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关于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2) 语录(14) 说说(24) 名言(1) 诗词(918) 祝福(1) 心语(1)

  • 马致远的诗句

  • 马致远的诗句

      1、拨不断——马致远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

      醉和醒争甚?

      2、拨不断——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3、落梅风——马致远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4、落梅风——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5、落梅风——马致远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6、清江引——马致远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7、清江引——马致远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

      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8、双调·拨不断——马致远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

      醉和醒争甚!

      9、双调·拨不断——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1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金字经——马致远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12、双调·夜行船——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13、小桃红——马致远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

      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14、水仙子——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阅读全文]...

2022-06-20 05:19:51
  • 马致远最著名的古诗词

  • 文学
  • 马致远最著名的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致远最著名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致远最著名的古诗词

      耍孩儿·借马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借马

      *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人般看承爱惜。逐霄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秽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备。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煞〕不骑啊,西棚下凉处栓。骑时节拣地皮*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记:饱时休走,饮时休驰。

      〔四煞〕抛麦时教乾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栓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要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栓,渲时节休教浸着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衰衰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寿阳曲·江天暮雪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团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拨不断·菊花开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四块玉·马嵬坡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拨不断·酒杯深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

      醉和醒争甚?

      寿阳曲·心间事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拨不断·叹寒儒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四块玉·叹世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折桂令·叹世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其一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其二

    [阅读全文]...

2022-03-04 07:46:36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

  • 秋思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抒发一个飘零天涯之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之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原文:

      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⑵,

      小桥流水人家⑶,

      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⑸。

      词句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之枝蔓。昏鸦:黄昏时之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诗人对温馨之家庭之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之道路。西风:寒冷、萧瑟之秋风。瘦马:瘦骨如柴之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之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之旅人。天涯:远离家乡之地方。

      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之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之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之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之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之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之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之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之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之意境。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之创造。意境是*古典诗歌美学中之一个重要范畴,它之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之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之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之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之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之触发物。曲上之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动人之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之意象来表达作者之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之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之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之艺术形象。*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之特色。*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之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之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之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之忧伤悲凉之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

      与意象之繁复性并存之是意象表意之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之意象之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之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之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之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表达自己惆怅感伤之情怀,选用众多之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之内心情感,情与景之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之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之意象被作者之同一情感之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之图画。

      意象之繁复性与单一性之结合,是造成*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之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之特点,这种有序性之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之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之*惯。

      有人称马致远之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之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之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由远之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之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描写角度,因而增加意象之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之,不超出秋景之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之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之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之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及远之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之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之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之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之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之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之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之,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之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重新创作。在景物之选择上,他为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之情感,选取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之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之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之情感不合之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之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之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他之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之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之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之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之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之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之程度,用最少之文字来表达丰富之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之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之悲苦情怀,使个人之情感获得普遍之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之一种悲哀忧愁之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之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之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之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之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之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之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之凄苦悲凉之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文人最为普遍之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之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之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之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文人一种传统之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不朽之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之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之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阅读全文]...

2021-12-16 20:21:18
  • 思念家乡的诗句马致远

  • 思念家乡
  • 思念家乡的诗句马致远

      引导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经典的思念家乡的诗,下面还有很多的思念家乡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黄鹤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颢。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句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阅读全文]...

2022-05-11 21:15:30
  • 秋思之祖-马致远

  • 秋思,语文
  • 秋思之祖-马致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语言极为凝练,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写作背景]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阅读全文]...

2022-04-18 09:56:00
  • 马致远名言名句大全-马致远好词好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另据考证,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里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哪尽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切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间愁得白头。花能助喜,酒解忘忧。对东篱,思北海,忆南楼。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椒房;*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头咫尺天涯远,易去难相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落梅风·人初静》——马致远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双调]寿阳曲 潇湘八景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沙落雁南传信,北寄书,半栖*岸花汀树。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3] 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散曲作品散曲作品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花开但愿人长久,閒来难得花依旧,夕阳暂留花中仙尘外客林间友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椒房*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qiong2泣寒蛩,緑纱窗緑纱窗,不思量

    对东篱,思北海,忆南楼。

    [南吕]四块玉 叹世五首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子孝顺,妻贤惠;使碎心机为他谁,到头来难免无常日。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四块玉.叹世三首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蟾宫曲·叹世【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花开但愿人长久,人闲难得花依旧,夕阳暂留。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黄橙带露时,紫蟹迎霜候,香醪羡篘,酒和花,人共我,无何有。细杖藜,宽袍袖,断送了西风罢手。常待做快活头,永休开是非口。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拉拉手那你随便吧睡觉觉是撒巴萨

    登楼意,恨无天上梯!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双调】寿阳曲●*沙落雁南传信,北寄书,半栖*岸花汀树。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双调】寿阳曲●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酒旋沽, 鱼新买. 满眼云山画图开, 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 又无甚经济才. 归去来!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路见不*,拔刀相助。

    [阅读全文]...

2022-06-22 18:36:48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阅读,秋思,元曲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译文1: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译文2: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作者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赏析: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

      倘若只有这九个名词,岂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组组巧妙的结合,伏着千万思绪惆怅,笔锋一转,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层的意境,跃然跳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古画浮在眼前!夕阳傍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胸掩面哽咽,潸然泪下,泪悲情亦痛,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叶于劲秋”,秋古来触发深思。光阴如梦,往事堪嗟。马致远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现实的体验、愤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饱腹之学,无所用之。失意、痛苦、悲凉、孤独,一切衷肠,只能用枯秃的笔,痛吐出来,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令,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阅读全文]...

2021-12-03 08:31:31
  • 马致远属于哪个朝代的

  • 语文
  • 马致远属于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是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马致远的所属朝代,欢迎大家阅读。

      马致远属于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的人物生*

      勤奋少年

      马致远年少时非常好学上进,为马氏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还不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仕途不顺

      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寄情创作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5年—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晚年归隐

      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辞官归隐了。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关于马致远的轶闻趣事

      逢马不杀

      据说,马致远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

      明初年间,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期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害,惨不忍睹,大地满目疮痍的大地。但因朱棣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而对他很崇敬,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即不杀姓马当地百姓,当地百姓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名字由来

      因诲改名说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便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关于马致远号称东篱,据说是其晚年淡泊名利,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以上说法真实性待考。

      跨朝改名说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马氏长支谱》、同治八年(1869年)《马氏二门世谱》、《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畿辅通志·选举表第三册》、《畿辅通志·选举表第五册》等,马致远有两个名字,在元朝叫致远,明朝叫视远,但这与马致远生活年代不符。

      改名破谶说

      据《马氏家谱》记载,有一年,来了一个相面算卦的先生,在给马致远父亲马德昭相面后言之凿凿地说:“您是两个儿子的命。”可当时第三个儿子已经出世,眼见着三个儿子要“留其二伤其一”,马德昭急中生智,想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将长子“视远”改为“致远”,与次子“治远”同音异字,刚刚出生的老三叫“马*远”。单从字音上听起来,成了“马zhì远”、“马*远”两个人,想用这种办法破其谶语,但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阅读全文]...

2022-05-04 07:40:24
  •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赏析

  •   蟾宫曲·叹世

      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

      原文: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历史的价值自有其评价的定向性,是不容任意为之的。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所独具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加以后代常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演绎,致使它具有了含义的多向性。马致远此时正遭贬谪,从官位跌落为百姓是他所面对的无情的现实,世态炎凉给他的沉重打击是不难想象的。于是,历史事件就成了他宣泄对现世牢骚的手段,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作品便由心而出。

      第一支曲子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小令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而辅助刘邦*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这是一首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

      第二支曲子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前半部分表面看起来表现了作者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了寄身世外、与世无争、六根清净的无限乐趣,其实,却蕴含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表明他政治出世与入世的极度苦闷中挣扎。后半部分写自己不能像严子陵那样归隐,但江湖也能“避风波”,借喻官场中也可求隐。这表现了一种自我解嘲式的心态。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虽比不上前辈隐士超世脱俗的大气魄,亦可略效其遗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中得到一种聊以*的心态*衡。

      这两支小令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语言如飞流注涧,一泻无余,表现了马致远作为豪放派曲家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1-12-24 16:45:49
  •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   寿阳曲·远浦帆归

      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

      原文: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赏析: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阅读全文]...

2022-07-25 21:50:51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句子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语录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说说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名言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诗词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祝福
马致远的古诗文两件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