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关于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6) 语录(1) 说说(2) 名言(1k+) 诗词(568) 祝福(5) 心语(281)

  • 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

  • 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描写儿童天真可爱活泼的古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描写荷花的(也是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4.描写赞美春天的古诗: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

      5.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7.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鼓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火,远亲不如*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8.《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36:35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

  • 二年级,语文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yīng guó

      shī gē

      lǎo shī

      ān jìng

      yì si

      gǔ dài

      jiào xué

      jǔ shǒu

      céng cì

      zhào míng

      xíng li

      二、比一比,再组词。

      带( ) 手( ) 层( ) 诗( )

      代( ) 首( ) 成( ) 思( )

      三、连线。

      jiāo hào

      教师 教学 好学 好事

      jiào hǎo

      教书 教育 好朋友 好奇

      jiào hǎo

      教课 请教 友好 爱好

      四、默写《静夜思》,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 代的`大诗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感情。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2、你背得真好

      3、《静夜思》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六、读一读,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

      铁杵chǔ磨mó成针zhēn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tú退tuì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yù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xiāng信xìn,“嗤chī”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qǐ能néng磨成针?”“只要功夫深shēn,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dùn时领lǐng悟wù,终于懂dǒng得了“功到自然rán成”的道理。从此,他便biàn发奋fèn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_ 。

      2、“顿时”就是_________ 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用“ 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6-18 02:11:36
  •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 课文
  •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两首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杜甫。

      《春雨》片段赏析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

      1古诗两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浩然。

      《春晓》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伏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活》引)写篇,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连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析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7-07 00:46:43
  •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苏教版)

  • 语文,试卷
  •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苏教版)

      考试在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语文,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苏教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一个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的几组词,带点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 峰峦 难处 喃喃 阻拦 波澜壮阔 B 剥皮 波动 传播 颠簸 拨乱反正

      C 大臣 丞相 继承 路程 墨守成规 D 嘹亮 辽阔 聊天 疗养 寥若星辰

      2.下面的几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污辱 清廉 督都 竣工 菜羹迥然不同 B 慰籍 筋脉 慷慨 磅礴 妥贴 自相矛盾

      C 防御 允诺 咨询 脾胃 投掷迫不及待 D 辈份 屋檐 屹立 炊烟 申斥 腰缠万贯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泓秋水 一眼水井 一盏明灯 一记耳光 一绺月光 B窃窃私语 婉婉动听 咄咄逼人 栩栩如声 丝丝入扣

      C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前仆后仰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D人生坎坷 山道崎岖 悬崖陡峭 高山巍峨 山脉蜿蜒

      4.下列各词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省略号 B 冰 冷水 热水 水蒸汽开水

      C 寒冷 凉爽 温暖 酷热 炎热 D 喜爱 喜欢 热爱 酷爱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

      (《詹天佑》)

      2.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 ,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3.巨大的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的, 小伙伴围着石头转一圈, 找不到他。

      4.他已经下定决心,于是就对身边的大臣们说:“ ,否则我就把他处死!”

      A 精密;奠基石;就算……也……;谁来劝我; B 周密;基础;尽管……仍然;不要劝我;

      C 周密;敲门砖;即使……也……;谁都不要劝我; D 细致;点缀;不管……总是……;谁要是来劝我;

      6.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毛病的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抚摸婴儿的手,柔柔的,软软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一会像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一会儿像画儿清新秀丽,一会像老人背着采药竹篓走天涯,一会像驯羊偎依主人觅食物,一会像少女羞红脸儿……

      D 雨点依依不舍从云中落下,被拉成了丝丝的雨线,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7.下面的几个句子,不完全正确、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安放着由*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B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海浪声声;屋内温暖舒适,整洁干净。

      C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上门负荆请罪。

      D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8.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里, 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A 春雷召唤着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 B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迎着春雷的召唤

      C 春雷被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召唤着 D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把春雷召唤着

      9.下面这段话写电气化高速铁路,意思概括准确的是( )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

      噪音比高速公路约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衡。

      A 安全性能好 B 环境污染小 C 运行速度快 D 经济效益好 E 能量消耗低

      10.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刘禹锡)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王昌龄)

      二、趣味写话。

      (6分)

      (一)读片段,在横线上加上仆人与财主针锋相对的一句话

    [阅读全文]...

2021-12-01 13:19:47
  •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苏教版七上

  • 思念
  •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苏教版七上

      艾青,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苏教版七上相关内容。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简介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艾青的诗作,很少以单纯的亲情、友情、思念为主题,多是借个人情感负载深远、沉重的民族和历史意蕴。因此这首诗的主题就显出难得的简单、纯朴。在艺术风格上,表达方式的形象和直接也令它具有返璞归真的特质。

      *题及答案

      1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把它说成是圆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你把月亮比作什么?

      3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什么?

      4表达了什么?

      答案

      1.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生动形象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2.作者由圆联想到西瓜、苹果,更进一步理解为团聚的欢乐和骨肉分割的痛苦。

      3.是人的责任感集中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盼。使人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

      4.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天涯海角的亲友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些许酸楚。

      扩展:艾青的生活

      与张竹茹

      1935年,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

      与张月琴

      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艾青与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

      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

      与高瑛

      1955年,艾青与刚调到*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

      1956年3月27日,既是艾青的生日,也是他同高瑛结婚的日子。尽管在这之前,艾青在文艺界已开始遭到批评,但深深爱着艾青的高瑛毅然决定宣布他们的婚事。

    [阅读全文]...

2022-06-22 06:31:32
  • 苏教版八上《老山界》课文原文

  • 苏教版八上《老山界》课文原文

      《老山界》是*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上《老山界》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达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免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团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教材简析:

      《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是老一辈革命家*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阅读全文]...

2021-12-20 15:05:39
  • 古诗苏轼的《少年游》

  • 苏轼,写作
  • 古诗苏轼的《少年游》

      青春年华里,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苏轼的《少年游》,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品翻译: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写作背景: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作品赏析: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苏轼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3-23 16:01:08
  • 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 观察
  • 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物体》,它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完成教材第86—8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本课是在二年级学*观察物体:辨认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教学使学生会认识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

      教学重难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课件,图书柜,正方体和长方体木块。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别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惯。

      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首先创设情景:猜猜他(她)是谁。媒体演示班上三个同学的相片,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让同学们猜一猜他(她)是班上的哪个同学,并说说猜想的理由。其次,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左上角的图书柜,并指名说出图书柜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最后,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纸盒,再指名说出纸盒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这时,教师指出:像洗衣机和冰箱等的正面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的物体的正面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而确定,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样做既复*旧知,又可以让学生认识正面、侧面、上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为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这个环节,又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一个或两个面。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时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眼睛要*视。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然后交流。师出示的问题是:“小朋友,你坐在位置上看到了图书柜的哪几个面?”通过交流,使同学们认识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有观察到一个面的,有两个面的。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第二层次,实际观察物体的三个面。第一步,媒体演示教师观察图书柜的情景,让学生猜猜看,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哪几个面?并说出理由。(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进行观察)同时完成教材第86页卡通茄子的问题,交流时让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步,观察放在桌子左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三步,观察放在桌子右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四步,观察桌上的铅笔盒,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交流。第五步,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但是,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

      组织两个层次的观察,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构建视图表象,建立实物体与视图之间的正确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惯。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首先,基本训练,运用知识,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4题。接着,拓展延伸。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后,补充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分别看到了怎样放着的,有几个正方形拼起来的图形。

      总之,本节课,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及其空间观念。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阅读全文]...

2021-12-13 15:01:52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资料

  • 语文,三年级,五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资料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整篇课文展现了槐花盛开的美丽,香气的迷人,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中有几个词语“白茫茫、喜盈盈、甜丝丝、白生生、傻乎乎、香喷喷”这些词语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如“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清亮清亮”。这些都可算作“叠词”。语言叠词的运用更使文章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又加强了文学作品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文中有两处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密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跑来了,蓝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前一句:采走—酿出,香的粉—甜的蜜;后一句:蓝儿-心里,挎—装,白生生-喜盈盈,槐花—满足,句式是多么的工整,真可谓诗一样的语言。

      文中还巧用了拟声词,使文章的语言更富形象性。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啪啪啪……”。“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啪啪啪”是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声。“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是一种间接描写。什么吸引蜜蜂?当然是花香。“啪啪啪”,孩子们的脚步声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一种喜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花和孩子,产生了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这样流水一样的行文,诗一样的语言,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读起来琅琅上口,《槐乡五月》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槐乡五月》是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语文课堂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从何处来?首先要紧扣文本内容,使教学不游离于文本之外,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

      阅读阅读,当然离不开读。但是不能死读,呆读,要读得有层次,有方法,有实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解文,以情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

      “请大家细细地阅读课文,想一想,你是否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同样觉得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体会到了槐乡五月遍地花开,美丽的花,甜甜的香,清香、醇香、浓香的槐花饭,小姑娘戴着槐花四处留香……真可谓处处有槐花,时时闻花香。在自主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展示了拟写的对联——“遍地槐花遮望眼,漫天花香迎宾朋”,学生读来抑扬顿挫,似有亲临之感,并从中感受到了槐乡的美丽与好客。

      课文除了介绍了槐乡独特的风韵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槐乡浓厚的槐花文化。在引导学生体会“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一句的含义时,教师可以以游客的身份导入课文,并以一问统领全篇:“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之后,学生将自己在朗读中发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作了交流:游客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槐乡孩子在花开的时候兴奋地采花做饭;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地拉小伙伴到家里吃槐花饭;槐乡小姑娘将槐花戴在头上在香海中飘来飘去;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地生吃槐花……这一个个有趣的画面,在一声一声朗读中摄入我们的眼帘。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我们可以把这段文字的格式一变,就成了这样一首优美,精致的小诗;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种用诗的语言来朗读课文的好方法,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诵读把作品中流动着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课堂多了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多了一些陶冶情性的快乐,更多了一些带有学生独特个性色彩的读书风格。“语文味”从何处来?“读”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源泉,“其意皆若出于吾口,其情皆若出于吾心”。

      《槐乡五月》描绘了五月槐乡的“景美、人美”。开得满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乡、生长在槐乡的淳朴的孩子,对于都市的孩子是多么遥远,能够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意,是课文教学的难点。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教师可以启发孩子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转化为“房前房后、田边路旁、小河岸、校园里”的亲切画面,让“香海”中的一切历历在目。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一段中带有“香”字的词语有六个: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从这六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孩子反复吟诵,仔细揣摩。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读懂省略号的含义。再紧扣“香气扑鼻”“浸在香海中”的“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像身体能够触摸到,眼睛能够看得到。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里。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姑娘很漂亮,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像小仙女一样,步子轻轻的,活泼可爱,所以说“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

    [阅读全文]...

2022-07-12 17:12:41
  • 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怎么样

  • 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怎么样

      惠普(HP)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相信很多想买笔记本电脑的人都会考虑惠普,那么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怎么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的产品以时尚元素为主,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的笔记本,主要面对消费级家庭用户,在性价比和产品设计上有着很好的口碑,本次要推荐的就是来自惠普畅游人Pavilion系列的14寸笔记本,随着轻薄本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惠普也将旗下畅游人Pavilion系列产品做出了改进。

      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机身选用了类金属材质,阳极氧化渡色工艺,这个工艺让C面有磨砂质感,手感滑顺,让产品看起来更高端,一体化的流线型尽显轻奢的姿态,同时键盘面采用3D金属一体成型技术,让无缝机身更加有质感外,还能有效的'防尘防水。外观颜色的选择上,惠普畅游人Pavilion14提供了初恋粉、香槟金、静谧银三色可供选择,在配色上体现了多彩的个性化选择。19.5mm的薄度,1.6kg的重量,日常携带也非常方便。

      本机采用了一块14英寸FHD(1920×1080)IPS高清显示屏,图像细节纤毫毕现,色彩体现通透饱和,色彩还原度十分不错,仅54mm的窄边框使屏幕显得更大,视野更宽广。在键盘方面,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采用孤岛式键盘,按键的键程适中,回弹力十足,磨砂的键帽触感极佳,掌托部分极为宽大,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扶梯式转轴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将键盘托起,让打字更为舒适,同时也可增大进风量,有助于机器的散热。

      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机身尺寸小巧,但是也配备了丰富的接口。机身左侧配置了安全锁孔、两个USB3.0、耳机麦克风复合接口和SD读卡器,而在机身右侧则是电源插口、RJ45网线接口、HDMI和USB 3.1 Type-C接口,可以满足日常的拓展需求。此外,本机采用了世界顶级视听品牌B&O,音响效果自然不用多说,与A面同色的格栅喷漆张显十足的个性与细节。

      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搭载了最新的第七代英特尔酷睿i5-7200U处理器,配备NVIDIA GeForce 940MX独显,8GB内存,1TB机械硬盘+ 128GB固态硬盘的硬盘组合,内置的HP智盾硬盘防护系统,拥有3D硬盘保护,当硬盘收到威胁时,可以尽可能保障数据安全。同时,HP Coolsense智凉散热系统可以根据电脑使用环境,智能判定风扇调速。

    [阅读全文]...

2022-05-20 16:19:34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句子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语录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说说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名言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诗词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祝福
苏教版的古诗畅游经典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