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学的古诗

关于有国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国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国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国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0) 语录(32) 说说(9) 名言(15) 诗词(721) 祝福(15k+) 心语(96)

  • 国学经典的诗句

  • 经典
  • 国学经典的诗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诵读经典对中小学师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

      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4.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9.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6. 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8.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2.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23.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4.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2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7. *朱者赤,*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18.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阅读全文]...

2022-02-24 13:08:00
  • 国学经典的诗句

  • 经典,文学
  • 国学经典的诗句(精选60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诵读经典对中小学师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

      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

      4.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9.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6. 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8.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

      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

      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 *朱者赤,*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18.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1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3.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

      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

      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阅读全文]...

2022-04-10 04:59:52
  • 国学古诗经典

  • 经典
  • 国学古诗经典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7.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8.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阅读全文]...

2022-03-11 18:38:40
  • 国学的名言

  • 名言,格言
  • 国学的名言(精选165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怎么写吧,整国理的学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2、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3、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大学》)

      4、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

      5、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6、大成若却,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7、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思以敏为贵,学以勤为贵,友以诚为贵,情以挚为贵,穷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话以少为贵,喜以度为贵,怒以忍为贵,体以健为贵!

      8、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为人喜,解人难;忘忧喜,严律己;莫烦恼,忍为先;识时务,永向前!

      9、无贪欲,心胸宽;广交友,德为先;抑愤怒,能方圆;烦恼事,抛云端;和邻里,解人难;家和睦,心里甜!

      10、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欲养身,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精神不蔽,四体长春!

      11、言宜实,心宜诚,福宜惜,慧宜增,思宜宽,虑宜远,气宜柔,骨宜刚,志宜大,胆宜壮!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2、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3、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14、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15、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1、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父母,唯其疾之忧。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3、言必信,行必果。

      1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5、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8、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7、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1-05 16:03:51
  •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 诗经,经典,古诗文
  •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作】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匪来”二句: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fēi),通“非”。即,走*,靠*。谋,商量。

      淇: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

      顿丘:卫地名,在淇水之南。一说泛指土丘。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将(qiāng):愿,请。无:通“毋”,不要。

      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一说指回来的车,“关”为车厢板。一说“复”是关名。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载(zài):动词词头,助词,无义。

      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筮”。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jiù)言:就是无凶卦。咎,不吉利,灾祸。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于(xū):通“吁”,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甚。

      说:通“脱”,解脱。

      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

      徂(cú)尔:嫁到你家。徂,往。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渐(jiān):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

      爽:差错,过失。

      贰:有二心。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靡,无。室劳,家务劳动。

      夙:早。兴:起来。

      言:语助词,无义。既遂: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咥(xì):笑的样子。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

      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偕老:相伴到老。

      老:年老。

      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旦旦:诚恳的样子。

      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反,即“返”字。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这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阅读全文]...

2022-01-13 03:12:45
  • 小学爱国古诗

  • 小学
  •   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春望》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夏日绝句》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示儿》

      宋·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过零丁洋》

      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阅读全文]...

2022-01-05 07:20:30
  • 国学经典名言

  • 经典,名言
  •   国学经典名言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2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4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4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9、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阅读全文]...

2021-11-26 14:10:52
  • 国学语录精粹

  • 语录,名言
  • 国学语录精粹(精选230句)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语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语录精粹,欢迎大家分享。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之恶,不**之美”。)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 .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 .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 .言必信 ,行必果。 ——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 .不怨天,不尤人。 ——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 .不迁怒,不贰过。 ——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 .小不忍,则乱大谋。 ——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 .小人之过也必文。 ——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论语》

    [阅读全文]...

2021-12-23 15:14:02
  • 小学爱国的诗句古诗

  • 小学
  •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金陵望汉江》

      唐·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4、《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阅读全文]...

2022-04-12 12:28:43
  • 国学经典诗经采薇赏析

  • 经典,诗经
  • 国学经典诗经采薇赏析

      《诗经·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国学经典诗经采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一: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赏析二: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诗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依依、霏霏、迟迟,重言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更增加了诗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纵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阅读全文]...

2022-04-30 08:41:14
当前热门
有国学的古诗 - 句子
有国学的古诗 - 语录
有国学的古诗 - 说说
有国学的古诗 - 名言
有国学的古诗 - 诗词
有国学的古诗 - 祝福
有国学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