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兰溪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兰溪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兰溪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兰溪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古诗简介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兰溪棹歌》翻译/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注释
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兰溪棹歌》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召)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兰溪棹歌》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⑵凉月:新月。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咏溪源的诗句
(一)
霞蔚云蒸欲满天,一轮旭日自东山。
魁星高简忽形胜,暗背朦胧渐眼宽。
皓雪先行明再昼,甜乡后醒复常颜。
尧年村落多幽静,寒暑更迭岁月安。
(二)
晴雨旅途经暖寒,远程迷雾步云盘。
柽荣漠扎数丛叶,壁峭峰昂千叠峦。
缨络穿珠圈作韵,画诗牵目纵凭栏。
衡量美景幽深韵,清澈溪源淙浪欢。
(三)
邀朋避暑到溪源,千亩荷塘魅力掀。
玉骨冰肌呈雅韵,含羞带笑展香魂。
蜻蜓点水悠然见,蝴蝶萦花妙趣存。
秀美风光情意放,清波荡起爱声言。
(四)
溪源暮色溢霞光,魅影奇观炫梓桑。
笔架怡然明灿艳,夏云潇洒显清狂。
林菁涵水烟岚瑞,村落环山月夜祥。
之路一条何处去,欲携故里向康庄。
(五)
已*三伏天,热浪全身裹。
驱车至溪源,避暑林中躲。
漂流涧中嬉,赏瀑崖旁坐。
不觉晚霞弥,清风影娇娜。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李商隐《河阳诗》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李白《赠别从甥高五》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刘禹锡《桃源行》
清溪水底月团团,因见中秋忆去年。——张舜民《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刘禹锡《伤愚溪三首》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维《青溪》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李贺《老夫采玉歌》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李白《送别》
兰溪溪水清如练,兴尽回船复开宴。——孙蕡《寄罗都事友章》
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饭溪水。——杨万里《题曾无疑云巢》
殷懃自掬曹溪水,净洗先生面上尘。——杨万里《南华道中二首·骑吏欢呼不要嗔》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欧阳修《菱溪大石》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昨者相逢碧桃里,衣上春云照溪水。——周砥《寄倪云林》
花溪水,下双溪,遥遥百里西南驰。——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我家金华山色里,与子下欢双溪水。——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去年送子作贤良,握手一笑溪水傍。——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富春南望未百里,江流犹是双溪水。——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晓露双溪水,秋风百舫桥。——杨万里《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贾岛《莲峰歌》
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温庭筠《东峰歌》
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李新《送权守解印趋阙》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苏辙《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宫溪堂读书》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李端《送马尊师》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卢纶《送万巨》
三年不饮虎溪水,一笑来尝鹰爪芽。——李彭《庐山道中·其三》
皎皎清溪水,飒飒幽林籁。——赵进美《冬日田家二首·其二》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苏辙《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
姑孰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李白《姑孰十咏》
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李颀《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
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炎飙正烁烁,溪水徒瑟瑟。——梅尧臣《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戴复古《雪后暖》
波涛不应双溪水,分野长如二月天。——方干《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任公郡占好山川,溪水萦回路屈盘。——徐铉《寄歙州吕判官》
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溪水简介
溪水,汉语词语,拼音是xī shuǐ,释义是指水道窄而浅,水流速度变化多端,多处于河流上游山谷的自然淡水。
描写玉溪的诗句
(第一首)
滇中福地,云岭水乡。
襟两江,而抱三湖,
辖一区,而统八县。
玉溪坝子,四座雄峰合抱,
东北龙马,西南凤凰,
东南灵照,西北奇黎。
罗藏峰高,远瞰丝绸南路;
哀牢横亘,荫蔽茶马古道。
美哉玉溪,碧玉清溪,
沃土万顷,诚乃天然生态胜境也。
泉潭密布,温泉热汤疗百疾;
道道清,溪涌流,
哈尼梯田,绕云乡。
森林密茂,国家园林两登榜;
气候立体,百姓穿着四时衣。
古称新兴,今名玉溪。
美轮美奂,此即吾乡。
玉溪山水双奇,钟灵毓秀。
山奇则多宝藏。帽天山地质公园,
探究生命起源,世界震惊;
李家山,古墓藏宝,
印证,古滇文明,
秀山玲珑,有匾山联海之誉;
红塔耸峙,扬五洲四海之名。
马樱木棉,红霞生辉;
山茶杜鹃,紫白衬映;
原始雨林,新育茶山;
多姿多彩,美不胜言。
水奇则多妙象,鲤鲫鲇鲢,
大头康良,金线白鱼誉满三迤。
抚仙湖水质一流,万顷碧波清澈;
星云湖月夜泛舟,船火渔歌悠扬。
水下古城,竟是史前辉煌文明遗迹。
明月清风,惠我双湖,
杞麓波光辉,映秀山。
至如车水捕鱼,青鱼结阵,
隔河界鱼,神鱼吐壳,
种种奇妙,难以尽书。
如此山水,得天独厚,
智者为之,仁者用之,
得自然之美,呈中和之气。
此乃玉溪生态立市之所由也!
玉溪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牛虎铜案,国之瑰宝,
显现古滇先民智慧;
长羌降汉,设县俞元,
南中早入*版图。
李恢都督南中,维系蜀之大业;
关索镇守俞元,至今尚留庙祀。
有兰花的诗句(精选70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兰花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兰》宋丁谓
3、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孙克弘
4、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5、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郑燮
6、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张羽
7、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花诗》唐李白
8、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香从纸上来。《兰》明董其昌
9、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明陈继儒
10、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浣溪沙兰花》
12、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明李日华
13、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石兰》宋梅尧臣
14、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兰》唐无可
15、结根岩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宋刘宰
16、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作者:明刘伯温
17、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幽兰》宋释文兆
18、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明薛网
19、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唐李世民
20、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题兰》清郑燮
21、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兰》宋梅尧臣
22、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23、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日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幽兰操》韩愈
24、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广群芳谱》作者:清刘灏
25、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兰》*
26、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景翩翩
27、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唐李峤
28、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作者:白居易
29、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
30、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作者:元余同麓
31、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崔涂
32、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明徐渭
33、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唐唐彦谦
34、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兰》明陈汝言
35、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折枝兰》清郑板桥
36、鶗鴃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岩隈有国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三宋刘宰
37、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宋刘宰
38、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39、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秋瑾
40、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唐彦谦
1、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2、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3、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4、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5、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6、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7、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8、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9、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
注释
①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②〔若为〕怎样的。
③〔戌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④〔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
解说
极目远跳,云山苍茫;纵马驰骋,北风呼啸。在这深秋的边关,应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苦寒这空旷呢?晚烟飘过,斜阳返照,那荒凉的营垒,那破败的关城,显得更加萧索,更加寂寥。天高地远,古今浑茫,个体生命有限,浩浩宇宙无穷,这样的“幽恨”悄然而生,来去无端,何时能*!词人的感觉细腻而敏锐:马嘶的声音是被北风吹断的,烟霞是“一抹”,残阳是“半竿”。一切似乎都可以度量,一切最终又难以度量。这就是词人怅惘而放歌的动因吧!以小词写豪迈情怀,尺幅之间,收放自如,足见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描写溪水的就是青溪了,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一起阅读吧!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素已*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赏析
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王维描写溪水的诗句]
描写兰溪的诗句
兰溪古诗词中的兰溪
兰溪古诗里的鱼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赞美兰溪的古诗
益阳兰溪的古诗
形容兰溪的古诗
兰溪道中作的古诗
兰溪山水的古诗
关于木兰溪的古诗
能唱的古诗兰溪棹歌
兰溪棹歌古诗的诗意
送客归兰溪的古诗
歌颂木兰溪的古诗
兰溪棹歌古诗的作业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兰溪棹歌古诗的朗读
兰溪棹歌古诗的拼音版
兰溪棹歌的古诗在哪里
兰溪棹歌三首古诗的诗意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描写兰溪的古诗词
兰溪赵哥的古诗绘画场景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古诗朗读
兰溪夕阳西下的古诗
和兰溪棹歌意思相同的古诗
兰溪棹歌的古诗全文意思
和兰溪棹歌同主题的其他古诗
兰溪棹歌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兰棹溪歌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