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关于古诗中的生物常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生物常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生物常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生物常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9) 说说(25) 名言(10) 诗词(979) 祝福(18) 心语(2k+)

  •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点

  • 保护,教育
  •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词:

      1、生物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就地保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3、迁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移人动物园、水族馆和濒临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护与管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

      语句: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

      ②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③潜在使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①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物种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

      ②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世界物种多样性减少;我国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③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诬赖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①就地保护:

      a、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对象主要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②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4、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犀牛、野马和新疆虎等。还有不少动物灭绝了未被人发现或确定。

      5、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生等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6、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银杉、水杉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7、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是我国古老的物种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阅读全文]...

2021-12-15 07:20:18
  • 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 文学,初中
  • 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在整个初中学*阶段里,语文老师都会或多或少讲到一些文学知识,这些文学知识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文学常识,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中考语文考试常常会考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欢迎阅览!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全文]...

2022-06-19 19:05:00
  •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知识点有哪些

  • 高考,教育,高中
  •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知识点有哪些

      生物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特别对于理科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部分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细胞的分子组成必考知识点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又称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导致不适或疾病。如:缺Fe性贫血、缺Ca则引起抽搐、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缺Mg则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细胞的增殖必考知识点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3、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4、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

      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5、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

      基本元素:C (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主要元素:C、H、O、N、P、S (6种,占生物体总量的97%以上)

      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 (14种)

      (糖类:C、H、O; 脂肪:C、H、O; 血红蛋白:C、H、O、N、Fe ; 叶绿素:C、H、O、N、Mg;甲状腺激素:C、H、O、N、I; 核酸:C、H、O、N、P; ATP: C、H、O、N、P; 纤维素:C、H、O)

      3.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4.C、H、O、N四种元素含量比较: 鲜重:O C H N; 干重:C O N H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7.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 斐林试剂 —→(Cu2O)砖红色沉淀 (条件是水浴加热)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或脂肪 + 苏丹Ⅳ—→红色) (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不需加热;若反应后颜色不为紫色,而为蓝色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的CuSO4溶液过多,生成大量的Cu(OH)2遮盖所产生的紫色)

      8.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必须将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0.05g/ml的CuSO4)先等量混匀后使用;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向蛋白质中加甲液(0.1g/ml的NaOH),混匀后再加乙液(0.01g/ml的CuSO4)

      9.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脂肪的鉴定。

      10.还原糖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含糖量高,白色或*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蛋白质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植物常用大豆种子,动物常用鸡蛋蛋白(若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

      1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

      结构特点:

      ①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②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肽键:-CO-NH-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 脱去的水分子数 = 形成的肽键数 = 氨基酸个数n – 肽链数m

      形成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 氨基酸的*均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失去的水分子数 ╳ 18

      (多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场所:内质网)

      1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不能在人体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即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合成的氨基酸)。

    [阅读全文]...

2022-07-04 15:11:38
  •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的归纳

  • 教育
  •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的归纳

      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

      实验一:低倍镜、高倍镜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单层膜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单层膜。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单层膜。

      (3)无膜

      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阅读全文]...

2022-04-29 14:18:33
  • 初中生物必考知识要点汇总

  • 知识,教育
  • 初中生物必考知识要点汇总

      由于生物是初中才开始学*的科目,很多学生对生物考试都感觉很陌生,不知道要考哪些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

      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

      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成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3、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

      人体保健

      1.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2.免疫的作用及类型 (1)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①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主要指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

      ②免疫的作用:免疫反应在维持机体内环境*衡中,主要起防卫、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种作用。

      (2)免疫的类型

      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方式: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生理因素。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1)人工免疫

    [阅读全文]...

2022-01-22 21:48:35
  • 高中生物会考重要的知识点

  • 教育
  • 高中生物会考重要的知识点

      生物会考不难,考察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不要过于焦虑,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复*工作。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1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会考基础知识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因为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可以合成胰岛素原,加工后才可获得胰岛素——原核细胞,无加工细胞器)

      3.没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光合膜)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质膜)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丙酮酸)

      6.细胞膜含磷脂,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含糖蛋白,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测量的吸收CO2量(指吸收外界的——表示表观,净光合) 释放O2量(减去自身呼吸消耗)不为实际(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9.细胞不都能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高度分化的细胞、不都能进行DNA复制(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不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功能,结构的改变)

      11.(一般情况)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特例癌细胞)

      12.RNA和蛋白质能通过核孔。

      13.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每条染色体严格地说,是染色质只含有一个DNA分子)*有46个以上(每个人线粒体数不同)DNA分子或0个(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14.血浆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构成成分)位于细胞内。

      15.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温度过高的原因。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16.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17.RNA中A和U、G和C数目相等。RNA为单链结构,不一定相等。

      18.萨顿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摩尔根证明的。

      19.人体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环境容纳量即K值、稳态中温度、pH、渗透压、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是相对稳定的。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要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阅读全文]...

2021-11-29 13:41:11
  •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要点清单

  • 知识,教育
  •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要点清单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的坚实基础。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

      数量最多的元素: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下含量最多),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Ⅲ染成橘黄色(或被*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组成:C H O N(有的含N P S Fe等)

      基本单位:氨基酸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种类:约20种

      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叫必需氨基酸。另外12种氨基酸是人体能够合成的,叫非必需氨基酸。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有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三、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公式:肽键数=失去H2O数=aa数-肽链数(不包括环状)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

      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具体还要加上R基上的氨(羧)基数。

      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x氨基酸的*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阅读全文]...

2021-11-25 14:42:04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 教育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很多高中生在学*必修三的生物课本时,出现生物的知识不成系统的现象,那是因为对课本内容不熟悉,没有及时做好知识点的梳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阅读全文]...

2022-03-10 14:35:01
  •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 环保
  •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在*凡的学*生活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要点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重点

      1、减数分裂概念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两次,而染色体(DNA)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间:发生在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的过程中。

      复制次数:一次。

      细胞分裂次数:两次。

      结果: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的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的前期要配对。

      2、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A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2n—〉n—〉2n—〉n。

      BDNA数量变化规律:2n—〉4n—〉2n—〉n。

      C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①I——————〉②X都为染色体,且都是一条染色体。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

      ①比②染色体之比为1:1,DNA之比1:2

      ①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1

      ②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2

      D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的关系:着丝点数==染色体数

      E四分体数与同源染色体数的关系: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

      F四分体与联会的关系:①II———————〉②联会同步四分体

      2、减数分裂的'过程

      (包括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

      减数分裂的过程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其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行为,从而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产生了染色体组成多种多样的配子,保证了有性生殖产生多种多样的后代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和有丝分裂类似,只不过是染色体数目不同罢了。再就是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所伴随的基因重组问题是遗传学中重点研究的内容。

      3**和卵细胞形成过程

      **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就是细胞质的分配情况。**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均匀分配的,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最终形成四个**;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最终的结果是细胞质多的部分形成了卵细胞,而细胞质很少的部分就没有了遗传作用,称为极体,也就是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二者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但是重要性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减少分裂,有性生殖就无法进行,生物的进化速度就会大大降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的比较,以及分裂过程中图像的判别也是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大家要在掌握好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学*。

      5误区提醒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哦变化曲线图、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像、减少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等内容都是常考易错的点,这些内容的学*必须注意准确把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相关变化所包含的遗传规律来准确分析。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必须注意是**还是卵细胞,是一个性原细胞还是一个个体,考虑交叉互换还是不考虑交叉互换等。

    [阅读全文]...

2022-03-25 08:26:39
  • 初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 教育
  • 初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初中的生物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学生们也不必为生物会考感到紧张,及时做好复*工作就可以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一、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二、植物体是由**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1、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3、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保护细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高等,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侧柏、银杏和苏铁)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都是被子植物。

      4、种子萌发所需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干瘪的种子或胚被昆虫咬坏的种子不能萌发)(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胚已经死亡)也不能萌发;(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5、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细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初中生物会考备知识总结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 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 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 收的营养物质。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

      1、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 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2、血管的类型及特点

      3、心脏的结构

    [阅读全文]...

2022-01-13 09:02:35
当前热门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句子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语录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说说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名言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诗词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祝福
古诗中的生物常识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