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关于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 语录(2) 说说(1) 名言(18k+) 诗词(549) 祝福(1k+) 心语(73)

  • 《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

  • 古诗文
  • 《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古诗简介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兰溪棹歌》翻译/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注释

      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兰溪棹歌》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召)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兰溪棹歌》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2022-03-11 02:27:48
  • 兰溪棹歌古诗意思(兰溪棹歌古诗诗意)

  • 诗意
  •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⑵凉月:新月。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2022-05-22 14:16:22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 阅读,语文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题的身影,阅读题是我们在解答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素心兰》古诗阅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心兰》

      何绍基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1.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5分)

      2.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试题答案:

      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歌颂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的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的美,表现了诗人对秋兰的喜爱之情。②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湘水之神湘君,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2.诗中的素心兰,色淡香远,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而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表达对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的赞美。

      阅读练*二

      1.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分析颈联的描写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素心兰,虽然色淡香远,却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却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 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赞美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

      【解析】本诗是咏物诗,借吟咏自然界的花卉来表达一种人生理想,所以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抓住所写物象的特点,来体会其所象征的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情感。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物质,歌颂其具有屈原一般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一样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之美,表现了诗对秋兰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万古贞风写秋兰的精神,也就是坚贞正直的风骨;一江白月写秋兰的淡泊高洁;与上文的众芳作对比,突出秋兰的独特风采。

      运用了虚实相生,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空灵如幻的湘水之神湘君,虚实相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且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使人们感悟到,秋兰的万古之香远胜众芳的一时之艳,年岁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唯有高洁的精神节操历经万古沧桑而不衰。

      【解析】此联关乎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诗人把秋兰的精神用屈原、湘君来体现,这是联想的手法,可以说屈原、湘君是秋兰精神的具体化,也可以说秋兰的 形象借屈原、湘君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意蕴。联想本身就是虚写,所以,凡是运用联想之处,肯定是加入了虚写、想象的成分。三种手法,能够分析出其中的两种就 可得满分。如有其他分析,只要合理,也可得分。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阅读全文]...

2022-06-03 02:50:33
  • 古诗文经典诵读木兰诗

  • 古诗文,经典
  • 古诗文经典诵读木兰诗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古诗文经典诵读木兰诗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阅读全文]...

2022-04-30 13:43:31
  • 长歌行古诗朗读(长歌行汉乐府古诗原文)

  • ①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 青青:形容草木翠绿的颜色。葵:冬葵菜,嫩梢、嫩叶可作蔬菜。

    ③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晒干。

    ④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施予。德泽:恩惠。

    ⑤ 恐:害怕。秋节:秋季。至:到。

    ⑥ 焜黄: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败,凋零。为了押韵,可读作“cuī”。

    ⑦ 百川:河流的总称。川,河流。

    ⑧ 复:再。

    ⑨ 老大:年纪大。徒:白白地 。

    园中的冬葵菜绿油油的,清晨的露水等待着被太阳晒干。温暖的春天布施着恩惠,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常常害怕秋天一到,花和叶就会枯黄衰败。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到年老时,只能白白地悲伤与后悔了。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阅读全文]...

2022-04-26 08:32:21
  • 古诗浣溪沙(浣溪沙宋苏轼古诗分享)

  • 苏轼,分享
  •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浣溪沙》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这首词概写水乡秋色风情,先勾画了渡头秋雨、红蓼一片,水边沙上,鸥迹成行的水乡景色;后写一个少女停舟于深浦之中,不语含嚬,清风拂袖,整鬟飘香,而愁煞棹船郎。全词情景俱佳。

    《浣溪沙》

    【唐】韩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

    骨香腰细更沈檀。

    全词六句,从头到尾都在描绘女子晓起的衣着打扮体态,全词描写细腻,造语精工,含而不露,香艳华丽。

    《浣溪沙》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浣溪沙》

    【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浣溪沙》

    【明】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浣溪沙》

    【明】陈子龙

    [阅读全文]...

2022-04-07 14:49:36
  • 《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

  • 《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登幽州台歌》?

      b、老师总结学*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生字词。

    [阅读全文]...

2021-12-08 22:32:05
  • 浣溪沙古诗苏轼

  • 苏轼
  • 浣溪沙古诗苏轼

      引导语: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译文

      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子规:布谷鸟或杜鹃鸟。

      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门前流水尚能西:此句当为写实。《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谁说人老不能回到少年时代?)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作品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2]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赏析二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 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2]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阅读全文]...

2022-07-16 22:55:56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句子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语录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说说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名言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诗词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祝福
兰溪棹歌的又读又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