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梅古诗其二中的词语理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雪梅古诗其二中的词语理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雪梅古诗其二中的词语理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雪梅古诗其二中的词语理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初中词语积累及解释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词语积累及解释,欢迎阅览。
1、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2、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3、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4、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规矩。
5、安民告示:安定人心的布告。现多用来比喻*或机关团体等在做某事之前,把有关内容、要求等 先让人知道的通知。
6、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步骤、顺序进行。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 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7、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 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从前。
8、大功告成: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9、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0、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11、大张旗鼓:张:陈设,展示。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1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13、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4、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15、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16、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7、得天独厚: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18、得心应手:得:想到;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19、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20、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21、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2、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23、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24、掉以轻心: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25、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26、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27、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28、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29、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30、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31、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2、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33、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34、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35、反躬自问: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36、饱经沧桑:饱:充分。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37、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38、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39、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40、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41、鞭长莫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贬义词
42、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43、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44、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45、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46、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47、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48、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49、博古通今:通:通晓。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初中词语:陶醉具体解析
陶醉,汉语词语,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词语:陶醉具体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文发音:陶醉[táo zuì]
词语解释: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义词:沉浸、沉溺、迷恋、沉迷、耽溺、沉醉、着迷、入迷
用陶醉造句
1、悦耳的音乐令人陶醉。
2、美丽的九寨沟是一个多么令人陶醉的地方啊!
3、他为邻人们的羡嫉而陶醉。
4、九寨沟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令我久久陶醉于这美景之中。
5、这是一种易使人陶醉的经历。
6、他们完全陶醉在音乐中。
7、这令人陶醉的地方被开发商建成旅游区了。
8、他们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
9、我早已陶醉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让我仿佛置身于幻想中。
10、看着满山苍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不禁陶醉了。
11、桂林山水令人陶醉,旅客们一个个流连忘返。
12、美妙的旋律总能令人陶醉其中。
13、我看这,满山苍翠,呼吸这,清新的空气,我不禁陶醉了呢!
14、在这微风吹拂和波光闪烁的河上溯流而上,真是令人陶醉。
15、我陶醉于被浓厚文化色彩点缀的人生!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流连忘返。
16、她那歌喉的魅力令观众陶醉。
17、面对这么多美丽的风景,我们能不陶醉其中吗?
18、花园中,我被这清新的花香陶醉了。
19、在这空旷的原野上,遍地织满金黄色的菊花,令南来北往的游客陶醉其中。
用陶醉的*义词造句
沉浸:有时候我觉得,沉浸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里是一种精神的放纵,虽然有效,但不持久。
迷恋:这里的风景如此优美,怎能不让人迷恋?
沉醉:他沉醉与大自然的美好中,将所有烦心事抛于脑后。
着迷:北京奥运使一些不关注体育的人也开始着迷运动了。
入迷: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陌生但又令人入迷的社会。
【扩展阅读:怎么做好*义词的辨析与使用】
1、*义词解释:*义词是指意思相*或意义相同的词语。(*义词是意思相*,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简单”强调难易程度低,结构简单不复杂,人比较单纯之类的;“简洁”可以强调不拖拉不繁琐。“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鼓舞、鼓动、煽动都是有激发人的情绪而让人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舞是褒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却是贬义词。
5、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6、适时使用*义词,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精心选用*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又可让文章生辉。这就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了。
高中词语大全及解释
高中词语积累是很重要的,一起来看看分享的高中词语大全及解释吧!
1、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惯不易改变。
2、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3、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5、心花怒放: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6、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7、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装**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8、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9、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0、时乖运蹇:指时运不好。
11、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1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13、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
14、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5、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16、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7、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18、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到极点。
19、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20、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21、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
22、门庭若市: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3、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24、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多用以感叹世风浅薄。
25、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26、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体,行。
27、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28、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29、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30、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31、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2、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33、夙兴夜寐:起得早,睡得晚,形容勤奋不懈。
34、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35、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36、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3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38、痛心疾首:形容伤心悔恨之极,也形容怨恨之深。
39、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40、喜眉笑眼: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41、哀鸿遍野:比喻**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42、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3、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44、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45、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6、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47、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48、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49、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汉语中词语的短语类型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语中词语的短语类型,一起来看看吧。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等。
1、类型
⑴ 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⑵ 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⑶ 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⑷ 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⑸ 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例如: 工厂 农村 我 你 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⑴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⑵ 大小顺序:省、市、县
⑶ 年龄顺序:老、中、青
⑷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接*文学和爱好文学
⑸ 语言*惯: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
3、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勤劳 勇敢 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1、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⑴ 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⑵ 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2、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例如: 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 丢下它 发展生产 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 恢复*静 爱热闹 下决心 有幽默感 像珍珠
四、述补短语
A、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例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跑得快 、走的急
五、形补短语
B、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 机灵得很 密得不透气 漂亮极了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结构形式:A名+动 B名+形 C代+动 D代+形
例如:
觉悟提高 思想**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例如: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他中等身材
七、复指短语
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
例如:
赞美会让人把正确的事情做下去,把不正确的事情停下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简短词语,希望大家喜欢。
1、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该得到的要付出努力抓到手,不该得到的想也不要去想。
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
6、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7、沉默,是一道风景,人生的快乐与悲苦,与得失纠缠,与是非相伴,与成败共生。
8、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9、一根经验的荆棘抵得上忠告的茫茫荒原。
10、有些话是来不及说吧;也有些话其实不用说;更有些话,想说,却从来没有说出口;有些话,一辈子只说一次,就够。
11、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貌比较没烦恼。
12、不要太高估自己在群众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3、忽然很想醉,是因为早已心碎;忽然很想睡,是因为心里早已疲惫。
14、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我们的全部。不必要挑剔生活的不如意,所有的一切不外乎是自己的天真遇上了社会的现实罢了。成见不如理解,抱怨不如放下。
15、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所谓“古多角度鉴赏”,是指要求考生就某一首(一联、一句)词的表现手法(或技巧),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这种题型通常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本文试以南宋邓剡的《唐多令》一词的鉴赏为例,谈谈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希望考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这首词并对题目进行初步的思考。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又日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字光荐,号中斋,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题目:请你就词中画线句的表现手法,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如何解答此类古诗词多角度鉴赏题,这里提醒考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
第一,知人论世,把握主旨。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因为诗词作品往往表现作者的情怀、志趣,并与作者的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个性有关,所以要“知其人”;又因为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跟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密切相关,所以要“论其世”。因此,考生在动笔鉴赏之前,首先要理解诗词作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唐多令》一词下面所附的“注释”不难看出:这首词是邓剡被俘北上,途经建康时所作。作者触景伤情,吊古伤今,全词抒发的是自己的流亡之苦和亡国之悲。
第二,通观全篇,选准角度。
一般来说,考生对古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应该全面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谓“思想内容”,是指古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寄托的情感。所谓“表现形式”,是作者在要表达主旨和情感时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但无论从什么角度鉴赏古诗词作品,都要从该作品的整体出发,把握作品的基调和总的倾向。故解答此题,考生先要通观全词,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作全面而深入的阅读分析,以求选准鉴赏的角度。
第三,指向明确,目标单一。
除极少数情况外,高考古诗词多角度鉴赏题通常仅仅要求考生就其“表现手法”任选某“一个”角度来鉴赏。因此,考生答题时所选择的鉴赏角度务必要指向明确,目标单一。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切忌脱离文本去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切忌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言不及义的任意罗列。
第四,表述流畅,要言不烦。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每一道主观题都对语言表达有较高要求,古诗词多角度鉴赏题自然也不例外。考生在选准角度动笔鉴赏时,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做到准确、规范、简洁、流畅,切忌语言筻拢辞不达意。
下面是该题的三个不同角度的鉴赏实例,供同学们参考与借鉴。
[例一]本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把自己对国家破亡后感到无比悲伤的情绪都融入在这深秋的雁、月、芦花等让人感到凄凉、萧索、悲伤的景象之中,亡国的悲伤之情与眼前的悲凉之景和谐地统一。
[例二]此句中的“和”和“宿”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南雁孤单落寞,无家可归,只得“和明月,宿芦花”。大雁的这种“寄寓”的孤寂无助之感恰与作者亡国被浮后的孤独愁苦悲伤之情相一致,表达出作者内心无以名状的惆怅、落寞和悲苦之情。
[例三]作者在色彩的描绘上颇具匠心。苍白的月光下,一望无垠的白色芦苇丛,这种单一的冷色调给人视觉上造成的冲击直接导致了心理上的冲击:凄凉、落寞,更加渲染了作者的亡国和漂泊之痛,凄凉哀婉,读之令人恻然。
上述三个不同角度的鉴赏示例,基本上都是紧扣以下三个要素来构思成文的:首先,选准鉴赏的切入角度;其次,结合该词句的内容对鉴赏角度进行简明的分析;最后,结合该词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写出表达效果。也可以用一公式简单地表述为:表现手法的鉴赏=鉴赏角度+具体表现+表达效果。由于这三位同学熟练地掌握了诗词鉴赏的一般结构特点,故所写出的鉴赏语段均层次清晰,言简意赅。
[语文古诗词通观全篇才能准确理解]
1、《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2、《行路难三首.其二》
唐代: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3、《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4、《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5、《贫女》
唐代: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译文: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听听音乐
放松放松再放松,看一场好看电影,活吃顿自己最爱大餐,要不去旅游,都是很好放松方式。有时别人误解的确很冤,但没法,我们是**必须学会忍耐和克制。过段时间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行路难》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路难》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指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指出下面句子主要停顿处标示有误的一项()
A.直挂云帆/济沧海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山多胜迹,风骚贯古今。下面是围绕主题搜集的经典诗文,请你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①______________;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野尽,②______________。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③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④______________。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⑤______________;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_________。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⑦______________;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⑧______________。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参考答案:
1.B
2.C
3.B
4.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7.①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江入大荒流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徙倚湖山欲暮时 ⑤举杯消愁愁更愁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铜雀春深锁二乔 ⑧不尽长江滚滚流
(意对即可)
梅雨潭阅读理解
《梅雨潭》旁有亭翼然,凭栏寒气袭人,沁感肺腑,俯瞰潭水碧波粼粼,令人心旷神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雨潭阅读理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说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朱自清先生在写梅雨潭使用了许多比喻句,请你用“——”画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2、这个瀑布潭为什么叫“梅雨潭”呢?
3、这段文字总,许多动词用得很有讲究,比如:“踞”字体现出梅雨亭的( ),而“浮”字有突出了亭的( ),像这样用的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 ),表现出( )。
参考答案:
1、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就是梅雨潭的由来。
2、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就是梅雨潭的由来。
3、“踞”字表现出梅雨亭的雄伟 ,而“浮”字又突出了亭的轻盈,像这样用得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镶” ,表现出了梅雨亭的优美
(二)(节选自《绿》)
小题1: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是:() 。(3分)
小题2:“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吸引”好不好,为什么?(2分)
小题3: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 “女儿绿”?(2分)
小题4: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有何用意?(2分)
小题5:文段中先称梅雨潭绿为“她”,后来又称为“你”,这种人称的转变,有何表达作用?(2分)
小题6:选文的语言有三美:绘画美、动态美和音乐美。请从动态美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小题1:醉人,奇异,似*似远
小题2:不好。“招引”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梅雨潭绿的无穷魅力。“吸引”则无此效果。
小题3:“女儿绿”突出了绿的柔美,与上文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照应,表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
小题4:运用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
小题5:人称的转换是作者感情越来越强的表现,最后用第二人称,使抒情更直接、强烈,更好地抒发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之情。
小题6: “皱缬”“摆弄”这两个动词将梅雨潭的绿拟人化,写出了梅雨潭绿的`娇艳、柔美、纯净的特点。(意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的语句是“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从这些语句中不难提取出“醉人”“奇异”“可爱”“似*似远”等。
小题2:试题分析:“招引”与“吸引”做一下比较,很容易发现两词的区别在于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更形象更生动。
小题3:试题分析:女儿绿”出现在文章最后,“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根据全文内容,我们不难分析出,这个名字是对梅雨潭绿的赞叹,写出了她绿得奇异、可爱,表达了对梅雨潭绿的喜爱之情。
小题4:试题分析:题干问题出现的语段是“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很明显,作者把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与梅雨潭的绿进行了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绿得奇异。
小题5:试题分析:由她到你,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交流抒**感,如果指物,还达到了拟人化的效果。
小题6:试题分析:审题之后,我们要抓住题干中的“动态美”加以理解,即要到画线中找体现梅雨潭的动态的有特色的动词加以分析。如“皱缬”“摆弄”既有拟人化效果,又有动态之美。
《掌心化雪》阅读理解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掌心化雪(18分)
那个时侯,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的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似的,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到:“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奖品是围巾,三等奖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句中的“雪”如何理解。(3分)
小题3:结合文中画线句,揣摩她此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3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小题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体会。(10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年轻的语文老师以作文竞赛发奖品的形式巧妙地对她施以援手帮她度过了严冬,并在她心中悄悄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使她长大后能够帮助别人。
小题2: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雪,实际上是指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孤独、寂寞等。
小题3:示例:老师啊,老师,我感谢您,是您对严寒中的我巧妙地给予了帮助,维护了我的自尊您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长大后我一定要像您这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题4:要点:是一位充满爱心、善解人意、而又讲究方法,能够维护学生自尊的好老师。结合文章内容
小题5:要点: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固然是一种美德,可是如是方式不对,同样会对受帮助人造成伤害,在心灵上留下阴影。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帮助别人时,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以维护对方的自尊。
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提示,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参照,将全文情节划分成五层,然后按示例依次概括填写。语句要简要,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一句“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理解即可,此句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雪”是什么。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暖了心”一词,用一众人称亲*的称呼老师,对老师的关怀与帮助表达由衷的感谢。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人物言行的描写和作者带有情感倾向的语言,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精神品质几个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从付出一点爱心能给别人莫大的温暖这个意思上谈感想即可。
雪梅古诗其二中的词语理解
古诗中词句理解的方法
现代古诗二首的词语理解
鸟古诗的理解词语
日积月累梅花的古诗理解词语
古诗中的词语理解和方法
雪梅古诗后两句的理解
客中行古诗的词语理解意思
理解古诗词语的方法
白梅的古诗理解
梅花古诗的理解
墨梅古诗的理解
关于雪的古诗及理解
中国古诗梅栏竹菊的理解
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古诗中词语的文化
古诗高中山园小梅的理解
对古诗词中的词的理解
雪梅其二的古诗和词语意思
古诗词中词语的意象
墨梅古诗的阅读理解
古诗中词的讲解
古诗当中难以理解的词
咏雪古诗的句子理解
古诗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古诗中的兴理解
二中爱考的古诗
对古诗中的雨的理解
古诗中对七的理解
古诗中言志的理解
古诗中诗人常表达的情感
大学课本中的古诗词
写木梨的古诗
登鹤雀楼古诗的诗意
四个字的古诗要好的
关与母亲的古诗
含熟字的古诗
关于谦虚的古诗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大全
带坟的古诗
有你一人的古诗
观察角度的古诗
描写女子的腰的古诗词
关于天下名楼的古诗词
古诗中写春天的七律有那些
写古诗词的歌曲
以宸开头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优美的字词词
想给老师的古诗词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评论
藏在古诗文中的精彩范文
充满恨意的古诗
70-80字的古诗
清明节的古诗改成剧本
毓秀的古诗
表达离达之情的古诗与题目
借钱难的古诗词
古代信守承诺的古诗
古诗乐游原李商隐的
形容不喜欢一个人的古诗
祝大家元宵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