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5.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7.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9.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11.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2.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13.周敦颐说,太极就是版的无极,好比一款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4.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15.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1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7.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1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9.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20.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1.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2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3.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2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6.常快活便是功夫。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的心学精华语句,以及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去做才是孝
2、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做人要“诚”
5、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6、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7、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8、不动心,不烦恼
9、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0、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1、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12、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13、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君子如玉亦如铁
16、“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7、至诚胜于至巧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19、应好是而恶非
20、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21、慎思之,笃行之
2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3、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2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25、荣辱毁誉皆泰然
26、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27、不做就是不知
28、无私心就是道
29、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0、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31、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32、身外物不奢恋
33、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34、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35、求道须深下去
3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7、路,尽管去走
38、不孝无良知
39、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40、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41、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42、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43、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44、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45、天理即是仁心
46、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47、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48、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49、孝不孝代表人格
50、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九库说说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以及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九库说说”。
1、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2、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3、不动心,不烦恼
4、只求力所能及
5、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6、最怕是傲字
7、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8、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9、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10、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11、自省才能自明
12、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13、求道须深下去
14、天理即是仁心
15、路,尽管去走
16、不做就是不知
17、慎思之,笃行之
18、要活得轻快洒脱
19、心是快乐的根
20、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21、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22、荣辱毁誉皆泰然
23、克己才是真功夫
24、身外物不奢恋
25、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26、不孝无良知
27、孝不孝代表人格
28、去做才是孝
29、养一身浩然正气
30、君子如玉亦如铁
31、应好是而恶非
32、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3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4、至诚胜于至巧
35、无私心就是道
36、做人要“诚”
37、回归简单
38、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39、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40、欲修身,先养心
41、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42、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44、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45、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46、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47、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48、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9、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王阳明名言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2、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3、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5、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16、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1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8、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2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3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3、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3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36、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0、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1、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4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4、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4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4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5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王阳明名言名句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4.克己须要扫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王阳明
5.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6.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王阳明
7.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王阳明
8.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王阳明
9.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王阳明
1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2.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
13.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阳明
1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
15.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16.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王阳明
17.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19.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
20.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2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
22.心清意净天堂路,意乱心慌地狱门。——王阳明
23.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王阳明
24.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王阳明
2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27.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阳明
2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阳明
3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
3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32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3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34.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35.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36.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王阳明
38.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阳明
3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4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
4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
4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4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
44.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阳明
45.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王阳明
46.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王阳明
4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4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
49.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
50.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王阳明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3、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6、立学、立言之着,立德、立身之典。
7、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8、圣人必可学而至。
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10、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11、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2、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4、知善知恶是良知。
15、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16、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17、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8、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1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0、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22、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3、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24、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25、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26、切勿得失横在胸中。
27、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2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32、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33、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3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0、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4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不朽的圣人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朽的圣人王阳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到21世纪信息年代,出现过两个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孔丘、王守仁、曾国藩!这三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心学开创者,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王守仁,更多人称他为王阳明。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人。这位圣人是一朵奇葩,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幼年发奋读书,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他的理想不是考中进士,而是做圣贤。其父王华,是明朝状元,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王华一直想让王阳明好好学*,长大像父亲一样金榜题名。王阳明天资聪慧,很快中举。但他的志向是当圣贤。其父很生气,但王阳明毕竟考上举人了,也没管他。又不知发生了什么,王阳明的偶像变为马援,想去边界打小蒙古,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定型了。
其父为了管住他,在他十七岁时给王阳明找了个老婆。新婚夜,一切都是和谐的,欢乐的,但新郎官不见了。王阳明出门瞎逛游,看见了一个道人,就和他一起打坐。哲学家定型了。
回到家中,王阳明收到指点,老师就是明代著名的娄谅。这位神棍教给王阳明格物。王阳明就开始格竹子。没格几天,就去考试,没考中。有一次考,还没考中。在一次考,二甲第四,全国第七。王阳明又去九华山求道。回来后,当官期间又被刘瑾贬官,去了龙场驿站。当时的王阳明已经差不多悟出心学了,就去上任。没房没人也没钱,就仨仆人和他自己。就动手自己干了起来,讲起心学。这是王阳明在棺材里悟道的:知行合一,天理即人欲。同时证明一点:朱熹是错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
十四天*定宁王叛乱,用兵如神,还是用的心学。王阳明就是明朝孙武!这些伟大的壮举是王阳明名垂青史,标志着我国有一圣贤诞生!但最后还是没有斗过杨廷和,在政治战场上退役了。他救了无数百姓,教出了无数弟子。如:王艮、龙光、徐爱等。徐阶也是心学传人。
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共同的偶像;*、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人都一致推崇。日本“军神”东乡*八郎的心中刻着几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神奇的圣人是这样产生的,是*凡的,是普通的,但他们都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挫而不败”!
人物生*
生而不凡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环境。
年少有为
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书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的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
弘治二年(14*),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被贬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贵阳修文阳明洞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南赣定乱
浚县大伾山王阳明诗碑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叛就会有困难。
问津书院名宦祠王阳明供像王守仁*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宁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安庆。而在朱宸濠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往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后来的事实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然而,*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守制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准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督两广
王守仁立像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病逝归途
王阳明*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两首王阳明的中秋月哲理诗,强调良知如月,知行合一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王守仁《中秋》
在众多的中秋月的诗词中,王阳明的中秋月非常特殊,因为他不只是在谈月亮,而是在谈做人行事的道理。非常具有哲理性。
当然我们肯定要先从诗美的角度去分析。
去年的中秋,阴天转晴,所以没有看到完美的月亮,今年的中秋,阴云密布,更是连月亮影子都没有看到。像中秋有月亮,且没有云彩,这样的好景,人生百年,并非年年都有,何况现在我已经老了,白发渐渐茁生,想必,看中秋圆月的美景,不会太多了。
实际这四句,按照某些格律派来讲,这算不上好诗,比打油诗强点,仿佛每个人都能写出来。
但是,这只是一个引子。因为正文在下面。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这真是忽然一声响亮,仿佛*凡的过门之后,就是惊艳的高音。
我的心里,自然有一轮光明的月亮,不会因为今天的风雨而不存在。
我的心里,那轮月亮永恒存在,永远团圆皎洁。
在我心里,那轮月亮照耀山河大地,我看着它,追随它,就很满意。
所以不在意中秋节的月亮,是否明亮皎洁。
如果你心中也有一轮月亮,也就不会为中秋节是否有月亮而失落。
那么这首诗,奇特在哪里呢?
一,很多人在中秋月亮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以欣赏到中秋节的明月为快乐。写诗多半抒发那种柔软的情怀,或赞美,或相思,或怀人,比较有柔性和共鸣之美。但是这首诗,非常理性,承认中秋月月色之美,但是却也觉得无关紧要。
有更好,没有也没什么悲叹的。但这又和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种柔软的感情不一样,是冷峻淡然的。
二,这里忽然强调的是内心有明月,大气笃定,超越世事。说实话,通常修道学佛的人会有如是观念。但通常会上升到对神佛的崇拜或者禅理上去,什么悟得光明自在禅之类。但这里没有,这里强调的是自己的心里有明月,且永恒,且目的是照耀山河大地。他是如何这样的自信呢?
三,他如果不是沉醉在自己小世界的疯子,就是高人。你想对了,他是第二种,高人。明朝隆庆皇帝,称他为“伟人”
他伟在何处呢,来看看头衔,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 集大成者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简单来讲,就是这个人小时候就不同凡响,博闻强记,爱好专研学问和道理,又有非凡的毅力和乐观。比如他屡次考进士,屡次落榜,旁人都替他惋惜,他反而说,我觉得你们这样惋惜我,我觉得很耻辱,因为他本身就没把落第看太中,但也没看太轻,总之,既然选择这条路,继续就成。这人就这么少年老成。
做官之后,王阳明也不同凡响,在*叛*盗的过程中,他谋定而后动,沉稳而又灵活,精通敌人的心理,以文士带兵,以少胜多,屡战屡胜,被人称呼为神。
但是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54岁开始讲学,宣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学问,叫作“王学”,自成一家,这就是著名的“心学”。
“心学”是王阳明对儒学的继承研究和发展,解决思想良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首先要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思想指导行为,两者并达到高度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知行合一”。
那么这种思想为什么在当时非常重要呢,因为在当时,儒家思想过分强调思想和品质,而和现实脱节,很多人和事,理论是一套,现实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回过头来看王阳明这首中秋的诗,你会触摸到他心中那轮明月。
这轮明月不是空泛的信仰,而是存在的思想和良知,它不受天气左右,将决定它照耀指导的方向,“山河大地拥清辉”,是指的有思想还有实践。这样的一生,大概不会计较中秋是云是雨,而要向着一种人的高追求不断前行。会非常充实。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王守仁《中秋月两首其一》
这首诗可能作在上首中秋之前,因为上首诗说过,去年中秋阴复晴。
中秋节那天月亮皎洁,忽然云山四起,然后又有风吹散了云彩,一时青天月明。
那么这中秋的月亮,像内心的良知,是原本就存在的,怎么会被其他的外物和外力所改变呢。
老夫我今夜高歌,内心的情怀像明月满天。
那么这里的“良知”,不只是现在普通人说的善良的天性和道德底线,是指的优秀的道德还加上知识,形成的超稳定的人的思想状态。
良知如月,但是一定要知识和行为的统一,有思想,有行动力。
王阳明这套理论培养了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不仅要能文,还要能武,不仅道德高尚,而要勇于实践,在工作在人生中破浪践行你的理想。
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动力,你的行动会让你一生无怨无悔,明月中天。
所以他伟大。
也许王阳明也有过挫折感,但是他的人生,基本是向前,无太多瑕疵的,这来自于他对自己这套理论的坚定的自信。
所以这两首中秋月有别于其他咏明月的诗,大气而有哲理,坚定而自信。也给*很多启迪。
其实写到这里,我已经能够感受他的那种不同凡人的气质,那种精神的超越和饱满。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
心学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心学语录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名言赏析
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王阳明格言
王阳明名句
王阳明名言名句摘抄
王阳明圣学口号
王阳明诗句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王阳明的诗词
王阳明的诗句
王阳明的名句陈格
王阳明语录
王阳明经典名句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明代王阳明的古诗
王阳明花开的诗词
关于咏王阳明的古诗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王阳明让人坚强的名句
王阳明经典语录
古诗王阳明的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