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有句名言

关于唐太宗有句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太宗有句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太宗有句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太宗有句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 语录(31) 说说(1) 名言(38) 诗词(37) 祝福(632) 心语(160)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语录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2、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3、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6、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7、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8、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9、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10、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1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12、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3、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14、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15、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16、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7、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18、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19、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20、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2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2、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3、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24、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25、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26、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7、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28、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29、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30、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31、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32、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33、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34、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35、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36、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37、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38、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1.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 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阅读全文]...

2022-04-10 03:34:12
  •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格言
  •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5、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6、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7、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1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9、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0、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22、*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3、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24、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5、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26、会须杀此田舍翁!

      27、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31、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32、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3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4、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35、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阅读全文]...

2022-04-04 19:09:32
  • 唐太宗形容魏征的句子

  • 优美
  • 有谁知道:唐太宗用来形容魏征能直言进谏,好像镜子一样的那句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官,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应该是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对众臣说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

    ” 白话文就是“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

    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战国策》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关于•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一)听读课文,注意字音:昳yì期年jīn窥kuī间进jià谤讥bàngjī朝服衣冠zhāoo皆朝于齐chá(二)再读课文1、读准句子2、理解文意重点词句解释:昳丽:光艳美丽名词用作动词,穿戴服:窥镜:照镜子旦日:不若:孰视之:第二天不如仔细地看暮寝而思之:晚上躺

    在新唐书当中的有一句话对魏征的评价非常好魏征就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李世民非常了解魏征这一个人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唐朝才在他的辅佐之下不断的剩下

    [阅读全文]...

2022-03-05 01:38:00
  •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 阅读
  •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从讨论弓箭的品质好坏得出治理国家的得与失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上①谓②太子少师③萧瑀曰:“朕④少好⑤弓矢⑥,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以示弓工⑦,乃曰‘皆⑧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⑨,则脉理皆邪⑩,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15)悟向⑾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⑿,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⒀,数延见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阅读练*

      【注释】:①*以示弓工:*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o),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答案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

      1.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阅读练*2

      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2.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8.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9.翻译(2分)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0.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11.唐太宗“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于是得来了“贞观盛世”,联系我们所学课文,请再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2:

      7 ⑴从前 原来 ⑵ 事物

      8D

      9我凭弓箭*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10 唐太宗是一位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的.贤明君主。(意思对即可)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强盛起来。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李世民。

      ②谓:对...说,告诉。

      ③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

      ④朕:皇上的自称,我。

      ⑤好:爱好。

      ⑥矢:箭。

      ⑦*以示弓工:*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⑧皆:全、都。

      ⑨直:笔直

      ⑩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阅读全文]...

2022-03-15 11:08:04
  •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

  •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弓矢》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上①谓②太子少师③萧瑀曰:“朕④少好⑤弓矢⑥,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以示弓工⑦,乃曰‘皆⑧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⑨,则脉理皆邪⑩,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15)悟向⑾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⑿,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⒀,数延见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1、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2、谓:对...说,告诉。

      3、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

      4、朕:皇上的自称,我。

      5、好:爱好。

      6、矢:箭。

      7、*以示弓工:*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8、皆:全、都。

      9、直:笔直

      10、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11、向:从前的.。

      12、务:事务。

      13、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4、数延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数(shuò),屡次。延,邀请。

      15.始:才。

      16、直:竖直。

      翻译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赏析

      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他以民为主,聪明,虚心受教,他不高高在上,关心民间疾苦,关心人民,善于治理国家,并且明智,能辨别是非,尽职尽责,善于自省,善于纳谏,非常开明,是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举一反三。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学*道理并且实践的人。

      唐太宗认为民是治国之本。他说:“欲为君者,能以德和民。”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阅读全文]...

2022-03-20 09:47:31
  •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 阅读,语文
  •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

      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

      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应该要求更加完美。

    [阅读全文]...

2021-11-27 14:38:13
  • 《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

  • 《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北谷城三中 胡文勇

      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才会展现其雄姿;骏马自由自在地奔驰,方显其才华;人也只有自由地发展,才会尽其天赋。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展翅于蓝天;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奔驰于草原,谁都知道这不可能。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志在四方,做父母的总想把他们拴在家里,却还想要他们出人头地,这难道不是把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于蓝天里展翅;把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于草原上奔驰吗?

      肖 虎

      要想鸟儿飞得高,就要给它一片湛蓝的天空;要想树木长得茂盛,就要给它一方肥沃的土地;要想语文学得好,就必须给它一个广博的积累。没有肥沃的土地,却要树木长得茂盛;没有湛蓝的天空,却要鸟儿飞得高;没有广博的积累,却要语文学得好,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李 鑫

      要想把房子盖得更高,一定要打下坚固的地基;要想让风筝飞得更高,一定要有结实的线绳;要想让学*再上一个台阶,一定要刻苦学*,夯实基础。地基不坚固,却想盖起高楼;线绳不结实,却想放高风筝;基础不稳固,却想提高成绩,我虽愚昧,也知道这不可能,更何况你呢?你肩负着父母的厚望,得到老师的器重,踌躇满志,却不重视基础,这就好比豆腐地基盖高楼,豆渣绳子放风筝呀。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同样丰富而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而打开这个世界的秘诀就是:用心思考生活,用手写出思考。

      雄鹰没有矫健的翅膀,难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傲立于云浪之端;

      鱼儿没有敏捷的尾鳍,难以遨游于波涛之间,生存于江海之中;

      常人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拼搏于当今之世,立足于未来之时。

      陈润红

      一片大海,没有波涛就不美丽,没有潮水就无生机;

      一片天空,没有雷电就无彩虹,没有风雨就无活力;

      一个斗士,不历挫折就不顽强,不经风霜就不壮实。

      巩厚勤

      想要宝剑锋利,一定要历经磨砺;想要梅花香盈,一定要历经霜雪;想要成绩超拔,一定要历经奋斗。宝剑不经磨砺,却期望它剑刃锋利;梅花不经霜雪,却期望它花开香盈;有人不经奋斗,却想成绩优秀,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况且聪明的你呢?你正处于风华正茂之时,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之舟,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来了一阵风雨就想逃避,而又整天幻想取得好成绩,这不正是不磨剑而求剑刃锋利,不历寒而求梅花香盈吗?

      赵娟

      湍急的流水受到岩石河岸的阻碍,会飞溅地更高;浪漫的花朵受到凄风冷雨的洗礼,会开放得更艳;真正的勇士受到艰难困苦的折磨,会活得更顽强。

      刘 伟

      心不在焉,就要想到小猫钓鱼,一事无成;志在青云,就要想到蜘蛛结网,锲而不舍。不能管好自己,就借助他人之力;抵制不住诱惑,就选择远离丧志之物。天赋不好,就想到笨鸟先飞;光阴短暂,就想到废寝忘食。担心陷入孤立,就想到诚恳待人;害怕交错朋友,就要想到端正自身。得到表扬,就要想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到批评,就要想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白话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的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阅读全文]...

2021-12-19 02:07:24
  •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

  •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

      注释

      [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通“震”,威吓。

      [1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4]简:同“拣”,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劳神苦思:劳 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是可以忽视的吗?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阅读全文]...

2022-04-16 21:32:27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谏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思国一作:望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适合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注释:

      [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9]凡昔:所有的。有书如《古文观止》写为“凡百”,此皆为一意:以往的。

      [10]景:重大。

      [11]克:能够。

      [12]盖:承接上文,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3]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在古代“物”亦可指代人。

      [14]吴越:此处指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国。

      [15]行路:路人,陌生人。

      [16]董:督责,监督。

      [17]振:通“震”,威吓。

      [18]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9]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意思。

      [20]下:居于……之下。《老子》曰:“江河所以为万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则满而不溢。”

      [21]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见《书·王子之歌》:“乃盘游无度”

      [22]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也叫“三田”,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3]敬:慎。

      [24]黜:排斥,摒弃。

      [25]宏兹九德: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6]简:同“拣”,选拔。简拔。

      [27]信者:诚信的人。

      [28]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29]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0]殷:深重。诚:果真。

      [31]人:民。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以“人”代“民”。

      [32]谦冲:谦虚。牧:养。

      [33]盘游:指游猎。宏:弘扬。

      [34]简:选拔。

      [35]百司:百官。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阅读全文]...

2022-02-04 02:44:15
唐太宗有句名言 - 句子
唐太宗有句名言 - 语录
唐太宗有句名言 - 说说
唐太宗有句名言 - 名言
唐太宗有句名言 - 诗词
唐太宗有句名言 - 祝福
唐太宗有句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