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节日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节日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4、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9、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0、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3、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7、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0、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2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2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32、立刻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3、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0、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6、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9、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古柏行的典型诗句
古柏行的典型诗句就在下面,还为大家带来了赏析,请看:
古柏行的.典型诗句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的典型诗句赏析
【鹤注】此大历元年至夔州作。赵次公曰:成都先主庙,堂附焉。夔州先主庙、武侯庙各别。此诗云“孔明庙前有老柏”,盖指夔州柏也,中云“忆昔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追言成都庙中柏也。公《夔州十绝》云“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此可证也。蔡梦弼曰:成都先主庙西院,即,有武侯手植古柏,公《蜀相》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又一证也。田况《古柏记》:自唐季调瘁,历王孟二国,蠹槁尤甚。然以祠中树,无敢伐者。宋乾德丁卯岁仲夏,枯柯复生,日益敷茂,观者叹耸,以为荣枯之变,应时治乱,目三分迄今,八百余年矣。明季,蜀经张献忠之乱,成都老柏,今不夏存。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①。云来气接巫峡长②,月出寒通雪山白③。君臣已与时际会④,树木犹为人爱惜⑤。
(首咏夔州柏,而以君臣际会结之。铜比干之青,石比根之坚。霜皮溜雨,色苍白而润泽也。四十围,二千尺,形容柏之高大也。气接巫峡,寒通雪山,正从高大处想见其耸峙阴森气象耳。君臣际会,即起下先主武侯。巫峡在东而*,雪山在西而远。)
①【朱注】四十围、二千尺,皆假象为词,非有故实。《梦溪笔谈》讥其太细长,《细素杂记》以古制围三径一驳之,次公注又引南乡故城社柏大四十围,皆为鄙说。考《水经注》,社柏本云三十围,亦与此不合。任昉《述异记》:卢氏县有卢君冢,冢傍柏二株根,劲如铜石。刘越石《扶风歌》:“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江淹《竹赋》:“黛色参天。”何光远《鉴戒录》曰:沈存中《笔谈》:杜《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余谓四十围若以古制论之,当有百二十尺,即径四十尺矣,安得云七尺也。武侯庙柏,当从古制为定,则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又宜矣,岂得以太细长疑之。今按:古柏虽极高大,亦不能至二百丈,只是极形容之辞,如《秦州》诗“高柳半天青”,柳岂能高至半天乎?②萧懿诗:“云来觉山*。”《宜都山川记》:“巴东三峡巫峡长。”③《诗》:“月出皎兮。”④张衡《同声歌》:“邂逅承际会。”⑤《左传》:“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忆昨路绕锦亭东①,先主武侯同閟宫②。崔嵬枝干郊原古③,窈窕丹青户牖空④。落落盘踞虽得地⑤,冥冥孤高多烈风⑥。扶持自是神明力⑦,正直元因造化功⑧。
(此咏成都柏,而以神力化功结之。郊原古,有古致也。户牖空,虚无人也。此柏下虽得地,而上受风侵,至今长存无恙者,盖以神明呵护,为造化钟灵耳。)
①庙在锦城之西,不当言城东,当以亭东为正。【朱注】严武有《寄题社二锦江野亭》诗,故曰锦亭。②【钱笺】《寰宇记》:先主庙在成都府西八里,惠陵东七十步。在先主庙西。《成都记》:先主庙西院即武侯庙,庙前有双大柏,古峭可爱,人云诸葛手植。陆游《跋古柏图》:余在成都,屡至昭烈惠陵,此柏在陵旁庙中,忠武侯室之南,所云“先主武侯同閟宫”者,与此略无小异。《诗》:“閟宫有恤。”③萧子范诗:“郊原共超。”④《诗正义》:所居之宫形状。窈窕,幽深而闲静也。《鲁灵光殿赋》:“旋室娟以窈窕。”《司马相如传》:“丹青赭垩。”鲍照诗:“开轩当户牖。”⑤杜笃《首阳山赋》:“长松落落。”《西京杂记》:中山王《文木赋》:“或如龙盘虎踞。”沈约《高松赋》:“郁彼高松,栖根得地。”⑥陆机《豪士赋序》:“欲陨之叶,无所借烈风。”⑦《天台山赋》:“实神明之所扶持。”⑧《庄子》:“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正。”《左传》:内史过曰:“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王羲之诗:“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大厦如倾要梁栋①,万牛回首丘山重②。不露文章世已惊③,未辞剪伐谁能送④。苦心岂免容蝼蚁⑤,香叶终经宿鸞凤⑥。志士幽人莫怨嗟⑦,古来材大难为用⑧。
(此从咏柏寄慨,而以材大难用结之。济世大任,必须大材。间世大材,须是大用。能用则为宗臣名世,不用则为志士幽人,此末段托喻大意。大厦四句,伏下材大难用。容蝼蚁,伤其赤心已尽。宿鸾凤,喜其余芳可挹。赋中皆有比义。此章,三韵分三段,每段自为起结。)
①《文中子》:“大厦之倾,非一木所支。”《晋书》:袁粲见王俭而叹曰:“宰相之材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器。”②杜预《水灾疏》:“所留好种万头。”此万牛所本。鲍照诗:“丘山不可胜。”③《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楚辞》:“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④《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⑤郭璞《蚍蚁赋》:“属莫贱于蝼蚁。”⑥谢承《后汉书》:“方储遭母忧,种松柏,鸾栖其上。”《焦氏易林》:“枝叶盛茂,鸾凤以庇。”⑦何逊诗:“临川何怨嗟。”⑧《杜臆》:才大难为用,出王充《论衡》,即孔子道大莫容意。邵注引《庄子》樗树大而无用,不切。黄常明曰:“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先器识后文艺,与浮华炫露者自异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此贤者难进而易退,非其招不往也。
王嗣奭曰:公生*极赞孔明,盖窃比之意。孔明才大而不尽其用,公尝自比稷契,而人莫之用,故篇终结出材大难用,此作诗本旨发兴于古柏者。不然,庙树岂真梁栋之需哉。
范元实曰:诗有形似之语,若诗人赋“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是也。有激昂之语,若诗人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也。古人形似之语,如镜取形,灯取影。激昂之语,孟子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者。今游武侯庙,然后知《古柏》诗所谓“柯如青铜根如石”,信然,决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此乃激昂之语。不如此,则不见柏之高大也。文章固多端,然警策处往往在此两体。
《梦溪笔谈》曰: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涉。子美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径七尺,无乃太细长耶!此皆文章之病也。
少陵题先主武侯诗,特具论世知人之识,从古诗家所仅见者。宋儒王十朋《梅溪集》有祭文二首,短句拈韵,堪与少陵相为羽翼。其《谒昭烈庙》云:“呜呼!东都之季,盗窥神器。分鼎者三,帝乃刘氏。有高皇度,有光武气。有王佐臣,无中原地。以区区蜀,抗大国二。天压汉德,壮图弗遂。功虽少贬,四海归义。永安故宫,遗迹可记。君臣有庙,英雄堕泪。岁月浸远,栋宇莫治。来守是邦,过而兴喟。一新庙貌,薄荐殽胾。傍观八阵,细读三志。我虽有酒,不祀曹魏。”又《谒武侯庙》云:“丞相忠武,蜀之伊吕。高卧南阳,悲吟《梁甫》。草庐之中,三顾先主。将汉是兴,非刘昌与。君臣鱼水,蛟龙云雨。才十曹丕,志小寰宇。假令无死,师一再举。吴魏可吞,礼乐可许。宁使英雄,堕泪今古。将略非长,庸史之语。受命天子,来帅兹土,梦观八阵,果至夔府。庙貌仅存,风流可睹。旁有关张,一龙一虎。安得斯人,以消外侮?”
夏天是一个燃烧的季节。核聚变的火球烈日中天,狗吐着舌头,蝉烦躁地鸣叫,柏油马路被晒得软软的,鱼浮出水面出来换气。
《夏日登车盖亭》
北宋·蔡确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
唐·丘为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仲夏风雨不已》
宋·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大家都在搜索关于节日的古诗,那您没走错地方了。51句子网这里有最全面的关于节日的古诗。上到元旦,下到腊日。都有关于节日的古诗,请慢慢欣赏。
1.寒食节
寒 食
[唐]杜 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简析】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时年诗人在成都浣花溪。寒食节,诗人外出赏景。前四句写景,一派宁静田园风光;后四句写人, 农家待客一片热诚。全诗表现了诗人和村邻田父间亲切、随和的关系。
2.中秋节
中 秋 觅 酒
[金]宇文虚中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那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简析】
从诗中忧思之深广来看,当作于留金之时。前四句作者以家家团圆对照自己的孤愁,后四句更步步深入内心深处。“感激时难遇”,说明作者触景伤情之余内心激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又感到时机未到,只好将内心的忧闷吟而为诗,吟诗犹感不足,于是 “觅酒”绕愁。“千斛” “百年”极言内心忧愤之深、之久,这就绝非一般乡愁,而是寄托了作者对时局、对故国的深深忧虑。
3.重阳节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儿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简析】
据《唐诗纪事》卷八记载,此诗系作者任新都尉时登览玄武山和友人之作。古俗,重阳举家登高,寓天伦之乐于郊游赏景之中。 而作者蜀中登高,与家乡相隔万里,故而乡思无限。“归心归望积风烟”一句,极写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感。此行,作者又系和友人一起,同系他乡客居,因而“万里同悲”。“他乡共酌金花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余强自互相安慰的心情,更从反面增强了思乡的感情色彩,因而很能激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蜀中九日
[唐]王 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今巳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简析】
作者二十岁时入蜀游历,前后约两年,此诗即作于蜀中。佳节本易引起乡思,眼前又恰在“望乡台”,自然更触物伤情了。作者从正面起笔后,下面三句都从反面着墨。登高饮酒,本是为赏景助兴,作者因客愁难排,却联想到这仿佛是专为他饯行的送客酒。晚秋的天空常见到大雁南飞,看不到雁是反常的,而诗人却从这反常中联想到“南中”太苦,连北方的大雁也不肯来。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从而增强了全诗思乡的色调,在构思上颇有 特色。
其实无论自己内心是静如止水,还是动若脱兔,雨势也不会跟随心情变化,不如凝神静气地赏雨,或许还会有所启发。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在雨中赋词,一蓑烟雨任*生,充满了豪情;宋代才子蒋捷也有一首《虞美人》,抒写了他在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十分耐人咀嚼。
李商隐更喜欢写雨,流落异乡、思念爱妻,一首《夜雨寄北》动人心魄;而当他寄人篱下、孤寂难耐时,写雨的诗句也摹写入微,更让人同情义山孤寂的心境。下面介绍三首雨中抒怀的诗作,描写入微,情感真挚,更显波澜起伏。
杜荀鹤出生于晚唐,年少时就有凌云之志,可是由于一直怀才不遇,心中逐渐有一种深沉的压抑感。诗人有一次在羁旅途中遇雨受阻,便投宿于江边的一个客舍,诗人观雨抒怀,写下了此诗。
诗的大意是:月光与星彩都被乌云遮挡,山影模糊,江声动荡,令人愁绪满怀。夜半时分,独坐灯前,多年的坎坷经历、以及诸多不*之事,一起都随风雨声涌上心头。
开篇先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坐来收”三字,展现出一片黯淡的画面,没有月光,也看不见星辰,不仅世界顿时陷入了黑暗,也委婉地道出了诗人看不清前途。
诗人又将视线转向地面,“暗结愁”三字,采用拟人手法,似乎霎那间,山岳含悲、江水添愁,可谓情景相生,更显诗人内心之悲戚。
后两句抒写作者的独特感受,十年漂泊之苦、客中思乡之情,字字悲戚、语语含愁。“半夜灯前”,表达了千愁万绪,从而辗转不眠;“一时”,与前面的“暗”字呼应,也说明压抑已久的情感,如熔浆喷发,于是惆怅自怜的情绪,便一股脑地溢于言外。
全诗非常注意谋篇布局,作者先仰视后俯视,又由外而内,显得时空错落有致,情感纵向贯穿,并兼用拟人、对照写法,尽显才子的不凡文思。
王安石61岁时,弟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诗人在江宁城西的龙安津为之送别。自从罢相返回金陵,王安石已有多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触景生情,也更加想念嫁到远方的女儿,诗人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诗的大意是:荒野的烟气、冰冷的雨水,都会加重离别的悲伤,泪水浸湿衣襟,却浑然不知。春风吹拂,河边的芦苇依旧碧绿;此情此景,就像当初送你过江之时。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暮年,诗人一生宦海沉浮,晚年安居在金陵钟山脚下,虽然早已淡泊名利、看淡荣辱,却依然有很多事情难以忘怀。同时又因故友至亲渐渐离他而去,诗人便越发怀念过往的美好生活。
前两句抒写送别时的氛围,并引发其思亲之情。“荒烟凉雨”,展现出一片凄凉环境,诗人借景抒情,触动情怀,“泪染衣襟”,却毫不知晓。一个“助”字,仿佛那淡烟冷雨,都是老天爷的故意安排,纷纷前来勾起诗人的愁情。
后两句看似*铺直叙,却更显语淡情浓。“除却”,形成转折,引发清晰的回忆;“一如”,则跨越时空,将读者带到了多少年之前。诗人也是在此送别出嫁的千金,虽然世易时移,但情景何其相似,气氛也宛如从前。
王安石的这首诗构思新巧,情感深挚。作者首先渲染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然后又借助“春风沙际绿”的描写,展现出风物一如往日、亲人各自东西的情景,委婉地透露出人到暮年的孤寂心境,更体现出王安石作为一个*凡的兄长和父亲,胸中涌动着血浓于水的深情。
杜牧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晚唐诗人,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入仕后更盼望一展身手,可惜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流寓异乡,更是沉沦下僚,难以留名凌烟阁。这首诗创作于羁旅途中,诗人夜宿客栈,觉得孤寂难耐,夜间雨打芭蕉,更激起他无限愁情。
诗的大意是:层云起伏、雨水迷濛,天地间仿佛连成一体,却令人感觉更加遥远。细雨飘洒到帘幕,打湿了灯座,让人倍感寂寥。窗外雨打芭蕉,更令他乡孤客整夜难眠。
起首一句先展现出一片淅淅沥沥的雨景,风追着雨,雨赶着风,天上乌云密布、地面水珠翻滚,天地都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
“连云接塞”,气势磅礴,形容出范围之广;“洒幕侵灯”,细腻生动,展现了影响之深。诗人即使躲在屋里,也不能避免遭到风雨的侵袭。而“迢递、寂寥”,则分别展现了空间的广阔,与内心情感的深邃。
后两句由之前的视觉印象,转而抒写听觉感受。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到窗外的芭蕉上,雨帘密集,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令人烦躁不安。作者没有直接写雨,只是凭着听觉,就知道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同时也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愁思不断,犹如这丝丝细雨。
一年四季,总有令人难忘的雨季。春天时,细雨蒙蒙,滋润万物;夏日里,暴雨滂沱,荡涤心尘;暮秋时,凄雨冷风,愁人心魄;寒冬里,冷雨成冰,令人回味。诗*察入微,感受真切,才会写出动人的诗篇。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绝句篇幅短小,要在尺幅之间描绘壮阔画面,而且还要表情达意,实属不易。
描写节日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6、《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7、《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8、《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9、《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关于节日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节日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4、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9、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0、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3、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7、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0、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2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2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32、立刻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3、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0、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6、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9、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01 、春节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田家元日》
4.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叶颙《已酉新正》
5.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史青《除夕》
02、 元宵节
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0.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03、 清明节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1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 ——黄庭坚《清明》
1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1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04 、端午节
1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17.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19.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0.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乙卯重五诗》
05、七夕节
2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七夕》
2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2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2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七夕·乞巧》
25.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张埜《夺锦标·七夕》
06、中秋节
2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诗人作下了许多节日,大家知道有哪些?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有关元宵节的:《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
最典型的古诗
写树的古诗典型的
端午节的典型诗句古诗
典型的意象古诗
形容典型的古诗
典型的清明古诗
古诗的典型意义
最典型的春天的古诗
关于大型节日的古诗
怀古诗的典型手法
经常使用的典型古诗
怀古诗的典型意象
点面结合的典型古诗
古诗词中典型的通感
典型的写景抒情古诗
古诗文的典型例题
比较典型的童话古诗
描写兰花典型的古诗
起承转合的典型古诗
俞凌雄典型句子
顶真的典型诗句
古诗中典型的乐景哀情的诗
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小学生最典型的古诗
顶真的典型句子
古诗词中的典型意向
典型的咏史怀古诗句
典型东北话句子
正面描写的典型古诗词
描写科技创新的古诗
关于失败了重新再来的古诗词
有关冶炼金属的古诗词
徐道荣的古诗
带千和琳的古诗词
唐代的古诗词要用闽南语
描写冬天的古诗比较好写的
泊船瓜洲的古诗语文大师视频
宋朝黄庭坚写的清明古诗
搜索有关荷花的古诗词
梦见在故乡的古诗词
小学袁枚的古诗
很幸运遇见你们的古诗
白居易的蜂古诗原文
古诗中的出师表陆游
古诗词大赛队伍的名称
开会时的古诗
送友人意思相*的古诗
形容隔膜的古诗
窗外的雪对应的古诗
只能靠自己努力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缤纷色彩作者及出处
送卢主簿的古诗
***仄仄仄的古诗
含嘉贞的古诗
七月的古诗词大全
远山的古诗打一动物
班上古诗词中的春天活动计划
不合联律的古诗
东坡苏轼的古诗朗读
挖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