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累了卷了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累了卷了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累了卷了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累了卷了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经: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矣。
我仆矣,云何吁矣!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
2、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
3、嗟:叹息。怀:想,想念。
4、真加宝盖:放置。周行:大道。
5、陟:登上。崔嵬:山势高低不*。
6、虺阝贵:疲乏而生病。
7、 姑:姑且。金儡:青铜酒杯。
8、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
10、兕觥: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11、永伤:长久思念。
12、咀:有土的石山。
13、者加病头凸:马疲劳而生病。
14、甫加病头: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15、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忧愁。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多么令人忧愁呦。
赏析: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夫”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阿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的=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因而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也许,是他们真的体味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滋味?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当代诗人咏春天·第三季】 刘能英 卷
作者简介
刘能英,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驻会签约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大地文学》编辑部主任。获《诗刊》2019年度青年诗人奖、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有注册执业资格证书若干。著有诗词选集《长安行》《大都行》、合集《行行重行行》。
五绝
迎新
飞燕斜穿柳,垂杨倒入池。
春风吹四野,先父了无知。
春日怀人
雨夜怀人甚,三更得暂眠。
梦中深掘井,终未到黄泉。
春日即景
池上荡青萍,枝头闲翠鸟。
黄蜂急急追,萝卜花开了。
戊戌清明前将归
愁如春雨丝,密密涨春池。
雨有消停日,愁无断绝时。
春日
镇日销寒岁,开门见柳摇。
春风潜入户,果断弃空调。
柳绵二章
枉自称为絮,何曾暖作衾。
漫天飘似雪,不似雪深沉。
粘发还迷眼,嫌之更逐之。
此花消尽日,也是送春时。
春风
如鞭长策云,如剪细裁叶。
吹雨织成帘,吹花翻似蝶。
春望
风筝多似蝶,鹤影渺如蚊。
追逐无休歇,日头边上云。
七绝
春梅
校园一角初相见,耳热心狂如触电。
日影倘能光棍追,诗人安不清香恋。
雨后车行远郊
万壑泉声喧午日,四山烟影乱晴光。
凭窗试问东君事,柳色初青叶半黄。
封城第八日
晨起春风仍戚戚,至今未绿江滩荻。
吊车伸臂火神山,刺破初阳红欲滴。
宋庄闲游
十分光照一丝风,陂草喷青桃破红。
可惜腊梅枝上雪,元宵前日悉消融。
题垂柳图
楼台迢递柳婆娑,嫩绿轻黄倒映河。
满目晴光春挤挤,瘦题一字也嫌多。
戊戌春日寄同乡
老来爱忆旧时光,莺燕不闲蜂更忙。
蝴蝶无聊引童子,豆花深处捉迷藏。
春花
卷黑的病
灰沉的云,如一片生病的卷黑的云
拖着灰沉的沉落,在村子的坟地
闪烁的萤光,啊!地下哀者沉去的梦的眼泪。
年轻的坟地,长出了青条的枯疤叶子
枯疤的吃心病菌,蛇心的黑势力在打雷
顽疾的病,灰沉了一个村子的羽毛的泣鸣。
断翅的羽毛,在凄凄的灰沉中,飘零
透过黄昏的灰沉,欢呼的声音
群鸦在分食羽毛喉部的诗韵(诗集),这势力的晴天雷。
走在这灰沉的村子,我可讨厌这灰沉的灰沉
选择一个我要离去的日子,这是闪烁的萤火
我必须离去,卷心的黑云的病啃食太阳的痛,我要举起手臂。
太阳从云堆里钻出,蓝蓝的眼睛,闪着镜子
梦中划破的皮肤口子,我是忧伤地含着眼泪
和风送来的天网绳子,飘来的宇宙射线,将我的伤口融融地缝住。
灰沉的云,你这生病的卷黑的云
拖着你灰沉的空虚的病体,村子里的荒草将要死去
萤火,在闪烁!在闪亮!
星子的梦,躺在浩瀚的星海,荡起奇花异草的人间的梦。
《卷耳》诗经的诗
《卷耳》是《诗经·国风·周南》第三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全诗四章,共十六句。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2]。
我姑酌彼金罍[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4]矣,我马瘏[5]矣。
我仆痡[6]矣,云何吁矣!
作品赏析
【注释】: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
[1]:同置
陟:登高。[2]:虺隤:音灰颓,疲惫
[3]:酒尊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兕觥:音四公,制的大酒杯
[4]: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
[5]:音途,疲病。
[6]:音扑,疲病。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
1、采采:毛传作采摘解
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2、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3、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4、寘(zhì至):搁置。周行(hánɡ 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5、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 违):山高不*。
6、虺隤(huī tuí灰颓):疲极而病。
7、姑:姑且。罍(lé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8、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10、兕觥(sì ɡōnɡ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11、永伤:长久思念。
12、砠(jū 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13、瘏(tú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14、痡(pū 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15、云:语助词。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 虚):忧愁。
题解: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离家亲人,设想他途中种种困顿情况,以寄离思。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
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
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
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
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
《诗经:卷阿》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
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
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
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
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
以引以翼。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
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
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
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不多,维以遂歌。
注释:
1、卷:通“婘”。《诗-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这里用为美好的样子之意。
2、阿:《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诗-大雅-皇矣》:“我陵我阿,无饮我泉。”《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赞》:“保阿傅土,后家世及。”《玉篇-阜部》:“阿,倚也。”这里用为依靠之意。
3、飘:《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老子》:“飘风不终朝。”《尔雅》:“回风为飘。”《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汉书-蒯通传》:“飘至风起。”这里用为旋风之意。
4、岂:同“恺”。《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泂酌》:“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庄子-天道》:“中心物恺。”《说文》:“恺,乐也。”这里用为欢乐、和乐之意。
5、弟:通“悌”。《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诗-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泂酌》:“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礼记-曲礼上》:“僚友称其弟也。”《荀子-王制》:“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商君书-去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这里用为敬爱兄长之意。
6、矢:《易-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金,矢,贞,吉。”《易-噬嗑-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书-大禹谟》:“皋陶矢厥谟。”孔传:“矢,陈也。”孔颖达疏:“皋陶为帝,舜陈其谋。”《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诗-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论语-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尔雅-释诂上》:“矢,陈也。”这里用为陈述之意。
7、奂:(换)《韩诗外传-卷三》:“君臣上下之际,奂然有离德者也。”《文选-嵇康》:“业集累积,奂衍于其侧。”这里用为悠闲的,涣散的之意。后作“涣”。
8、休:《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易-复-六二》:“休复,吉。”《书-洪范》:“休徵。”《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诗-豳风-斧》:“亦孔之休。”《尔雅-释诂》:“休,美也。”《后汉书-班固传》注:“休徵叙美行之验。”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9、俾:(比)《诗-邶风-日月》:“俾也可忘。”《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诗-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祗也。”《诗-小雅-雨无正》:“巧言如流,俾躬处休。”《诗-大雅-緜》:“俾立室家,其绳则直。”这里用为“使”之意。
10、弥:《老子-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荀子-不苟》:“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小尔雅-广诂》:“弥,益也。”《广韵-支韵》:“弥,益也。”这里用为表示程度加深,更加、越发之意。
11、酋:(囚)假借为“猷”。《汉书-叙传上》:“《说难》既酋,其身乃囚。”王念孙杂志:“酋读为就。就,成也。言《说难》之书既成,而其身乃囚也。”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朱一新云:“酋,本有就意,不烦改读。”这里用为功业之意。
12、宇:《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荀子-非十二子》:“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荀子-礼论》:“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吕氏春秋-下贤》:“神覆宇宙。”《三苍》:“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里用为上下四方,天地之间的空间之意。
13、昄:(板)《龙龛手监-目部》:“眅,大也。”这里用为大之意。
14、章:通“彰”。《易-丰-六五》:“来章,有庆誉,吉。”《书-尧典》:“*章百姓。”《诗-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诗-小雅-大东》:“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易-噬嗑-彖》:“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孟子-尽心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荀子-正名》:“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吕氏春秋-知度》:“而尧舜之所以章也。”《淮南子》:“钟之与磬也,*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这里用为彰明、明显、显着之意。
15、孔:《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小雅-棠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巧言》:“盗言孔甘,乱是用餤。”《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玉篇-乙部》:“孔,嘉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16、茀:(复)《诗-卫风-硕人》:“朱幩镳镳,翟茀以朝。”《诗-大雅-皇矣》:“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诗-大雅-生民》:“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国语-周语》:“道茀不可行。”《说文》:“茀,草多也。从艹,弗声。字亦作芾。”本意为野草塞路之意。这里用为杂乱之意。
17、禄:《周礼-天官下-职币》:“皆辨其物而奠其禄。”《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说文-示部》:“禄,福也。”段玉裁注:“《诗》言福、禄多不别。《商颂》五篇,两言福,三言禄,大指不殊。《释诂》、毛《诗》传皆曰:‘禄,福也。’此古义也。”本义是指福、财富,但可理解为贡赋税收之意。
《野望》
作者:翁卷
原文: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赏析:
翁卷,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诗人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终身布衣,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诗人往往寄情山水,借妙悟庄禅解脱自己烦闷苦寂的情怀。作诗师法晚唐贾岛、姚合,好苦吟,重视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创造,多表现凄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情怀。由于作诗刻意求工,往往显得境界狭小。但是这首《野望》却显示了他也有自然洒脱的诗风。这首诗所表现的诗境,正是诗人观赏山水时偶然会心的禅悟之境。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秋色笼罩下的一湾碧水。“一天秋色”暗示了时令已到深秋,秋意已经很浓了。它无处不在,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深秋时令的感召下,天色云状,山水林泉,无不染上秋天的色彩。“冷”代表着深秋的特征,传递着深秋的信息,仿佛秋天之神的化身,给晴空下的一湾碧水一个冷的意念,于是晴湾就蕴含了秋的寒意。
“无数峰峦远*间”,以自在之笔写自在之景。写意造境毫不费力,闲淡自然。“无数峰峦”写峰峦之多。诗人并未写某一山峰,某一怪石,而是从大处着眼,写整体感受。“远*间”都是寻常之词,浅*通俗,并未刻意锤炼,仿佛山水名家随意点染,*者浓、远者淡,于不费力处,境界自远。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写出诗人禅悟的喜悦。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翁卷以闲淡冷寂的心情观照山水,于是,山也闲淡、水也冷寂。冷寂的山光水色之间,诗人信步而来,漫无目的地观览风景,他把目光投向山下的“野水”,却于无意间有惊喜的发现:澄澈凝碧的秋水中,青山倒映,寸草毕现。是真是幻?(m.ju.51tietu.net)诗人身心惬意,物我两忘,沉浸在直觉顿悟的禅悦中。
此诗写秋日出游望中之景,闲淡灵动,野趣盎然。起首两句*淡无奇,而后两句却有突如其来的美感,令人拍案叫绝。“闲上山来看野水”,可见前些时日已有秋雨来访,但诗人不直接写所看到的野水情态,而是笔锋一转,道“忽于水底见青山”,使雨后山塘野水溢满,波光粼粼的情趣不言而喻。构思妙绝,颇见立意炼句之工。
英语b级试卷试卷答案
好的成绩,一定要多做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英语b级试卷试卷答案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词汇选项
1.I have been trying to quit smoking.
A.give up
B.pick up
C.build up
D.take up
2.Relief workers were shocked by what they saw.
A.moved
B.touched
C.surprised
D.worried
3.The weather is a constant subject of conversation in Britain.
A.question
B.problem
C.title
D.topic
4.This is not typical of English,but is a fea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particular
B.characteristic
C.remarkable
D.idiomatic
5.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persuade him to ap* for the jo
B.
A.sim*
B.almost
C.totally
D.completely
6.These are defensive behavior patterns which derive from our fears.
A.stem
B.rely
C.develop
D.grow
7.Only a small minority of the mentally ill are liable to harm themselves or others.
A.easy
B.possible
C.likely
D.difficult
8.They have the capability to destroy the enemy in a few days.
A.possibility
B.necessity
C.ability
D.probability
9.We have never seen such gorgeous hills.
A.beautiful
B.stretching
C.spreading
D.rolling
10.The leaves have been swept into huge heaps.
A.loads
《唐才子传》卷一
《唐才子传》是元代辛文房所编撰的评传汇编集,共十卷。记载唐与五代诗人简要的评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才子传》卷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魏帝著《论》,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诗,文而音者也。唐兴尚文,衣冠兼化,无虑不可胜计。擅美于诗,当复千家。岁月苒苒,迁逝沦落,亦且多矣。况乃浮沉畏途,黾勉卑宦,存没相半,不亦难乎!崇事奕叶,苦思积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旷之际,幸成著述,更或凋零,兵火相仍,名逮于此,谈何容易哉!夫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也。发乎其情,止乎礼义,非苟尚辞而已。溯寻其来,国风、雅、颂开其端,《离骚》、《招魂》放厥辞;苏、李之高妙,足以定律;建安之遒壮,粲尔成家;烂漫于江左,滥觞于齐、梁,皆袭祖沿流,坦然明白。铿锵愧金石,炳焕却丹青,理穷必通,因时为变,勿讶于枳橘,非土所宜;谁别于渭、泾,投胶自定,盖系乎得失之运也。唐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故章句有焦心之人,声律至穿杨之妙,于法而能备,于言无所假。及其逸度高标,余波遗韵,临高能赋,闲暇微吟,旧格*体、古风乐府之类,芳沃当代,响起陈人,淡寂无枯悴之嫌,繁藻无淫妖之忌,犹金碧助彩,宫商自协,端足以仰绪先尘,俯谢来世,清庙之瑟,薰风之琴,未或简其沉郁,两晋风流,不相下于秋毫也。余遐想高情,身服斯道,究其梗概行藏,散见错出,使览于述作,尚昧音容,洽彼姓名,未辨机轴,尝切病之。顷以端居多暇,害事都捐,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时,定为先后,远陪公议,谁得而诬也。如方外高格,逃名散人,上汉仙侣,幽闺绮思,虽多微考实,故别总论之。天下英奇,所见略似,人心相去,苦亦不多。至若触事兴怀,随附篇末。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于见闻,岂所能尽。敢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庶乎作九京于长梦,咏一代之清风。后来奋飞可畏,相激百世之下,犹期赏音也。传成凡二百七十八篇,因而附录不泯者又一百二十家,厘为十卷,名以《唐才子传》云。有元大德甲辰春引。
○六帝
夫云汉昭回,仰弥高于宸极;洪钟希叩,发至响于咸池。以太宗天纵,玄庙聪明,宪、德、文、僖,睿姿继挺,俱以万机之暇,特驻吟情,奎璧腾辉,衮龙浮彩,宠延臣下,每锡赠酬。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王绩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待诏)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也。"及诗赋等传世。
论曰:唐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当其时,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自王君以下,幽人间出,皆远腾长往之士,危行言逊,重拨祸机,糠核轩冕,挂冠引退,往往见之。跃身炎冷之途,标华黄、绮之列。虽或累聘丘园,勉加冠佩,适足以速深藏于薮泽耳。然犹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夫迹晦名彰,风高尘绝,岂不以有翰墨之妙,骚雅之奇美哉!文章为不朽之盛事也。耻不为尧、舜民,学者之所同志;致君于三、五,懦夫尚知勇为。今则舍声利而向山栖,鹿冠舄几,使于锦绣之服;柴车茅舍,安于丹雘之厦;藜羹不糁,甘于五鼎之味;素琴浊酒,和于醇饴之奉;樵青山,渔白水,足于佩金鱼而纡紫绶也。时有不同也,事有不侔也。向子*曰:"吾故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第未知死何如生。"此达人之言也。《易》曰:"遯之时义大矣哉!"
○崔信明
信明,青州人。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高孝基语人曰:"崔生才冠一时,但恨位不到耳。"隋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信明弟仕贼,劝信明降节,当得美官。不肯従,遂逾城去,隐太行山中。唐贞观六年,诏即家拜兴势丞,迁秦川令,卒。信明恃才蹇亢,尝自矜其文。时有扬州录事参军荥阳郑世翼,亦骜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谓曰:"闻君有'枫落呈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卷于水中,引舟而去。今其诗传者数篇而已。
○王勃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勃尝遇异人,相之曰:"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故其才长而命短者,岂非相乎
○杨炯
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卢照邻
照邻,字昇之,范阳人。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乃去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与亲属诀,自沉颍水。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骆宾王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后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传闻桴海而去矣。后,中宗诏求其文,得百余篇及诗等十卷,命郗云卿次序之,及《百道判集》一卷,今传于世。
○杜审言
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坐事贬吉州司户。乃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后令赋《欢喜诗》,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初,审言病,宋之问、武*一往省候,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有集十卷,今不存,但传诗四十余篇而已。
○沈佺期
佺期,字云卿,相州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工五言。由协律、考功郎受赇,长流驩州。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既侍宴,帝诏学士等为《回波》舞,佺期作弄辞悦帝,诏赐牙绯。历中书舍人。佺期尝以诗赠张燕公,公曰:"沈三兄诗清丽,须让居第一也。"诗名大振。自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鲍照、庾信、徐陵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致。及佺期、之问,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著定格律,遂成*体,如锦绣成文,学者宗尚。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始自苏武、李陵也。有集十卷,今传于世。
○宋之问
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上元二年进士。伟貌辩给。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后游龙门,诏従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求北门学士,以有齿疾不许,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之句,以见志。诌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后逃归,匿张仲之家。闻仲之谋杀武三思,乃告变,擢鸿胪簿,迁考功郎,复媚太*公主。以知举贿赂狼藉,下迁越州长史。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日游宴,宾客杂遝。睿宗立,以无悛悟之心,流钦州,御史劾奏赐死。人言刘希夷之报也。徐坚尝论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有集行世。
○刘希夷
希夷,字廷芝,颍川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希夷天赋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业勋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贾生悼长沙之屈,祢衡痛江夏之来,倏焉折首,无何殒命。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较者轻,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况于骨肉相残者乎!
○陈子昂
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武后召见,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暐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钧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公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李百药
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七岁能文。袭父德林爵。会高祖招杜伏威,百药劝朝京师,中道而悔,怒,饮以石灰酒,因大利几死,既而宿病皆愈。贞观中,拜中书舍人,迁太子庶子。尝侍帝,同赋《帝京篇》,手诏褒美,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百药才行,天下推服。好奖荐后进。翰藻沉郁,诗尤所长。有集传世。
○李峤
峤,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章事。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终曲而去。峤前与王勃、杨炯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张说
说,字道济,洛阳人。垂拱四年,举学综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进,授太子校书。令曰:"张说文思清新,艺能优洽。金门对策,已居高科之首;银榜效官,宜申一命之秩。"后累迁凤阁舍人。睿宗时,兵部侍郎、同*章事。开元十八年,终左丞相、燕国公。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今有集三十卷,行于世。子均,开元四年进士,亦以诗鸣。"
○王翰
翰,字子羽,并州人。景云元年卢逸下进士及第。又举直言极谏,又举超拔群类科。少豪荡,怯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张嘉贞为本州长史,厚遇之。翰酒间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张说尤加礼异,及辅政,召为正字,擢驾部员外郎。说罢,翰出为仙州别驾。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従。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其才名如此。燕公论其文,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云。有集今传。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侠,湮没无闻,以其义出存亡死生之间,而不伐其德,千金驷马,才啻草芥。信哉,名不虚立也。观王翰之气,其若人之俦乎!"
○吴筠
筠,字贞节,华阴人。通经义,美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天宝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师,与语甚悦,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余徒费纸札耳。"复问神仙治炼之术,曰:"此野人之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筠每陈设名教世务,帝重之。初,筠爱会稽山水,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荐于朝,帝即遣使召之。筠性高鲠,其待诏翰林时,恃承恩顾。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故多著赋文,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后知天下将乱,苦求还嵩山,诏为立道观。大历间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为诗。有集十卷,权德舆序之。
○张子容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后值乱离,流寓江表,尝送内兄*事归故里云:"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日,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后竟弃官归旧业。有诗集,兴趣高远,略去凡*。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李昂
昂,开元二年王丘下状元及第。天宝间仕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奖拔寒素甚多。工诗,有《戚夫人楚舞歌》一篇,播传人口,真佳作也。
○孙逖
逖,博州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开元二年,举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科,第一人及第。玄宗引见,擢左拾遗,集贤殿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与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同时,称海内名士。仕终刑部侍郎。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集二十卷,今传。
○卢鸿
鸿,字浩然,隐居嵩山。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诏曰:"鸿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虽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有司其赍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鸿到山中,广精舍,従学者五百人。及卒,诏赐万钱营葬。后皮日休为《七爱诗》谓:"傲大君者,必有真隐,卢征君是也。"工诗,今传甚多。
○王泠然
泠然,山东人。开元五年,裴耀卿下进士,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刘慎虚
慎虚,嵩山人。姿容秀拔。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后欲卜隐庐阜,不果。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集今传世。
○王湾
重庆卷阅读题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题,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庆卷阅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伦理学的邀请》深入浅出,打动人心,用孩子皆可明白的词句加以诠释晦涩难懂之道理,提出如何过上好生活的建议,是其高明之处。书中遣词用句,如一场父子之间再亲切不过却再寻常不过的对话,绝非仗着哲学家思想家的身份乱七八糟长篇大论地说教,将其打包、压缩,尔后硬塞到你的嘴里,不撑死你誓不罢休。
书中对“伦理学”这一专业术语最简单的阐述乃是,“人类可以部分发明和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选择我们觉得最好的;这种‘知道如何生活’,也许你更愿叫它‘生活的艺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伦理学’”。简言之,伦理学是探求如何生活得更好的一种理智行为。
那生活的艺术是什么,如何做一个好人?作者首先提出“依愿行事”,给自己一份“好生活”,而不是对世间一切毫无所谓。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说,自由的人绝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好生活”源自内心自由的向往:这个适合我,我想要;那个不适合我,所以我不干。自由就是做决定,但别忘了要对这些决定承担责任。
接着提到,“任何好生活都不能缺少‘物’,但更不能缺少‘人’”,与人交往亦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书中举例《公民凯恩》这部电影,凯恩顽固追求金钱和财物,像对待无生命物体一样对待他人,孰知永远得不到来自人的友谊尊重,遑论爱了。最终在空旷的屋子里,形影相吊、郁郁而终。“不要让别人做你不希望被强迫做的事,是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同样可以肯定,所有你让别人做的事你自己也在做。”弗洛姆在《伦理学与心理分析》中如是说。这与我们自小朗朗上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视为全书最重要的是“站在他人的位置上”的思与行。为了像别人那样看问题,获得更大的客观性,而不是驱逐他、占据他。“人们有权——人权——要求别人站在他的位置上,并理解他的行为和感受,全社会都必须承认和接受这一点,哪怕站在我们对面的是一个马上就要接受法律惩戒的人。”
最后,作者把“享受快乐”融合进生活艺术。如蒙田所说,我们应当攥紧拳头,咬紧牙关来挽留生命中对快乐的利用,因为岁月会将它们从我们手中一一抢走。作者反对无节制享乐,即滥用快乐,否则你会发现生活正在被某种快乐搞得越来越悲惨,甚至除了它已经没有什么别的能吸引你。同时,他亦反对用极端的斋戒和强制的禁令来替代它。他因此引用利希滕贝格的话,“节制预示着愉悦,斋戒则不能,所以世界上的戒酒者总比享受者多。”
5. 下列对“伦理学”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愿意的一项是(3分)( )
A. 伦理学是一门再亲切不过却#秦#未ii的提升自身的学问
B. 伦理学是探究让人们选择最好生活方式的艺术
C. 伦理学坚持的原则是不要强迫别人做你不希望做的事
D. 伦理学推崇的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并理解他的行为和感受
6.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与萨瓦特尔观点不相一致的选项是(3分)( )
A. “好生活”源自行事自由的向往和责任的承担
B. 所有你让别人做的事应该你自己也在做
C. 应当努力挽留生命中对快乐的利用,避免它们被岁月抢走
D. 节制预示着愉悦,斋戒则不能享受快乐
7. 怎样理解“任何好生活都不能缺少‘物’,但更不能缺少‘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5.A 6.A 7.略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时》
时节*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张泌《江城子·碧阑干外小中庭》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西山秀骨濯秋雨,窗户卷帘分远青。——释正觉《送僧归豫章省亲》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拂簟卷帘坐,清风生其间。——白居易《小阁闲坐》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李贺《天上谣》
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陈著《捣练子·花影乱》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杜甫《即事》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白居易《书事咏怀》
惟有燕归来,卷帘无阻遏。——陈普《寿龙津余此溪》
桃李花开覆井栏,朱楼落日卷帘看。——崔颢《代闺人答轻薄少年》
尽日看山独卷帘,飞不到红尘半点。——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韩翃《赠兖州孟都督》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刘淑颐《四时词》
老农持锸拜,时稼卷帘看。——刘长卿《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贯休《题弘顗三藏院》
笋舆拾得小凉天,旋与开窗急卷帘。——杨万里《过玉山东三塘五首·笋舆拾得小凉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满桂楼》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温庭筠《宿松门寺》
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盛世忠《倦妆图》
金碧阑干倚岸边,卷帘初听一声蝉。——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百辟虔心齐稽首,卷帘遥见御衣红。——和凝《宫词百首》
芳草封天波似雪,卷帘对雨读新书。——袁中道《武昌坐李龙潭邸中》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薛能《升*乐》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薛能《升*词十首》
归艇欲迷宵路重,卷帘忽散晓风清。——项安世《为狄氏题》
賸铺床*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韩偓《懒起》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绿竹放侵行径里,青山常对卷帘时。——刘长卿《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绿竹放侵行径里,青山常对卷帘时。——李嘉祐《赴南中留别褚七少府湖上林亭》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吴客卷帘闲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温庭筠《偶题》
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卷帘。——张籍《和李仆射西园》
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卷帘。——杜光庭《句》
拍拍东风燕子寒,卷帘花絮若为看。——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拍拍东风燕子寒》
卷帘简介
卷帘是窗饰产品中的一种,是将窗帘布经树脂加工,卷成滚筒状,采用拉绳或链子进行上升下降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外表美观简洁,使得窗框显得干净利落,让整个房间看上去宽敞简约。
卷帘主要包括电动卷帘、拉珠卷帘、弹簧卷帘。
累了卷了的说说
四年下积累卷的古诗
古诗一卷的卷
翁卷的诗句
百卷的古诗
狗卷语录
雨卷诗句
气卷的古诗
带卷的诗句
含卷的古诗
卷的古诗句
乌衣卷的古诗
卷字的古诗
狗卷棘语录
问卷的古诗
宋翁卷的古诗
狗卷棘台词
卷发说说
试卷的古诗
内卷的名句
配古诗画的卷的帘
古诗的卷首语
爱背古诗的小卷
卷帘外的古诗
二卷常考的古诗
画卷的古诗
卷卷一词在古诗文中的意义
放古诗的卷轴
赞春卷的古诗
卷读三声的古诗
李绅的古诗其二
引用古诗的论证文段
带有双燕的古诗
花开了春来了的古诗
当好官的古诗文
形容世间没有对错的古诗
竖画较多的五言古诗
写绿的古诗现代诗
含古诗词的书法作品
关于兵马俑的古诗
己亥杂诗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村居的赞美
关于验钞机的古诗
有服饰描写的古诗词
关于落桃枝的古诗
李白写的有关酒的古诗
歌颂一个人舍小己的的古诗
关于劝架的古诗
描述鹤望兰的古诗词
三峡相关的古诗
内心迷茫无措的古诗
秋末大风的古诗
九下的所有古诗
描述古诗《小池》的景色
根据诗经改编的古诗词
4月底的古诗
有关时局混乱的古诗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200字
推荐两首有关中秋的古诗
己亥古诗其五的拼音
与金字塔相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