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关于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3) 说说(84) 名言(5) 诗词(2k+) 祝福(3) 心语(4)

  • 荞麦面条的做法

  • 美食
  • 荞麦面条的做法

      【导读】我们大家都知道荞麦可以止咳、*喘、降糖等功效,由于荞麦类食品好处多多,所以市面上各类荞麦食品跃然于消费者眼前。而荞麦面条是我们餐桌上最长出现的主食了,那么荞麦面条的自制方法难不难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荞麦面条的做法,欢迎阅览。

      做荞麦面条之前我们得先准备好材料。主料小麦面粉、荞麦面。辅料:油、盐、豆角、土豆、西红柿、白菜、菠菜、生姜(可以自由选择搭配喜爱的蔬菜哦)

      准备好材料之后我们就可以大展身手啦~

      第一步:取适量的荞麦面粉,加上适量的小麦面粉,加上适量的适量的温水,用筷子搅拌,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第二步:准备配菜,土豆、豆角、西红柿。将土豆去皮切丁,豆角切丁,白菜切小块,西红柿去皮切块。

      第三步:大蒜和生姜切片。

      第四步:将油入锅,等油烧热之后,放入大蒜生姜爆香。再加入切丁后的豆角翻炒,之后加入切丁的土豆翻炒,炒至变色之后加入切碎的白菜翻炒,最后我们加上切块的西红柿翻炒。然后加上适量的水。

      第五步:等水开之后,加上准备好的菠菜,花椒粉和娇艳调味。面条用压面机压好,然后另外取锅烧水,煮面。

      第六步:将煮熟的面条和菠菜捞出,加上做好的烫菜,搅拌之后。就可以享受美味了哟~

      荞麦面条怎么吃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面食也是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已有各种面食和面点。而面食里荞麦面的营养当是佼佼者,所以现代社会荞麦面条依旧是我们餐餐常见的,那么荞麦面条怎么吃呢?

      荞麦面条类似于*的饸饹,是用荞麦面和面粉混合制成的,细面条,蒸熟待用,食用时加上各式不同的佐料,比如生鸡蛋,天波罗等等,也可以配上许多不同的酱汁,比如浇些酱油和葱花配成温汤,有相当多种的变化。在日本,可以在许多种不同的场合看到荞麦面条。荞麦面条的做法:

      主料:荞麦面条。

      辅料:鸡蛋、洋葱、香肠、玉米、青椒。

      调料:盐、酱油、鸡精、白糖、食用油。

      做法步骤:

      1、将面条煮熟捞出过凉备用,洋葱、青椒切成丝,香肠切成片;

      2、坐锅点火倒入水,放入洋葱丝、青椒丝,加入盐、鸡精、酱油、白糖调味煮熟;

      3、坐锅点火倒入油,打入鸡蛋煎熟,撒上香肠片、玉米后,在上面再打一个鸡蛋,加盖将鸡蛋焖熟后取出,将蔬菜和鸡蛋一起放在面上即可。

      荞麦面条的热量

      荞麦面条的热量为每100克366千卡。这个热量是我们是吃食物中相对较低的了。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2.2克,脂肪相对较少只有7.2克。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并且荞麦面里所含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的谷物都要丰富,荞麦面里所含的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所以荞麦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荞麦不但热量没有超高,它自身所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增强解毒能力/和扩张小血管/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荞麦面里所含的芦丁成分,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荞麦面的热量大家完全不必担心。不但如此荞麦面里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哦~

      荞麦面条的营养价值

      荞麦是双子叶植物,起源于我国。荞麦粉是做薄饼的麦粉之一,在美洲、法国及东欧尤其受欢迎。

      荞麦面适口性好,除了做面条,还可包馅、蒸馒头、烙饼等。

      荞麦面的主要营养价值是他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丰富的膳食纤维。

      荞麦面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喊有烟酸和芦丁。

      荞麦面中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荞麦中还含有黄铜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喘、去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荞麦面条的饮食禁忌

      我们再做荞麦面条时,要做得松软易食用。汤汁里因为溶有芦丁和蛋白质,所以最好把汤喝掉。

      荞麦面条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另外我们食用荞麦面条时要注意,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及常腹泻的人不宜食用荞麦。

      我们将荞麦面条当主食的时候,不宜与黄鱼一起食用。《食疗草本》里记载:荞麦难消,动热风,不宜多食。黄鱼不可与荞麦同食,令人失音也。孙思邈曰:荞麦面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风,不可合黄鱼食。可以看出,荞麦气味甘*而寒,黄鱼多脂,二者都是不易消化之物,所以这两种食物不要一起吃。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21:19
  • 关于荞麦的诗句

  •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杨万里《悯农》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周德清《红绣鞋·郊行》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卢挚《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薛逢《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

    野田荞麦傍,松下复问涂。——方回《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此邦最佳处》

    晓日晴明陂更阔,风吹荞麦蜜花香。——贺铸《和崔若拙四时田家词四首之三》

    远惊荞麦华,白水漫洲渚。——贺铸《夜行邹县道中遇雨作》

    漫漫荞麦花,如雪覆*野;离离豆子荚,数枝忽堪把。——陆游《秋郊有怀·漫漫荞麦花》

    寒风萧萧凋榉柳,暖日晖晖秀荞麦。——陆游《秋日村舍·会稽城南古大泽》

    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储嗣宗《村月》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杨万里《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蓼岸藤湾隔尽人》

    疏麻大豆已前辈,荞麦晚菘初後生。——杨万里《入建*界二首·漂水南头接建*》

    霜红半脸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麦花。——杨万里《秋晓出郊二绝句·初日新寒政晓霞》

    荞麦吐花胜宿麦,山田小旱熟湖田。——赵蕃《投王饶州日勤四首·我行三日鄱阳路》

    地瘠黄杨燥,旱深荞麦迟。——赵蕃《冬日杂兴·鹭举虞卿璧》

    但见古河东,荞麦如铺雪。——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殷勤去年月》

    落日青山都好在,桑间荞麦满芳洲。——范成大《香山·采香径里木兰舟》

    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范成大《长沙王墓在阊门外》

    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曹勋《到飞泉》

    枣梨阴翳忽如雪,漠漠一种荞麦花。——曹勋《过真定》

    山深不见菊,荞麦正多花。——项安世《重阳》

    行行数里犹回首,秋雪满山荞麦花。——吴兆《别九华山二绝·复岭重岩出路赊》

    顺承门外斜阳里,荞麦花开似故乡。——刘崧《送别叔铭出顺承门》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楼钥《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秋瓜抱子母,荞麦亦已华。——晁补之《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

    照水芙蓉色,满园荞麦花。——胡仲弓《明发》

    香粳饱熟云翻浪,荞麦新开雪作花。——袁说友《饯金使出北关风雨大作》

    露浓红透棠梨叶,风紧落疏荞麦花。——郑刚中《马上口占三绝·露浓红透棠梨叶》

    荞麦花开如雪铺,新霜寒早半欲枯。——姚勉《道中即事·荞麦花开如雪铺》

    荞麦简介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别名:净肠草、乌麦、三角麦,是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成熟期75天,北方可两季,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状突起 。荞麦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干旱、大风,畏霜冻,喜日照,需水较多 。

    [阅读全文]...

2021-12-22 07:11:00
  • 荞麦花开组诗

  • 花开
  • 荞麦花开组诗

      ◎荞麦花开

      那会儿,我在高过太阳的天山上

      跟着风儿跑

      太阳收起了露水灯笼

      我脚下的这片高地

      嫣红的娇羞开始泛滥

      浪漫,溢过四周的山顶

      红色的茎、白色的花

      正在摇曳、上升

      到处弥漫着诗韵

      荞麦花洗着白云

      天变得纯粹的蓝

      我偶尔抬头

      看见昨晚的一爿月牙

      依旧挂在老柿子树上

      我想起了思念的味道

      如同白绒绒的茅草花

      随风飘过山峦

      清纯的歌谣从远方传来

      微风翻动着书页

      我伸出双手

      想把灵魂折叠成风筝,一起放飞

      荞麦花越开越美

      美得恍惚,美得心颤

      我看见她在微笑

      记忆就像焦距,慢慢拉*

      背景却在虚化,模糊不清

      这一刻,我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或者蜜蜂

      而不只是匆匆过客

      ◎天山村看日出

      突然想起去天山村

      行走的路上,就在编织五彩丝线

      想象,在离天很*的地方

      坐到一根树丫之上

      占据温暖的位子

      敞开心扉,随着一束光线游走

      把潮湿的灵魂晾晒

      清晨,明月与清风辗转了一夜

      终于退去。我的指尖

      却不敢去触碰那轮羞涩的太阳

      我想在朝霞满天的晨雾中

      穿梭流离的'往事,寻觅一朵

      触手可及的云霓

      寄放陈年积攒的些微心事

      让每一颗尘埃在霞光中洗涤、漂染

      ◎柿子红了

      月亮之上的天山村

      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

      红艳得就怕灼伤了眼睛

      如同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

    [阅读全文]...

2022-02-18 08:48:14
  • 关于荞麦花的唯美句子

  • 唯美
  • 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姜夔《扬州慢》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3、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荞麦种下去,几天就发芽,很快就开花,且花期比较长。

    荞麦开花都是在凉爽的季节,这时其它植物的花不仅凋谢,而且叶子也慢慢地落下。

    唯独荞麦花在盛开。

    在我所看到的荞麦花,全都是白色的。

    在荞麦的盛花期,一片几十亩地的荞麦,远远看去,白茫茫的一片,是花海,更像雪海。

    在灾荒之年,大家看到盛开的荞麦花,心情少了一些沉重,多了一些喜悦和希望。

    荞麦生长期比较短,一般情况下,70多天就能成熟,一些早熟品种,50多天即可收获。

    荞麦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

    即使是立秋以后种的荞麦,依然能有收获。

    为此,不少人把荞麦当作重要的备荒救灾作物。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当日照长度由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生育期就缩短,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敏感。

    每株可开花2000多朵,但结实率很低。

    仅10%左右,加之叶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脱落严重。

    花序总状或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一侧具小突起;苞片卵形,绿色,边缘膜质,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无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

    [阅读全文]...

2022-05-06 20:15:19
  • 安徒生童话《荞麦》

  • 童话,安徒生,文学
  • 安徒生童话《荞麦》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童话集之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徒生童话《荞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徒生童话《荞麦》:

      在一阵大雷雨以后,当你走过一块荞麦田的时候,你常常会发现这里的荞麦又黑又焦,好像火焰在它上面烧过一次似的。这时种田人就说:"这是它从闪电得来的。"但为什么它会落得这个结果?我可以把麻雀告诉我的话告诉你。麻雀是从一棵老柳树那儿听来的。这树立在荞麦田的旁边,而且现在还立在那儿。它是一株非常值得尊敬的大柳树,不过它的年纪很老,皱纹很多。它身体的正中裂开了,草和荆棘就从裂口里长出来。这树向前弯,枝条一直垂到地上,像长长的绿头发一样。

      周围的田里都长着麦子,长着裸麦和大麦,也长着燕麦——是的,有最好的`燕麦。当它成熟了的时候,看起来就像许多落在柔软的树枝上的黄色金丝鸟。这麦子立在那儿,微笑着。它的穗子越长得丰满,它就越显得虔诚,谦卑,把身子垂得很低。

      可是另外有一块田,里面长满了荞麦。这块田恰恰是在那株老柳树的对面。荞麦不像别的麦子,它身子一点也不弯,却直挺挺地立着,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

      "作为一根穗子,我真是长得丰满,"它说。"此外我还非常漂亮:我的花像苹果花一样美丽:谁看到我和我的花就会感到愉快。你这老柳树,你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比我们更美丽的东西吗?"

      柳树点点头,好像想说:"我当然知道!"

      不过荞麦骄傲地摆出一副架子来,说:"愚蠢的树!它是那么老,连它的肚子都长出草来了。"

      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

      "像我们一样。把你的头低下来呀,"花儿们说。

      "我不须这样做,"荞麦说。

      "像我们一样,把你的头低下来呀、"麦子大声说。"暴风的安琪儿现在飞来了。他的翅膀从云块那儿一直伸到地面;你还来不及求情,他就已经把你砍成两截了。"

      "对,但是我不愿意弯下来,"荞麦说。

      "把你的花儿闭起来,把你的叶子垂下来呀,"老柳树说。"当云块正在裂开的时候,你无论如何不要望着闪电:连人都不敢这样做,因为人们在闪电中可以看到天,这一看就会把人的眼睛弄瞎的。假如我们敢于这样做,我们这些土生的植物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况且我们远不如他们。"

      "远不如他们!"荞麦说。"我倒要瞧瞧天试试看。"它就这样傲慢而自大地做了。电光掣动得那么厉害,好像整个世界都烧起来了似的。

      当恶劣的天气过去以后,花儿和麦子在这沉静和清洁的空气中站着,被雨洗得焕然一新。可是荞麦却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它现在成为田里没有用的死草。

      那株老柳树在风中摇动着枝条;大颗的水滴从绿叶上落下来,好像这树在哭泣似的。于是麻雀便问:"你为什么要哭呢?你看这儿一切是那么令人感到愉快:你看太阳照得多美,你看云块飘得多好。你没有闻到花儿和灌木林散发出来的香气吗?你为什么要哭呢,老柳树?"

      于是柳树就把荞麦的骄傲、自大以及接踵而来的惩罚讲给它们听。

      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是从麻雀那儿听来的。有一天晚上我请求它们讲一个童话,它们就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

      安徒生童话创作背景

      在安徒生所处的时代,丹麦仍是一个君主专制主义社会,自中古以降,社会生活一直极少受到触动。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则出现一系列重大历史变动,拿破仑战争造成的国力虚耗,在挪威问题上的失败,20年代的经济轰退,国王由保皇立场转向独裁,中产阶级谨小慎微、委曲求全,这些都使社会基本处于政治压迫和文化愚昧状态。在安徒生的作品中,我们也处处感到这个时代的灰色和压抑。安徒生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他借用童话的“儿童”视角透视现代人的复杂生活。安徒生让童话超越了民间文学范畴的传奇想象,成为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和现代技巧探索。

      安徒生童话作品评价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安徒生童话的文字“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

      学者周作人:“我相信文学的童话到了安徒生已达到理想的境地”。

      安徒生童话作者简介

      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他11岁时父亲逝世,生活更加困顿,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决心当一个艺术家,然而事与愿违。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摆脱贫困。1831年,他开始跨越欧洲的旅行,并终其一生都保持了一个旅行者的热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即兴诗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安徒生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6-01 04:29:34
  • 静夜思古诗含义

  • 夜思
  • 静夜思古诗含义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含义,一起来看一下吧。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参考资料:

      1、孙宏亮.李白《静夜思》考证.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鉴赏

      这大概是一首最普及的诗了,可能还是许多人一生学过的第一首诗,但较之魏文帝的“漫漫秋夜长……”滋味要寡淡了许多。并且这首诗还有一些不通情理的地方。按理说,此情此景应该是在室外,以方便举头望明月,而不是举头望房梁。月光穿窗而入室内,即使是玻璃窗,或者没有窗户纸,因有窗户的影子,就不太象地上霜了。若在室外,床便不是一般的床,必须解释成一种室外的东西,比如胡床井栏之类。并且,据说现在这个版本是经过明人改过的,《唐诗三百首》是较早采用的,在其推广过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这种只有20个字的五绝,大概是中外诗歌里面最短小的一种吧。但就是在这20个字的预算约束里面,“明月”二字便重复了两次,占去了20%的预算。而整首诗又是那样直白,几乎跟儿歌一样浅显,却丝毫不影响它在流行诗歌排行榜的位次。可见这种改动还是很成功的。

      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风雅颂赋比兴,从通常意义上看,这首诗的前三句可以看成兴,当然并不是典型的兴,因为明月与故乡还是有联系的。兴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并且语多重复,在重复中还常用顶针式的重复,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前三句几乎毫无意义,最多只能算是虚晃一枪。

      月亮是一个很适合作诗的题目,古今中外有很多月亮诗。在*若让人举一个月亮诗的例子,恐怕半数以上的人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这一首。在*的文化背景中,月亮通常用来表达思乡、思人情感时的衬托。抛开月亮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不谈,月亮诗大致有三类,这三类又分两大类,一大类是满月,另一大类当然就是残月。

      在满月中又有两类,一类是人们*时最常见的,也是在文学作品里出现最多的,是在局限空间里的月亮。本诗就属于这一类,其他如汉乐府里那些月下思妇、《姜斋诗话》里非常赞赏的“明月照积雪”,王国维所欣赏的“桂华流瓦”,以及燕京八景里的“卢沟晓月”都是局限空间里的月亮,适合用长焦镜头进行局部特写。但满月未必是明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很朦胧的。

      满月中的第二类是在广阔空间的月亮,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为需要到野外去,不能在天井里,但对于欣赏月亮却是最理想的情况。所谓的广阔空间不外乎高山、大海、大漠、大江、大湖、草原等,文学作品里的“海上生明月”、“明月出天山”、苏轼的《赤壁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景是极富感染力的。

      第三类就是残月。残月多用于烘托消极情感,因而多佐以枯枝瘦石之类,如“松际露微月”、“缺月挂疏桐”、“缺月昏昏漏未央”等。

      拓展阅读

      版本考证

      《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诗三百首》,为明代版本,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另一版本为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流传不广。两种版本中,有两个字的出入。

      宋人上距李白生时比之《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年代上要*得多,因此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原本。‘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

      明代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23:10
  • 关于好吃荞麦米的做法大全

  • 好吃,美食
  • 关于好吃荞麦米的做法大全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好吃荞麦米的做法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做法一:荞麦饭

      食材:食材:荞麦、大米、水。

      步骤:

      1、先将荞麦(荞麦仁或称荞麦米)略泡10来分钟左右,这样荞麦米就会稍稍泡软,吃起来不会太硬,口感好;

      2、按常规的放水量和时间煮饭即可。

      温馨提示:荞麦一般在超市卖杂粮的地方就可以买到。

      做法二:荞麦粥

      食材:荞麦、大米、水。

      做法:

      1、荞麦提前用水浸泡3小时以上,大米浸泡30分钟。

      2、锅中烧水,煮沸。

      3、加入荞麦大米,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熬约40分钟。

      温馨提示:荞麦是一种含糖量低、高营养的食物,其本身的钾、磷等矿物质含量高,也有预防骨质疏松、增进受伤破裂的地方长好、预防血亏的成效,是补钙佳品。

      荞麦米怎么吃

      荞麦米是一种非常富有营养的食物,荞麦米可以做出很多美味又健康的美食。荞麦米也是很多人都很喜欢吃的一种食物。那么荞麦米怎么吃呢?

      荞麦米易熟,有香味。无论做米饭,还是做稀饭,在大米中掺入20%至30%以上的荞麦米,柔软可口。

      香菇荞麦粥

      食材:粳米50克、荞麦30克、香菇30克。

      步骤:

      1、香菇浸入水中,泡开,切成丝。

      2、粳米和荞麦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开大火煮。

      3、沸腾后放入香菇丝,转小火,慢慢熬制成粥即可。

      毛豆荞麦粥

      食材:糙米(100克)、荞麦(50克)、毛豆(30克)、盐(1克)。

      步骤:

      1、将糙米、荞麦淘洗干净,分别用冷水浸泡2。3小时;

      2、捞出沥干后下入锅内,加入高汤和适量冷水,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小火煮至烂熟;

      3、煮粥的同时将毛豆仁取出洗净,放入另一锅内,加入适量冷水,煮熟备用;

      4、粥熬好时放入熟毛豆仁,加盐调好味,即可盛起食用。

      荞麦米的营养价值

      荞麦米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将荞麦米作为主食食用,这样既美味又营养。那么荞麦米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呢?

      1、增强血管弹性

      荞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致密性。又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2、降血脂

      荞麦能促进细胞增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预防心脑血管出血,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等。

      3、促进新陈代谢

      荞麦中丰富的烟酸,能增强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4、防治糖尿病

      荞麦中的铬,更是一种理想的降糖物质,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还有抑制血块的形成,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5、止咳 *喘

      荞麦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喘、祛痰的`作用。

      荞麦米的适宜人群

      荞麦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法国、加拿大和美国也是重要生产国。荞麦米对于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荞麦米的适宜人群有哪些呢?

      荞麦米的主要食材是荞麦和大米,而大米和荞麦都是对人体很好的食物,特别是荞麦,荞麦是非常富有营养的粗粮之一。

      荞麦米几乎没有不适宜食用的人群,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不过荞麦的食用确实是有需要注意的,对于荞麦来说,体质敏感的人食用时要谨慎,主要由于荞麦中含有多量蛋白质及其他易导致过敏的物质,所以可引起或加重过敏者的过敏反应。而且荞麦内含红色荧光色素,食后可导致对光敏感症,出现耳、鼻、咽喉、支气管、眼部黏膜发炎及肠道、尿路的刺激症状。

      此外,体虚气弱、癌症、肿瘤患者、脾胃虚寒者等,和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体质敏感之人不宜食用。同时荞麦忌与野鸡肉、猪肉等一同食用。

      不过荞麦非常适合食欲不振、饮食不香、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等病症患者食用;对出黄汗、夏季痧症者、糖尿病患者食用;荞麦的蛋白质中缺少精氨酸、酪氨酸,与牛奶搭配食用为好。

      荞麦面包怎么做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02:12
  • 牧童诗古诗原文及翻译(牧童诗赏析及原文含义)

  • 含义
  •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宗派——“江西诗派”的宗主,人称“诗中达摩”。

    他是浙江金华人,祖上六代为官,且都是文章高手。祖父、伯祖、叔祖、父亲、伯父、叔父全部都是进士出身,当中有诗人也有书法家。

    黄庭坚多才多艺,身兼百家之长。学杜甫,但是能独辟蹊径,开创门户,使宋诗与唐诗能分庭抗礼。就连后世的杨万里、陆游等人,都是他“江西派”门下之人。

    搞文学、当诗人,还是需要一些天分的。历史上许多诗词大家,在他们幼年时代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在这一点上,黄庭坚也不例外。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诗中达摩”,七岁时写的这首千古名篇——《牧童诗》。

    《牧童诗》——北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诗的第二句,在有些版本中为“吹笛风斜隔陇闻”,本文采用使用较多的版本。)

    诗歌译意:

    骑着牛儿从村前路过,优哉游哉地吹响手中竹笛。一阵清风隔着田陌把笛音吹了过来,这是多么惬意啊。长安城里争名夺利的人们,你们耗尽了心机,也过不上这样自在的生活。

    黄庭坚和苏轼相识较早,他自认是苏轼门下,也和苏轼一样喜欢禅学。在禅宗故事里,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与牛有关的,而黄庭坚写诗也特别爱用牛的意象。

    这一首诗虽然只是他在孩童时代写下的作品,但是由于有了“牛”这样的意象,也就显得不那么*凡了。因为“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是勤劳、善良的老百姓。

    所以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乡野的人们,笑看城里的人争名逐利,汲汲营营,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哪里有当野人来得自由呢?

    于是,这首诗在无形之中折射出了思想,这种思想与他后来一直信奉的佛道思想暗合了。也就是:一个人只要知足,就能常乐。

    黄庭坚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二十七岁当上了国子监教授。任满刚要升官的时候,结果因为仰慕苏轼,他就给对方寄了两首“古风”长诗。

    说巧不巧,正好赶上了“乌台诗案”。随后苏轼入狱,黄庭坚也被认为是苏轼一伙的,也受到了牵连,被赶到吉州的太和县去当了一个小县官。

    后来,宋哲宗登基,高太后重帘,黄庭坚就被司马光推荐去修订《资治通鉴》。后来又制作了《神宗实录》。

    本来,黄庭坚的工作做得很好的,可是没想到宋哲宗后来亲政了,重用了“*”,就开始打击“元祐党”,他和苏轼一起又倒了霉。

    “*”从他负责编修的《神宗实录》里摘出了“三千多条”错误,最后核实了三十二条,把他贬谪出了京。再后来宋哲宗死了,宋徽宗上位后,他官复原职了。

    可是,结果没过多久,他又因为在作《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的时候,不肯将贪官的名字写上去,就被人诬告了,然后又遭到了贬谪。

    黄庭坚一直被视为苏轼的同党,一辈子没当过大官,干的全部是文书编修之类的工作。他的一生,仿佛被他自己七岁时的这一首诗预言了。

    他就像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远远地旁观朝庭上勾心斗角的人。名利就像是一阵风,一会儿吹顺风,支持“*”的皇帝上了台,“*”就嘚瑟;一会儿吹逆风,支持“旧党”的皇帝上了台,“*”哭都来不及。

    所谓的达官贵人,被名利缚住,一辈子把脑壳都系在自家腰上去替皇帝打工,还不如在民间当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牧童。其实,很多道理小孩子都懂,大人反而不懂了。

    历史上有许多的诗人,他们在童年时候写下的诗作,一直都流传至今,其中最出名的当数骆宾王的那一首《咏鹅》。

    同样是七岁时作的诗,《咏鹅》是一首咏物诗。作者观察细致,色彩描写与动作描写都十分准确、传神,已经十分令人惊叹了。

    黄庭坚这一首《牧童诗》虽然在画面上不及《咏鹅》,但是却是一首“哲理”诗。而黄庭坚正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这一个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借诗说理,借诗议论。

    苏轼在名义上是黄庭坚的老师,但是事实上,苏轼后期的诗也走的是说理一派,最典型的就是《题西林壁》。而这种诗风的开创者,公认是黄庭坚。

    七岁就能讲出“哲理”的孩子,真是不可小窥。都说黄庭坚的诗,最初是学的杜甫。其实从他父亲黄庶开始,黄家人就爱学杜诗。

    黄庶写诗最初是学韩愈,而韩愈本来就是学的杜甫。黄庶在朝为官多年,是一个禀性忠诚,正直善良的人。他不屑与人同流合污,因此不适应官场,终身都只能当一名低阶的小官。

    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感到难过,反过来还告诉自己的儿子黄庭坚,要好好做人。因为他推崇杜甫,所以他写诗不讲究格律工整,从不会“以辞害文”。

    杜甫的风格传到韩愈手上时,韩愈继承了杜诗中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与“实用的精神”,他反对浮华无用的内容。这种思想经过黄庶再传到黄庭坚,慢慢就形成了“江西派”好说理的风格。

    当然,因为太爱说理、发表议论,会让诗歌失去艺术的美感,在宋代也引发过一些批评,但是赞同的声音始终大过批评。所以,黄庭坚这个“诗中达摩”的位置就坐稳了。

    后来不光影响了南宋一百多年,甚至还影响了金、元两朝部分诗人的诗风。其实,提到“江西诗派”,基本上就是等于宋诗的代名词。

    这种“借诗说理,借诗议论”的诗风,一直流行到了明朝才中断了一下,到清朝的时候又重新兴起,直到清末都还有它的继承人。

    宋人不喜欢“不讲道理,只讲唯美”的唐风,比如唐朝孟浩然那种,“美则美矣,但是没有灵魂”。明朝人不喜欢宋人“只有灵魂,毫无美感”,于是在学唐风的同时自己捣鼓出了小清新。

    后来不幸的是,明朝被清朝灭亡了。清人在思考明亡的答案时,认为明代文人“欠说理”,于是他们又回归到了“江西派诗风”。

    其实,宋诗可爱的地方与讨厌的地方,都是由于它太爱讲理。太过理性,有逻辑的东西,往往感情薄弱。缺乏抒情的亲和力,是比较难以打动人的。

    [阅读全文]...

2022-05-21 22:43:50
  • 村晚古诗的赏析(村晚全诗及诗人表达的含义)

  • 诗人,含义
  •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陂:池塘的岸。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满池塘水满陂uff0c两个,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衔落日浸寒漪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u6a2a牛背uff0c吹笛呢,则是0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u7ea2尘滚滚u5462,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4-08 00:31:02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句子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语录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说说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名言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诗词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祝福
荞麦在古诗里的含义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