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钟鼓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钟鼓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钟鼓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钟鼓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鼓乐器文化知识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按古文献记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土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之开端,欢迎阅读下面的文章,一起学*鼓相关的乐器知识吧。
一、什么是鼓
在乐器大家庭中鼓的年纪最大。原始人类在运用工具进行卓有成效的劳动之后,也开始由无意识地到有意识地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手舞足蹈地庆贺自己的丰衣足食之际,用手中的各式石器互相为同伴敲击出富有节奏性的韵律。在音乐的早期形式中,节奏乐器就这样作为惟一的代表出现了。直到现在,许多民族也还保留着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乐曲。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并多演唱一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鼓,声音宏亮,气势磅礴,摧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之灵,激励着各民族儿女自强不息;鼓之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鼓之韵,包容了*美学理论的厚重底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鼓”是乐队的灵魂“鼓”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可以说举足轻重。它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语言,鼓声一响,不管肤色是否相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人们听后都激动振奋,欢欣“鼓”舞。在音乐中,“鼓”更有其绝妙的作用。“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鼓”是踏着生产劳动的节奏,步人音乐殿堂的。它是最古老、最普通的打击乐器之一,“鼓”是音乐的脊梁。历代人民在生产劳动、艺术创作、军事活动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鼓”。“鼓”除了在音乐上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根据鼓点节奏的变化,鼓点的轻重起伏,鼓点的长短和音色的不同,来传达人们特定的语言和信息。鼓是人们述说心情、表达喜悦、欢乐、团结的象征,击鼓、跳鼓、听鼓、赏鼓,鼓声中所特有的韵律和动感给现代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民间戏曲中的鼓种
在*戏曲音乐中,无论哪个剧种,都离不开鼓,常见的有板鼓、堂鼓、腰鼓等。敲鼓的一般称为“司鼓”。演员在台上的出场“亮相”、“走边”,等都要有司鼓的鼓点,它是舞台艺术的总指挥,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起着重要作用。如昆曲《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鼓声一晌,干脆利落,挥舞金箍棒显得快而有力;如果没有鼓板,孙悟空有多么高超的绝技,也显得苍白无力。
1.羯鼓
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人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2.腰鼓
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3.渔鼓
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4.琴鼓
一种能够演奏旋律的渔鼓。它是成都民族竹管乐器业余研制组制成在四川民间曲艺“竹琴”的伴奏乐器启发下研制成功的,由16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或塑料简)构成,每根竹筒上蒙以牛皮或羊皮,通过竹制固皮圈紧固在竹筒的上口。竹筒分两排置于木质琴架上。演奏时,奏者双手各执一支竹制琴箭击奏,发出由(D~f1) 16个音,音色柔润、清晰而明亮,既可用于器乐合奏或伴奏,也可用来单独演奏乐曲等等。
三、*鼓乐器的表现
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出现好几种乐鼓,其中两个巨大的悬空天鼓,堪称中华鼓王。鼓面上各有两个训练有素是鼓手一上一下擂击,粗犷劲雄、激昂高越的鼓声响遏行云,震撼人心!天鼓擂出了体育健儿相聚京华的欢笑,擂出了华夏儿女百年圆梦的快乐,擂出了奥运赛会收金揽银的赫赫佳绩!无论是奥运会开幕式还是闭幕式,独具特色的*鼓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吸引着全世界观众的眼球。
在古代,鼓声是战斗中发动进攻的信号。集市,黄昏时关闭城门之前,要打鼓示之。夜间击鼓报更,鼓为“更”的代称。在道教的宫观中,每天晚上都要打鼓,与钟声相呼应,故有“晨钟暮鼓”之说。在祭祀中,鼓是最重要的道具;在战争中,鼓最能鼓舞士气;在原始语言中,鼓是最先进的远距离“对话”工具……鼓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走进了现代。它自己也从初始的“土鼓”,繁衍成包括神鼓、华鼓、朝鼓、谤鼓、衙鼓、社鼓、乐鼓……的庞大鼓家族。鼓的家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现代常见的有渔鼓、排鼓、书鼓、同鼓、皮鼓、铜鼓、木鼓、花盆鼓等等。乐器中形体较大的大堂鼓,多使用椿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而成,*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北京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用的。鼓面直径达1.5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直到1915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
腰鼓是一种十分普及的娱乐形式,尤以陕北安塞腰鼓最出名。说到场面的庞大、气势当推陕西的百面锣鼓。在节庆的*队伍中,上百面锣鼓一起擂将过来舞将过去,场面极其壮观,人们称之为威风锣鼓。闽南的大鼓凉伞,鼓形巨大,鼓伞交错,边打边演,欣赏性很强。还有各少数民族的鼓都有独特迷人的风采。被誉为“东方交响乐”的潮州大锣鼓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地区,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潮州大锣鼓以大鼓为中心,多种打击乐器相配合,伴以唢呐为领奏的管弦乐队的大型合奏形式。其打击乐丰富多彩,其中一个大鼓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大鼓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有如西方交响乐团中的指挥,为整个演奏的主导。
潮州大锣鼓粗犷雄壮,气势磅礴,能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渲染节日喜庆气氛。早在1957年,潮州大锣鼓节目就代表我国民间音乐,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金奖;1999年12月,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庆典大型巡游活动;2000年,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无锡市人民*组织的《中华鼓王大会》电视系列片拍摄,获得“优秀表演奖”。潮州鼓具有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既能在野外表演,又适宜于舞台演出。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一派阳刚之美,广受观众喜爱。
架子鼓雏形架子鼓介绍(Drum)
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
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
“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全名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下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兴奋的高呼“爵士,再来一个!”。后来,这种音乐就因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惯上称做“爵士乐”了。
爵土鼓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挂着很多鼓,鼓手演奏起来十分神气、显眼,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在我国,人们就按它的外型而*惯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称“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士鼓非常简单,只有大军鼓、小鼓和军镲。人们把大军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脚把大鼓踢响,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挂上一片军镲。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能歌善舞的黑人从解散的军队那里获得不少乐器。如大小军鼓、钹镲等,(这些乐器几乎成了后来爵士乐中的主要乐器)天才的黑人把各类鼓镲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爵士鼓的.雏型。他们把大军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个能鼓动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军镲分挂在大鼓的两边。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操纵多件打击乐器。后来通过发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现代的爵士鼓。随着爵士乐的不断发展。鼓手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简陋的装置再不能适应乐队和鼓手的需要,于是就在打击乐组合中逐渐加入了几个去掉响弦的小鼓,打起来嗵嗵嗵嗵,与大鼓、小鼓交相呼应十分动听,后来就以它们发出的声音命名为“嗵嗵”(TOM—TOM)。我国的*惯叫法为“嗵嗵鼓”,因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桶,有的也叫它“桶鼓”。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能够连动的踩镲也加了进来。直至发展到型制健全、操纵方便、具有两面大鼓、七八面嗵鼓、八九面吊镲的世界性打击乐器了。
二十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爵士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打击乐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自娱性的音乐开始有所要求。摇滚乐、通俗歌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爵士鼓亦属热门乐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架子鼓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钗。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菜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组成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小军鼓、桶子鼓(3-7个)、吊镲(2-4面)所组成。
低音大鼓:用右脚自然*放在踏板上,敲击时脚腕和脚掌松弛自然,脚随踏板上下运动,脚掌不要抬的过高,除连续演奏重音外,脚跟不要离开踏板。
踩镲:用左脚,预备演奏时提起左脚跟,开始演奏时脚跟下脚掌上,脚掌下脚跟上,脚跟脚掌运动必须自然跟随踏不板,可抬的过高或动作缓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进行演奏。
手镲:用右手,在踩镲上采用直扣式敲击各种节奏。
吊镲:用右手,是代替手镲演奏各种节奏,采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头敲镲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
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线,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记在上加二间和上加一线,踩钗写在下加一间和上加一间。
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
演奏基本方法
(1)小鼓击奏法:
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最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钗,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向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
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
(2)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
(3)踩钗踏奏法:
踩钗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
《诗经: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
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々,
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笙磬同音。
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注释:
1、鼓:敲击。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2、汤汤:大水涌流貌,犹荡荡。
3、淑:善。
4、怀:思念。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
5、喈喈:声音和谐。
6、湝湝:水流貌。
7、回:邪。
8、伐:敲击。鼛:一种大鼓。
9、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
10、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11、犹:已。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毛病。
12、钦钦:象声词。
13、以:为,作,指演奏、表演。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14、龠:乐器名,似排箫。占代羽舞时边吹龠,边持翟羽舞蹈。僭:超越本分,此训乱。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
译文:
敲起钟声音铿锵,淮河水浩浩荡荡,
我的心忧愁而又悲伤。
那善人君子啊,想起他叫人怎么能忘。
敲起钟声音和谐,淮河水滔滔不歇,
我的心忧愁而又悲切。
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品行正直无邪。
敲起钟擂起鼓点,乐声回荡在淮上三洲,
我的心悲哀而又难受。
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德行将永垂千秋。
敲起钟声音清脆,又鼓瑟来又弹琴,
再加笙磬一起和谐奏鸣。
演奏起雅乐和南乐,吹龠歌舞合拍分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聆听音乐、怀念善人君子的。前三章写耳闻钟鼓铿锵,面对滔滔流泻的淮水,不禁悲从中来,忧思萦怀,于是想到了“淑人君子”。对他的美德懿行心向往之。卒章描写钟鼓齐鸣、琴瑟和谐的美妙乐境。如果透过字面上的这些意思来探究其深层的涵义,则会令人感到无从索解,因而朱熹在《诗集传》中也只能说:“此诗之义未详”,“此诗之义有不可知者。”
《毛诗序》称此诗“刺幽王也”。毛传云:“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其实诗中所写的音乐皆是雅音正声,与“淫乐”(如郑卫桑间濮上之音)沾不上边,因而郑笺释为:“为之忧伤者,‘嘉乐不野合,牺象不出门’(按语出《左传-定公十年》)。今乃于淮水之上作先王之乐,失礼尤甚。”郑氏是以奏乐地点之不合于礼来解释贤者闻乐忧伤的原因的。其实好的音乐未必不能在外演奏,譬如《庄子-天运》中写到“(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就是一例。王安石则称:“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连之乐,久而忘反(返),故人忧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者,伤今而思古也。”(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苏辙《诗集传》则发挥毛传“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之说,云:“言幽王之不德,岂其乐非古欤?乐则是,而人则非也。”意谓乐乃正声嘉乐,而幽王之德无以配之。
接下来的问题是,此诗是不是“刺幽王”。孔疏引郑玄说曰:“郑于《中候-握河纪》注云:‘昭王时,《鼓钟》之诗所为作者’”孔氏称:“郑时未见毛诗,依三家为说也。”郑氏之说或以为出自韩诗,或以为出自齐诗,其立说的根据就是因为《左传》有昭王南征的记载。此说*多从之,但也难以成为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诗循文案义,自是作乐淮上,然不知其为何时、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谓刺幽王,已属臆断。欧阳氏云:旁考《诗》、《书》、《史记》,皆无幽王东巡之事。《书》曰‘徐夷并兴’,盖自成王时徐戎及淮夷已皆不为周臣;宣王时尝遣将征之,亦不自往。初无幽王东至淮徐之事。然则不得作乐于淮上矣。当阙其所未详。”这是较为客观持*的议论。而汪梧凤《诗学女为》引《竹书纪年》所载幽王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王师伐申事及《左传》所载楚灵会于申,说明幽王有东巡之事,且淮水出南阳胎簪山,其地与申、太室均豫川地,以此认定《鼓钟》为写幽王事之诗。由此众说纷纭,可见这实在是一笔纠缠不清的历史旧帐。
如果撇开这些陈说,将此诗的主题泛泛地理解为“在奏乐的场合中,思念君子而悲伤”(高亨《诗经今注》),则又过于空洞。事实上诗人是有感而发的,这种感慨折射出他对国运、时代的忧思。从诗的卒章来看,他所听到的不是一般的音乐,而是“雅”、“南”之类的周朝之乐,这些音乐与周朝的辉煌历史联系在一起。诗人身处国运衰微的末世,听到这种盛世之音,自然会感慨今昔,悲从中来,从而会有追慕昔贤之叹。方玉润云:“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诗经原始》)方氏之论是言之成理的。
千钟醉古诗词
一钟醉,悠然写意龙文启,委婉书情翰海追。红尘你我,踏歌归去。可知芳心碎?
二钟醉,繁华岁月真情累,苦涩人生假戏悲。无言了断,几多伤感。可知芳心碎?
三钟醉,琵琶弄曲云天慰,竹笛和音鹊鸟归。山长水远,思君千里。可知芳心碎?
四钟醉,临窗叹柳随风系,睹物思卿执手依。徘徊月下,花前相许。可知芳心碎?
五钟醉,蜂缠蝶恋情无悔,叶落花飞影各随。红颜易老,痴人难见。可知芳心碎?
六钟醉,敲窗冷雨枝头坠,拂面寒风菊梦催。馨香缭绕,东篱留韵。可知芳心碎?
七钟醉,红枫似火高山缀,碧水如诗细浪推。云姿变幻,魂随风舞。可知芳心碎?
八钟醉,邻家小妹抛清泪,锦字长笺恋紫薇。拨弦叠律,娴邀筝韵。可知芳心碎?
九钟醉,空中燕雀悠闲队,岭上丹枫缱绻霓。闲庭把酒,思如浪涌。可知芳心碎?
十钟醉,花间几度缠绵意,梦里千回赋呓随。情深款款,低吟浅唱。可知芳心碎?
百钟醉,情深路远君珍贵,地久天长笔墨痴。轮回四季,隔屏相慰。可知芳心碎?
千钟醉,柔情似水长亭会,朗月清风喜鹊嘶。双星缱绻,红笺对视。可知芳心碎?
这个夏天,防疫之下,各路补*班纷纷下马,时光大好任“神兽们”自由生长了一个夏天。
如今八月将尽,九月如期开学,*在咫尺,菁菁校园又将恢复往日郎朗朝气。“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关于学*,历代先贤们都有过很恳切的经历和记录,在开学之际,让我们读一读,古诗词里那些有关学*的诗句吧。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 〔先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学*的重要性,他诚恳地告诫我们:学*是不可以停止的。
时至今日,这个道理依然适用。年少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更是为了生活和处境拼力学*;等到老年,学则是一种心灵补充,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活到老,学到老,知无涯,生有涯。
劝学
颜真卿 〔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朝名臣颜真卿用短短的28个字从学*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免得将来后悔。勤奋的人三更半夜五更鸡叫还在读书学*,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好好学*,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珍惜时间,勤奋学*不仅仅是增进自身修养的办法,坚持得久了,也会成长成为人身上的一种重要珍贵品质。
劝学
孟郊 〔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出身低微的孟郊在唐诗绚丽的江湖上,留下“郊寒岛瘦”的名号绝非虚名。从这首《劝学》的寻常小诗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诗人对于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通过学*,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劝学诗 / 偶成
朱熹 〔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南宋著名的大家朱熹,年少求学中科举入仕途,中年著述办书院讲学,一生建树颇丰硕果累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青春易逝不返,学问艰深难成,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劝学文 柳永 〔宋代〕
科场三次失利,眠花宿柳的柳三变,制造出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大景象。玩世不恭的大才子对教育、学*的态度还是认真而深刻的:学*可以让普通的人拜将相公侯,不学*,王侯将相也会沦落成普通凡人。
那些井水边欢唱过的柳词还在,柳三变教子的道理在如今焕发出新的意义和诠释:读书,不是要比别人成绩优秀,而是在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劝学诗
赵恒 〔宋代〕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这首诗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激励过几千年封建时代的读书人。
那时,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普通人的一条绝佳出路,如今社会巨变,知识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愈发重要,掌握知识,学*、读书、接受教育仍然是一条绝佳重要途径。
“男儿欲遂*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当下要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读书、学*不可或缺。
端午粽钟情的古诗(精选20首)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粽钟情的古诗(精选20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4、《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5、《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8、《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加油鼓励打气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油鼓励打气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3、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大学)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8、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29、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3、《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4、《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夏日绝句》李清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王国维《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佚名《击鼓》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佚名《伯牙绝弦》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长恨歌》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龄《出塞二首》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穰苴列传》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神仙一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佚名《击鼓》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荀子·乐论》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茶经·五之煮》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传·司马迁传》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祖咏《望蓟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人间万事何时了。——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严遂成《三垂冈》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佚名《伯牙绝弦》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刘彻《秋风辞》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韩愈《石鼓歌》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时光只解催人老。——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徐元杰《湖上》
关于钟鼓乐的古诗
钟鼓山的古诗
关于钟鼓楼的古诗
写钟鼓的古诗词
有关钟鼓楼的古诗
有关钟鼓齐鸣的古诗
形容钟鼓楼的古诗
西安钟鼓楼的古诗词
描述鼓乐的古诗词
暮鼓晨钟的古诗
暮鼓晨钟的古诗词
晨钟暮鼓的诗句
关于钟楼鼓楼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晨钟暮鼓
2分钟的古诗配乐
一分半钟的古诗配乐
西安钟楼鼓楼的古诗词
有关暮鼓晨钟的诗句
鼓励学音乐的古诗
与城隍庙鼓楼钟楼有关的古诗词
三分钟的朗读古诗的音乐
古诗的背景音乐5分钟以上
鼓励朋友乐观向上的古诗
形容古代鼓吹乐的古诗句
关于成年礼的鼓励乐观古诗
练乐器鼓励句子
朗诵古诗词的背景音乐7分钟
李钟的古诗
花钟的古诗有
疏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