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盛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盛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盛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盛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盛唐的诗人有哪些
开元十五年前后,是盛唐诗风形成的关键时期。武后时兴起的重视文词的进士科,至此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而且乡贡入试者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国子监生徒,为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打开了入仕的希望之门。下面是关于盛唐的诗人有哪些的内容,欢迎阅读!
盛唐的诗人有哪些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刘长卿、岑参、高适
唐朝的诗人
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杨炯、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
中唐诗人: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 籍、戴叔伦、顾 况
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
拓展: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王维和孟浩然 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 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 造的意义 神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是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在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则云:“沙*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使至塞上》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
但是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空明镜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潮水之青色。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红叶凋零,常绿的林木更显得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衣之感,这也是条件色的作用。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的画面。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他的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是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40岁以前,他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中。开元十六年(728),他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联名动京师;但是却不幸落第。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
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他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一说赠张九龄),“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把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故诗写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张九龄可举荐王维,却无法举荐他。当他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后,就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放弃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高。他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说: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一句“恨无知音赏”,表明了诗人清高自赏的寂寞心绪。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池月清光、荷风暗香和竹露清响的兴象中,顿觉清旷爽朗。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遇景入咏时,他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再如《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前一首写日暮泊舟时的“客愁”,寂寞惆怅的孤独心绪,因野旷天低、江清月*而愈显清远无际。后一首表现傍晚泛舟时的散淡逸兴,老翁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情纯意洁,脱尽凡俗之气。语句*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而诗味却很醇厚。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削凡尽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自然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地表现了出来。
自然*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划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秋登兰山寄张五》);“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但是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崔兴宗称王维为“当代诗匠” (《酬王维》诗序),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孟浩然集序》)。当时,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张子容、常建等。
裴迪曾与王维一起隐居终南山,在生活情趣和创作风格方面受王维的影响很深。他的《辋川集二十首》就是两人的唱和之作。如《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是他写得较好的一首诗,虽远不能与王维的同题之作相比,但是力求把诗写得明净一些的创作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储光羲的生活经历较为曲折。他登进士第后任安宜等地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曾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多年。旋又出仕,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接受伪职。后因此而被贬窜南方,卒于贬所。他的诗留存下来的比较多,《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田家杂兴八首》、《田家即事》等,是其直接写田园生活的代表作。在这些诗中,由于作者想表达的是返朴归真、养性怡情的思想,言玄理的成分较多,艺术上并不成功。储光羲写得较好的诗,是《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等表达隐逸情趣的作品。如《杂咏五首》里的《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由杏花春水和潭荷游鱼构成的明秀小景,融进诗人的敏锐感受和怡静心情,确有一种“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语)的韵味。在风格的自然淡远方面,与孟浩然的诗十分接*。
刘昚虚和张子容也是诗风与孟浩然相*的诗人。他们都是孟浩然的朋友,彼此之间常有唱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如刘昚虚的《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一种绵长的思友之情,寄寓于水长天阔的遥望之中,诗境澄淡清远。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解词与简答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李白:
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担仍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3、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的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好说明了他诗歌的语言特色。
5、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语言清新明快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点。
6、《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都是用极单纯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词与简答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如《蜀道难》。
(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杜甫:
1、杜甫的家庭有两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从杜甫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家训,无论穷达,他都要兼济天下,可见他的思想属于儒家,这一点从他叙事诗都统一在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中即可证明。
2、天宝十四年,杜甫往奉先县控望家小,回家后即写了《自就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后一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春雨的可爱,它给人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5、《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诗句,表现了杜甫对国事的感慨,怅恨与家人离别。
6、杜甫喜欢歌咏凤凰,这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和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凤凰如他一样仁爱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秋兴八首》组诗。
8、杜甫诗歌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身边琐事表现重大主题,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重大主题是杜诗的又一特色,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富想象力的两个形象,在《登高》、《白帝》、《秋兴八首》等诗中,都集中了这两个形象。
10、杜甫诗歌的语言是苍劲凝炼的,用他的说法是“诗成毫发无遗憾”。
11、杜甫是一个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无不运用自如,其中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他是唐代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时,他“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般将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称为盛唐。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而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发展到盛唐时期,不仅出现了、这样的大诗人,还形成了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指的是以、为代表的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而形成的诗派。
1.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九岁能属辞,与弟缙齐名。开元七年,赴京兆府试举解头。不久,以进士擢第。后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其妻亡后,不再娶,孤居三十年。有《王右丞集》。王维除诗歌颇有造诣外,也擅长音乐和绘画。晚年尤好佛。故其诗中除了描写自然山水之美外,还启发人去领悟禅佛的奥秘。苏轼曾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代表作《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等。
2.孟浩然(6*-740年),字浩然。他四十岁以前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方游京师。仕途困顿、波折不断,以隐士终老。他是唐代第一位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现有通行的《孟浩然集》,存诗两百六十三首。孟浩然的山水诗情景交融,诗意单纯明净,语言洗脱凡俗,沈德潜评价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是其佳作。
除王、孟外,储光羲、裴迪、丘为等亦是山水田园诗人。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和高适,其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及与之相关的材料。
1.岑参(715年-770年),南阳人。他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他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青壮年时曾三赴边疆。他的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边疆地区的战争情景,以及对边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描写。其诗常赞颂战争的伟大,风格豪迈雄放。代表作《》、《逢入京使》。
2.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高适少时不事生业,至以丐自给,也无人赏识。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关注诗歌和文章。在当时,与岑参一起并称“高岑”。 有《高常侍集》传世。其诗将个人的经历见闻、观察思考与自我的志向糅为一体,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其二。
边塞诗派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欣等,其中王昌龄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亦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关于他的籍贯,至今尚无定论。从小就很聪明,十岁读《诗》、《书》,观百家。少时喜好剑术,曾有成为豪侠的梦想。四十岁以前,常遨游天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至天宝初年应诏供奉翰林,不得志,遂浮游四方。其诗不仅写自然之美,亦抒发其对人生的大恋与大恨。笔势大开大合,一泻千里,却又不失清新自然。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诗仙”。名篇佳作不可胜数,如《》、《》等。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他三十五岁之前读书与漫游,三十五到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后遭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最终在西南漂泊时死于病中。他的诗被称作“诗史”,表现了对于百姓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关爱。他的诗最主要的特点是沉郁顿挫。他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评价其“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被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盛唐边塞诗人有哪些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盛唐边塞诗人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盛唐边塞诗人有哪些
高适,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世称“高常侍”。
岑参,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李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好朋友。
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之涣,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较少。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
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维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繁荣原因
边塞诗之所以在唐朝时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盛唐豪迈的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盛唐豪迈的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困于农耕,年*而立,始中进士。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唐朝诗人,*誉为“七言绝句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
王昌龄的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从军行》
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第二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翻译】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第三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翻译】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唐代古诗十九首
唐代是盛产诗人的.朝代,例如李白、王昌龄、高适、柳宗元、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王之涣、卢纶、刘禹锡等,相信我们读书时代,上课时经常会学到这些著名诗人的写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古诗十九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5、《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8、古从军行【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6、《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菜根谭·概论》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格言联璧·存养类》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孔融《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格言联璧·接物类》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二首》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格言联璧·持躬类》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李商隐《题小松》
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列子·黄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墨子·02章 修身》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日知录·卷十九》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康与之《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曹雪芹《杏帘在望》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佚名《回车驾言迈》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格言联璧·悖凶类》
和声鸣盛世,雅乐奏明时。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韩愈《师说》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列传·左周黄列传》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孔融《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遗黄琼书》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和名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端午节虽然一直被认为是纪念日,但是这个节日在古代的时候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天不仅寻常的百姓会热闹欢腾,而且文人官员们也会跟着一同欢乐。另外,与如今将端午节的风俗简化不同,古时的人们非常严格的遵守这些风俗*惯,以至于每一次的端午都是一个场面宏大的盛况。想要感受这样的盛况?那么就来看看智慧男人网小编整理的唐宋时期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吧。
一、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这一首古诗是唐朝皇帝所作,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非常的重视端午节这个节日。不仅将自己的宫殿装饰了一番,亲自参与端午节的风俗节目,还宴请了大臣们一起欢度这个节日。
二、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一首诗虽然很短,而且意思也很浅显,只是表达了自己在端午时节接到皇帝的赏赐的高兴劲,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能够体会到古人对端午重视。
12下一页尾页
盛唐的古诗
初唐到盛唐的古诗
盛唐时代的古诗
歌颂盛唐的古诗
盛唐古诗的发展
形容盛唐的古诗
盛唐诗句
盛唐时期的古诗
盛唐大气的古诗
盛唐繁华的古诗
盛唐幻夜台词
开盛唐风气之先的古诗
盛唐时期的古诗画
古诗中的盛唐文明
有关盛唐景象的古诗
赞美盛唐之势的古诗
盛唐幻夜的语录
形容盛唐的诗句
描写盛唐的诗句
关于盛唐经济的古诗
创作于盛唐时期的古诗
描写盛唐繁华的古诗
描写盛唐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盛唐诗人
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
盛唐云南的古诗词
描写盛唐时期的古诗
写盛唐气象的古诗词
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古诗
描写盛唐繁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