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关于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 语录(1) 说说(3) 名言(744) 诗词(217) 祝福(1) 心语(117)

  • 开创长吉体诗歌的是谁(开创长吉体诗词的诗作者介绍)

  • 诗歌
  • 我国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有一些外号,这些外号可能是*根据他们写作的风格或者题材给他们取的外号。其中,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李贺,他的外号就被称为是“诗鬼”。这个外号与一般的其他诗人的外号相差还是很多的,为什么李贺被称为是诗鬼?诗鬼的这个鬼字有什么讲究,为什么会给他起一个这样的外号?难道是李贺对鬼魅之类的情有独钟吗?

    在星光灿烂的大唐诗坛中,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等横空出世的大诗人,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中唐诗人”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字长吉,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誉为”鬼仙之辞”。可惜,他27岁就病逝于家乡河南昌谷。

    不过,尽管”诗鬼”李贺英年而去,他”以诗为业”的一生虽说短暂,却成就斐然,留存于世的鬼诗、讽诗、咏物诗、抒情诗共计5卷220首,编汇为《昌谷集》,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流传千古的名句。

    1.李贺其人

    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昌谷的李贺,系大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裔。由于武则天上位,大肆杀戮李唐子孙,使得李亮这支远亲,早已沦落破败,到李贺父亲李晋肃这一代时,很是式衰名微。李晋肃仅任过县令,但也过逝得早,只留下妻子郑氏孤苦地抚养年幼的李贺三姊妹艰难谋生。

    自立自强的李贺没有因家道中落而悲愤,他始终以李唐宗室而自勉。小时候的李贺生活很贫苦,常衣不裹服,但他没有哀怨,依旧坚持勤奋读书。

    “天道酬勤”,李贺刻苦求学的事迹使他很快名扬京城。

    李商隐在所著的《李长吉传》中就有记述,言李贺白天背一锦囊骑驴觅句,每遇佳句就置书投于囊中,到了晚上,就”探囊整理,焚膏继晷”,日积月累,李贺的知识底蕴就深厚起来。

    兼之李贺自小才思敏捷,很有天分,七岁时就可以作诗,还擅书法,长于”疾书”,李贺的才华得以显露和绽放。只可惜,父亲李晋肃的过早离世,使得李贺的命运一下坎坷起来。他原本在18岁时欲赴京赶考,但父亲过逝,按规定需服丧3年。

    3年后,21岁时的李贺应邀参加韩愈组织的河南府试,所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得到最高赞誉,一举高中。当年底,李贺即到京都参加进士考试,突然有流言传来,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相同,李贺有”嫌名”之涉不能参加殿试。无奈之下,李贺只好暂时退出试院,返回故里待定。

    次年五月,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通过朝廷的考核,授予从九品的奉礼郎职务。但这个职务李贺仅维持了3年,因妻子病卒,李贺告假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即忧郁病倒,无奈辞职告病回家乡休养。后来他到潞州给事中张彻那里做了3年的幕僚,到公元817年,张彻*回长安后,李贺只得辞职,终因病重再回故里昌谷,在整理诗作时病故。

    2.李贺的诗

    李贺的入仕之路,很简单,也充满坎坷,虽说有先祖蒙荫,又得韩愈、皇甫湜等贵人的提携,但还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在长期抑郁感伤中英年而逝,留下一生未能尽情施展抱负的遗憾。

    不过,李贺的诗却光耀后世,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大唐”诗家三李”,名篇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神弦曲等》,还独创了诗歌体裁”长吉体”。故李贺有”长吉鬼才”之誉。

    有名的《雁门太守行》即是少有才名的李贺18岁时,也就是公元808年,到洛阳拜访当时的文坛宗师,后来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边塞诗得到韩愈的认可,便对李贺多加关注。后来,李贺进京参加殿试被流言所阻,韩愈还为其写了一篇《讳辩》质问朝廷:”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要是父亲叫’仁’,那儿子就不做人了吗?”

    尽管如此,但改变不了现实,冰冷的制度就摆在那里,成了一柄带血的利刃。李贺终没能参加进士科科考,韩愈、皇甫湜无可奈何,亲自登门看望慰问李贺。感动之下,李贺写下《高轩过》、《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予以答谢。

    后来,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在22岁时当上奉礼郎。《致酒行》就是李贺在这一时期写下的,其中就有千古名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离开京都长安后,把悲愤之情向金铜仙人倾述,便写下有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谢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千古名篇,通过金铜仙人见证汉朝的兴亡、洞悉后唐的覆灭后,”清泪如铅水”,仍不忍离开长安的悲愤,借已表达自己在京3年,不过是小小的奉礼郎,仕途上已没有多大希望了。如今妻子又早早过世,还是快快离开长安,料理妻子的后世吧。

    整首诗吐露出李贺的无望,其凄凉心境跃然于纸上。

    3.李贺诗的影响力

    李贺的诗中,抛出了一些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还得到后世化用、引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就曾化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亦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转承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强调事物的向前发展不断变化,都是自然规律,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走正道。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还入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列为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选修课。

    这首诗是李贺任奉礼郎期间,凭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善弹箜篌的感觉物象到风寒露冰的深秋,通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过渡到天庭,传入神山,用”吴刚伐桂”、”老鱼跳波”等烘托音乐带来的神奇意境,感人肺腑。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发人联想。

    此外,李贺的诗,还有一类对鬼魅世界的描述,读来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其实,这只是诗人通过写鬼神的虚诞,借以抨击时政,批判当时沉湎迷信、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风气。

    如《神弦曲》中的”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灯如漆点松花”,《秋来》中的”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等等。

    这些描述孤坟野鬼的诗,与诗人李贺的心情融为一体,借”鬼”寄托忧愤抒发抑郁之情,展示了独有的艺术形象,这也是李贺之所才称”诗鬼”得名”鬼才”的主要原因。

    4.关于”长吉体”

    李贺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主要是纪念他”冷艳怪丽”这一独树一帜的文风,因他字”长吉”,遂称”长吉体”。

    李贺的”长吉体”诗,特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构思独特,用词悲冷凄苦,遣词上多用”苦、寒、冷、魂、鬼、血、冷、泣、腥、死、血”之类的字眼,营造悲冷的奇特氛围,给人“瑰诡”之感。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织了一幅凄凉悲痛的画面。这就是李贺诗特有的风格:诡谲凄异,读来令人胆颤悚然。

    二是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常借用怪诞、华美词汇,或运用神话传说,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如《天上谣》中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梦天》中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

    三是多受乐府、楚辞影响,多写古体诗、乐府诗,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注重”苦吟”,长于”短”篇,借古喻今,以丰富的想象力锤炼语言,达到”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的效果。如《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24:59
  • 唐代长吉体诗歌是谁开创的(长吉体诗歌的特征及开创者)

  • 诗歌
  • 我国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有一些外号,这些外号可能是*根据他们写作的风格或者题材给他们取的外号。其中,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李贺,他的外号就被称为是“诗鬼”。这个外号与一般的其他诗人的外号相差还是很多的,为什么李贺被称为是诗鬼?诗鬼的这个鬼字有什么讲究,为什么会给他起一个这样的外号?难道是李贺对鬼魅之类的情有独钟吗?

    在星光灿烂的大唐诗坛中,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等横空出世的大诗人,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中唐诗人”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字长吉,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誉为”鬼仙之辞”。可惜,他27岁就病逝于家乡河南昌谷。

    不过,尽管”诗鬼”李贺英年而去,他”以诗为业”的一生虽说短暂,却成就斐然,留存于世的鬼诗、讽诗、咏物诗、抒情诗共计5卷220首,编汇为《昌谷集》,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流传千古的名句。

    1.李贺其人

    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昌谷的李贺,系大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裔。由于武则天上位,大肆杀戮李唐子孙,使得李亮这支远亲,早已沦落破败,到李贺父亲李晋肃这一代时,很是式衰名微。李晋肃仅任过县令,但也过逝得早,只留下妻子郑氏孤苦地抚养年幼的李贺三姊妹艰难谋生。

    自立自强的李贺没有因家道中落而悲愤,他始终以李唐宗室而自勉。小时候的李贺生活很贫苦,常衣不裹服,但他没有哀怨,依旧坚持勤奋读书。

    “天道酬勤”,李贺刻苦求学的事迹使他很快名扬京城。

    李商隐在所著的《李长吉传》中就有记述,言李贺白天背一锦囊骑驴觅句,每遇佳句就置书投于囊中,到了晚上,就”探囊整理,焚膏继晷”,日积月累,李贺的知识底蕴就深厚起来。

    兼之李贺自小才思敏捷,很有天分,七岁时就可以作诗,还擅书法,长于”疾书”,李贺的才华得以显露和绽放。只可惜,父亲李晋肃的过早离世,使得李贺的命运一下坎坷起来。他原本在18岁时欲赴京赶考,但父亲过逝,按规定需服丧3年。

    3年后,21岁时的李贺应邀参加韩愈组织的河南府试,所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得到最高赞誉,一举高中。当年底,李贺即到京都参加进士考试,突然有流言传来,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相同,李贺有”嫌名”之涉不能参加殿试。无奈之下,李贺只好暂时退出试院,返回故里待定。

    次年五月,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通过朝廷的考核,授予从九品的奉礼郎职务。但这个职务李贺仅维持了3年,因妻子病卒,李贺告假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即忧郁病倒,无奈辞职告病回家乡休养。后来他到潞州给事中张彻那里做了3年的幕僚,到公元817年,张彻*回长安后,李贺只得辞职,终因病重再回故里昌谷,在整理诗作时病故。

    2.李贺的诗

    李贺的入仕之路,很简单,也充满坎坷,虽说有先祖蒙荫,又得韩愈、皇甫湜等贵人的提携,但还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在长期抑郁感伤中英年而逝,留下一生未能尽情施展抱负的遗憾。

    不过,李贺的诗却光耀后世,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大唐”诗家三李”,名篇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神弦曲等》,还独创了诗歌体裁”长吉体”。故李贺有”长吉鬼才”之誉。

    有名的《雁门太守行》即是少有才名的李贺18岁时,也就是公元808年,到洛阳拜访当时的文坛宗师,后来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边塞诗得到韩愈的认可,便对李贺多加关注。后来,李贺进京参加殿试被流言所阻,韩愈还为其写了一篇《讳辩》质问朝廷:”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要是父亲叫’仁’,那儿子就不做人了吗?”

    尽管如此,但改变不了现实,冰冷的制度就摆在那里,成了一柄带血的利刃。李贺终没能参加进士科科考,韩愈、皇甫湜无可奈何,亲自登门看望慰问李贺。感动之下,李贺写下《高轩过》、《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予以答谢。

    后来,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在22岁时当上奉礼郎。《致酒行》就是李贺在这一时期写下的,其中就有千古名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离开京都长安后,把悲愤之情向金铜仙人倾述,便写下有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谢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千古名篇,通过金铜仙人见证汉朝的兴亡、洞悉后唐的覆灭后,”清泪如铅水”,仍不忍离开长安的悲愤,借已表达自己在京3年,不过是小小的奉礼郎,仕途上已没有多大希望了。如今妻子又早早过世,还是快快离开长安,料理妻子的后世吧。

    整首诗吐露出李贺的无望,其凄凉心境跃然于纸上。

    3.李贺诗的影响力

    李贺的诗中,抛出了一些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还得到后世化用、引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就曾化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亦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转承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强调事物的向前发展不断变化,都是自然规律,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走正道。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还入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列为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选修课。

    这首诗是李贺任奉礼郎期间,凭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善弹箜篌的感觉物象到风寒露冰的深秋,通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过渡到天庭,传入神山,用”吴刚伐桂”、”老鱼跳波”等烘托音乐带来的神奇意境,感人肺腑。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发人联想。

    此外,李贺的诗,还有一类对鬼魅世界的描述,读来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其实,这只是诗人通过写鬼神的虚诞,借以抨击时政,批判当时沉湎迷信、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风气。

    如《神弦曲》中的”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灯如漆点松花”,《秋来》中的”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等等。

    这些描述孤坟野鬼的诗,与诗人李贺的心情融为一体,借”鬼”寄托忧愤抒发抑郁之情,展示了独有的艺术形象,这也是李贺之所才称”诗鬼”得名”鬼才”的主要原因。

    4.关于”长吉体”

    李贺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主要是纪念他”冷艳怪丽”这一独树一帜的文风,因他字”长吉”,遂称”长吉体”。

    李贺的”长吉体”诗,特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构思独特,用词悲冷凄苦,遣词上多用”苦、寒、冷、魂、鬼、血、冷、泣、腥、死、血”之类的字眼,营造悲冷的奇特氛围,给人“瑰诡”之感。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织了一幅凄凉悲痛的画面。这就是李贺诗特有的风格:诡谲凄异,读来令人胆颤悚然。

    二是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常借用怪诞、华美词汇,或运用神话传说,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如《天上谣》中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梦天》中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

    三是多受乐府、楚辞影响,多写古体诗、乐府诗,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注重”苦吟”,长于”短”篇,借古喻今,以丰富的想象力锤炼语言,达到”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的效果。如《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阅读全文]...

2022-06-08 13:41:39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53:12
  • 体现谐音的古诗

  • 体现谐音的古诗

      谐音的古诗读起来都是很顺口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体现谐音的古诗,希望对你有用!


      1.莲(连)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光舞(武)起自汉中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阅读全文]...

2022-05-29 02:31:51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03:42
  • 清明节是谁写的古诗62句

  • 清明节,祝福
  •   1、《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坟前扫墓,泪雨滂沱;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而归家的儿女们已在灯前嬉戏。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已至,朋友告诉我晴空下碧绿的原野尽头,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杨柳丛,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5、《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踏青的*俗始于唐,盛于宋。蝴蝶飞舞,桃花郁金花竞相开放,人们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6、《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起了忧思。路上车马嘈杂,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莺飞蝶戏。诗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忆往昔。

      7、《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逐渐消逝。“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8、《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词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9、《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阅读全文]...

2022-04-28 09:18:53
  • 《长歌行》古诗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来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地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于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之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6-14 12:14:39
  •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 知识
  •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

      ”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与*。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

      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作品原文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阅读全文]...

2022-05-16 01:04:00
  • 长江的古诗句

  • 长江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阅读全文]...

2022-06-30 15:11:23
  • 体现立春时的古诗

  • 立春
  • 体现立春时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现立春时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宋:黄庭坚

      谁怜旧日青钱选,不立春风玉笋班。

      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江山也似随春动,花柳真成触眼新。

      清浊尽须归瓮蚁,吉凶更莫问波臣。

      眇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

      2、立春日

      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3、立春致语口号

      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4、立春后二首

      宋:戴复古

      夕望春风至,还经闰月迟。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

      爱酒常无伴,吟诗*得师。

      离骚变风雅,当效楚臣为。

      东风吹竹屋,无数落梅花。

      冻雀栖檐角,饥乌啄草芽。

      家乡劳夜梦,客路又春华。

      莫讶狂夫醉,西楼酒可赊。

      5、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宋: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6、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宋:范成大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草木沾云露,峰峦*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7、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旛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阅读全文]...

2022-01-05 16:28:00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句子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语录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说说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名言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诗词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祝福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