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的古诗

关于乌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乌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乌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乌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 语录(1) 说说(3) 名言(483) 诗词(408) 祝福(1k+) 心语(51)

  • 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

  • 文学
  • 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注音:

      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

      kěn yǔ jun1 wáng juàn tǔ lái ?

      乌江亭介绍: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乌江亭 王安石翻译: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乌江亭 王安石字词解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乌江亭 王安石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2022-04-22 10:25:36
  • 乌江啊乌江

  •   文/迦蘭

      乌江啊乌江

      你隔断了我们的情缘

      任我千娇百媚

      倾国倾城又能怎样

      那一抹绝色的红

      是霸王你心中永远的殇

      乌江啊乌江

      你可曾看到为寛君心

      我强忍生死离别的悲伤

      为君轻点娥眉淡梳妆

      万般柔情牵情肠

      怎奈四面的楚歌天地两茫茫

      乌江啊乌江

      你可听见

      我幽婉歌声为君唱

      劝君饮酒莫惆怅

      舞步凌乱泪成行

      君拥入怀的深情怎舍放

      乌江啊乌江

      你可曾知道

      我的霸王有盖世的气魄

      更有你的正义和善良

      我要颠覆世人对你的评说

      你在我心中万古流芳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03:53
  •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

  •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先请你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问题:

    1)目的和手段哪个更重要?

    2)如果只能二选一,那么你愿意做一个高贵的失败者,还是做一个不要脸的成功人士?

    在今天这样一个*民时代,我相信有很多人即便嘴上说手段更重要,但心里也会倾向于目的;即便嘴上说不介意高贵地失败,但心里还是羡慕那些凭着卑鄙伎俩赢得成功的人,反正成功之后会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的黑历史洗白。

    1. 底线决定成败

    乌江亭在今天的安徽乌江浦,传说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

    楚汉相争的最后关头,项羽被困垓下,在四面楚歌中带着仅余的八百多名骑兵突围,一路斩将夺旗,跑到乌江岸边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二十多人。

    乌江亭长早早准备好渡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毕竟也有幅员千里,人口几十万,您回到江东也足以称王。现在在这里,只有我手上有船,您只要上了船,汉军就算追过来也没办法渡江。”

    但项羽笑一笑,拒绝道:“这是上天要让我死,我又何必渡江呢?况且当初我带领八千名江东子弟渡江西征,如今如果我只身回到江东,就算江东父老对我有感情拥戴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呢?就算他们什么话都不说,我也抹不去心里的愧疚。”

    这段对话是司马迁写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的,活灵活现。就这样,项羽带着最后的二十几名兄弟下马步行,和汉军短兵相接,重伤之下自刎而死

    这一段惨烈的历史让*反复写诗吟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

    在杜牧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总会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既然如此,男子汉就不应该计较一时一地的胜败得失。就算败了,正确的做法是“包羞忍耻”,不要让愧疚感和羞耻心压倒理性和勇气,何况在大后方的根据地还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可以为自己所用。

    如果项羽听从了乌江亭长的劝告上船渡江,将来很难说不会卷土重来,洗刷垓下一战的耻辱。创业这种大事,最需要的就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换句话说,项羽这一仗虽然败得很惨,但还远没到把老本输光的地步,只要保持赌局不散,永远都还有翻盘的机会。

    话虽然在理,但我们很熟悉的诗里,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讲出了相反的意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看来,项羽正因为不肯渡江,有这种铮铮铁骨在,才成为了令人尊重的人杰和鬼雄。如果他渡了江,那就不再值得尊重了。

    两首诗貌似都有道理,那么项羽到底该不该渡过乌江呢?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道德困境。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换做刘邦,会不会渡江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他不但会渡江,还会把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全部抛弃在岸上甚至抛进江里,只求小船可以减重,逃命能逃得快些。

    这种事刘邦真的做过,他在逃命的时候为了给车子减重,三番五次把亲生的一对小儿女推到车下。是驾车的人看不惯,又三番五次停下车把小孩子抱上来,最后几乎要和刘邦翻脸,这才保住了孩子。刘邦虽然气不过,但为了逃命,毕竟不敢得罪驾车的人。

    2. 不同时局下的不同解

    楚汉相争,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刘邦却是*民出身,参加公*,入职做了秦朝的基层管理干部,以流氓无赖的作风闻名乡里。

    当两个人都成了创业家,还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的时候,输赢的关键就是拼人品。

    所谓拼人品,不是拼谁的人品更好;恰恰相反,谁的人品更差、底线更低,谁的赢面就更大。于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刘邦从来不在乎撕毁盟约、背信弃义,也不在乎父母妻儿的死活,更不信任身边出生入死的战友,待人接物也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礼数。

    你也许不能理解这样一位领袖怎么可能赢得支持,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但刘邦的无赖嘴脸自带一种领袖魅力,封官许愿给好处也从来都不含糊,反正等将来局面稳定下来,这些好处都还可以慢慢夺回来。

    刘邦对秦朝也没有任何的深仇大恨,他甚至是这个新兴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的目的比项羽单纯很多,心里只有创业这一个目标。目标既然单一,所有手段自然都是为了这个一个目标服务;对秦朝既然没有仇恨,做决策自然也就不容易被感情蒙蔽。

    项羽却背负着国仇家恨,颠覆秦朝对他来说既是创业,同样也是复仇。两个目标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怎样才是正确的抉择往往说不清楚,也往往会顾此失彼。

    在项羽那里,复仇是最高尚的事业,创业只是复仇的副产品。但在刘邦那里,创业才是唯一的目标,复仇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喊出来的一句口号。

    复仇是为了“义”,创业是为了“利”,到底应该重义轻利还是应该重利轻义?

    在项羽那里,既然完成了覆灭秦朝的大业,“义”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的楚汉相争无非是利益之争,不足以在一颗高贵的心灵里激发出百折不挠的耐受力。在乌江岸边保持尊严地战死,也不算什么不能接受的结局。

    所以诗人们对项羽总是寄予更多的同情,还用各种话来挖苦刘邦这位成功人士。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这首《题乌江亭》就显得格外标新立异,很让人看不惯。有人批评杜牧为翻案而翻案,只是博人眼球罢了。

    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杜牧的翻案当然也有着当代史视角之下的理由。

    当时的唐朝已经因为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变得不大稳固了,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中央朝廷的任何一次反抗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对自己的政治能力和军事才华非常自负的杜牧,当然更会看重百折不饶的精神。

    同样道理,李清照那首《夏日绝句》也是为时事而发的:那正是北宋和南宋之交,金兵南下,宋朝君臣仓皇南渡,因此宁死也“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形象就显得尤其高大,也反衬出宋朝君臣格外的猥琐。

    杜牧的诗在后世不断引起回应,最著名的例子,有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对杜牧的翻案文章再做了一次翻案,认为江东子弟疲于征战,已经不愿意再为项羽卖命了。

    更加令人伤感的是明末清初之际张煌言的一首《过乌江》:

    旌旗垓下亦堪翻,战士其如忆故园。

    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

    张煌言是一位反清复明的义士,在接连败北的遭遇里产生出刻骨的绝望。他在追问自己:项羽旗下的战士们真的思念家乡吗?沦陷在清朝统治之下的大明子民真的怀念明朝吗?

    项羽就算渡过乌江,怕也没有江东子弟愿意追随他了,就像自己打起反清复明的义旗,竟然没有几个人真的追随自己一样。

    高贵的操守只存在于遥远的历史和古代圣贤留下的书本里。而那些熟读历史书和圣贤书的当代精英,早已经在心底最深处主动发生了知与行的分裂,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贵的死亡不但得不到呼应,甚至得不到同情。

    总结

    [阅读全文]...

2022-02-10 23:07:28
  • 杜牧唐诗《题乌江亭》

  • 唐诗,文学
  • 杜牧唐诗《题乌江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唐诗《题乌江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言】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翻译】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鉴赏】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阅读全文]...

2022-01-22 02:52:58
  • 杜牧《题乌江亭》

  •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阅读全文]...

2022-07-06 19:20:21
  • 心里梦里的乌江组诗

  • 心里梦里的乌江组诗

      依水而居

      依水而居,是一种感动

      乌江在窗檐

      一个季节,一张脸孔

      与心情一起浮动

      春水荡漾,夏水喧嚣

      秋水澄碧,冬水静穆

      随你神思飞扬

      依水而居,是一种惬意

      乌江在窗前

      一粒细沙,一丝微风

      与感觉一起奔流

      逝者如斯,来者如斯

      追忆如昨,流连如昨

      随你风情万种

      依水而居,是一种幸福

      乌江潋滟的生命

      几多幽梦,几多憧憬

      与悲欢一起泼洒

      少年张扬,青年慷慨

      中年沉稳,老年坦荡

      随你大爱无疆

      窗上的风铃

      在北京八达岭下的小摊上

      寻一挂黑铁风铃

      悬在我乌江的窗檐

      只为有一天

      江风呜咽

      江流激越

      风铃低鸣

      捣鼓在我的窗前

      漾 一曲自然的交响

      八达岭的风,乌江的风

      地北天南的风

      让黑铁风铃梦忆成河

      偶尔,风声乍起

      摇曳的铃响

      染我一心的轻悦

      八达岭沉寂在记忆里

      乌江在历史长河里静默如画

      一念而蹴

      一挂风铃,一窗清丽

      175水位

      三峡大坝175水位

      让乌江睡了

      处子一般沉睡在慈母的臂弯

      轻轻的鼾息

      惊起伫足的灰鹭

      翩翩落脚崖岸的树间

      我心上的乌江

    [阅读全文]...

2022-04-07 05:31:37
  • 慈乌夜啼古诗

  • 写作
  • 慈乌夜啼古诗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慈乌夜啼古诗,欢迎来参考!

      慈乌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译文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注释

      ⑴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哑,音。

      ⑵经年:终年、整年。

      ⑶故林: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⑷夜夜夜半啼:每晚在半夜里啼叫。夜夜,每天晚上。

      ⑸沾襟:眼泪沾湿衣襟。襟,音 ,同「衿」,上衣的前幅。

      ⑹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餵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餵养母亲,这叫做反哺;引申是说:报答父母的恩情。哺,音 ,餵养。

      ⑺尔 :你。

      ⑻不任:不能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任,因为押*声韵的关系,音。

      ⑼吴起:战国时鲁国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然后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

      ⑽殁: 死亡。

      ⑾丧不临: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然后古代*俗,父母或尊长过世,然后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⑿嗟哉:叹词。嗟,音。

      ⒀斯徒辈:这一类的.人。斯,此、这。徒、辈都是类的意思——

      ⒁复 又:这里是加强语气。

      ⒂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是当时有名的孝子。

      鉴赏:

      1、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曰: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笔者在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2、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3、白诗借物言志,以鸟喻人借慈乌鸟表达自己的愧恨和哀伤。又运用典故借吴起、曾参事,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诗歌的情感。孟诗运用细节描写,用“临行密密逢”的动作描写与“意恐迟迟归”的心理描写,描摹出母亲的慈爱,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用比喻直抒胸臆,表达游子回报母爱的决心。

    [阅读全文]...

2022-01-19 22:51:39
  • 诗名含有乌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乌字的诗词

  • 乌乌歌

    乐雷发〔宋代〕

    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呼乌乌。深衣大带讲唐虞,不如长缨系单于;吮毫搦管赋“子虚”,不如快鞭跃的卢。君不见前年贼兵破巴渝,今年贼兵屠成都;风尘澒洞兮豺虎塞途,**如麻兮流血成湖。眉山书院嘶哨马,浣花草堂巢妖狐。何人笞中行?何人缚可汗?何人丸泥封函谷?何人*定天山?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朝谭回轲兮夕讲濂伊。绶若若兮印累累,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有金须碎作仆姑,有铁须铸作蒺藜。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死诸葛兮能走仲达,非孔子兮孰却莱夷?噫!歌乌乌兮使我不怡,莫读书!成书痴!

    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刘商〔唐代〕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月明露湿枝亦滑,

    城上女墙西月低。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过乌利岩寻乌利仙修炼故迹

    欧大任〔明代〕

    仙灵有窟宅,瑶木带岩扃。我行访名山,始识乌利名。

    万里从罡风,飘飖云中行。借问此何所,乃是真人庭。

    餐霞结灵气,晞发朝阳升。羽化入帝乡,倏忽见云軿。

    愿言从之游,斋洁练我形。纵身天汉上,谢彼尘世荣。

    玄洲邈何在,咫尺昆崙城。从此游无穷,延年以长生。

    乌乌歌

    乐雷发〔宋代〕

    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深衣大带讲唐虞,不如长缨系单于。吮豪搦管赋子虚,不如快鞭跃的卢。君不见前年贼兵破巴渝,今年贼兵屠成都。风尘满面洞兮豺虎塞途,**如麻兮流血成湖。眉山书院嘶哨马,浣花草堂巢妖狐。何人笞中行,何和缚可汗。何人丸泥封函谷,何人*定天山。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朝谈回轲兮夕讲濂伊。绶若若兮印累累,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有金须碎作仆姑,有铁须铸作蒺藜。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死诸葛兮能走仲达,非孔子兮孰却莱夷。噫,歌乌乌兮使我心不怡。莫读书,成书痴。

    二月十七夜与诸弟小酌尝榧实误食乌喙乌喙堇

    周必大〔宋代〕

    伏神老芋不伤生,江蠏蟛蜞祸亦轻。我独好奇尝酒堇,误思榧实杀三彭。

    城上乌者取晋叔向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之谓而作

    陆仁〔元代〕

    城上乌,群相呼。群相呼,护其雏。公侯干城民父母,官军见贼莫遁逃。城中之民势亦孤,安得千金觅壮夫。城上乌,乌有翮。东西引雏飞格格,胡为群来尽红帕。驱民登城要相杀,乌啼城头头亦白。

    二月十七夜与诸弟小酌尝榧实误食乌喙乌喙堇也古书云以堇寘酒**戏成小诗

    周必大〔宋代〕

    伏神老芋不伤生,江蟹蟛蜞祸亦轻。我独好奇尝酒堇,误思榧实杀三彭。

    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因赋诗奉赠义乌乃㒒乡邑故为语不觉其过多然眷眷之情溢于辞矣

    王祎〔明代〕

    黄君古君子,制行粹且夷。恂恂美仪矩,蔼蔼赡文辞。

    峨冠映长鬣,大布以为衣。去岁应辟举,来自旴江湄。

    久为金陵客,旅食困盐齑。层楼断春梦,新亭伤夕晖。

    邂逅展良晤,游从获委蛇。苦乏尊中物,清茶瀹新磁。

    朝家方需贤,用以备羽仪。如君真典刑,朝著合先跻。

    今兹得一官,其职在勾稽。道明虽怏簿,毋乃秩犹庳。

    吾闻君子心,爱民仁所推。苟不务泽物,卿相亦奚为。

    乌伤古汉县,土壤非膏腴。我实此邑民,*俗固昔知。

    君今莅其邑,为尔略陈之。昔当暴秦世,孝子曰颜宜。

    亲丧负土葬,哀感群乌飞。衔土来致助,吻伤血流滋。

    邑由是得名,遗冢故累累。凄凉千载下,林风撼馀悲。

    建炎宋南度,中原戎马驰。时维宗忠简,独建勤王师。

    汴京既恢复,渡河将有期。回銮二十疏,沥血以陈词。

    神州未全璧,讣表砉缄哀。遂隳中天业,南北成分离。

    至今读遗事,令人双泪挥。忠孝实大节,至行出天彝。

    吾邑乃兼有,简册耿光辉。馀*之所被,其民良易治。

    可施礼义化,难用威诈驱。奈何迩年来,其力不胜疲。

    诛求苦无艺,大小含创痍。须凭长民者,煦妪勤抚绥。

    苟复事敲扑,愈使其心乖。至公民不病,至诚民不欺。

    以故昔循吏,务先恩惠施。所居其民富,所去民见思。

    愿君勉自奋,前哲谅堪追。华川十里泽,*在县郭西。

    曩当岁大比,吉谶验清漪。暑雨芙蕖渚,春风杨柳堤。

    [阅读全文]...

2021-11-25 01:03:20
  • 含有乌字的古诗词 带乌字的诗词名句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嬛嬛一袅楚宫腰。——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佚名《战城南》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管子·形势》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后汉书·列传·乌桓鲜卑列传》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韩非子·观行》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相逢不尽*生事,春思入琵琶。——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李白《古朗月行》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李白《乌夜啼》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上南花》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韩偓《晓日》

    [阅读全文]...

2021-12-11 07:27:28
  • 《乌江亭》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 《乌江亭》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作品原文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作品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作品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作品鉴赏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的革新的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2022-05-20 19:17:01
乌江的古诗 - 句子
乌江的古诗 - 语录
乌江的古诗 - 说说
乌江的古诗 - 名言
乌江的古诗 - 诗词
乌江的古诗 - 祝福
乌江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