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妙用的古诗

关于标点妙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标点妙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标点妙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标点妙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 语录(1) 说说(7) 名言(1) 诗词(44) 祝福(1k+) 心语(220)

  • 有趣的标点古诗和断句76句

  • 有趣,经典
  •   我爸爸是一个省略号,他有没完没了的事情要做。早上,爸爸六点起床,洗洗刷刷,还没来得及吃一口早饭,就拿着黑色手提包,像箭一样冲出了家门。晚上,他刚吃好晚饭就走进书房,开始自己未完成的工作,第二天又是这样去上班。爸爸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就像没完没了的省略号,把陪我和弟弟玩的时间也给省略了。

      我的妈妈是一个感叹号!每当早上起床的闹钟一响,她总是立马就喊:宝贝,快点起床!快点刷牙洗脸!快吃早饭!小心噎着!放学刚回到家,妈妈又喊:快去做作业!作业刚做好,妈妈的声音又传来了:快去跳绳!好像不把我的耳朵喊出茧子就决不罢休呀!

      我的弟弟是一个小逗号。他脑子里整天想着吃、吃、吃,而且还特别逗。有一次,我们在外婆家吃饭,外婆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饭菜,大家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弟弟朝着一样东西指啊指的,我们以为他要吃菜,大家都夹给他,但他都不要,嘴里不停地喊着饼饼,饼饼原来弟弟看中了那个酷似大饼的防烫用的圆垫子,不仔细看真像一个大饼。我马上拿给了弟弟,以为他要玩。可是,刚给他,他就在圆垫子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我喊道:弟弟把圆垫子当大饼了!大家反应过来后哈哈大笑,真是一个十足的小逗号!

      而我呢,就是一个小问号。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为什么我要长大?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问问题,脑筋急转弯不断,爸爸妈妈常常被我问得一个头两个大,只要一看到我的小嘴巴一动,就想赶紧躲起来。

      你看,这就是我们有趣的标点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着美好而有趣的故事,我爱我的标点家庭。

    标点家庭作文

      说起标点符号家庭,那就非我家末数了。

      !―老爸

      因为我爸看足球的时候,输了就会感叹道:“哎!真可惜呀!太遗憾了”赢了嘛,就会又感叹道:“好!好!真不错!~~”然后,又好像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不一会,就好像从沉醉中苏醒过来。一遇到事情,就爱感叹。所以嘛,感叹号非我老爸末数了。

      “―老妈

      我老妈很爱说,你说一句,她就有10句等着你。这次,我没考好,老妈居然教育了我3小时,我慌称肚子疼,你猜我妈怎么说的?她居然说:“没关系!我才说了一半,等你好了,我再说。”我当时,差点当场晕过去。哎!~~真是拿我这个唠叨老妈没办法呀!哪位“大虾”给我出个招?

      ”―我

      我妈是前引号,我就是后引号呗!我可也是我们家的`“话林高手”,虽比不上我老妈,但,也工夫了得!每次吃饭,我和我老妈就开始了一次重大的“演讲”,通常,把我老爸说的都糊涂了。甚至有一次,竟把我爸说晕了,去医院抢救了半天。怎么样,我和我妈的“说话技术”了得吧?嘿嘿!~~

      ……―我哥

      我哥嘛!不爱说话。做什么事都很少说话,大概他太懒,把话都省略了。我老妈还用我哥说我,说我不像女孩,一点也不文静。我妈居然还说:我哥我俩换一下,我哥应该是女孩,而我应该是男孩。

      这就是我的标点家庭。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家庭是由人组成的,怎么是标点符号呢?别急,请听我说:

      “逗号”妈妈:每天下午一回家,妈妈的表演就开始了。“你为什么还不煮饭!每天都是我做饭,累死了。”这是说爸爸的。“建安,今天在学校老师又表扬你了吗?”这是说我的。“小美,把作业写工整。”这是说妹妹的。你说,一家人就她指手画脚,整日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烦死人了。活脱一个小“逗号”。

      “冒号”爸爸:我刚放学回家,爸爸就开始发号施令:“快写作业!”我急忙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写了半天才写完。他又大声说:“怎么这么慢?以后写作业快点!”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爸爸这么威严。

      “问号”我:我是问号。喜欢思考各种问题,比如鱼为什么睡觉不闭眼?植物为什么会春天发芽,秋天收获?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等。弄得妈妈也听烦了,就说:“问你爸去,你爸知道的多!”

      “省略号”妹妹:妹妹还小,说话还不太利索。经常这样:“哥……哥……我……去……上……学了。”惹得全家哄堂大笑,连一向严厉的爸爸听了都“多云转晴”了。

      现在你明白了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快乐学*,幸福成长。我爱我的“标点符号”家庭

    [阅读全文]...

2022-05-04 03:14:52
  • “点”“滴”在古诗词中的妙用1200字

  •   古人作诗作词时很注意遣词造句,往往会因斟酌一个词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断胡须。于是,许多诗或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或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宋祁《鹧鸪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动词的妙用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笔者也想试举三例,说说点滴在诗文中的妙用。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句都用了点或滴渲染意境。当然,这三句中还用了比较典型的寄寓愁情愁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如果少了点滴就会少了那种清丽、空灵且凄苦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一些比较。比如,《》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陆甫之《清*乐》中的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清*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虽然也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愁闷,却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得更为凄切凄冷。这是因为,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如果再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则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词人愁之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清丽的凄冷意境。

      先看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还在写景抒情中借一个滴字,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上阕从环境到人物,都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则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的角度写了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忧怨凄清的心绪。抒情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见离情之深。那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已经很叫人心烦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的扰人的声音,就更让人心碎了。于是,这秋夜的冷雨便一点也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像是点点滴滴都砸在抒情主人公的心上,声声都在诉说着凄苦之情。空阶滴水空灵而清丽的艺术氛围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

      再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确,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等情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孤独之怨等,词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和哀愁的意象,虽然也都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愁苦,颇具感染力,却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叠词点点滴滴所起的表达效果。因为,点点滴滴从声音的角度将无限的愁苦具象化,并以叠字的方式实现了雨声由白昼到黄昏的延续,进而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时,却偏偏从早上到黄昏都在下着绵绵细雨,而且还是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怎么会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尽的呢?于是,词人只能借点滴传递:点滴是双声词,主要写声音,是以声衬情;点点滴滴一语,更是极富顿挫凄绝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劈劈*地响着,从早上一直响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虽然作者写的是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这雨点其实是实实在在地都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都是那么强烈,都在敲击着词人的心,让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发相思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声、一点点都实实在在地落在词人的心里,那是何等的凄苦啊!于是,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能把整个气氛都渲染得十分浓厚,进而从这一声声、一点点中深深地体味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诗文词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都表现了出来,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使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学*和品读精美诗文时,一定要多学*其锤炼字词的技巧,揣摩其所用的深层含义,并品味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点”“滴”在古中的妙用1200字]

    [阅读全文]...

2022-05-29 08:48:03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 小学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欢迎大家分享。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5-12 03:04:24
  • 《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

  • 诗经,文学
  • 《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

      《诗经》中的复沓或以摹声,或以状物,或以渲染气氛增加情韵。在一目了然的单纯之美的后面,含蕴了挹之不尽的深厚之美,典型地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咏三叹回环往复是重章复沓形式的抒情特点,它能以*和的方式来抒发*和的情感,达到委婉含蓄而又能充分抒情的效果。

      《诗经》的这种抒情方式给后来的文人尤其是像李白一类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常常是和风细雨般缓缓湿润慢慢渗透读者心田,它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是*静湖面上荡漾着的微波,也能泛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层层涟漪,甚至久久不能散去。重章复沓,一咏三叹,能够起到感情强调的效果,使感情的表达更深切更悠远。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它的美形象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与邪恶抗争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或对甜美爱情的讴歌,它的美还表现在章节的重复叠用上,复沓手法的妙用使这部不朽的作品更是美不胜收。

      从历史上考察,复沓的艺术形式是原始文化逐步积淀下来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之初的原始人的呼声。《诗经》时代的人们之所以要大量运用这种委婉*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与传统文化形成中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从《诗经》的时代现实考察,它是现实文化建设的需要,周代的礼乐文化建设需要有能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复沓的艺术形式适应了这一需要,而周代古朴的农耕文明又为这种艺术形式提供了社会生活源泉。

      所谓复沓,简而言之,就是重章叠唱。诸如《芣苢》中的“采采芣苢”,《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等等。这些诗歌不仅给人端庄、整饬,而又舒缓悠扬的感觉,而且运用了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来强化读者思维、加强读者印象、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在我看来,《诗经》中的复沓至少在感官、意境、情感三方面起到了重复刺激、强化思维的作用:

      首先,从接受学的角度考察,越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审美器官和审美感受的文本,就是最成功的作品。“诗富于声”,这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征。《诗经》不仅在整体形式满足和引导了对视觉整齐美的追求和期望,同时还造成声音的有规律的延展和强化,读起来和谐悦耳、琅琅上口,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这一点在《东方未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一章换一个或几个字,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不仅便于记忆和传颂,更给人一种凝重深沉的历史感受。

      当然,只有视觉上的整齐美和听觉上的音乐美,还不足以证明《诗经》超越千年的艺术生命力,感官上的美妙刺激带动并加强了心灵深处的审美认知和情感升华,才是复沓最深刻和最成功的艺术奥妙所在。每个读者都有一个很大的审美想象空间,而这个空间的扩张程度和读者感知作品内涵的深浅;一方面取决于读者自身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复沓的运用,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整齐和听觉上的韵律,更重要的是,这种视觉的重复和音节的重复使意象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停留的时间延长了,留下的痕迹也加深加大了。这样,读者在经验期待视野里的广度和深度也因为意象的扩展和深化而广阔和奥妙起来。《蒹葭》就是艺术上相当成功的作品。《湘漪楼说诗》评价其:“写情入物苍凉凄动……千古伤心之作。”写情入物,即借景抒情,是《蒹葭》最大的成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的开头就让人感受到意境的自然优美、凄婉动人。想望伊人,望之而不可见,求之而不可得。这个模糊的、朦胧的、游移不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在反复咏叹的秋景之中,更显男主人公凄凉迷惘的心境。这种回环式的情景交融,呈现为圆周形的曲线,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周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意境圆融无碍,在螺旋形的运动中得以呈现和深化。

      再次,复沓手法的大规模运用,最终使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正像音乐的旋律传递着情感的波动一样,音节和意象的反复也对应着情感的缠绵。例如,《采葛》反复咏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直接表达相思之苦。而《芣苢》更是通过重章叠唱的表现形式,再现了采芣苢这一古*俗的欢乐情景,唱出了原始女性对生殖的那种心灵与官能的狂热。《诗经》成功地展示了游子思乡、生离死别、少妇怨夫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情思,这种成功,实在应归因于它的重章叠唱的成功运用。重复叠词的手法,加强了感情力量。例如《硕鼠》每章开头都用“硕鼠硕鼠”反复重沓,强化主题,反映农夫对沉重剥削的怨恨、控诉。朱自清说:“复沓不为了要说得少,是为了要说得少而强烈些”比如《秦风·无衣》全诗三章,采用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再如《伐檀》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宣泄,强烈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此外,《桃夭》《木瓜》《静女》等等也都复沓回环,语言简练生动,富于感染力。

      总之,《诗经》中的复沓或以摹声,或以状物,或以渲染气氛增加情韵。在一目了然的单纯之美的后面,蕴含了挹之不尽的深厚之美,典型地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正所谓“自鸣天机,一片好音”,叫你涵咏不尽,低回无限,直至手舞足蹈。

      拓展:

      《诗经》的题名

      一、《采薇》――小说――鲁迅

      小说名出自《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一首关于戍边将士的诗,描写了战士远别家乡饥渴劳苦的情景。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的故事,两人“义不食周粟”,天天在首阳山采薇过活,最后双双饿死,借此批判了他们逃避现实和软弱无能的行为。

      二、《棠棣之花》――戏剧――郭沫若

      剧名出自《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关于兄弟友爱的诗,借棠棣起兴,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

      郭沫若的戏剧取材于战国时代聂政刺杀侠累的故事,借聂、聂政姐弟舍己为人的行为,表达了反对分裂、锄奸复仇的主题。

      三、《七月流火》――戏剧――于伶

      剧名出自《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这是一首描述关于农人劳动的诗,描写了农人耕种、蚕桑、织布、狩猎和造酒等艰辛劳动的情景。

      于伶的戏剧写了留在孤岛上海的华素英等地下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为新四军募集寒衣,最后壮烈牺牲。剧名既体现了战乱中人民群众的痛苦,又象征了女*员华素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四、《在水一方》――小说――琼瑶

      小说名出自《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情诗,诗借蒹葭白霜的秋景渲染气氛,衬托了相思的惆怅。

      琼瑶的小说写了冷傲孤高而又热情似火的杜小双和两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的故事,表达了爱并不一定需要长相依,只要心中有着共同的思恋,即使远离也是很美的主题。

      五、《就是那一只蟋蟀》――诗歌――流沙河

      诗歌名出自《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首诗勉励人们要及时努力,去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

      流沙河的诗歌以蟋蟀的鸣叫为主旋律,把过去的岁岁月月和故土的山山水水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

      《诗经》的基本信息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全文]...

2021-12-23 08:19:53
  • “请”字的妙用

  • “请”字的妙用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1]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字的妙用-社交礼仪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请”字的妙用

      旧时,“请”字指买香烛、纸马、佛龛,表现的是一种尊重之情。过春节的时候,民间*俗要宴请亲戚朋友,被称为“请春客”。“请”字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谦逊的态度。现在“请”有很多含义:如请求,请人帮忙,是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上,向对方求教;邀请、聘请,表现对对方的高度尊重和赞赏。在通常情况下,“请”还是一个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您请坐”、“请准时出*”等。

      现在北京人喜欢说:“请教您个事。”打车的时候,客人一上车,司机会问:“请问您去哪?”老北京人见面打招呼也很风趣,经常是“给您请安啦”。要是迟到或者做错点什么事,就会嘴里念叨:“给您请罪赔不是了。”“请”字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敬之情。

      社交礼仪基本介绍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目的

      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功能

      一、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社交礼仪有以下功能: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能帮助个人顺利走向社会,能更好树立起自身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二、从社会角度看

      多学社交礼仪,可以免除人们在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也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可以给人们*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有助于获取信息、有益于信息交流,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需,利用社交,就能从对方那里获取“另一半丰富的信息”。

      三、从企业的角度

      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礼仪修养,培养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希望人人讲礼仪,那么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作用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点:

      一、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人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二、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

      三、充实自我

      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社交原则和应用

      基本原则

      1、互惠原则:社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堂课,学*好的社交方式是自己在交往生活中互相取利的直接方式。

      2、*等原则:社交是在双方互相尊重地位*等的基础上发展的。

      3、信用原则:信用是人和人之间敞开心扉的基础,一个拥有高信用度的人会在社交中得到更多收获。

      4、相容原则 :与人交往中难免会遇到矛盾与不和谐的地方,这就需要互相包容。有时退一步,可能会化解一场危机。

      5、发展原则:与人社交就是一个与人发展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了解进而加深关系。

      应用

      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

    [阅读全文]...

2022-06-11 11:08:55
  • 有关标点的组诗

  • 有关标点的组诗

      逗号

      那低头的温柔,

      像丰硕的莲蓬害羞。

      那回眸的.娇嗔,

      似阳光下春风拂柳。

      句号

      小蛮柔腰弯如柳,

      香山居士春盈袖。

      樊素轻启樱桃口,

      江州司马消闲愁。

      省略号

      只洒几滴美酒,

      已是满庭醇香润喉。

      不见夜市如昼,

      佳人手提灯笼齐走。

      问号

      放开思念的彩球,

      飞往冰冷的宇宙。

      听不到情话绵绵,

      还情感寄托自由。

      感叹号

      雨打西窗不休,

      嘀嗒嘀嗒响在心头。

      晨起窗观天井,

      唯见叶肥花红已瘦。

      破折号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愁。

      琼花吹落一江红,

      一棹春风一叶舟。

    [阅读全文]...

2022-03-19 12:30:15
  • 英文标点符号大全

  • 英文,英语
  • 英文标点符号大全

      标点符号大家都会用,可是你知道它们的英文读法是怎样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标点符号英文读音大全。

      +  plus 加号;正号

      -  minus 减号;负号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is divided by 除号

      = is equal to 等于号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is equal to or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等于或约等于号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号

      < is less than 小于号

      > is greater than 大于号

      ≮ is not less than 不小于号

      ≯ is not more than 不大于号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号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号

      %  per cent 百分之…

      ‰ per mill 千分之…

      ∞ infinity 无限大号

      ∝ varies as 与…成比例

      √ (square) root *方根

      ∵ since; because 因为

      ∴ hence 所以

      ∷ equals, as (proportion) 等于,成比例

      ∠ angle 角

      ⌒ semicircle 半圆

      ⊙ circle 圆

      ○ circumference 圆周

      π pi 圆周率

      △ triangle 三角形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union of 并,合集

      ∩ intersect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 (sigma) summation of 总和

      ° degree 度

      ′ minute 分

      ″ second 秒

      ℃ Celsius system 摄氏度

      { open brace, open curly 左花括号

      } close brace, close curly 右花括号

      ( open parenthesis, open paren 左圆括号

      ) close parenthesis, close paren 右圆括号

      () brakets/ parentheses 括号

      [ open bracket 左方括号

      ] close bracket 右方括号

      [] square brackets 方括号

      . period, dot 句号,点

      | vertical bar, vertical virgule 竖线

    [阅读全文]...

2022-07-22 17:40:51
  • 英语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 英语
  • 英语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导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英语中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中文有哪些异同呢,下面YJBYS小编解析英语标点符号的用法,欢迎参考!

      A. 英语标点符号的种类

      1. 句点(Full Stop / Period,“.”)

      2. 问号(Question Mark,“?”)

      3. 感叹号(Exclamation Mark,“!”)

      4. 逗点(Comma,“,”)

      4. 冒号(Colon,“:”)

      6. 分号(Semicolon,“;”)

      7. 连字符(Hyphen,“-”)

      8. 连接号(En Dash,“–”)

      9. 破折号(Em Dash,“—”)

      10. 括号(Parentheses,小括号“( )”;中括号“[]”;大括号“{}”)

      11. 引号(Quotation Marks,双引号“"”;单引号“‘”)

      12. 缩写及所有格符号(Apostrophe,“‘”)

      B. 英文标点符号使用详解

      一、逗号

      英语中,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表示最短的停顿。主要作用是:

      1. 用于表示并列的词语、结构或句子之间,如:

      He came in, took his bag, and then hurried away. 他进来,拿起他的包,然后匆匆离去了。

      You, he and I should help one another. 我、你、他应该互相帮助。

      2. 不属于句子组成成分的词或词组,如称呼语,插入语,well、yes、no 等,须用逗号与句子的其他成分隔开。如:

      Tom, take care! 汤姆,当心!

      No, I don’t think so. 不,我认为不是这样。

      3. 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时,须用逗号把它和其他成分或主句隔开。如:

      On July 2, 1995, I graduated and found a teaching job in a college. 1995年7月2日,我毕业了,在一家大学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If it rains tomorrow, our party will have to be put off.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的晚会就得推迟。

      4. 用于分隔日期、数字或地点。如(from www.zkenglish.com):

      He began to learn English on May 20, 2000. 他于2000年5月20日开始学英语。

      Her room is at No.15, Renmin Road, Beijing. 她的房间在北京市人民路15号。

      5. 用于分开的直接引语或直接引语的第一部分和引介语的后面。如:

      He said, “I came back yesterday.” 他说:“我是昨天回来的。”

      “My younger brother,” she said, “has read this book.” 她说:“我的弟弟已看过这本书。”

      6. 用于分隔称呼语。如:

      Yes, Mum. 是的,妈妈。

      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Kate? 我抽烟你会介意吗,凯特?

      7. 用于信件的称呼语之后或结束敬语之后。如:

      Dear Mother, 亲爱的母亲:

      Yours sincerely, 谨启(用于信件署名前)

      二、句号

      句号在句子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逗号,通常用于句尾,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主要用法有:

      1. 用于陈述句,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也可用于语气温和的祈使句之后。如:

      He is a good student. 他是个好学生。

      Let’s go to the cinema. 让我们去看电影吧。

      2. 用于某些缩略词之后。如:

      Prof. J. Smith史密斯教授

      Oct. 10月

      3. 用作小数点。如:

      $1.65 1.65美元

      4.3% 百分之四点三

      三、问号

    [阅读全文]...

2022-05-26 13:34:17
  • 岳阳楼记去标点多少字

  • 阅读
  • 岳阳楼记去标点多少字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字家范仲淹应友人腾子京之邀,为修葺岳阳楼题文纪念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去标点多少字,供各位同学学*。

      岳阳楼记去标点多少字

      《岳阳楼记》去标点后共有516字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

      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2-17 12:11:08
  • 连标点符号qq名言精选

  • 名言
  • 名言通常都可以给人们带来人生的道理,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与感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连标点符号qq名言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1、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2、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3、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4、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正确。

    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7、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10、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

    11、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12、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13、小信诚则大信立。

    14、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15、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阅读全文]...

2021-12-13 06:41:47
当前热门
标点妙用的古诗 - 句子
标点妙用的古诗 - 语录
标点妙用的古诗 - 说说
标点妙用的古诗 - 名言
标点妙用的古诗 - 诗词
标点妙用的古诗 - 祝福
标点妙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