其艺术特色也较为鲜明,尤以“虚幻荒诞、幽峭冷艳”最为显著。
首先,李贺想象丰富、奇特而又怪异。像《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想象奇特,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写太阳用“义和敲日玻璃声”,在《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联想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惊险,在《金童仙人辞汉歌》中想象出:“空将汉月出空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画面。
其次,李贺对冷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他大量使用“泣、啼”等词,使之感情化,构成极具悲剧色彩的意象群,像“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老兔寒蝉泣天色”(《老夫采玉歌》)诗人有意营造一种痩硬、坚脆、刺目、狠透的`意象,如用死、血等词,如“杜鹃口血老夫泪”、“身死千年恨溪水”(《老夫采玉歌》)
再者,李贺诗歌中常弥漫着一种冷艳的色调,写红有“冷红、老红、愁红、笑红”,写绿有“凝绿、寒绿、颓绿、静绿”,其中折射出一种冷艳、病态美的特征。像《雁门太守行》一诗,多用颜色描写,诗整首诗闪烁着冷光色彩。
最后,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贺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独特的思维方式,精选字词,创造视觉、听觉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即通感,如“东关酸风射眸子”(《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酸风,比喻的运用更是较为娴熟,像“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像“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以其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表现出自己的“哀愤孤激之思”。在*文学史上风格独标,别开生面。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的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因此,后世尊称李贺为诗中之鬼才。
但李贺诗歌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生活的狭窄和艺术上过分追求奇崛险怪,一些诗歌显得阴森恐怖、晦涩难解,所以后人评价他时有“牛鬼蛇神太过”之说。
可惜,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如果诗人的生命能延长,他取得的成就将会更加令人惊羡称赞。据说他死时,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来叫他,说天帝要造一座白玉楼,召他去写一篇纪念文章,在人间一生不得志,也许,只有在天堂才能施展他的才华吧!
传世精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秦王饮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昼短》
《马诗二十三首》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感讽五首》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天上谣》
《浩歌》
《秋来》
《苏小小墓》
诗鬼李贺的简介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诗鬼李贺的简介,供大家参阅。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文学成就
诗词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古代诗歌欣赏》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借古讽今题材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
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
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
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
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世界知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是*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历史上他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名言:
1、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2、世界是一本以数学语言写成的书。
3、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4、生命如铁钻,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5、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 人生大全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6、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7、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8、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9、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10、教育是艰险的工作,我们只能从旁协助,使教育的对象能自悟而已。
1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12、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越是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13、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14、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15、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延伸阅读
胡适家风家训精华: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做人要做最上簪的人, 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 要放在功夫里, 千万不要放在嘴上, 千万不可撰在睑上。 无论你志气怎样高, 对人切不可骄傲。胡适给儿子胡思祖的信。
【简介】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担任过*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是提倡文学改良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深受英国哲学家赫胥黎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这些影响也深入到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里。
做了父亲后,具有浓重中西文化背景的胡适自觉地承担了文化维护的历史使命,也尝试着以西方现代教育理念践行巾国式的家训。
传统家训十分注重教子做人,胡适对孩子做人教育也是十分看重甚至是放在第一位的。长子思祖出生后,胡适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我的儿子》: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在胡适看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比做孝子更为重要。
这在百行以孝为先的传统旧中国不啻为空谷足音。思祖离开父母在苏州学*时,如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胡适考虑的重要问题。
他十分赞赏杜威的须养成共同活动的观念和*惯,于是提出了合群意识,告诫思祖要学会合群,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同别人合得来。
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碍别人;要做到尽力帮助人,但不能帮助人做坏事。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李时珍简介和名言
李时珍名言
李时珍的名言
李时珍名言名句
描写李时珍的诗
李时珍尝遍百草的古诗
李时珍的古诗大全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李时珍晓行夜宿的古诗
李时珍的夜宿古诗顺序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重点
黄帝简介和名言
巴菲特简介名言
张乐*简介名言
钱钟书简介及其名言
关于母爱的简介名言名句古诗
李清照简介及著名诗句
关于李白的简介及古诗
李白创作的古诗简介
幼师简介格言
有名的古诗家简介
林徽因简介及名句
古诗名人的简介
李白的古诗和简介和视频
仓央嘉措简介名句
著名古诗人的简介
古诗白居易与李白的简介
古诗人李白的生*简介
祝福简介
简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