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乐府的有名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汉乐府的有名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汉乐府的有名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汉乐府的有名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汉乐府长歌行的古诗
导语: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汉乐府长歌行的古诗。欢迎阅读及参考。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长歌行》是汉乐府诗一首劝诫诗。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诗人本来想讲一些大道理,可他说了大半天都是大自然。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种写法被称为“托物起兴”。“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清晨的露珠等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到年老力衰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全诗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进。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让无数看到这首诗的让人,深思在每句话的见解中,也让现代人无数次提醒自我的一个状态!让现代都明白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的。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歌行汉乐府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cu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江南可采莲”,“可”在这里是适宜、正好的意思。为什么说江南适宜采莲,是采莲的好地方呢?你看啊,江南不仅仅是到处都生长着莲。而且目之所及, “莲叶何田田”。到处是圆润碧绿、劲秀挺拔的莲叶呀!何田田是对莲叶的极度赞美——多么圆润的莲叶啊、多么挺秀的莲叶啊……
前面说“可采莲”,这里却只写莲叶如何如何,是为什么呢?莲叶茂密,莲花自然繁盛,不是吗?所以由莲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莲花盛开的景象,应该是何其的美。这正如清朝的张玉榖[gǔ]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无比秀丽的景色,表明莲子一定会是大丰收,你说,江南怎么能不是采莲的好地方呢?
莲子丰收,最高兴的当属种莲人、采莲人。一片艳阳天,他们划着船采摘水上的莲蓬,此时,吸引他们的不只是一个个饱满可人的莲蓬,还有那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这里,一个“戏”字让诗由静转动,这句诗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接下来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写尽了鱼儿的情态与快乐,这不也正是对采莲人的描摹吗?
这几句既是写鱼,也是写人。莲子丰收,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动,有“老人”,有孩子,有姑娘,有小伙,他们一边熟练地划着船,一边高兴地采着莲,一幅令人向往的江南采莲图,就这样浮现在我们眼前。东、西、南、北都有采莲人的身影,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该是十分愉快的,所以有的哼起小调,有的尽情高唱,有的互相泼水嬉戏、继而划船追逐……这又是一幅多么欢快的江南采莲图。
品读全诗全诗,好在于这一个“戏”字,它是这首诗的眼睛,是这首诗的生命,是这首诗的灵魂。
这首诗共有七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表明诗的主旨;后四句展示具体场景(采莲)。而第三句在全诗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自然相连,自然转承。反复诵读全诗不知不觉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慢慢吟哦全诗,不觉感叹江南景美,人更美!读着诗句,我们眼前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欢快祥和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呢?
长歌行古诗汉乐府
《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长歌行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作者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长歌行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长歌行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长歌行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作者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长歌行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长歌行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作者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长歌行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长歌行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长歌行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长歌行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长歌行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长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MP3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同学样闭上眼睛,想想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美的存在?(从小草,小树叶,到桃花…)然而秋天的到来会带走许多美好东西,季节的交替我们无法阻挡。其实每个人都会从少年走向老年,那么在这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不留下遗憾呢?古诗《长歌行》里面提到了一点,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二、感知诗意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说说*时你是怎么学*古诗的?(读通,释意,查找资料,根据古诗的内在联系)
1、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诗意;写**会)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
2、这首诗中描绘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请大家从诗中圈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诗意
《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诗意。欢迎阅读及参考!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7)百川:大河流。
(8)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9)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诗意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生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生命是场幻觉,一切均如梦如露亦如电,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经历是否是“美好”的。当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便问自己,你感觉它是美好的吗?
如果是,那就去做吧。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
《长歌行》是南宋诗人陆游评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诗中诗人抒写了*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由实现的悲愤,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汉乐府《长歌行》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作者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间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后,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作者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作者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
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文学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扫*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江南》
汉乐府歌辞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儒家六经中原有《乐经》,后惜不传;《诗经》音谐律调,原本亦是歌咏之词。音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礼”的承载,是“德”的体现。
在周王朝所设采诗官制之后,秦亦设有“乐府”,在“少府”辖下,专管教*乐舞演唱之事。汉初社会甫定,未暇顾及乐事,直至汉武帝定郊祀礼乐时重建乐府,采制民间或文人诗歌,以备祭祀或宴会时配乐演奏。两汉乐府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合称“乐府诗”,是《诗经》之后对诗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包括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等,内容广泛,现实性强,如《汉书·艺文志》所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陌上桑》《战城南》《白头吟》《上邪》等等,东汉末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更是被称为乐府诗的巅峰之作。
而我们看到的这首《江南》却是一首典型的民间歌谣,出自汉乐府的《相和歌辞》,不少学者认为该诗是西汉时期的作品,也是五言诗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江南水乡,处处生长着茂盛的莲花。莲花一身尽可为人所用,花朵美丽可赏,荷叶包裹物品,莲子药食两用,莲藕清甜可口……而采摘成熟的莲蓬往往是女性的工作。
季夏初秋,正是采莲的好时节,“田田”二字,正写出那荷叶茂盛圆润、层层叠叠的状貌。有人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莲子成熟的季节,荷花大都*于凋残,而荷叶依然繁茂,加之青春女子的面容掩映期间,所以丝毫不减荷塘的风景之美。可作者并未直接描述采莲人,而是透过她们的眼睛,从水面的莲叶写到水下的游鱼。
湖水清澈,花叶摇曳,水下的鱼儿在莲叶间游动嬉戏,可以想见,水面的人儿同样乘着小舟在莲叶间自在穿行,二者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活泼欢快的画面。
而“鱼戏莲叶间”之后,却又反复铺陈,叙述鱼儿在莲叶的东、西、南、北嬉戏,乍一看来,似乎累赘可笑,可结合场景细想,正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一唱数和,仿佛四面八方都传来采莲女子的歌声,也将莲塘的全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首《江南》,正是后世流行的采莲曲的滥觞。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该诗为“奇格”,并指出“梁武帝作《江南弄》本此”。萧衍《江南弄》有《采莲曲》,歌曰:“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的句子。“莲”谐“怜”音,一语双关,往往象征男女情爱。
但后世的这些歌咏,在情感表达上或失于直白,或失于柔靡,皆不如这首《江南》来得质朴清新。正如明代诗歌理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评:“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这正是诗歌来自民间、来自现实的魅力。
《江南》里的采莲女子,有的不仅是文人笔下的似水柔情,更是邻家女孩们的活泼开朗。即使我们无法亲耳听见这首歌辞配上乐曲的演唱,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欢乐的曲调和跳跃的旋律。
“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乐府古题要解》),万物和人类都在大自然中绽放蓬勃的生命力,一切欣欣向荣,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物呢?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赏析:水光潋滟的河、水之上,层层叠叠的荷叶或懒懒地贴浮水面,或伸展腰肢挺立身姿,一眼望去,恍若绿绿的田地,这是非常典型的江南独有的景象。
水和莲组成的画面,还仅仅是自然的物的世界,只有加入了人,这个世界才是主客交融的世界,才灵动起来,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在水和莲之间,人的加入,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这个动态就是:采莲。采莲,人与莲之间发生了交接;而采莲也不可能是仅仅攀折一处的莲心、莲藕,得移动,人在船上,船穿行荷叶之间,于是人与水也发生了交接。莲、水、人,三者的交互,是采莲所包含的基本关系。古代的诗赋写到采莲,笔端无不徘徊在这三者之间。本篇乐府,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竟不是那么突出,仅仅在首句“采莲”一词中有显现;呈现动态的真正主角,乃是“鱼”:鱼在莲叶之间穿梭游戏,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这种仅仅有方位的变化,却显得颇为重沓的表现,当然很可能是因为音乐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音乐旋律的重复回旋,是很常见甚至是很必要的表现手法,但从诗句看似简单、稚拙的重复,可以窥见采莲人观看游鱼时的关注和投入,这是不是也表现了采莲人悠然自在的心境?
注释:乐府,秦时已有设置,汉武帝时重建,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汉乐府《长歌行》
原文: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迎着太阳。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刘东海。什么时候它会再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电影,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歌行: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载,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指的是温暖的春天。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秋节:秋季。节:指时节,节令。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百川:无数条江河。百,指很多,穿指河流。大河流。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徒然,白白地。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着意描写春天的辉煌景象和气势。接着由此而想到秋天来临时草木枯黄。进一步联想到水流到海不复回。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汉乐府的有名古诗
汉乐府名句
汉乐府写的古诗
汉乐府那的古诗
汉乐府的诗句
汉乐府里的古诗
汉乐府的古诗图片
汉乐府为诗题的古诗
汉乐府民歌的古诗
了解汉乐府的古诗
古诗汉乐府的故事
长江行的古诗汉乐府
江南是汉乐府的古诗嘛
长歌行的汉乐府的古诗
古诗汉乐府诗的区别
汉乐府的江南是不是古诗
古诗江南汉乐府的ppt
有关汉乐府民歌的古诗
江南古诗汉乐府谁写的
江南汉乐府古诗的名句
江南汉乐府的古诗名句
电视剧汉乐府的古诗
古诗江南中的汉乐府
江南汉乐府古诗的意解
长歌行的古诗汉乐府
关于时间的汉乐府古诗
江南汉乐府的古诗画
古诗十九首是不是汉乐府的
关于汉乐府诗中的古诗
江南古诗汉乐府的作者是谁
关于学生努力读书的古诗
仅用拟人手法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的学生画作
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带拼音的
古诗超短的那种
60以上字的古诗书法作品
古诗词含应的男孩名字
描述安逸生活的古诗
用来拉票的古诗
古诗串烧的主持串词
比较容易的古诗
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
收集两首描写秋景的古诗
关于劝诚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表达遥思的古诗
七月十八日的古诗
三衢道中古诗的解析
蕙的古诗
世界的一首古诗
深沉一点的古诗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全文
秋天的大雨古诗
哄孩子做作业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来历
形容眼泪控制不住的古诗
与聊天有关的古诗词
形容想放弃一段感情的古诗
古诗文的视频播放
古诗中表示速度快的词
含有甲的古诗词
中国的草原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