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暮江吟古诗中的名句是哪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暮江吟古诗中的名句是哪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暮江吟古诗中的名句是哪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暮江吟古诗中的名句是哪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暮江吟音乐:劳模吃货 – 古诗诗歌(小学生必背唐诗宋词)
【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④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⑤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参考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现在看着空白的思维导图,尝试背诵出来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这是学生时代学过的一首唐诗,今天又有缘读到了。虽之前也多次在各种刊物上读到,但多是一眼扫过,没想过去深读深解,又因内心不够清不够静,都无法更深入的去体会到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也没能充分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更美,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展现,所运用的巧妙手法也被忽略了多年。离开学校多年以后的现在,再读此诗,领悟又更深一层。
读到诗中第一句的一个“残”字,瞬间便让不同的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不同的、将落未落的夕阳的样子: 或已半隐山腰,或已半浸水中,或正被暮云半遮,读此诗之后,各种夕阳的美已深烙在读者脑中。
再读到一个“铺”字,马上感觉此字运用得多么的贴切,多么的形象,多么的巧妙。还能用什么词赞其合适呢?只能说其它什么字都靠边吧,用它最好,最合适了。
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才七个字就把此时江面的美态展现出来: 宽阔的江水一半被西斜的残阳照射着,而被染得色红如血,一半被暮色笼罩着,而变得幽绿深深,江面因晚风拂过而轻泛着粼粼波光。如此生动的画卷真让人舒坦,让人沉醉,让人迷恋 ,真希望此时的残阳永凝不动。
九月初三夜的露珠像晶莹的珍珠一样令人喜爱,又怜惜其滚动易碎,不忍触碰。而天边的弯月好像一张细细小小的银弓,孤零零的挂在天上遥望着遥望它的人。
—— 重读古诗词令人再醉!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唐朝·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所以他是下邽人。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唐贞元时的进士,曾在朝中任左拾遗等职,后因得罪权相,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累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晚年曾任刑部尚书。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拓展阅读:暮江吟阅读答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意对即可)
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千古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
15、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1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9、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23、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不去*,鲁难未已。——《左传》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35、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羌村三首》其一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4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47、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古诗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让江水一半呈青绿,一半呈橘红。可爱的是九月初三之夜,颗颗露珠像珍珠,一轮新月如弯弓。
暮江吟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铺”字用的很到位,把“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景色形象的描绘了出来。后两句写九月初三的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意境优美,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全诗造成了波澜。
全诗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渗透着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从古人的诗词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四季的变化。如今的人们,出门旅游喜欢用相机记录沿途的风景,而古人没有可以记录风景的高科技设备,除了作画,诗词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万物复苏,黄莺、燕子在枝头叽叽喳喳,生意盎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我们可以观赏盛开的荷花,也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
高高的山,蓝蓝的天,秋风起,草木枯,睹物思人,“枯藤老树昏鸦”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它。
冬天,可以欣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静寒冷的画面,也可以沉醉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气势。
一卷诗词,一缕书香,一份古韵。走进古诗词,就如同走进一个美丽动人的世界。
0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这是李白出蜀途中所作,秋高气爽,青山吐月,月影映入潺潺流动的*羌江水,又随江水流向远方。
今日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峨眉天下秀”是人们对峨眉山风景的赞誉。晴朗的夜空,依然可以看见峨眉山半轮明月,泛舟于江中,沉浸在朦胧的月色里,只听见*的虫鸣和水流动的声音,安逸,恬静。
0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创作的这首《题西林壁》,既是一首描写庐山的诗,又是一首哲理诗。短短两句,我们就看到了庐山绵延逶迤,峰峦起伏,郁郁葱葱,耸入云霄。
庐山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春天比其他地方迟,夏天短,秋天早,冬天长,夏秋比较凉爽,号称避暑胜地,适合爬山。
去过庐山的游客,都会被庐山风景惊艳到,山、湖、江、瀑布融合一起,是庐山一大奇景。
0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通过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勾画出江南深秋夜景。位于苏州姑苏区的寒山寺,在历史上是中国的十大名寺之一。
04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华清池温润的泉水。华清池指的是唐华清宫,规模宏大,楼台殿宇,十分气派。
0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光从苏轼的诗句里,就让人向往西湖的美景。以国色天香的西施喻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让人不得不好奇。
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断桥、雷峰塔、苏堤都是人尽皆知的景点。
我更喜欢烟雨中的西湖,仿佛披着一件轻纱,轻灵曼妙,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中国山河广阔,风景秀丽,带着美丽的心情,去你想去的地方,感受每一处诗意。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观赏。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词呢?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古诗中关于咏雪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柳宗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
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唐柳宗元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范成大
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霁山疑*,天高思若浮。
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唐罗隐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罗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小编推荐
1.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木兰诗中的千古名句
木兰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几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木兰诗中的千古名句介绍,一起来阅读吧!
第一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理由:
1、一般都能背诵这几句,可见为千古名句。
2. 一连用了五个"女"字,与最后一节回复女儿身互相呼应,点明篇章的主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前句省略壮士,后句省略将军,百和十都是虚指,形容身经百战和很长的时间.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衬托出花木兰参军的艰辛,歌颂了木兰替父出征的孝心.这句诗侧面烘托出了木兰的伟大,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诗歌的美感.诗文大家们总是尽可能运用汉字的多义性和暗示性使有限的文字产生尽可能多的意义.互文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它的运用,使得诗文取得了言约意丰含蕴丰富的艺术效果.
附: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柳宗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
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唐·柳宗元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范成大
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霁山疑*,天高思若浮。
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唐·罗隐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罗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暮江吟古诗中的名句是哪句
关于暮江吟古诗的名句
暮江吟是古诗中的哪一句
暮江吟古诗中的两幅图
暮江吟古诗中的景物
暮江吟古诗中的寓意
暮江吟古诗中的*义词
暮江吟古诗中的残阳指
暮江吟古诗中看到的景象
暮江吟古诗中描写春天的诗句
暮江吟是中秋的古诗吗
暮江吟的诗句
古诗暮江吟的诗句
暮江吟古诗的断句
暮江吟古诗的句子
暮江吟古诗中描写形状的词语
暮江吟古诗中的*义词反义词
古诗暮江吟诗句
古诗暮江吟的吟字是
江南古诗中的名句
古诗暮江吟的诗
暮江吟的古诗1
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句意
暮江吟的古诗是谁的诗
暮江吟的古诗的图片
《暮江吟》的古诗配画
暮江吟的古诗串词
暮江吟是谁写的古诗
暮江吟的古诗配图
古诗暮江吟的吟是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