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花的十首古诗整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花的十首古诗整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花的十首古诗整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花的十首古诗整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下面是关于《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的内容,欢迎阅读!
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淡。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 字就是诗眼。因为江南的草都绿了,其中不但包括了“到”、“过”和“满”的意思,而且“绿”字又是那么鲜明和充满了生命力的颜色,改得确实是好。但《古诗十九首》不属于这一类,你不能从中挑出它的哪一句或哪一个字最好,因为作者的感情贯注在全诗之中,它整个是浑成的,全诗都好,根本就无法摘字摘句。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互相比较,其水准也不相上下,全都是这么好。这就更加使人想知道它们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能够写出这么奇妙的一组作品来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大家探讨的结果,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说法。现在,我就把其中几种最早的、最重要的说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刘勰说,西汉成帝时曾编选了当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共有三百多篇,但这些作品里并没有五言诗。可是他又说,现在传下来的这一组非常好的古诗,有人说是枚叔的作品,而其中的《孤竹》那一篇,则是傅毅的作品。枚叔即枚乘,是西汉景帝时的人,傅毅是东汉明帝、章帝时的人。现在我们先来讨论枚乘,等一下再说傅毅。大家知道,景帝的时代比成帝早得多,如果景帝时代的枚乘写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五言诗,那么成帝时代编选作品时怎么会不选这些诗呢?这已经是一个问题。但认为这些诗里有枚乘作品的,还有徐陵。他编的《玉台新咏》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诗,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之内。然而,刘勰、徐陵和昭明太子萧统都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以《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玉台新咏》这三部书相比较,《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最晚。《昭明文选}选了这一组诗,标为“古诗十九首”,说明萧统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文心雕龙》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说明刘勰也不敢确指枚乘就是这些诗的作者;那么徐比他们的年代稍晚,怎么反而能够确定枚乘是它们的作者呢?更何况,徐陵编书的态度是比较不认真的,因此他的说法并不可信。其实,比他们年代更早的,还有陆机。陆机曾写过十四首拟古诗,其中有一部分所拟的就是徐陵认为是枚乘所写的那些作品。但陆机只说是拟古诗,却没有说是拟枚乘。这也可以证明,在陆机的时代,人们也不以为这些古诗是枚乘的作品。
所以,钟嵘《诗品》就又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说: “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干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所谓“曹王”,指的是建安时代的曹氏父子和王粲等人。
你们看,现在已经有了好几个可能的作者了。一个是西汉景帝时的枚乘,一个是东汉明帝、章帝时代的傅毅,一个是东汉献帝建安时代的曹王等人。刘勰说《孤竹》一篇是傅毅所作,傅毅与《汉书》的作者班固同时,但《汉书·艺文志》里并没有记载他写过五言诗之类的作品。而且傅毅与班固齐名,《诗品序》中曾批评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那么傅毅似乎也不大可能写出如此谐美的五言诗作品,因此傅毅之说也是不可信的。既然如此,建安曹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我以为也不可信,因为《古诗十九首》与建安曹王作品的风格大不相同。而且曹丕在一些文章中对王粲等建安七子的诗都有所评论,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们之中有哪一个人写过这么好的十九首诗。
给《昭明文选》作注解的李善说得比较谨慎。他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诗云, ‘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则辞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所谓“辞兼东都”是说,这十九首诗中应该兼有东汉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上东门”是洛阳的城门,“宛与洛”也是指洛阳一带地方。只有在东汉的时代,洛阳才这样繁华兴旺。李善并没有否定诗中有西汉枚乘的作品,但又指出诗中可能兼有东汉的作品,所以说这种说法是比较谨慎的。于是后人因此又有了“词兼两汉”的说法,认为《古诗十九首》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很通达,其实也不能够成立。
为什么不能成立?因为从西汉景帝到东汉建安,前后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这十九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却绝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综观文学演进的历史,不同时代一定有不同的风格。唐朝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多年,诗风已经有初、盛、中、晚的变化。就拿北宋词来说,早期的晏、欧,后来的柳永、苏轼,再后来的秦少游、周邦彦,他们的风格是多么不同!可是《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内容相当*似,如果说二三百年之间的作品都在里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由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这些诗没有记载,所以它们应该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现的,但下限则应该在建安曹王之前。因为,建安时代诗风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等到讲建安诗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由于时代的影响,三曹、王粲等人的诗已经写得非常发扬显露,不再有《古诗十九首》温厚含蓄的作风了。
可是实际上, 《古诗十九首》全部为东汉作品的说法多年来一直不能够成为一个定论。为什么不能成为定论?因为大家都不敢断定这里边肯定就没有西汉之作。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十九首中有这样一首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秋蝉呜树间, 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里写了“促织”,写了“白露”,写了“秋蝉”,完全是秋天的景物,时间应该是在初秋季节。但诗中却说,“玉衡指孟冬”。孟冬是初冬的季节,但为什么诗中所写的景物却都是初秋季节的景物呢?注解《昭明文选》的李善认为,这里边有一个历法问题。大家知道,汉朝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使用太初历,太初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夏历基本相同。但在汉武帝之前人们使用什么历法呢?李善说:“《汉书》曰:高祖十月至霸上,故以十月为岁首。汉之孟冬,今之七月矣。”他认为,汉高祖刘邦打败秦军来到长安附*的霸上时,正好是十月,于是就把十月定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说,当时把夏历的十月叫作正月。如果依此推算一下,则夏历的七月就应该叫作十月,十月当然属于孟冬了。李善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既然把初秋的季节称为孟冬,那么他就一定是汉武帝太初时代之前的人,那当然就是西汉初年的作品了。
但我以为李善的说法有错误。要想说明这个问题,涉及很多历史文化的知识,所以我只能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以为,“玉衡指孟冬”并非说此时就是孟冬季节,而是在描写夜深之时天空的景象。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方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而这十二个方位,又分别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旧时过年贴对联,有一个横联叫作“斗柄回寅”,意思是,北斗七星的斗柄现在已经转回来指到“寅”的方位上了。按夏历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正月孟春,是一年的开始。既然斗柄指到寅的方位时是正月孟春,那么以此类推,当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也就是说,商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两千多年来,我们所一直沿用的,乃是夏历。
然而不要忘记,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北斗七星不但在不同季节指着不同的方位,就是在一夜之间,也同样流转指向不同方位。只不过,随着季节的不同,它指向这些方位的时间的早晚也在变化。因此,仅仅“玉衡指孟冬”并不能判断是在什么季节,要想判断季节,还必须知道玉衡是在夜晚什么时辰指向孟冬的。也就是说,这里边有一个观测时间的问题。
“玉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 “孟冬”,当然指的是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节的那个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亥”的方位。在北斗七星之中,从第一个星到第四个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它们合起来称为“斗魁”;从第五个星到第七个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招摇,它们合起来称为“斗杓”。“杓”字读作biao(*),就是斗柄的意思。 《史记·天官书》说: “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旦建者魁。”所谓“建”,就是建历的依据,就是说:如果你在黄昏的时候观测北斗,则以杓——即斗柄的最后一颗星招摇——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夜半观测,则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凌晨观测,则以魁——即斗首第一颗星天枢——所指的方向为依据。有了这个观测时间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孟秋季节的黄昏时分,招摇指在孟秋的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申”的方位。这也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孟秋之月,招摇指申”。但倘若你在夜半观测呢?那时指在申位的就不是招摇,而是玉衡了。如果你在*明观测,则指在申位的又不是玉衡,而变成了天枢。北斗七星是在转的,玉衡在半夜时指着申的方位,而在后半夜到黎明这一段时间,它就逐渐转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在这同一时间里,天枢就逐渐转向申的方位,即孟秋的方位。所以如果你在凌晨时观测,就不能再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标准,而要以天枢所指的方位为标准了。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在秋天的夜空,这景象是历历可见的。
既然如此, “玉衡指孟冬”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它指的是时间而不是季节,是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玉衡正在慢慢地离开代表孟秋的“申”的方位,慢慢地指向代表孟冬的“亥”的方位。夜深入静,星月皎洁,再加上“促织”、“白露”、“秋蝉”等形象的描写,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静谧的秋夜景象来。所以我以为,李善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在不同的时间观测应该以不同的星作为依据;同时又把指方位的“孟冬”解释为真的孟冬季节,这才造成了诗中所写景象与季节的矛盾。而为了解释这个矛盾,他又搬来了“汉初以十月为岁首”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能够成立的。因为所谓“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只是把十月当成一年的开始,并没有改变季节和月份的名称。《史记》、《汉书》在太初之前的诸帝本纪中,每年都以冬十月为开始,虽然是一年的开始,但仍然称“冬”,仍然称 “十月”。这与夏商周之间的改历是不同的。所以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在汉高祖元年叙事到“春正月”的时候,曾加以注解说:“秦二世二年,及此元年,皆先言十月,次十一月,次十二月,次正月,俱谓建寅之月为正月也,秦历以十月为岁首,汉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岁首虽异,而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则相同,太初元年正历,但改岁首,未尝改月号也。”这些话足以为证,因此,李善所谓“汉之孟冬,今之七月”的说法是完全不可信的。
既然主张《古诗十九首》中有西汉之作的一条最有力的证据现在也被推翻,那么就可以下一个结论了。我以为,这十九首诗无论就其风格来判断,还是就其所用的词语地名来判断,都应当是东汉之作,而不可能是西汉之作。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中所表现的一部分有关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之人生观,也很像东汉的衰世之音。因此,它们很可能是班固、傅毅之后到建安曹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作品。
《古诗十九首》的文字是非常简单朴实的,然而它的含意却十分幽微,容易引人产生联想。清代学者方东树在他的《昭昧詹言》中说,“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 处”。什么叫“天衣无缝”?就是说,这些诗写得自然浑成,看不到一点儿人工剪裁的痕迹。我们读不同的诗要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有的诗是以一字一句见长的,它的好处在于其中有某一个字或某一句写得特别好。因此,有些人就专门在字句上下功夫。在*文学的历史上流传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刚才举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其中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说是唐代诗人贾岛在马背上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把“推”字改成“敲” 字,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坐在马背上想得入神,一下子就冲进京兆尹韩愈出行的队伍,被众人拿下送到韩面前。韩愈也是有名的诗人,不但没怪罪他,反而帮他斟酌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用“敲”字更好。为什么“敲”字更好?因为诗人所要表现的是深夜的寂静,推门没有声音,当然也很寂静,可是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响起一个敲门的声音,有时候反而更能衬托出周围的寂静。因此,后来很多学写诗的人就专门在“诗眼”和“句眼”上下功夫,费尽了“推敲”。我当然不是说修辞不重要,可是要知道,更好的诗其实是浑然天成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哪一个字是“眼”。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每一个字都有他感发的力量。杜甫《羌村》中有一句“群鸡正乱叫”,如果单看这一句,这算什么诗?然而这是一首感情深厚的好诗。杜甫把他的妻子、家人安置在羌村,自己去投奔唐肃宗。后来他被叛军俘虏到长安,从长安逃出来又几乎死在道路上,而在这段时间,羌村一带也被叛军占领过,听人传说叛军把那个小村庄杀得鸡犬不留。在经历过这么多忧患危险之后,诗人终于得到机会回羌村去看望他的妻子、家人。试想,当他见到“群鸡正乱叫”这种战前常见的*安景象时,心中会产生多么美好和安定的感觉!如果你不读他整个的一首诗,如果你不知道那些背景,你怎能知道“群鸡正乱叫”的好处?不但杜甫如此,陶渊明也是如此。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去写诗的。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谈论*来的学术风气。文章说,*千百年来传统的'学术风气是把为人与为学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上那些伟大诗篇的好处都不仅在于诗歌的艺术,更在于作者光明俊伟的人格对读者的感动。那篇文章还说,现在的风气是把学问都商品化了,大家都急功*利,很多做学问的人都想用最讨巧的、最省事的、最方便的办法得到最大的成果。这是一种堕落。古人讲为学、为师,是要把整个一生都投入进去结合在一起的,而现在讲诗的人讲得很好,理论很多,分析得很细腻,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伟大的诗人?就因为没有这个结合。诗人如此,诗也是如此。真正的好诗是浑然一体的诗。对这样的诗,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处。
除了浑成之外,《古诗十九首》另一个特点是引人产生自由联想。我实在要说,《古诗十九首》在这一点上与《红楼梦》颇有相似之处。第一,它们对读者的感动都是事实而且是多方面的;第二,《红楼梦》后四十回究竟是谁所作?同样一直成为一个疑问,因而使人们难以确定它的主题。它果然是写宝玉和黛玉的恋爱故事吗? 还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写人生痛苦悲哀的一种哲理?抑或如大陆批评家们所说的,是要写封建社会官僚贵族阶级的腐败堕落?它到底要说些什么?要写怎样一个主题?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联想,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道理来。如果我们讲杜甫的诗,我们可以用唐朝那一段历史和杜甫的生*来做印证,多半就能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事情。但这个办法对《古诗十九首》不行,我们只能感觉出他有深微的意思,但究竟寓托的是什么?我们无法通过考证来确定,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道确切的作者。然而,这是一件坏事吗?我说也不一定。
刚才我引过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古诗佳丽,或称枚叔”一段,其实那一段接下来还有几句:“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我不久前曾在美国西部转印的香港《大公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他把刘勰这句话中“结体散文”的“散文”两个字解释为文学体裁中的“散文”。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古人没有这种用法。事实上, “结体”和“散文”是两个对称的动宾结构。“结体”,是说它构成的体式;“散文”是说它分布的文辞。刘勰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看一看《古诗十九首》体裁的结构和对文辞的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特色是“直而不野”。也就是说,它写得很朴实,但不浅薄。我们大家都读过李白和杜甫的诗,在读过李杜的诗之后再返回来看《古诗十九首》,你就会发现:当你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古诗十九首》并不像李白的诗那样给你一个很鲜明的印象和感动;也不像杜甫的诗那样使你感到他真是在用力量。你会觉得,《古诗十九首》所说的都是极为普通、寻常的话,可是如果反复吟诵,就越来越觉得它有深厚的味道。而且,你年轻时读它们有一种感受;等你年岁大了再读它们,又会有不同的感受。所谓“婉转附物”的“物”,指的是物象。作者把他内心那些千回百转的感情借外在的物象表达出来,就是婉转附物。在我们*诗歌的传统里,这属于“比”和“兴”的方法。《古诗十九首》善用比兴,这个特点等下一次我们看具体作品时将作更详细的介绍。什么叫“怊怅切情”呢?“怊怅”与我们现在所说“惆怅”的意思差不多,那是一种若有所失、若有所求、却又难以明白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感情,也是诗人们常常具有的一种感情。因为,凡是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灵,常常有一种对于高远和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后天学*所得,而是他天生下来就有的。一首好诗,往往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的这种感情。“切”是切合,就是说能够表现得深刻而真切。我们都说杜甫的诗好,为什么好?就是因为他能够把他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假如你把你内心的感情表达得不够,那当然是失败的,可是你把你的感情夸大了,超出了实际情况,那也不是好诗。现在我们就要注意,把你内心的情意直接而且深刻地表达出来,这在*诗歌传统中属于什么方法?我以前讲过,是“赋”的方法。所以你们看,《古诗十九首》可以说是很成功地结合了*最传统的赋、比、兴的写作方法,因而形成了我国早期五言诗最好的代表作。
与此看法类似的还有明代学者胡应麟。他在《诗薮》中曾评论这些诗,说它们“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兴象”两个字很简单,但却代表了心与物之间的很复杂的关系,既包括由心及物的“比”,也包括由物及心的“兴”。“玲珑”在这里有贯通、穿透的意思,就是说,它的感发与它的意象之间都是能够贯穿、可以打通的。“意致深婉”的意思是说,那种感情的姿态,在诗中表现得不但很深厚,而且很婉转。因此胡应麟说,像《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不但人会被它感动,连天地和鬼神也会被它所感动。另外,刚才我还引过钟嵘《诗品》中的一段话,其中也给了这些诗很高的评价,说它们“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温”,就是我在前边说过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感情;“丽”,是说它们写得也很美;“悲”,是指诗中所写的那些不得意的悲慨; “远”,是说它给读者的回味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每个人看了这些诗内心都会发生震动,认为它们真是“一字千金”的好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在一般选本中,对《古诗十九首》往往只选其中的几首,但如果你要想真正了解《古诗十九首》,真正得到诗中那种温厚缠绵的感受,只读几首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全部读下来。因为这十九首诗在风格和内容上虽然有一致性,实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如果你会吟诵的方法,那就更好。吟诵,是*旧诗传统中的一个特色。我以为,它是深入了解旧诗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培养出在感发和联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当你用吟诵的调子来反复读这十九首诗的时候,你就会“涵泳其间”,也就是说,你会像鱼游在水里一样,被它的那种情调气氛整个儿地包围起来,从而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对古诗十九首整体的介绍就到此为止。
关于雪花的古诗整首
古诗可以很好的表达感情,是古人们喜欢的写作体裁,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关于雪花的古诗,欢迎给同学们阅读。
关于雪花的古诗整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作者为唐朝的'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作者为唐朝的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春雪》
作者为唐朝的刘方*
飞雪带春风,
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
偏在洛城东。
《江雪》
作者为唐朝的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菩萨蛮》
作者为宋朝的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1.《虞美人·搀先四日花朝节》宋朝
刘公子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
2.《花朝曲》清朝
陈长生
去岁花朝花已落,十丈残红飘绣幕。今岁花朝花未开,春风不到蛾原来。蛾原已作经年住,欲觅春花无觅处。空馀芳草绿萋萋,愁说王孙从此去。王孙欲归归得无,孤镫深夜听啼乌…
3.《花朝雪集覃溪学士家归作此诗》清朝
姚鼐
京师信人海,时时遇贤哲。事会一聚之,倏复
4.《柳梢青·花朝》清朝
左锡璇
好景难描。春光如织,又是花朝。杨柳多情,海棠无力,风雨飘摇。晓妆情味无聊。有多少、馀酲未消。一缕离愁,三分春思,都上眉梢。
5.《花朝日立桃花下作二首·其一》清朝
朱玺
二月春风故故斜,东皇一笑便繁华。不求秋日怜今日,小倚明妆一树花。
6.《玉漏迟·其一·送春,用潜玉花朝词韵》清朝
何振岱
笋根抽涩勒。庭柯绿锁,新阴吹湿。风力沉钟,犹许恋春今夕。病过樱桃谷雨,向谁怨、年时驹隙。霄路隔。青禽盼杳,履尘销寂。玉觞惜别迟斟,记剪烛窗西,啼珠香迹。梦冷鹃声…
7.《谒金门·采石花朝》元朝
梁寅
春正美。处处艳桃*李。记省花晨今日是,柰何辞帝里。采石兰桡暂倚。且与舟人同醉。心已到家身尚未。客中聊复尔。 …
8.《仲雪见示花朝二诗依韵奉和·其一》明朝
钱谦贞
春色*分已自奢,今朝风物更鲜华。山因绿柳常含雨,天为红桃不放霞。芳草齐时看宝马,好风多处见香车。笺天有事君知否,要乞轻阴为养花。
9.《叠花朝韵赠冶盦二首·其二》清朝
祝廷华
黑夜登舟力不支,坠江诗卷手犹持。浪花扑面擎双箧,棣萼牵衣混一枝。到此花贻文字祸,临危先有鬼神知。余家产阨同无恙,料具冲寒老柏姿。
10.《北地花朝》明朝
李时行
出郭看花寒尚催,花朝犹未见花开。空馀树上如花雪,片片随风送客回。
11.《花朝》明朝
王衡
晴烟膏露若为容,踯躅香苞望晓红。莫怨五更风色恶,开花原是落花风。
12.《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槿花朝发夕而萎》宋朝
洪咨夔
槿花朝发夕而萎,得失兴亡总一机。古往今来磨不尽,人间公是与公非。
13.《赋得花朝遇雨》明朝
范景文
春阴偏是趁今朝,妒暖余寒尚自饶。花意如人初中酒,柳容似冻未舒条。踏青游屐方微湿,听雨吟魂却暗销。烟裹空濛飞翠冷,总无红紫亦堪描。 …
14.《花朝》*现代
苏曼殊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15.《柳梢青·花朝春分》清朝
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分一半,最惜今朝。
16.《花朝雨》明朝
范景文
拈得花朝字,无花亦自怜。移情听夜雨,借景看云烟。霁赏期明日,芳游忆去年。一杯春水绿,携上泛湖船。
17.《清*乐·花朝》清朝
薛时雨
春光一半。风信连番换。陌上香车歌缓缓。客里有人肠断。
1.《槿花二首》唐朝
李商隐
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馀。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本以亭亭远,翻嫌…
2.《槿花》宋朝
杨亿
宿雾初披縠,晨霞暂照梁。千金经换笑,七驾未成章。尘暗神妃襪,衣残侍史香。深情传宝瑟,终古怨清湘。
3.《槿花》宋朝
刘筠
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吴宫何薄命,楚梦不终朝。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莫移风雨怨,更嘱鹊为桥。 …
4.《槿花》唐朝
崔道融
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东风吹桃李,须到明年春。
5.《朱槿花二首·朝菌一生迷晦朔》宋朝
张俞
朝菌一生迷晦朔,灵蓂千岁换春秋。如何槿艳无终日,独倚栏干为尔羞。
6.《白槿花》明朝
舒頔
素质不自媚,开花向秋前。澹然超群芳,不与春争妍。凉夜弄清影,缟衣照婵娟。佳人分寂莫,零争只自怜。鲜鲜碧云树,皎皎万玉悬。朝开暮还争,物理乃自然。嗤彼壅肿木,徒尔…
7.《槿花》宋朝
刘骘
虢国妆初罢,高堂梦始回。霓裳犹未解,绣被已成堆。赤帝宫帘卷,华阳洞户开。神仙有良会,清唱在瑶台。
8.《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槿花朝发夕而萎》宋朝
洪咨夔
槿花朝发夕而萎,得失兴亡总一机。古往今来磨不尽,人间公是与公非。
9.《槿花》元朝
王冕
不与百花期,多从桂子时。低昂如有序,红白自相宜。农为编篱识,蜂因课蜜知。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 …
10.《槿花》宋朝
董嗣杲
仿佛戎葵劲且柔,托名日及叹生浮。苦怜相态无多艳,空缀郊原度一秋。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
11.《偈颂二十五·槿花凝露》宋朝
释智遇
槿花凝露,梧叶鸣秋。遇景触物,随分知羞。住住,诸方闻得道,我说老婆禅。
12.《槿花》宋朝
洪咨夔
露径风篱取次芳,朝荣暮悴付流光。一秋朵朵红相续,比着人情大段长。
13.《木槿花》明朝
张以宁
朝昏看开落,一笑小窗中。别种蟠桃子,千年一度红。
14.《朱槿花》宋朝
董嗣杲
朝开暮落自篱头,此种南来翠叶稠。辇致一壶舒数艳,时当三伏眩双眸。麝香藤畔遗丹碗,叶莉窠边吐绵球。凉月在天天似水,深红独照满堂秋。
15.《红槿花》唐朝
戎昱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16.《朱槿花》宋朝
陆壑
壁槿扶疎当缚篱,山深不用掩山扉。客来踏破松梢月,鹤向主人头人飞。
17.《木槿花》元朝
张昱
谁谓木槿花,朝荣夕已萎。容颜逐电光,老大行相随。高堂有歌舞,及取少年时。寿命信可长,仙人竟何之?
1.《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雪花白尽沔山头》宋朝
洪咨夔
雪花白尽沔山头,咽咽冰澌沔水流。不见将军阚如虎,行人犹指定功楼。
2.《江南好·与香雪花下谈少年春秋佳日为赋此解》清朝
梁鼎芬
家园好,最好暮春时。白袷罗轻人试马,红帘花醉夕题诗。兴到不知谁。
3.《立春·雪花风细拂春旗》宋朝
施枢
雪花风细拂春旗,一色云边漏暖曦。群吏守文行故典,长官书祝致新祠。土牛底事遭身碎,彩胜随时把鬓欺。争似野人闲可睡,枕边搔发…
4.《雪花飞·携手青云路稳》宋朝
黄庭坚
携手青云路稳,天声迤逦传呼。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归袅丝梢竞醉,雪舞郊衢。
5.《风入松·一冬不见雪花飞》宋朝
白君瑞
一冬不见雪花飞。爱日荡晴晖。腊残未解寒塘冻,东风细、已露春期。正是年时策马,相随村落寻梅。故人别久信音稀。排闷有新诗。雁…
6.《雪花歌》明朝
释函可
天上纷纷雪,山中树树花。尽道梅花胜似雪,我见雪花胜梅花。梅花开必著梅树,雪花下来随所寓。不择高低长短枝,有风即去无风住。纵使风吹树尽空,在地还与在树同。本来清白…
7.《题雪花达摩布衣偈》宋朝
家铉翁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
8.《分韵赋散水花得盐字·盈枝点缀雪花鲜》宋朝
张镃
盈枝点缀雪花鲜,环映清流分外妍。应是东君归骑速,不如坠下玉丝鞭。
9.《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雪花如掌角阶除》宋朝
苏辙
雪花如掌角阶除,剧饮时看卧酒壶。半夜琼瑶深没膝,欲归迷路肯留无。
10.《和元日雪花应诏诗》南北朝
谢庄
从候昭神世,息燧应颂道。玄化燧天秘,凝功毕地宝。笙镛流七始,玉帛承三造。委霰下璇蕤,叠雪翻琼藻。积曙境宇明,联萼千里杲。掩映顺云悬,摇裔从风扫。发贶烛侄前,腾瑞…
11.《好事*·万瓦雪花浮》宋朝
张孝祥
万瓦雪花浮,应是化工融结。仍看牡丹初绽,有层层千叶。镂冰剪水更鲜明,说道真奇绝。来报主人佳兆,庆我公还阕。
12.《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雪花旋落旋成融》宋朝
杨万里
雪花旋落旋成融,横作清霜阵阵风。一夜急吹君会否?妒他残叶恋丹枫。
13.《雪花》元朝
仇远
仙人初翦水,欲下复迟迟。半夜忽自落,东风竟不知。无香黏客袖,有意补春枝。却忆江南柳,飘绵送子时。
14.《简铦朴翁兼简敬叟二首·雪花梅萼两婆娑》宋朝
苏泂
雪花梅萼两婆娑,梅雪相催柰老荷。只合孤山访和靖,不应华屋比东坡。诗情可喜丝生鬓,归意犹须冰泮河。林下相寻未岑寂,木鱼能拍鸟能歌。
15.《幽居即事·小磑落雪花》宋朝
陆游
小磑落雪花,修绠汲牛乳。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年来不把酒,杯榼委尘土。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
16.《道中即事·谁家玉雪花娇儿》宋朝
姚勉
谁家玉雪花娇儿,顿足嬉笑牵爷衣。韩家阿拿今已矣,有谁门前迎我归。
17.《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燕山雪花大如*》元朝
方回
燕山雪花大如*,岂料江南亦见之。腊前六出知焉往,却在春风二月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词里的十大名花》,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1、莲花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桂花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水仙花
水仙花——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
4、梅花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5、牡丹花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6、菊花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兰花
兰花——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8、月季花
腊前月季——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9、杜鹃花
唐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0、山茶花
山茶——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小编推荐
比较浪漫一点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超浪漫的文艺古诗词,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就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4、【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施酒监《卜算子赠乐婉》】
5、【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韦庄《荷叶杯》】
6、【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温庭筠《更漏子》】
7、【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
8、【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1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超文艺古诗词:第二篇
11、【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菩萨蛮》】
12、【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纳兰性德《虞美人》】
1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14、【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作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作者: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者: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作者: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人,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1.《金钱花》唐朝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2.《金钱花》唐朝
来鹄
也无棱郭也无神,露洗还同铸出新。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
3.《金钱花》宋朝
刘敞
披沙百炼贵,济世五铢圜。侔色都疑似,颁行适自然。萧萧秋意早,采采露华鲜。贫谢侏儒甚,烦君慰眼前。
4.《金钱花》唐朝
来鹏
也无棱郭也无神,露洗还同铸出新。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
5.《金钱花》唐朝
吴仁璧
浅绛浓香几朵匀,日熔金铸万家新。堪疑刘宠遗芳在,不许山阴父老贫。
6.《金钱花》唐朝
卢肇
轮郭休夸四字书,红窠写出对庭除。 时时买得佳人笑,本色金钱却不如。
7.《金钱花》宋朝
章鉴
巧冶都由造化炉,风磨雨洗好形模。花神果有神通力,买断春光用得无。
8.《咏夜落金钱花二首·其一》清朝
于琳
深红点点映重茵,开到金钱花转新。夜静露浓和月落,明朝愁杀采花人。
9.《金钱花》宋朝
陈翥
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怕多。古藓寒芜让品流,小斋多谢伴清幽。若教夷甫门前种,也是无多…
10.《金钱花》唐朝
卢子发
轮廓休夸四字书,红窠写出对庭除。时时买得佳人笑,本色金钱却不如。
11.《金钱花》唐朝
皮日休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12.《金钱花》宋朝
石懋
名贵已居三品上,价高仍在五铢先。春来买断深红色,烧得人心似火燃。
13.《咏夜落金钱花二首·其二》清朝
于琳
轻花灼灼叶田田,午半*开*绮筵。漏永不闻妃子叹,谁家撒得洗儿钱。
1.《画玫瑰花》明朝
徐渭
画里看花不下楼,甜香巳觉入清喉。无因摘向金陵去,短撅长丁送茗瓯。
2.《玉玫瑰》宋朝
宋祁
瑶楮镂空蒙,冰纨卷重疊。寒光欲冲斗,迴秀难藏叶。谁碎辟邪香,氤氲飞作蝶。
3.《红玫瑰》宋朝
杨万里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4.《宫词·绣鞍新辔饰玫瑰》宋朝
宋白
绣鞍新辔饰玫瑰,随驾堤边试马回。苑惠香轻沙路湿,玉蹄沾得落花来。
5.《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唐朝
司空曙
仙吏紫薇郎,奇花共玩芳。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 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 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 留…
6.《郢州道中见剌玫瑰花》宋朝
项安世
酴醾雨后飘春雪,芍药负前散晚霞。一种繁香伴行客,只应多谢剌玫花。
7.《剪玫瑰寄晦之仍书此为戏》宋朝
孔*仲
去年君尝寄蔷薇,今年我亦寄玫瑰。蔷薇赭赤未足爱,玫瑰莹白花草魁。南园春深桃杏落,但见芳草连莓苔。唯兹皎洁满栏槛,玉冠瑶佩天边来。主人爱惜屡顾眄,赏心未暇携樽罍…
8.《玫瑰》唐朝
唐彦谦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9.《依韵奉和千叶玫瑰之什》宋朝
李昉
满槛妖饶甚,皆因暖律催。好凭莺说意,不假蝶为媒。带露羞容敛,随风笑脸回。去年观始种,今日见齐开。熠熠灯千炷,荧荧火一堆。…
10.《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唐朝
徐夤
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秾艳尽怜胜彩绘, 嘉名谁赠作玫瑰。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11.《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唐朝
卢纶
独鹤寄烟霜,双鸾思晚芳。旧阴依谢宅,新艳出萧墙。 蝶散摇轻露,莺衔入夕阳。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 断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 布…
12.《踏莎行·西村邻叟饷予梅子豆荚玫瑰蔷薇满器赋此谢之》清朝
陈维崧
北郭浇花,南山种豆。筠篮入市纷如绣。半肩爱惹蜂蝶争,一生怕听蛟龙斗。
13.《病起枕上口占三绝句奉呈公实峤之贤伯仲一笑·素馨茉莉及玫瑰》宋朝
张元干
素馨茉莉及玫瑰,清馥浑同雪里梅。六入不分初病起,眼前欠此共徘徊。
14.《踏莎行·玫瑰》明朝
沈栗
日暖蜂喧,群芳开足。药栏烂漫非金谷。柔条弱刺惹罗衣,摘来蛱蝶犹相逐。蕊绽骊珠,花凝紫玉。秦楼初度霓裳曲。香分太乙殿中烟,相公服色新妆束。
15.《玫瑰花》明朝
杨慎
庭际玫瑰树,含芳当坐隅。春盘红玛瑙,晓帐紫珊瑚。风信翻霞锦,天香缀露珠。仙壶春酝好,留著醉麻姑。
16.《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宋朝
李至
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漠漠香如芷,青…
描写花的十首古诗整首
古诗里整十数字的用法
完整的古诗十二句
有花字的古诗(整首)
十首国家的完整古诗
十首带有绿的古诗完整
十首节约的古诗完整
梅花的古诗完整
十字一行的整首古诗
飞花令花的完整古诗
菜花的古诗完整
含花的长古诗整首
100首花的古诗完整
花的古诗春桃整首
带月字的古诗整首十首
正月十五的整首古诗
与花有关的古诗完整
桃花的古诗完整
菊花唐元整的古诗
整首与花有关的古诗
与花有关的整首古诗
含花字的整首古诗
有关花的古诗完整
关于花的古诗整首诗
含桃花的整首古诗
赞美花的完整古诗
写莲花的整首古诗
赞美花的古诗(整首)
古诗十九首是由谁整理的
描写春的古诗整首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