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的古诗

关于关于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0) 诗词(3) 祝福(1k+) 心语(51)

  • 诗名含有芦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芦字的诗词

  • 塞芦子(芦子关属夏州,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

    杜甫〔唐代〕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上方銛老求宿芦诗宿芦盖所寓室名以其似渔舟

    陆游〔宋代〕

    一曲亭前水接天,放翁短棹弄风烟。宿芦纵有江湖趣,犹是人间赝钓船。

    余得芦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芦非芦坚劲轻滑色

    陆游〔宋代〕

    轻坚芦竹杖,入用自龟堂。挺节冰霜後,论交岁月长。心空无宠辱,时异有行藏。老病登临少,何妨日倚床。

    庐陵於两池中作船亭名卧芦取山谷满船月卧芦

    陈文蔚〔宋代〕

    路人芳池柳岸行,宛然野渡一舟横。祗缘胸次规模别,便有江湖气象生。云影恍疑帆影度,啸歌中有棹歌声。人生聚散无劳较,万里青天白鸟鸣。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宋代〕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李商隐〔唐代〕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查慎行〔清代〕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春深无处不耕犁。

    裴将军宅芦管歌

    岑参〔唐代〕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李白〔唐代〕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阅读全文]...

2022-06-12 21:47:06
  • 含有芦字的古诗词 带芦字的诗词名句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月落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乐·候蛩凄断》

    二十年重过南楼。——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纳兰性德《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李贺《野歌》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郭震《宿渔家》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杜牧《赠渔父》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李白《姑孰十咏》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三首》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旧江山浑是新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李贺《官街鼓》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李白《洗脚亭》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雍裕之《芦花》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张泌《河渎神》

    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徐昌图《河传·秋光满目》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阅读全文]...

2022-06-04 20:07:17
  • 歌松芦苇诗句有哪些(古人写芦苇的3首古诗)

  • 古人
  • 枫叶芦花,一红一白,白居易《琵琶行》开创了芦花枫叶的景观审美

    枫树和芦苇是自然界常见的树种,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这两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利用价值。

    比如芦苇,春天提供嫩芽,以供食用,其根茎可以制作轻便简易的房子,是原始的建筑材料。纸张发明之后,是重要造纸的原材料,而在棉花尚未广泛种植御寒保暖的时期,芦花是填充衣服,枕头,被窝的廉价保暖原料。

    芦又是最原始的乐器,通过芦管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最终吹奏成优美的旋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就是初秋的芦苇,那飘逸连绵的样子,有如爱的思念与绵绵。

    枫树也是古老的树种,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在古代,木材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枫树自然不会被遗漏。它木质细腻,虽然硬度上和桂木楠木不能比,但是光泽度好,纹理漂亮,是做家具的上好选择。

    枫树在秋天有个明显的特征,在落叶之前变红,而且它的树冠由无数小手掌一样的树叶组成,一点点风,就让它摇曳,在古老的水域岸边,枫树就以这样静美的状态守望山川河流。

    所以屈原也忍不住赞叹”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这句话让人想了很久,他是说岸上的枫树,还是说倒映在水面上的枫树呢?或者两者都有,枫树是秋天的红衣美女或者公子,水是他的镜子吧,只是随着流水飘落的红叶,也许是他有所牵挂的心。那风吹不到的地方,请流水带我的心去呀。

    唐朝之前,有单独咏芦苇和枫树的诗,都写得极好。芦苇自然是“蒹葭苍苍”,枫叶之飞舞也寄托人们的情怀,“枫叶朝飞向京洛”。但真正让枫叶芦花连成一景的是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节录。

    44岁的白居易一夜之间从朝廷京官谏臣,被贬到江西九江当*,是得罪了皇帝。作为寒士出身的他,相当时间赢得了皇帝的好感和信任。但白居易一生都是个话痨,遇到开明君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久了也让人厌烦。然后借桩事情,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白居易自然是敏感的。而且很长时间他也转不过弯来,因为皇帝曾经是那样信任和关怀他,他母亲病了,居然是皇帝背地用各种赏赐补贴,让他度过家庭的经济危机。

    君恩恰如东流水。理智上白居易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情感上接受不了,因为他几乎是把皇帝当自己的家人。而这就是他遭到冷落的重要原因。

    实际外放的官员只要不是穷乡僻壤,几乎都比在朝廷上按品级拿薪水强。这好比是做办公室主任和区域经理的区别。不过白居易此时还没有尝到外放官员的甜头。因为之后,他强烈要求做地方官,比如苏州杭州,不亦乐乎。

    但此时,他是真心的郁闷和低落。君恩恰似东流水,前途茫茫。而他官场并无根基,读书就熬白了头发,在26岁才考中进士,父亲早死,家庭贫困,他所依赖和信赖的也只有皇帝。他没有退路,淳朴的他想过如何牺牲自己,但不是这样被抛掷的一种,还会不会有更恶劣的未来等着呢?

    此时浔阳江头,还有绿色的杨柳,那才是古代江边正常的风景。

    但白居易的眼睛和心忽略了,他看到的是水边风中的芦苇,和随时都在落叶的枫树。

    这两种植物其实不太搭界,一个草本,一个木本。而且枫树多半是人工种植在江边,尤其是唐朝的水埠码头,和柳树的绿色相点缀,芦苇则是自然生长的野生草本,相对低矮。

    其实现实中看到枫树配芦苇,也很少有佳境,因为芦苇的审美以浩大苍茫著称,常常在广袤湿地和浅水,而枫树往往种植在有人烟的水畔,因为长寿作为地方辨识的路标。除非是半原始的水岸丛林。但显然白居易送客是正常的码头,或不繁华,但芦苇成片,枫树未必成林。也就是说枫树芦花并非视觉上的第一美。

    但是此时白居易敏感抓住了这两种植物特有的灵魂感,就是飘摇。如同我开头所写的,那就是水边那种从远古文化气息里带来的飘摇感。是诗经里的苍苍,是屈原的枫叶流红。

    白居易的“枫叶荻花秋瑟瑟”,是用文化内涵将两种不太搭界的植物升华出一种美来。这是他中年沧桑的心情所致,也开启了人们对枫叶配芦花的审美。

    芦花之白,枫叶之红,一红一白,有视觉的对照,其实更多是诗境心境的对照。芦花的白是种苍茫飘摇,枫叶的红是一种沉静。在白居易的情怀里,这是晚秋之无奈,人生之暮年。他当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活到70多岁。这个不到三十就白了头发的官员,白发成为他笑傲官场几十年的标志,这是后话。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他的《长恨歌》一样广泛流传。虽然那个时候是自发抄写,稿费自理,但传播就是最大的赞美。还有这样绝妙的搭配。

    于是后来诗作里,枫叶芦花相搭配,就成了一种特定审美。

    比他稍晚的时代,白居易还没死,就有人向他致敬。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唐朝许浑。

    这明显整首诗都是白居易《琵琶行》的缩写。可以看到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流传的影响力。枫叶芦花可以并不同在一个镜头里,但枫叶芦花会在一首诗里并行,是相思,是忧患,是离愁。

    唐朝晚期的张泌则更大胆。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竹帘斜影。”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自白居易后,庭院里也开始用枫叶配芦花,形成园林小景观。

    第二种可能,他说的是秋天的别意,用的是白居易的典故,不算实有所指。

    但是宋朝之后,枫叶芦花就成了经典的实景和诗景。因为宋朝造景运动比唐朝旺盛。文人审美的宋朝将枫叶芦花从纸上扩展到生活里。

    有水岸芦花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栽上枫树。宋朝杜撰唐朝的典故多着,更何况枫叶芦花本来就是名句名典。

    从精神上致意白居易的有大家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这首词明显是致敬《琵琶行》,但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在这里成了“枫叶荻花秋索索”,我怀疑欧阳修看到的琵琶行的版本不一样,因为在送草,还有一个词人张孝祥也是用的“枫叶荻花秋索索。”

    “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

    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同样是琵琶行里的意境,所以我怀疑宋朝人读的琵琶行和我们今天读的不一样。

    宋朝另一个大家苏轼也有好诗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阅读全文]...

2022-07-10 01:31:54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深处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1-23 13:54:29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13:14
关于芦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芦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芦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芦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芦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芦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芦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