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一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一首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简介
杜牧(8xx一8xx),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寄扬州韩绰判官》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赏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诗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
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m.ju.51tietu.net)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一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赏析二
这是一首想念友人怀念故地的七言绝句诗。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年轻时不思进取,无意于科举功名,依仗家中权势,处处冶游无度,寄情于山水之间,尤其在当时的扬州留恋日久,于青楼妓馆中多有声名,为时人所笑。有诗人自作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证。
在本文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朗读并理解古诗。至于文字部分的内容则应当予以简单介绍,而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背诵全诗。切忌不能只要求背诵,忽略理解诗意,让学生囫囵吞枣。
全诗大意如下:北望扬州,青山隐约可见,流水悠悠远去,江南的草木快要凋零,而扬州的人游兴不减。明月之夜,二十四桥箫声处处可闻,但那如话似玉的人儿今晚在何处教人吹箫呢?
回顾前文,我们知道,作者年轻时曾在扬州优游十几载,整日呼朋引伴,乐不思蜀,尽管后来幡然悔悟,科举致仕,可往昔孟浪岁月怎能猝然消解于心?尤其青年时代的经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铭刻不忘的。何况此处的主人公是号称"晚唐诗坛双子星座"之一的杜牧呢?因此在理解诗人的独特经历之后,我们便很容易地体味出这首诗字里行间蕴涵的`浓浓的怀旧与失落之情。
诗中作者景物描写入手,以隐隐青山迢迢碧水作背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凄迷惆怅的江南秋景图。其中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月,箫音水声,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诗人那根敏感而精灵的神经。整整二十年了呀,回首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般历历在目。而故事中的人物却早已是鬓如霜染,垂垂老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岁月无情催人老,玉人仍在桥畔吹洞箫否?
世间文学之美,多如繁星。而小杜这一首七绝,给我们带来的是无比清新凄美的思念之情。千年以降,至今读来仍令人嗟叹不已,唏嘘再三!
最后,让我们再来一齐共同欣赏这首美丽缠绵千回百转的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 )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三
“十年一觉扬州梦”,小杜在扬州的那点事,许多扬州人都一清二楚。其实,杜牧在扬州只两年时间,他留下的绝不只是“青楼薄幸名”,更有众多的诗词佳句,还有《罪言》那样的名篇。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足以让扬州人永远感念它的作者,潇洒俊逸的杜郎。
这是一首谜一样的诗。是谜,当然就各有各的猜想。
“秋尽江南草未凋”,“未”一作“木”,历来两说并存。我宁可相信原文是“草未凋”,否则真是太*淡无奇了:秋尽了,江南的草木凋零了……哪里还像出自风流杜郎之手。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格外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地的故人。何况一片秋气肃杀的寒冷夜晚,不管玉人是谁,冻得瑟瑟发抖地吹着洞箫,这样的明月夜还有什么诗意可言?小杜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是对朋友的思念与调侃,那就注定了诗情是温暖的而不是萧索的。可见,“未”与“木”,一笔之差,却足有千里之遥。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在哪里?是一座还是二十四座?忽忽千年,没有定论。我宁可相信这也只是诗人的虚指。设若桥是一座,则末句何来“何处”?既问“何处”,地点就有着明白的不确定性。当然,如果此时杜牧是站在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上,那就另当别论了:我站在月色如此之好的二十四桥上,朋友韩绰你在哪里呢?可是事实上杜牧远在异乡,所作的是寄赠诗。按照一般情理,诗人此时遥念扬州,遥念扬州的朋友,思绪自会牵绕于自己曾经生活于斯、歌哭于斯的扬州城,而不是只局限于扬州城的某一座桥上,更不会同时又作出“朋友你在何处”的发问。当然也可以是二十四座桥,但扬州城里似乎不会有这么多可资赏月吹箫的桥罢。杜牧是唐代诗人中有名的“算博士”,常常以数字入诗,诸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汉官一百四十五”,“三十六宫秋夜深”等等,根本不能去深究细察。我总觉得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二十四桥”的考证失之迂腐与牵强,不但将杜诗的意趣考证得所剩无几,而且考证本身的数字也并不对。扬州城以桥多著称,“入郭登桥出郭船”,“车马少于船”,杜牧当是以“二十四桥”虚指扬州诸桥,更是代指桥桥相连的扬州城。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指美丽洁白之女子,这是压倒多数的说法。不过,我宁可相信玉人是指朋友韩绰。因为玉人也用于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与杜牧同时代的元稹《莺莺传》中有“疑是玉人来”句,即是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可作证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来看,诗人本是问候友人*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吹箫取乐。
因此,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青山隐约,流水悠长;时令已过深秋,江南却草木葱茏,风光依旧;桥桥相连的扬州城,笼罩于美好月色之中,韩绰先生:你在哪里教着美人吹箫取乐呀?”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诗人与朋友亲昵深厚的友情也跃然纸上。诗中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缘由。
一首短诗有这么谜一般的朦胧,怎么会不千古流传。谜是诱人的,常常不能硬解。谜又常常不止一解,那就让大家按照各自的喜好、阅历与审美情趣去见仁见智吧。
谜是虚幻的,假若能有美丽的物体承载,谜虽依旧是谜,但至少能让人有所把玩与寄托。如今瘦西湖上的白玉小桥,就是一座谜的载体了。新建的二十四桥旁原来立有说明标牌,称新桥长24米,有栏杆24根,台阶24级等。于是,我不止一次听见游人们说:哦,怪不得叫二十四桥,原来有这么多二十四在里面……真叫人无言以对了。最*忽然发现那块说明标牌取消了。也罢,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事,还是任其朦胧着为妙。
我们或许应该远远地观赏秀气精巧的新二十四桥。远远地看,远远地吟哦小杜的诗句。如若有暇,不妨坐在树阴下,闭上眼睛,边吟诵边想象我们心中的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译文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白话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
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
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
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
听取美人吹箫?
赏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这首歌的歌名叫做《小幸福》。
曲名:《小幸福》
专辑:《小幸福》
演唱:何洁
填词:陈曦
谱曲:董冬冬
编曲:高飞
倒数三二一 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那一刻算起 未来密码已被破译
细数五六七 从周末甜蜜到周一
那一刻发现 爱情是道化学题
开始三二一 想唱首最爱的歌给你
当音乐响起 彼此节奏开始统一
没有结束句 把感觉一直延续
当画面淡去 彼此留在旋律里
我是你大草原的小马驹
我是你小宇宙的流星雨
我是你爱琴海的美人鱼
我是你小幸福的奏鸣曲
倒数三二一 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那一刻算起 未来密码已被破译
细数五六七 从周末甜蜜到周一
那一刻发现 爱情是道化学题
开始三二一 想唱首最爱的歌给你
当音乐响起 彼此节奏开始统一
没有结束句 把感觉一直延续
当画面淡去 彼此留在旋律里
我是你大草原的小马驹
我是你小宇宙的流星雨
我是你爱琴海的美人鱼
我是你小幸福的奏鸣曲
我是你游乐园的小滑梯
我是你会拉磨的小毛驴
我是你钢琴上的都来咪
我是你小幸福的最终曲
我是你游乐园的小滑梯
我是你会拉磨的小毛驴
我是你钢琴上的都来咪
我是你小幸福的最终曲
拓展资料
一、歌曲简介
《小幸福》是电视剧《谈判官》的插曲,由陈曦作词,董冬冬作曲,何洁演唱。
二、歌手简介
何洁(Angel He),*内地著名流行女歌手、影视演员,亚洲新一代小天后。2005年因参加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比赛荣获年度第四名随后出道,实力与偶像兼具,内地唯一一位选秀出道“影视歌全面发展的三栖人气偶像”,内地乐坛无可匹敌的最佳情歌代言人,2008年6月12日做为北京奥运火炬手贵阳站第204棒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代表作品有《你一定要幸福》、《希望》、《我多么怀念》、《请不要对我说sorry》、《那年夏天》、《经过》等。
赵晨曦离开了,谢晓飞去美国找童薇,在游艇向童薇求婚了。
详细介绍: 正当谢晓飞沮丧没能找到童薇时,瑞塔笑着告诉他,童薇已经在某一个地方等着他了。谢晓飞得知后立马跑到了之前他们坐游艇私奔的码头,远远就看到了身着红衣的童薇。
两人坐上了帆船航行在与天相连的碧蓝海洋之上,曾经谢晓飞在这里说过,要给童薇一段上天入地的爱情,而如今他在这里向童薇单膝下跪求婚,童薇既腼腆又幸福地答应了。这一段横跨纽约和上海,历经了风风雨雨的爱情,终于在此时以天地为证,走向了命中注定的美好结局,同时也将开启童薇和谢晓飞充满期待的幸福人生…… 拓展资料 《谈判官》是刘一志执导的都市情感剧,由杨幂、黄子韬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高级谈判官童薇与美国社会隐秘而富裕的华人世家继承人谢晓飞因缘相识相爱的情感故事。 该剧于2018年2月4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在芒果TV、爱奇艺、腾讯同步播出。
除了丰满的爱情元素、备受追捧的时尚穿搭,该剧也立足现实生活,映射了不少都市职场人群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以职场女性为重。伴随剧情的深入发展,该剧不仅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怼宠新恋爱模式,更从多角度展现剧集的可看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该剧几乎没有真刀真枪的谈判环节。谈判桌基本沦为男女主角或是打情骂俏,或是狂秀恩爱,或是暗地置气的舞台——即使,几位主角的身份几乎都是谈判专家、律师这样专业度超高的角色。
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阅读理解附翻译
古文,上古的文字。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在五四时期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阅读理解附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①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②。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
①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府设于此地。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作本诗时,作者在凉州作客。②月出: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花门楼:指凉州馆舍的楼房。
【文学知识】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人。以边塞诗著称,想象力丰富,格调积极乐观。
【参考译文】
弯弯的月亮银光铺泻,照耀着整个凉州城。月光下的边塞重镇荡漾着一片琵琶声。夜已深深,河西幕府中仍传来动听的音乐声。,已分别了三五年的老朋友们今夕欢聚。花门楼前的草又已泛黄,岁月催人,哪能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定要一醉方休。
【阅读训练】
1.后一句的头顶住前一句的尾,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在前五句中表现这种手法的词语是________。
2.前四句描写凉州的景象:_______,显示当时的凉州城____的景象。
3.此诗的过渡句是“________”。
4.此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其根据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顶真(顶针) 城头、凉州、琵琶
2.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 繁华安定
3.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4.豪迈乐观,奋发向上 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
二: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岑参这首诗不讲究对仗工整,没有严格的用韵,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B.“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两句中透露出作者思乡心切的愁苦。
C.“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
D.结尾两句“大笑”一词,写出岑参和他的朋友乐观、洒脱的盛唐士人本色。
②作者笔下的凉州景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答案要点】景物的特点:宁静阔大,繁华安定,异域风情。
【评分参考】可考虑将景物的特点分解成如下要点:宁静、阔大、繁华、安定、异域风情(边地色彩),能够联系诗句具体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以此为标准向上浮动,答出三个要点可得5分。
3.从上面这首唐诗“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两句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要点】第一问示例: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感叹人生短暂,但不甘*庸,立志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人生态度。
【评分参考】第一问3分。第二问7分,明确表态(是否认同作者态度均可)1分;联系实际,言之成理,6分。字数不足,酌情减分。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的诗意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一首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的拼音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送扬州韩绰判官的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古诗带拼音
奇扬州韩绰判官的古诗拼音
寄韩绰判官的古诗
寄扬州杭州判官的古诗
信阳中韩绰判官的古诗
判官的古诗
判官句子
京官赞扬州的古诗
赞美判官的古诗
批判官场的古诗
送武判官归京的古诗词
审判官的古诗意思
谈判官台词截图
白雪歌送判官归京的古诗
谈判官经典台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凉的古诗
雪夜歌送武判官员归京的古诗
送武判官归京这首古诗的拼音
谈判官经典语录
扬州的古诗梦
扬州词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3
扬州沧州的古诗
送刘公达判官赴天德军幕的古诗
扬州个园的古诗
带有困字的古诗词
古诗带有红颜祸水的
热爱自然之情的古诗
二东的古诗
梦想的古诗评语
寓意人的精神的古诗
刘禹锡最短的十首古诗
描写傍晚池塘的古诗词
王充的论衡古诗
与月亮相关的古诗很简单
我想要我的全世界都有你古诗
有没有23个词的古诗
由衷感谢的古诗
写乔家大院的古诗
石刻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毛记
表达自己被利用的古诗
日落霸气的古诗
抱怨老天捉弄人的古诗
贞观盛世的古诗
春雨的古诗10首
*慕蓉最有名的古诗
关于情深厚的古诗或名言
古代中国的古诗
悼词中能用到的古诗词
复古诗情画意的画
关于父母的七言古诗
下雪前后的古诗词
关于重生古诗古词的小说
结合古诗词的文创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或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