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关于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81) 语录(29) 说说(33) 名言(8) 诗词(1k+) 祝福(4) 心语(4k+)

  • 《沁园春·长沙》原文

  • 阅读
  • 《沁园春·长沙》原文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作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35:06
  • 沁园春长沙翻译全文(沁园春长沙诗意理解)

  • 诗意,理解
  • *的诗词,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文辞华美,其思想的深刻,意境的高远,语言的精深,可以说超越了前人的成就,独具风格 和特色。尤其是他所创作的《沁园春.长沙》,从美学和革命价值来看,无疑是*最优秀的早期作品。

    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在*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是*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的*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时年32岁的*,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寒秋时节,我独自一人,卓然而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的水向北奔涌而去。再看看这美丽的秋景,红红的,满山遍野,经霜过的树叶更如二月的花朵,红艳似火;秋天的江水,碧绿清澈,川流不息的大船在疾驶,争先恐后,一往无前;雄鹰在长空搏击,忽上忽下,鱼儿在 水中翱翔,自由自在;在这大好的秋色里,万物依然生机勃勃,奋发图强,好一派人间盛景。但是面对这生机盎然的世界,我有了万千的思绪,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自有规律,而我们这个广阔无垠的,风起云涌的大地,究竟该谁来主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18岁就来到长沙,开启了求学和革命之路,正是在这里,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畅谈理想和抱负,此时我们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想,敢思敢干,斗志和精神非常的旺盛。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热烈的谈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仿佛成为了指点江山的人,豪迈激越,对那些所谓的王侯将相甚至一屑不顾,视他们如粪土,好不快哉。我还记得,我和战友们一道,在湘江里劈波斩浪,斗志昂扬,那激起的浪花,能够阻挡住大船的行驶,也能力挽狂澜。

    *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充满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而诗人通过巧妙、形象、含蓄的描叙,充分的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新青年。在以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和他的战友们,践行着他们的誓言和初心,为中国人民的*和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打败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

    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变革,始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积极乐观,不断进取,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和学*,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5-21 20:50:25
  • *: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长沙》

      作者:*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7、漫江:满江。漫:满,遍。

      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12、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3、苍茫:旷远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16、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

      17、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18、峥嵘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凡、不寻常。稠:多。

      19、恰:适逢,正赶上。

      20、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2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

      22、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

      23、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25、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26、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27、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28、遏(è):阻止。

      29、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翻译: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阅读全文]...

2022-06-24 06:43:16
  • 《沁园春长沙》读书笔记

  • 阅读
  • 《沁园春长沙》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长沙》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在*的诗词中,该词是各方一致赞誉的,其艺术成就多有论述,下面讲一点独特感受。

      当我们品味该词时,最初会觉得,从“独立寒秋”至“鱼翔浅底”是一幅湘江秋色图,一位青年在湘江边欣赏秋光,一切仿佛是静止的,凝固的,青年仿佛千百年前就站在那里了。他是谁?在想些什么?他是被贬长沙的贾谊?在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的湘江凭吊屈原?想象的时空是无限的。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如奇峰突起,使上述一切都动了起来,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它们都在“竞自由”!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说是“神来之笔”当不为过吧?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上阕铺陈“钱塘自古繁华”,下阕描绘了一幅西湖秋色图:“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随后是“千骑拥高牙”的达官出游图。最后归结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虽有人物动作,但只是静态写生,词句华丽却缺少灵魂。

    [阅读全文]...

2022-02-06 08:36:49
  • 《沁园春·长沙》赏析

  • 阅读
  •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格调雄浑,气象磅礴,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手笔之沉雄,足以显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放的气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沁园春·长沙》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阕揽景兴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视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以下七句,词人凝时空于一“看”字,以视野所叹来写湘江的秋景,使得这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前六句写远山、*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漓,气韵酣畅。流丹的枫叶,如染的层林,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作者从容写来,一振大方家数。然后即遗山光而专江色,“漫江碧透”与“万山红遍”交相辉映,一红一绿,色彩更为绚丽明艳。在明澈如镜的江面上,更有数不清的帆踪樯影,作者以“争流”二字,既有动感,又增盎然奋进之趣。

      写景至此,可谓备矣。

      但词人却未就此收住。仰望长空,俯察大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二句从《诗经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化来,自然贴切,全无斧凿之迹。“击”与“翔”全取动势,又为下句作了铺垫。至此,词人刷色已到尽处,这便自然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高度精辟、凝炼的诗句,诗人浓墨重彩之用意也昭然于目。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自然景观有明显的情绪性。宋玉《九辩》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这种萧瑟景象作了极力的渲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了文人创作的一种指定情绪。但*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一个新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走笔至此,已*上阕歇处,作者笔锋陡转,由眼前景推及茫茫宇宙并化景为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煞拍二句,慷慨激昂的情绪喷涌而出,虽为问句,实际上是作者肯定回答。这一问,排空而下,没有万钧笔力难作此等豪迈慷慨之语。“谁主沉浮”就是谁掌握领导权。词人虽未作答,但关切之情却已昭然。

      词至下阕,写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以“曾”和“忆”来追忆。旧地重游,往事历历,怎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触!想当年,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学*和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百侣”照应上阕的“独立”。下面七句,作者用一个“恰”字领起,这也是对昔日的战友和战斗生活的追忆。前四句状其风貌,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后三句由人及事对这批革命青年又作了进一步地刻画。橘子洲头,爱晚亭下,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写出了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斗篇章,他们以豪迈的气概,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阙“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地回答。正是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高的湘江中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乃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中流击水”,并不仅仅写青年人玩水的兴致,此中活现出大风暴里海燕们的慷慨意气,英武精神。全词就此收住,言犹尽而意无穷。读罢,但觉尺幅之中浩瀚之气玩索不尽。

      全词上阕主写景,但景中有情,那幅绚丽明艳的秋色图与作者昂扬激越的情调和乐观精神融为一体;下阕主写情而情中有景,那批壮志凌云、气盖山河的青年恰似搏击长空的雄鹰。而这一切又都是紧紧围绕“谁主沉浮”这根红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加以表现的。全篇格调雄浑,气象磅礴,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手笔之沉雄,足以显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放的气概。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注: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7)漫江:满江。漫:满,遍。

      (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12)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3)苍茫:旷远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注: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16)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17)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18)恰:适逢,正赶上。

      (19)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20)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21)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

      (22)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注:这两句是说,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2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24)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25)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26)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27)遏(è):阻止。

    [阅读全文]...

2022-04-07 10:59:14
  • 沁园春长沙全诗赏析(沁园春长沙原文格式)

  • 文|*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长沙】湖南省省会。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大风暴。在*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湖南掀起了新的反帝反军阀的运动,为北伐进一步鋪*了道路。在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严重关头,以*同志为代表的*列宁主义路线同以*、张国燾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作了坚决的斗争。一九二五年春,*同志从上海回到湖南,在家乡带病領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同志满怀激情写了这首词,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对中国人民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于寒秋之中的橘子洲头,望着湘江的水滚滚向北流去。这里描写了革命者的高大形象和頑强精神。“橘子洲”,湘江中的水陆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眼望秋后的群山,层层山林一片火紅象征着大好的革命形势高涨的革命运动,正象*所说:“中国是全国都布滿了千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滿江的水碧绿清澈,成百的大船争相行駛,象征着波瀾壮闊的革命潮流。舸(音葛),大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矫健的雄鷹在万里长空展翅飞翔,自由的魚儿在清澈見底的水中随意游动,一切生物都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比赛誰更自由自在。这里是說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为了争得生存和自由的权利而斗争。*说过:“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夺取*,巩固*。而*的拚死同革命势力斗争,也完全是为着维持他们的*。”

    【怅寥廓】惆怅地对着广闊的宇宙。这里是*对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向苍苍茫茫的大地发間,究竟由谁来主宰世界?发間中又含回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携来百侣曾游】*回忆起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期间,常和同学們携手并肩在橘子洲一带游覽、游泳,畅談国事,研究阶极斗争。“携”,邀、约的意思。“侣”,这里指同学、同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过去許多特出的不*常的斗争生活。“峥嵘”,形容山的奇特高峻,这里指不*常的激烈斗争。“稠”多,含有丰富多采之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说:……表青年人朝气莲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风华正茂”,指正富有朝气和才华。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最少保守思想…,”“挥斥”,意气奔放。“遒”,强劲之意。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说:“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青年运动的方向》)这里是指评论国事,发表揭露黑暗、宣揚革命造反有理的文章。

    【粪土当年万户侯】当年一切*的当权者被革命者看作粪土一般。“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万戶侯”,古时管一万戶的头头。这里是借指甘当帝国主义的奴才而欺压人民的*家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記不記得,游泳于江中,奋力搏水,激起的浪涛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里是鼓励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到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去鍛炼、去斗争,敢于在时代的洪流中高举起革命造反的旗帜,推动历史的车輪,向胜利前进。“遏”,阻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阅读全文]...

2022-07-26 04:00:16
  • 简析《沁园春·长沙》的炼字艺术

  • 艺术,阅读
  • 简析《沁园春·长沙》的炼字艺术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市场打过交道吧,《沁园春·长沙》是*的经典之作,那么这首词有哪些炼字艺术值得我们学*呢?欢迎大家阅读下文。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诗歌便是语言艺术中的极品。诗歌的语言不仅是凝练,而且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艺术的美感。为此,历代大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练字”的佳话。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代诗圣杜甫炼字的终极追求;“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苦吟诗人卢延让呕心沥血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推敲”语言的至诚肺语;“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更是欧阳修“咬文嚼字”的无悔的执着……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同样给我们树立了“练字”的经典范例。

      诗歌鉴赏的原则,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八字秘诀:“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常言说“诗言志,词言情”。“练字”当以“志”“情”为中心,营造特定的意境,读者由此领悟作者的“志趣”和“情趣”。

      为了便于理解《沁园春长沙》的练字艺术及练字原则,我们有必要先知人论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即在*8月28日离开韶山去长沙至9月上旬由长沙动身赴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所之间。这年秋,湖南*赵恒惕派兵逮捕*,面对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怀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重游当年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写下了这首作品。《沁园春长沙》是诗人*的开卷之作,也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

      下面我们来分析诗人是怎样“练字”的。

      一、“独立”传神。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杜甫《独立》诗云:“天机*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杜诗解》云:“操危虑深,故云‘独立’”。在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眼里,担大任者当独立于天地之间,天机在即,否者,何以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颖达疏:“君子于哀难之时,不有畏惧。”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道永恒,人生苦短。危难之际,能挽狂澜者,当挺身而出。想当年诸葛孔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是何等气魄?“独立”显现出诗人卓尔不群,激流永进,器宇轩昂,顶天立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那些“端坐独钓”洁身自好的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想,要是辛弃疾再世的话,他该会发出“生子当如*”的感叹吧?

      既突出形象又境界高远,非“独立”莫属。

      二、“万”“百”凸显豪放诗风。这首词的数词,富于力学美感,具有包罗万物,大气磅礴的气势。“万山”极言视野之广阔,胸襟之豪迈,宇宙之大尽收眼底;“万类”突出大自然的物种繁多,色彩纷呈;“万户侯”突出诗人傲视蝇营狗苟的军阀,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百舸争流”突出景象之壮观、竞争之激烈;“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气势之大。“万”“百”突出了多、壮、豪等力学上的崇高美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彰显诗人豁达的胸襟。在*的其他诗词中,用万、千、百等数词营造一种豪放、开阔的氛围,已成为他的风格。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和郭沫若同志》“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念奴娇井冈山》

      三、精选动词,形象入化。从全词看,“立”“去”“看”“染”“争”“击”“翔”“竞”“问”“携”“指点”“激扬”“粪土”“遏”等等动词的使用,无疑使词的意象鲜明而灵动。“立”,挺立,凸显诗人伟岸的身躯,大有天塌下来我来挡的气魄;“去”字耐人寻味,表面上看是写水流由高到低的运动规律,暗指旧世界将一去不复返,革命的洪流将浩浩荡荡,荡涤一切污泥浊秽;“看”字领起下文,使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尽收眼底,一眼洞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染”字写出“层林”在秋天颜色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化静为动,更加突出色彩的艳丽;“争”字,给碧绿透明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翔”则运用“移就”手法,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雄鹰展翅的矫健和在直视无碍的江水中鱼游的自由畅快,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也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崇高赞美之情。“问”有力发千钧之势,是屈原笔下的“天问”,一问贯古今,天理,人理,天人合一,意在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携”有“带领”的意思,彰显王者之风,领导本色,若是换了“随”或“跟”,则让我们感到作者“寂寂如众人矣”!“指点”再现王者之风,与后文“激扬”“粪土”一气贯通,表现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痛陈时弊,规划将来,蔑视当时一心抢地盘,不顾人民死活的军阀权奸;“遏”字尽显诗人带领的这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力量之大,气魄之雄!

      除此之外,这首词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准确到位。“寒秋”之“寒”,写出了季节之凄清、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写出了景色之热烈、奔放;“透”字力显江水之清澈,与长天一色;“苍茫”则写出了大地之广袤无垠,也写出了世界之广阔,宇宙之浩瀚,情势之复杂,心事之重重。“尽”“遍”“漫”等副词,则写出了景色之深,范围之广。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练意则为了显志。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知识拓展]

      词牌·沁园春介绍

      沁园春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韵;下片十二句,五*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孤字可仄)第三句起*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仄*,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仄相同。此调常用对仗句。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仄仄**,仄仄仄*(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中仄,中*中仄,中*中仄,中仄**(韵)』。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中*中仄,中仄**中仄*(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仄,仄中*中仄,中仄**(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增韵)中仄**(韵),仄中仄**中仄*(韵)。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中仄,中*中仄,中*中仄,中仄**(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中*中仄,中仄**中仄*(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仄,仄中*中仄,中仄**(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填*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仄转换、*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阅读全文]...

2022-04-25 00:32:58
  • 沁园春长沙原文与赏析

  • 阅读
  • 沁园春长沙原文与赏析

      《沁园春·长沙》是*代诗人*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改造旧*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三句六*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等变体。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阅读全文]...

2022-01-25 10:14:07
  •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及特色

  • 创作,阅读
  •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及特色

      引导语:《沁园春·长沙》是我国伟大领导人也是诗人*所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及特色,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日,*在韶山*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所,在长沙,*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特色】

      *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他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画,并即景抒情,大胆发问,“谁主沉浮”。词的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为读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环境。“独立”二字,进一步突现了词人雄立橘子洲头、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伟人的青年风采由此跃然纸上,横空而出。接下来的七句由一个“看”字总领,通过“万山”、“漫江”、“霜天”、“飞鹰”、“游鱼”等一系列意象,不断地变换“看”的视角,将“远眺”、“*观”、“仰视”、“俯瞰”四个角度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艺术张力,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动、活泼、壮丽起来了。上片的后三句,通过一“怅”一“问”,则更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萧杀、感伤的季节,是文人骚客容易产生“悲秋”情调的季节。“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同志面对“寒秋”,他欣然命笔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则一反传统手法,描绘的是色彩斑斓的秋之壮景,展示出他阔大的胸襟和卓尔不群的抱负。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句开启下片,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一个“忆”字,使词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干,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激扬文字,视军阀统治者如粪土。一个:“记”字,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流击水图”,手法极为夸张,壮志豪情万丈,一代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胆识、有志气,“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就是主宰*命运和前途的“同学少年”。

      清代的`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景是客观存在的,情则是主观的,因事而生的。情和景不是*行的,更不是对立的。作者在描写客观景物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观察、描绘的,作者情感的哀乐则直接笼罩在他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上,或哀或乐,或喜或悲。大多数人,尤其是古代作家,写寒秋常常离不开“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萧杀之气,而*的《沁园春·长沙》中展示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壮丽秋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泼场面。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在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对这大好的自然,有一种勇敢地投身于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大任的大无畏精神。整首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的,风格是豪爽奔放的。至此词中豪情的抒发与壮景的描写是和谐统一的,正所谓“情乐则景乐”。

      “独立寒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浪遏飞舟”,*同志以天下为己任,于改造旧世界的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今天,我们诵读、鉴赏、品味《沁园春. 长沙》一词,面对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我们仍能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拓展

      作品鉴赏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专家鉴赏

      现任湖州市中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莫银火:*的《沁园春·长沙》却是心忧天下,豪气干云,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

    [阅读全文]...

2021-12-28 16:16:22
  • 沁园春·雨

  •   杨凌风光,

      千里田园,

      万里雨飘。

      望杨凌内外,

      唯雨莽莽,

      渭河上下,

      又添涛涛。

      路舞银蛇,

      楼立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曰,

      看美丽杨凌

      分外妖娆。

      杨凌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新疆,

      略输文采。

      北京上海,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古城西安,

      只识发展论长安。

      俱往已,

      说风流之城

      还看杨凌。

    [阅读全文]...

2022-01-07 20:41:29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句子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语录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说说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名言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诗词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祝福
沁园春长沙古诗的正确读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