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聒耳的古诗

关于含有聒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聒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聒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聒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4) 诗词(1) 祝福(1k+) 心语(53)

  • 诗名含有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耳字的诗词

  • 耳耳

    柯芝〔宋代〕

    耳耳非佳语,陆陆难为颜。我生胡不淑,多戚长鲜欢。摇落复已绿,春风满江干。最灵起予兴,欲言骨肉酸。园桑推为薪,桃李亦半残。翘荛企晴燠,九室十更寒。飞钱如美色,乃入贵者阑。丘闾有谷卖,穿櫩朝无{左饣右亶}。不售信蹙隐,徒手良抱叹。宛转愒余息,沟壑分雨间。吾辈正不免,遑暇卹彼瘝。

    卷耳

    佚名〔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宋代〕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咏儋耳二首

    方向〔明代〕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丘明〔先秦〕

      重耳复国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重耳报恩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乙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重耳画像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介子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公子重耳对秦客

    佚名〔先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儋耳

    苏轼〔宋代〕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阅读全文]...

2022-02-07 23:30:58
  • 含有耳字的古诗词 带耳字的诗词名句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淮南子·主术训》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菜根谭·概论》

    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明史·列传·卷二十》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格言联璧·接物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元史·列传·卷五十五》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李忱《吊白居易》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解老》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将苑·卷一·腹心》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我为万人激耳!——《元史·列传·卷五十六》

    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前赤壁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佚名《卷耳》

    兵之利钝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百战奇略·第六卷·败战》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

    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国语·晋语·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德也狂生耳!——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丘《论语七则》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

    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淮南子·兵略训》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春风不入驴耳。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将进酒》

    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贞观政要·卷五·论公*》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佚名《卷耳》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淮南子·俶真训》

    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佚名《杂诗》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六》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韩非子·难言》

    [阅读全文]...

2021-11-29 21:28:26
  • 《卷耳》诗经的诗

  • 诗经,古诗文
  • 《卷耳》诗经的诗

      《卷耳》是《诗经·国风·周南》第三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全诗四章,共十六句。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2]。

      我姑酌彼金罍[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4]矣,我马瘏[5]矣。

      我仆痡[6]矣,云何吁矣!

      作品赏析

      【注释】: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

      [1]:同置

      陟:登高。[2]:虺隤:音灰颓,疲惫

      [3]:酒尊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兕觥:音四公,制的大酒杯

      [4]: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

      [5]:音途,疲病。

      [6]:音扑,疲病。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

      1、采采:毛传作采摘解

      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2、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3、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4、寘(zhì至):搁置。周行(hánɡ 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5、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 违):山高不*。

      6、虺隤(huī tuí灰颓):疲极而病。

      7、姑:姑且。罍(lé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8、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10、兕觥(sì ɡōnɡ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11、永伤:长久思念。

      12、砠(jū 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13、瘏(tú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14、痡(pū 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15、云:语助词。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 虚):忧愁。

      题解: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离家亲人,设想他途中种种困顿情况,以寄离思。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

      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

      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

      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

      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

    [阅读全文]...

2022-05-21 23:18:21
  • 诗经:卷耳

  • 诗经
  •   《诗经: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矣。

      我仆矣,云何吁矣!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

      2、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

      3、嗟:叹息。怀:想,想念。

      4、真加宝盖:放置。周行:大道。

      5、陟:登上。崔嵬:山势高低不*。

      6、虺阝贵:疲乏而生病。

      7、 姑:姑且。金儡:青铜酒杯。

      8、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

      10、兕觥: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11、永伤:长久思念。

      12、咀:有土的石山。

      13、者加病头凸:马疲劳而生病。

      14、甫加病头: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15、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忧愁。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多么令人忧愁呦。

      赏析: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夫”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阿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的=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因而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也许,是他们真的体味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滋味?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阅读全文]...

2022-06-16 19:38:39
  • 古诗夏天的古诗

  • 夏天
  •   夏小伙又请来了风婆婆,怕热着我们,风婆婆轻轻的摇动了一下身子,就出现了一道道的风,凉爽极了!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阅读全文]...

2022-07-30 20:04:45
  • 蜂古诗

  • 小学
  • 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隐 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阅读全文]...

2022-05-03 17:53:15
  • 夏的古诗

  •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阅读全文]...

2022-07-19 02:43:30
  • 风的古诗

  •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感遇》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大风》

      唐·黄庭坚

      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

      北风不惜江南客,更入破窗吹客衣。

      7、《大雷口阻风》

      唐·黄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天与水馍糊,不复知地厚。

      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

      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

      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

      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

      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

      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

      商人万斛船,挂*上牛斗。

      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

      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

      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

    [阅读全文]...

2022-01-17 19:21:13
  • 怀古诗大全_古诗

  • 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阅读全文]...

2021-12-17 20:02:36
当前热门
含有聒耳的古诗 - 句子
含有聒耳的古诗 - 语录
含有聒耳的古诗 - 说说
含有聒耳的古诗 - 名言
含有聒耳的古诗 - 诗词
含有聒耳的古诗 - 祝福
含有聒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