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关于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44) 语录(142) 说说(338) 名言(45) 诗词(439) 祝福(5k+) 心语(8)

  • 神话故事大全(中国神话故事全集)

  • 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鲛珠传》《九层妖塔》《封神传奇》等很多电影怪物原型皆出自此书。

    1、夸父追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2、女娲娘娘

    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相传女娲以泥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3、神农炎帝

    炎帝是一位仁慈的大神,在他统治世间的时候,大地上已经生活着很多人,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为生,但是,找到的食物已经慢慢地不够吃了。

    炎帝教人们耕种,人们欢喜地把他尊称为“农业之神”,也就是“神农”。

    4、蚕丝神嫘祖

    丝绸这种神奇的织物,轻柔光滑、华丽细腻,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它是怎么来的呢?这儿有一个故事。

    据说,几千年前,黄帝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带领着大家放牧和种植,而他的妻子嫘祖则带领着妇女们专心为人们做衣服。

    5、水神共工

    水神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里一位很有名的神灵,是西北洪水之神。

    传说,他脾气暴躁、蛮横,曾经乱发洪水,让人们受了不少苦。又因为和黄帝族的颛顼打仗没打赢,就用头去撞不周山,弄得天摇地动,给人间带来了大灾难。

    6、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

    在很远很远的古代,人类是没有文字的。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古人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可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黄帝就命仓颉造字。

    仓颉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7、燧人氏取火

    传说,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用一根尖尖的木头在另一根木头上飞速旋转,越转越

    快,越转越快……忽然,一阵青烟冒出来,然后是火焰腾起。

    8、黄帝战蚩尤

    战神蚩尤犯炎帝。炎帝败,求救黄帝轩辕。

    帝轩辕率熊、罴、貔、貅、貙、虎六兽与战。

    蚩尤以“风伯雨师”助战,

    蚩尤以妖术惑,帝造指南车袭之,

    蚩尤退,帝击,斩其首。

    9、风伯雨师

    风伯的名字叫做飞廉,他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负责打扫路上的一切障碍。每当天帝出巡,总是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风伯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消息,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雨师,是传说中掌管雨的神。赤松子是神农氏时候掌管雨的神仙,他服用冰玉散这种长生不老的药,能随风雨上天下地。

    10、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负责治水事宜。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11、后羿射日

    后羿是《山海经》中的天神。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

    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射掉了九个太阳。

    12、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得到一颗长生不老丹药。这件事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

    为了不让仙药落到坏人手上,嫦娥吞下仙药,成为月宫仙子。

    [阅读全文]...

2022-05-08 03:33:19
  • 关于火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关于火的神话故事)

  • 火早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火元素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昧真火、南明离火、六丁神火等都具有非凡的威力,神兽本身就具有强悍的防御力,如果能够掌控火焰,那无疑为其战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那么,古代神话中可以控火的神兽都有哪些呢?

    祸斗,也叫“食火兽”,传说中的灾难之兽,通体漆黑,以雷火为食。祸斗外形和一般的狗没有什么两样,通体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泽。祸斗之所以被称为食火兽,是因为只要看见大火,祸斗就会向前吞噬。它吃的是火,排出来的也是火。祸斗担任着火神助手的工作,极度擅长驭火,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

    毕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大火之兆。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周身燃烧着淡蓝色火焰,其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后来,毕方被称为火神的侍宠。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毕方相遇蚩尤,心生爱恋,但阵营不同,只能互相攻伐。后蚩尤战败,黄帝御龙升天,毕方则留在人间,等待蚩尤转世归来。

    烛龙,《山海经》中神兽,人面蛇身,乃钟山山神,生于开天之初,与天地同寿,是世上最古老的生灵之一。烛龙身长千里,通体赤红,居住于章尾山,口中衔一先天火精,其光可照亮世间最黑暗之地。烛龙不吃、不喝、不休息,还有掌控着时间的本领,它一睁眼,黑夜就会变成白昼;一闭眼,白昼又复黑夜。现代人在洪荒流小说中还杜撰了烛龙创世的说法。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但是不要因为麒麟是祥瑞之兆,就忽略了它的战斗力。作为走兽之王,大地之主,其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乃是上古最强神兽之一。火麒麟是麒麟中的异类,身披赤红鳞甲,周身火焰缭绕,能散发极高温的火焰,吐火吞金,所到之处,万物尽数焚化。传说,火麒麟是炎帝神农氏的坐骑,它的鳞甲刀枪不入,一手麒麟真火,更是让人*身不得。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南方七宿和火的代表。 朱雀掌管一方天地,天下之火都能够驾驭。朱雀本体是一只火焰神鸟,全身是红色,并覆盖着火焰。朱雀是火中帝王,禽中之王,天生掌控神火南明离火,有毁灭天地之能。它跟凤凰不一样,凤凰是先天而生的神兽,没有神位在身,而它却是天地火之大道孕生的神明,是南方天地至高无上的赤帝。

    三足金乌,又叫“太阳鸟”、“三足鸟”,是火之神兽,金羽,生有三足,可以化身大日,普照大千。相传,在远古的天上原先一共有十只三足金乌,也就是十个太阳,掌控着太阳真火,灼热笼罩得人间大地干旱,使得百姓人民难以安生,后被一个叫大羿的神人用神弓神箭一连射下九只,因此留下了独一无二之日。传说中天地间第一位天帝帝俊,统御诸天,手掌光明,乃是最古老的太阳神,而这帝俊的本体便是三足金乌。

    [阅读全文]...

2022-05-16 14:19:38
  •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分享3个经典神话故事)

  • 月亮,分享,经典
  • 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时代,大地有十个太阳,当时个太阳一起升空,晒得土乾地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这时有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射杀各种猛兽。

    他同情受日晒之苦的众多百姓,就举起他的宝弓,瞄准太阳,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并严令第十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人民。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后来他又取了个贤淑美丽的妻子叫嫦娥。夫妇俩十分恩爱。有一天后羿在打猎的途中遇到一个老道士,老道士很钦佩后羿的为人,就送他一包不死药。并告诉后羿,只要吃了那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后羿半信半疑,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心存不良,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成仙上天。

    有一天他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房间,拿出宝剑来,逼嫦娥交出纳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吞下,立刻身轻如燕,直冲云霄,往月亮直奔而去了。后羿知道后,伤心欲绝,悲痛不已。晚上,他在望月光的时侯,他还能看见月亮上有一个黑影,很像嫦娥。后羿在后院上香给嫦娥,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老百姓的耳边,他们也给嫦娥上香,祈求*安。由於嫦娥奔月的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就把这天定为中秋节。

    月亮的神话故事: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在凡间原本是个樵夫,痴心于仙道,不肯专心学*,为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并且要求他须把桂树砍倒,才能赦免他的罪过。桂树的高度约五百丈,吴刚每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吴刚伐桂的传说便流传了下来。

    月亮的神话故事: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来到凡间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没有食物,怎么办呢?兔子束手无策,但又看三个老人可怜。

    兔子说:“你们吃了我的肉吧!”说完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三位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之中,便成为了玉兔。

    [阅读全文]...

2022-04-12 22:00:32
  • 女娲的故事神话故事(女娲的五个民间故事)

  • 故事
  • 洪水第一年,所有人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女娲跟她的哥哥。

    后来女娲和哥哥成了夫妻,慢慢开始有了孩子。

    生一个孩子需要九个月。那要是生全天下的人要到什么时候了?不,我们得有别的办法。

    过了一段时间,女娲奶奶去湖边洗衣服,*鞋子在泥地上面走,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

    心里面就想到,用泥巴捏出来一些人可不可以?

    说干就干,然后抓了一些泥,捏了捏,捏了一些泥人,在湖边放了一大片。

    干了就捡起来吹,泥人就像是睡醒了一样,他的眼睑颤动,然后,泥人就活了。

    女娲奶奶心里说到。这比生孩子更容易更快。那就多捏一点吧。

    之后奶奶会每天拌泥,每天揉搓,放在爷爷的地方晾干,干了就吹一口气,世界上就多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过了几天,正当女娲奶奶忙着的时候,天空响起了一声雷鸣。一眨眼,就比锅底还黑。

    要下雨了,很多泥人还没干。奶奶把半干的泥人放在左边附*的悬崖下,放进石头洞里。

    雨是越来越大。一些泥人的胳膊和腿折了,而另一些人的小眼睛、小嘴和小脸受损了。在这里,世界上有残疾人了。

    女娲奶奶教这些人成双成对,教他们怎么生儿育女,,

    开始奶奶还是小心翼翼的把帅配帅,把丑配丑。这是世界上一对对英俊的夫妻和丑陋的服气。

    到了晚上,有月亮的时候,还可以看一看,到了没有月亮的时候,根本就看不清楚。

    有些放错了地方。好的和坏的相配,帅的和丑的相配。这就成了以后的花花世界。

    还有一些人说,我们的祖先怎么可能是泥做的?要是不相信等出了汗用手随便一搓就能搓下泥来。

    [阅读全文]...

2022-02-10 11:28:59
  •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有哪些(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

  • 经典
  •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山海经》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取材加工,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山海经》中是如何被记载的吧。

    一、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瑞鸟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自如的进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

    ——《山海经·南山经》

    三、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

    ——《山海经·北山经》

    四、比翼鸟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经·海外南经》

    五、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扶桑树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黑齿国*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七、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海内西经》

    八、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山海经·大荒西经》

    九、黄帝战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

    ——《山海经·大荒北经》

    十、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纵观古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山海经》般全面的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博物乃至风俗民情,既客观真实又充满瑰丽想象,没有一本书让历代学者穷其一生难以窥得真境,没有任何一本书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张力,历经千年,仍令读者神往不已。

    想要读懂这本“奇书”,就必须返璞归真,回到起点,认真阅读文本本身,系统把握文本内在的结构和体例,倾听文本自身的讯息,唯有如此,《山海经》的秘密才会在不经意间栩栩然地呈现出来。

    1.《中国的神兽与恶鬼:<山海经>的世界》

    (增补修订版)

    以《山海经》为中心

    对先秦民俗社会进行重构

    以《山海经》为线索

    一些浅藏灵怪,神物出没的故事

    记载“外面的世界”的山川薮泽

    与居住其中的超自然存在

    [阅读全文]...

2022-05-20 04:42:42
  •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原文(像雨一样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 大禹治水是真的历史事实。只是后来被世人过于神话化。“大禹治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

    禹的父亲是鲧(音:棍),《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人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有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网络配图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夏“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大禹治水是一次最成功的造神运动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造神运动。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造神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在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阅读全文]...

2022-01-08 21:04:56
  • 关于愚公移山故事(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简单好背)

  • 故事,简单
  •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山从山下到山顶,有一万多丈高。绕着山走一圈,有七百里,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

    与两座山正对着的北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当家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很善良,但脾气倔犟,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哪怕别人说不可能,他也会固执地做下去。人们认为他过于认死理,也就是“愚”所以都叫他“愚公”。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把他家门前的风景全部挡住了,而且家人出门办事也没有一条道路可以直通外面,必须先绕着大山走一大圈,非常不方便。于是,有一天,他把家人都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门前那两座山,我厌恶它们已经很久了!它们挡在那里,每次我们出门办事,总要兜个大圈子,实在很不方便。我想把它们搬走。”

    家人都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但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挖*呢?况且,山上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去呢?”

    愚公想了想,说:“我们把它们移到渤海去。”听他这么说,妻子不再说话。

    于是,愚公带领大家即刻动手,挖土的挖土,运泥的运泥,干得热火朝天。

    离愚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丈夫死得早,寡居的妻子和她刚刚七八岁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小孩看愚公家的人干得这样津津有味,也蹦蹦跳跳跑来帮忙。

    从两座大山到东方的渤海,路途遥远,等他们车拉筐抬,把泥土运到渤海再返回来,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但是,他们一家人并不认为这会妨碍他们移山的计划,仍是日夜不停地挖掘、搬运土石,周而复始,锲而不舍。

    太行山和王屋山下有一条河,河水沿着山脚蜿蜒流出,在大山的拐弯处河道变宽,拐个弯汇入另一条河。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有一片三角洲,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三角洲上也住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喜欢动脑子,凡事都会认真权衡利弊,再做出选择。大家都认为他很聪明,所以叫他“智叟”。

    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情被智叟知道了,智叟觉得愚公真是愚不可及。他拄着拐杖,步行了好长一段路,来到愚公和家人劳作的地方,说:“老头,你先歇口气。我来问你,你这是干什么呀?”

    “我想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愚*也不抬地回答。

    “唉,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我问你,你觉得是移走两座大山容易,还是搬家容易呢?”

    “当然是搬家省力。”愚公回答。

    “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你移山不就是因为山挡路了吗?你搬到山外边去,它们不就挡不住你的路了吗?”

    “问题是我不想搬家!”

    “唉,”见愚公这么倔,智叟叹了口气,“果然是个愚公,真是名不虚传啊!”但他还想最后劝他一次,于是又说:“你们干了这么久,连半个小山尖也没能搬走。想一想,就凭你们几个,整座大山能移走吗?”

    听了这话,愚公放下镐头对智叟说:“人们都说你聪明,我看你得见识还不如寡妇个幼小的孩子。没错,我是老了,可我还有儿子、孙子呀。即使我死了,他们还会继续挖;等我的儿子们死了,孙子接着挖;孙子死了,孙子的儿子再接着挖。这样,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会移不走呢?”

    这下,智叟无话可说了。他无奈地摇摇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返回了三角洲。

    不料,他们的对话被手握长蛇的山神听见了?他还真怕愚公把山移到海里去,连忙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听了,觉得很好笑,但是又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找来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让他们趁着夜色,把两座山都背走了,其中一座山被背到了朔东,另一座则被背到了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一家也不必再绕道而行了。

    [阅读全文]...

2022-04-03 23:03:23
  • 民间神话故事有哪些(30个著名民间故事大全)

  • 著名
  •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中国民间故事数不胜数,至今依然有不少民间故事被广泛传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不断地加工,以影视作品、游戏作品、小说、戏曲等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这些民间故事变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丰满。

    天仙配

    而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有一些经典的故事在传播面和影响力上都达到了顶级高度,于是就有了“四大民间故事”之说。但是如此浩瀚的作品,又岂是“四大”所能概括的。但是中国人对“四”是情有独钟,比如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等。

    孟姜女哭长城

    所以“四大民间故事”也只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因而也有了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是:天仙配、孟姜女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二种版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其中竞争上榜的天仙配、牛郎织女,在故事情节和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民间好人与天上仙女的爱情,最后都被王母娘娘搞砸了。

    白蛇传

    这些故事都是以爱情为主的,所以也叫“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不论哪一种说法,都代表了人们对于这些作品的认可,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真挚感情的认可和向往,也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突破传统约束的那种渴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

    至于这五个故事讲了什么,相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不用多说了。

    [阅读全文]...

2022-05-19 06:26:44
  • 神话故事成语大全(来自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故事
  • 1.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2.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3.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4.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5.夸父追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古代神话。

    6.夸父逐日—-同‚夸父追日‛。

    7.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8.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9.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10.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11.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12.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瑕疵。

    13.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14.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5.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16.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17.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8.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19.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20.钻木取火—-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21.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22.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23.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24.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25.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26.穿井得人—-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27.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28.涸辙之鱼—-比喻解决问题,要从现实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空话、大话、漂亮话,除了勾勒出说话人的嘴脸以外,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29.海市蜃楼—-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30.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31.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32.水漫金山—神话故事,形容大水弥漫。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33.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34.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5.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36.火眼金睛—-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够识别真伪。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专利,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睛,可以识得妖怪。

    37.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38.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39.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40.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41.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42.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43.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御览》作‘薄于虞渊’。

    44.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45.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46.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47.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8.*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49.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0.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释义】: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阅读全文]...

2022-05-09 02:11:42
  •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

  • 月亮
  • 关于月亮在上古时期并不存在的说法,曾被学者多次论述到。我国学者也曾经从上古时候流传的神话传说,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阐述。后来,西方的一些学者也出现过类似的论断。那么,远古时候的人没见过月亮,究竟是真是假?我们有必要将有关传说做一次梳理,以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真与假。

    [阅读全文]...

2022-03-13 10:39:56
相关推荐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句子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语录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说说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名言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诗词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祝福
描写神话故事人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