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关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6) 语录(163) 说说(92) 名言(320) 诗词(80) 祝福(67k+) 心语(1)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2022-06-24 03:23:56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

      名言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17、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8、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知行合一。

      1、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4、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7、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8、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每个人都能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价值判断。

      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0、社会的公*与正义坍塌后,每个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各自的权益。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私权的边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种方式恰当,最终便只能演变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11、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12、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13、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4、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

      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15、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6、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17、当像狗一样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时,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或许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任何一种选择都要强于继续忍受剥削,更何况来人的说辞那么具有诱惑力和煽动性,不走何为?

      18、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19、一串铃音,漾起了悠扬的旋律,淙淙的流水声夹杂在呜咽的洞箫里,有些低沉,有些沉寂,带着些微的伤感。是怀念吗?这片炎黄的浩土之上,神话的遗迹已然湮没,女娲离去了自己的孩子,唯有五帝还挂念着留下自己的魂灵。在这片没有神的土地上,祈祷已是惘然。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争得宿命之外的幸福。

      20、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1、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22、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3、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静。

      24、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惯了自我欺骗,从*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25、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26、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27、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28、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阅读全文]...

2022-05-10 06:25:58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2022-05-04 02:41:34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4、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1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1、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5、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28、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4、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阅读全文]...

2022-03-18 05:38:33
  • 王阳明名言名句 王阳明语录

  • 名言,语录,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王阳明名言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2、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3、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5、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16、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1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8、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2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3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3、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3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36、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0、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1、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4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4、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4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4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5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阅读全文]...

2022-01-19 17:51:35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阅读全文]...

2022-06-28 21:49:23
  • 王阳明的心学精华语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 语句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的心学精华语句,以及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去做才是孝

      2、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做人要“诚”

      5、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6、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7、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8、不动心,不烦恼

      9、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0、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1、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12、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13、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君子如玉亦如铁

      16、“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7、至诚胜于至巧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19、应好是而恶非

      20、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21、慎思之,笃行之

      2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3、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2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25、荣辱毁誉皆泰然

      26、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27、不做就是不知

      28、无私心就是道

      29、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0、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31、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32、身外物不奢恋

      33、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34、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35、求道须深下去

      3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7、路,尽管去走

      38、不孝无良知

      39、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40、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41、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42、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43、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44、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45、天理即是仁心

      46、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47、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48、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49、孝不孝代表人格

      50、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阅读全文]...

2021-12-07 02:56:45
  • 王阳明诗词鉴赏(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 两首王阳明的中秋月哲理诗,强调良知如月,知行合一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王守仁《中秋》

    在众多的中秋月的诗词中,王阳明的中秋月非常特殊,因为他不只是在谈月亮,而是在谈做人行事的道理。非常具有哲理性。

    当然我们肯定要先从诗美的角度去分析。

    去年的中秋,阴天转晴,所以没有看到完美的月亮,今年的中秋,阴云密布,更是连月亮影子都没有看到。像中秋有月亮,且没有云彩,这样的好景,人生百年,并非年年都有,何况现在我已经老了,白发渐渐茁生,想必,看中秋圆月的美景,不会太多了。

    实际这四句,按照某些格律派来讲,这算不上好诗,比打油诗强点,仿佛每个人都能写出来。

    但是,这只是一个引子。因为正文在下面。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这真是忽然一声响亮,仿佛*凡的过门之后,就是惊艳的高音。

    我的心里,自然有一轮光明的月亮,不会因为今天的风雨而不存在。

    我的心里,那轮月亮永恒存在,永远团圆皎洁。

    在我心里,那轮月亮照耀山河大地,我看着它,追随它,就很满意。

    所以不在意中秋节的月亮,是否明亮皎洁。

    如果你心中也有一轮月亮,也就不会为中秋节是否有月亮而失落。

    那么这首诗,奇特在哪里呢?

    一,很多人在中秋月亮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以欣赏到中秋节的明月为快乐。写诗多半抒发那种柔软的情怀,或赞美,或相思,或怀人,比较有柔性和共鸣之美。但是这首诗,非常理性,承认中秋月月色之美,但是却也觉得无关紧要。

    有更好,没有也没什么悲叹的。但这又和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种柔软的感情不一样,是冷峻淡然的。

    二,这里忽然强调的是内心有明月,大气笃定,超越世事。说实话,通常修道学佛的人会有如是观念。但通常会上升到对神佛的崇拜或者禅理上去,什么悟得光明自在禅之类。但这里没有,这里强调的是自己的心里有明月,且永恒,且目的是照耀山河大地。他是如何这样的自信呢?

    三,他如果不是沉醉在自己小世界的疯子,就是高人。你想对了,他是第二种,高人。明朝隆庆皇帝,称他为“伟人”

    他伟在何处呢,来看看头衔,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 集大成者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简单来讲,就是这个人小时候就不同凡响,博闻强记,爱好专研学问和道理,又有非凡的毅力和乐观。比如他屡次考进士,屡次落榜,旁人都替他惋惜,他反而说,我觉得你们这样惋惜我,我觉得很耻辱,因为他本身就没把落第看太中,但也没看太轻,总之,既然选择这条路,继续就成。这人就这么少年老成。

    做官之后,王阳明也不同凡响,在*叛*盗的过程中,他谋定而后动,沉稳而又灵活,精通敌人的心理,以文士带兵,以少胜多,屡战屡胜,被人称呼为神。

    但是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54岁开始讲学,宣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学问,叫作“王学”,自成一家,这就是著名的“心学”。

    “心学”是王阳明对儒学的继承研究和发展,解决思想良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首先要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思想指导行为,两者并达到高度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知行合一”。

    那么这种思想为什么在当时非常重要呢,因为在当时,儒家思想过分强调思想和品质,而和现实脱节,很多人和事,理论是一套,现实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回过头来看王阳明这首中秋的诗,你会触摸到他心中那轮明月。

    这轮明月不是空泛的信仰,而是存在的思想和良知,它不受天气左右,将决定它照耀指导的方向,“山河大地拥清辉”,是指的有思想还有实践。这样的一生,大概不会计较中秋是云是雨,而要向着一种人的高追求不断前行。会非常充实。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王守仁《中秋月两首其一》

    这首诗可能作在上首中秋之前,因为上首诗说过,去年中秋阴复晴。

    中秋节那天月亮皎洁,忽然云山四起,然后又有风吹散了云彩,一时青天月明。

    那么这中秋的月亮,像内心的良知,是原本就存在的,怎么会被其他的外物和外力所改变呢。

    老夫我今夜高歌,内心的情怀像明月满天。

    那么这里的“良知”,不只是现在普通人说的善良的天性和道德底线,是指的优秀的道德还加上知识,形成的超稳定的人的思想状态。

    良知如月,但是一定要知识和行为的统一,有思想,有行动力。

    王阳明这套理论培养了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不仅要能文,还要能武,不仅道德高尚,而要勇于实践,在工作在人生中破浪践行你的理想。

    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动力,你的行动会让你一生无怨无悔,明月中天。

    所以他伟大。

    也许王阳明也有过挫折感,但是他的人生,基本是向前,无太多瑕疵的,这来自于他对自己这套理论的坚定的自信。

    所以这两首中秋月有别于其他咏明月的诗,大气而有哲理,坚定而自信。也给*很多启迪。

    其实写到这里,我已经能够感受他的那种不同凡人的气质,那种精神的超越和饱满。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7-30 17:36:29
  • 形容知行合一的诗句

  • 优美
  • 哪句诗的意思是学*就是要知行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暂时只想得出这一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全诗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全文]...

2022-06-18 12:55:07
  • 王阳明经典名句

  • 经典
  • 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问立志。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句 希望大家喜欢。

    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4、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5、‘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8、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9、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10、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尧、舜,在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字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11、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12、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说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

    1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4、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15、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

    [阅读全文]...

2022-03-13 10:29:39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句子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语录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说说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名言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诗词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祝福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