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关于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2) 说说(30) 名言(36) 诗词(633) 祝福(4) 心语(1)

  • 生物圈知识

  • 知识,教育
  • 生物圈知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圈知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56:40
  • 初二生物知识

  • 初二,知识,初中
  • 初二生物知识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复*

      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最大,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就是低血压。

      第14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第15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2、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4、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衡。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5、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7、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

      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结膜。预防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应该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时没有良好的用眼*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视。*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衡有关。

      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5、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15章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内的腺体可以分为两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泪腺等,这类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

      2、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组**体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又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5、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 肿大(俗称“大脖子病”)。防治方法:食用加碘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6、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兴奋,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第16章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

      5、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6、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阅读全文]...

2022-05-02 07:08:22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导语;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生殖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1

      生殖的类型

      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作用:**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作用。

      14、双**: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叫做双**。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

      语句:

      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作用,即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

      A、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B、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C、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5、克隆:无性生殖中一种方式。克隆的特点是由一个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克隆出来的个体以及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各个个体遗传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完全相同。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技术是利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2

      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例如,大肠杆菌有两种性别系,当不同性系的个体杂交时,阳性菌体细胞接触阴性菌体细胞,三个细胞侧面形成接合管,阳性系细胞的DNA通过接合管流入阴性系细胞内,形成接合子;接合子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肠杆菌。水绵接合生殖时,阳性接合细胞内全部原生质通过接合管到达阴性接合细胞,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

      接合子经过减数分裂生成有性孢子各2个,有性孢子萌发为水绵的营养体。草履虫接合生殖时,每个虫体大核消失,小核减数分裂生成4个核,其中3个核消失,留下的一个核分成动核和静核;动核通过接合膜交换,分别与对方的静核融合;接合结束后,两个虫体分开,各自经历三次核分裂和两次胞质分裂,形成4个新个体。接合菌的有性生殖方式也是接合生殖。

      接合子

      生物进行接合生殖时,两个接合细胞的内含物质相互融合而生成的合子。大肠杆菌的接合子是由两个不同性系细胞中DNA杂交后形成的,草履虫的接合子是两个虫体的动核与静核融合后形成的,水绵的接合子则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形成。接合子细胞壁加厚,可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休眠状态的接合子开始发育。除细菌外,接合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继续发育。例如,根霉和毛霉的接合子(亦称接合孢子)萌发前先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芽管,其顶端形成孢子囊,囊内产生两种有性孢子,这两种孢子分别萌发为两种菌丝体。

      空球藻

      绿藻门、团藻科、空球藻属中各种空球藻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藻类。空球藻由16、32或64个衣藻型的细胞排列在球面上组成,群体中央是一个空腔,其中充满着液体,无细胞分布,所以叫做空球藻。空球藻有雌、雄之分。群体有前后端的分化。无性生殖时,每个母细胞形成一个新群体。有性生殖是异配生殖,两种配子都有鞭毛,但体积上的差别(与实球藻属相比)更大了。在生殖时,有时可以看到有一两个细胞失去分裂的能力,最后死去,这是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开始,说明空球藻发展到了群体的较高阶段。

      衣藻

      绿藻门、团藻目、衣藻属中各种衣藻的总称。藻体为单细胞,卵形。细胞壁很薄,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从细胞壁前端的状突起中伸出,细胞内有一个杯形叶绿体,体积很大,占据了细胞内的大部分空间,叶绿体内含一个蛋白核(旧称淀粉核),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就储积在蛋白核的周围。在鞭毛着生处的基部有两个收缩泡。衣藻有一个红色的眼点,位于藻体前端的鞭毛基部附*,嵌于叶绿体上,这是衣藻的感光器。衣藻细胞含单核,位于杯形叶绿体内的细胞质中。衣藻在营养充足、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大多进行无性生殖,在营养缺乏,环境条件比较差的时候,则大多进行有性生殖。大多数种的衣藻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较少的种是异配生殖,还有更少的种是卵式生殖。衣藻的生活史属于单倍体单世代型。  

      水绵

      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水绵属。本属有450种,生活在淡水中。植物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由许多圆筒状的细胞连结而成。每个细胞内有1至数条带形叶绿体,盘绕成螺旋状,位于细胞的边缘,每条叶绿体上有多个蛋白核,细胞中有1个大液泡,细胞核悬在细胞中央,由多条原生质丝与贴壁的细胞质相连。在水绵属的生活史中不出现眼点和鞭毛,这是它们与多数绿藻的不同之处。

      水绵的无性生殖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横分为二,丝体可以加长,1根长的丝体,由于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可以断裂为2根或更多的短丝。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这也是接合藻目特有的生殖方式,水绵的接合生殖有三种类型,即梯形接合、侧面接合及穿孔接合。

      水绵可以用作鱼类的饵料。大量繁殖时,有时会堵塞工厂的输水管道,造成一些麻烦。

      由于水绵的细胞壁外层含较多的果胶质,用手触时,有滑腻的感觉,被挑起时一丝丝地毫不紊乱。

      团藻

      绿藻门、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多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团藻外面有薄胶质层,能游动。每个团藻由1,000—50,000个衣藻型细胞成单层排列在球体表面形成。每个细胞有2根鞭毛,鞭毛伸向球体外面,细胞之间有原生质丝连接,中央为充满粘液的腔。团藻也有前后端的极性分化,前端营养细胞的眼点最大,向后递次变小。团藻只有少数细胞具有生殖能力,生殖细胞体积较大,位于球体后端。无性生殖时,一部分生殖细胞经过多次垂周分裂,形成皿状体,再经翻转作用成为若干小型团藻,陷落母体腔中,待母体死亡破裂后逸出。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由**囊和卵囊分别形成**和卵细胞。**和卵细胞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小,有2根鞭毛,能游动。每个卵细胞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直接增大形成的,无鞭毛,不能运动。成熟的**从**囊逸出后游向卵囊与卵细胞形成合子,合子有厚壁,在母体解体后散出,渡过休眠期之后萌发,经过减数分裂,先形成一个具2根鞭毛的孢子,然后发育成一个新团藻。  

      水螅

      肠动物门,水螅纲。生活于清洁的淡水中,常附着于水草、落叶上或飘浮在水中。肉眼可见。体呈细管状,下端为基盘,另端为口,口周围有中空的触手5—10个,呈辐射状排列。触手上的刺细胞受刺激时射出刺丝,有御敌和捕食作用。运动方式特殊,身体和触手能收缩和伸长,作翻跟斗式或尺蠖式移动。体壁由内、外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和比较薄而无结构的中胶层构成。在消化腔中进行细胞外消化,初步消化的食物再进行细胞内消化。以细胞内消化为主。有口而无**,体内食物残渣及多余水分通过身体收缩从口中排出,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则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行。网状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收缩和移动。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8—20℃,31℃以上和0℃以下虫体立即死亡。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条件良好时,出芽繁殖速度很快。

      水螅与水中附着、飘浮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附着与漂浮生活说明动物的活动是不定向的、被动的,因此辐射对称的体型可以获取和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食物和敌害;

    [阅读全文]...

2022-03-22 10:59:58
  • 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 环保
  • 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在日常的学*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会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吸收:交换吸附,主动运输(需能量),与呼吸作用参与。

      2.利用:

      ①多次利用:K离子,N、P、Mg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时老组织受损)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缺少时新组织受损)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阅读全文]...

2022-02-12 08:59:08
  • 微生物知识大全

  • 知识,教育
  • 微生物知识大全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点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微生物的定义

      什么是微生物呢?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2.4个体小:小于0.1mm。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

      2.5适应性强,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生物类群中,已知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和昆虫。微生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2.6代谢活性强,转化快。

      3、微生物的分类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放线杆菌

      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

      黑曲霉弧状菌

      脚气真菌酵母菌

      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

      球菌沙门氏菌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

      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层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的影响,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离地面10-20厘米土层微生物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少。

      水中的微生物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水中的微生物

      井水和泉水中细菌少,雨水、雪水中也少,城市上空的雨水细菌多,乡村上空雨水细菌少。

      国家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升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干燥及日光的照射,大部分的微生物被杀死,所以,空气中没有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但由于空气的流动,风的作用,使地面的微生物飞扬到空中,因而,接*地面的空气层,就含有一定的微生物。

      虽然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但危害大。因为空气流动快,流动的范围广,影响面大。

      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感冒等传染病,就是因为空气的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多,空气流通差,细菌多;

      大城市上空微生物数量最多,乡村少;森林、草地和田野上空空气清洁,海洋、高山、冰雪覆盖的地面上空,微生物更为稀少。雨后空气特别新鲜。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人体中的微生物

    [阅读全文]...

2022-06-12 04:38:44
  • 生物上册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上册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上册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生物的变异同时也是突发性的,大家要去理解着记忆希望大家的生物学的更好。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一定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过上面对生物中种子植物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上面对生物学中绿色植物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上面对单细胞生物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哦,认真学*吧。

      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5)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阅读全文]...

2022-02-23 06:57:0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凯氏定氮法: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均为16%,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

      2.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一广三多):分布广、种类多、含量多、功能多。

      3.组**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均属于L—?—氨基酸(Gly除外)。硒代半胱氨酸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注:将氨基酸含C基团置于竖线上,H原子位于竖线右侧的为L型

      4.20种L—?—氨基酸分类及其缩写、符号。

      (1)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侧链为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水中溶解度小,等电点*中性

      (2)极*氨基酸:侧链基团有极性,水中溶解度大,等电点*中性

      (3)芳香族氨基酸:侧链含有苯环

      (4)酸性氨基酸:侧链含有两个羧基,等电点低

      (5)碱性氨基酸:侧链含有氨基,胍基或咪唑基,等电点高

      5.脯氨酸是一种α—亚氨基酸,可以看成是α—氨基酸的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

      6.半胱氨酸的巯基失去质子的倾向性较其他氨基酸大,而两个半胱氨酸巯基之间可脱氢形成二硫键

      7.必需氨基酸:“甲(Met)撷(Val)来(Lys)一(Ile)本(Phe)亮(Lue)色(Trp)书(Thr)”;条件必需氨基酸:Cys、Tyr;儿童必需氨基酸:Arg、His

      8.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pI=(pK1+pK2)/2

      9.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羧基的pK值的*均值;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氨基的pK值的*均值。

      10.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附*。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11.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而且吸收峰值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12.所谓主链骨架原子即N(氨基氮)、Cα(α—碳原子)和CO(羧基碳)3个原子依次重复排列。

      13.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面,C?1和C?2在*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peptideunit)

      14.α—螺旋的走向是右手螺旋,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约0.54nm;每个肽键的N-H与第四个肽键的C=O形成氢键,氨基酸残基侧链伸向外侧。如:头发的角蛋白、肌肉的肌球蛋白、血凝块的纤维蛋白。

      15.β—折叠结构呈折纸状,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肽链之间的.肽键N-H和C=O形成氢键。

      16.β—转角常见于肽链进行180°回折的转角上,第一个残基C=O与第四个残基N—H形成氢键。第二个残基通常为脯氨酸。

      17.模体(motif):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又称超二级结构。有三种形式:αα、βαβ、ββ20.锌指是常见的模体例子,由1个α—螺旋和2个反向*行的β—折叠组成,N端有一对Cys,C端有一对His,在空间上形成容纳Zn2+的洞穴。

      18.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domain)。结构域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19.在分子伴侣(一类蛋白质)的辅助下,合成中的蛋白质才能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构象。

      20.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单一的亚基一般没有生物学功能,完整的四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保证。同聚体、异聚体

      21.按蛋白质组成成分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基);按蛋白质形状将蛋白质分为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

      22.蛋白质家族(proteinfamily):氨基酸序列相似而且空间结构与功能也十分相*的蛋白质。属于同一蛋白质家族的成员,称为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protein)

      23.蛋白质超家族(superfamily):2个或2个以上的蛋白质家族之间,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并不高,但含有发挥相似作用的同一模体结构。

      24.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和功能;(3)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

      (4)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25.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空间结构

      (1)血红蛋白亚基与肌红蛋白结构相似

      (2)血红蛋白亚基构象变化可影响亚基与氧结合

      (3)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构象疾病)

      26.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

      27.别构效应: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28.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29.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是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3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本质:主要发生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导致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变性的表现: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31.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renaturation)。

      32.消除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后,蛋白质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汇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称为蛋白质沉淀。

      33.蛋白质的凝固作用: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阅读全文]...

2022-07-26 10:38:06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

  • 期末,教育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术语,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定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 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 裸子植物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 “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基因的多样性 。

      4、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 森林 、 草原 、 荒漠 、 湿地 、 湖泊 、 海洋生态系统 。

      5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一、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一种生物是一个基因库?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细胞内有成千上万对基因。由于不同种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即使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2、某种生物突然消失将会产生哪种后果?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地管窥蠡测所在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炒鱿鱼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阅读全文]...

2022-02-06 09:56:48
  • 生物必修二遗传的知识点

  • 环保
  • 生物必修二遗传的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遗传的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必修二遗传的知识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如何深刻理解重点知识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 —→ 谁或什么结构

      What —→ 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 —→ 怎样发生的

      When —→ 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 —→ 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 —→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物知识点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阅读全文]...

2022-04-21 04:24:11
  •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 中考,教育,初中
  •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在我们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肌肉以肌肉组织为主)。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有分裂能力,存在于根尖,形成层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导无筛有)等

      4.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P68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识记书66的图!

      2.观察草履虫:放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草履虫有趋光性,趋氧性,会聚集在培养液表层;食物在食物泡中消化,滴入墨水后变黑的也是食物泡。通过分裂生殖,不具备分化能力,自身的结构不是分化而来,而是本身就具备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水体缺氧)

      中考生物必考要点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阅读全文]...

2022-02-23 10:10:42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生物知识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