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语文第十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学语文第十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学语文第十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学语文第十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大学语文论文(精选10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语文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性;人文素养;经典文本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还未能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识性讲解、工具性操作层面,对人文素性缺少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诸如普遍的“专业崇拜”心理导致高校重“专”轻“通”、重“器”轻“道”现象的影响,学生学*的实用主义,教师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网络传播环境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他们漠视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性,等等。
一、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我觉得我们*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也走向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二是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浮躁的世风扰乱了大学校园的*静,也搅乱了教师授业和学生求学的定心。联系到大学语文,它原本就是一门公共类的文化素质课程,专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很难做出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也非常不易。加之国家这方面的科研立项很少,教师没有项目可作,评职称也就特别困难,从而使得这门课程以及讲授课程的教师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不少大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对教授这门课程失去信心。表现在教学实践上,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当中,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教学,不能发挥课程应有的对学生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作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从学生角度来说,在经典解构、传统话语边缘化、商业文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和虚无的情绪。而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他们产生了急功*利的心态,寄希望学业上的短期速成。“他们希望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不愿意付出切实的努力;他们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但是又缺乏应有的学*能力。”[2]若这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导致起码的价值观的错位和人文素养的欠缺,从而变成机械的人、自利的人。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还与社会及高校中存在的“专业崇拜”现象有关,*些年来,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实际的更多情形是由此而忽视、轻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如果这种专业万能的信念,创造了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的精神,甚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误事。”[3]许多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忙于本专业知识的学*和英语等工具性学科的技能提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学语文等文化素质类课程的研修上。“‘专业崇拜’现象背后隐藏了急功*利、实用主义心理。从学校方面讲,这有悖于大学精神;从学生方面讲,则是成才理念有失偏颇。不可否认,就业很重要,上大学不考虑就业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应该的,但狭隘的‘就业’、‘找工作’不是上大学的全部,而综合素质确实是根本。”在貌似“学以致用”实则功利主义的氛围里,大学生重感性轻理性,重物质轻精神,工具理性占据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价值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导致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意地交流和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面对网络环境提供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像和浅层感性文字所吸引,拒斥纯文本的阅读,经典文本更是被拒之门外。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调查:目前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有9.3%。相较而言,美国的大学生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均每周要超过500页,远远高于*学生。网络上,包括经典文本在内的大量文学著作变成了“图说”形式,经典著作在*大学生那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大学生们更愿意阅读那些一眼就能明了的浅显读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内核,去领略和思考更深层的意义和美感,分析问题也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以讲解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为主,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但网络文化的泛滥使得学生阅读*惯发生变化,对经典名篇的学*只能停留在理解阅读上,而很少能够达到对作品的深度思考,更不用说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和创新能力的萎缩。
二、大学语文需按照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来进行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语文”,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无疑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但是,大学生毕竟已有中小学语文学*的经历,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已有相当的基础,没有必要再去重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路数。过于突出工具性。在技术理性盛行和中小学素质教育还难以落到实处的今天,大学生虽然仍需进一步提高母语应用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人文素养。而这又不是文学教师们对学生进行满腔热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育所能奏效的,因而用“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显然也过于狭隘。我们认为,通过阅读富有审美情趣和思想启迪的经典文本,既可以触动和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关怀,从而获得人文营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一本选文精美、人文意蕴丰厚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人文熏陶的经典、审美教育的华章、语言训练的范本。在这个意义上,并非只有文学文本才具有审美的因子,半部论语也好,史家绝唱也罢,又有哪一点输给了文学?“上帝死了”的预言,“诗意栖居”的渴望,都充满了文学性,或者说其内涵之深刻、形式之规范、语言之纯粹,足可称语言文学的典范,基于此种理念,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若能通过大学语文的学*,还能获得一种人文素养和情怀,那是我们的莫大欣慰,“专业成才,精神**”,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努力方向。
结束语
经过几千年文明积累起来的中西方文化中渗透着各自的民族个性,对本民族的灵魂的塑造起过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经典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学*,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培养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大学语文教师通过阐释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带领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今天的*不能没有梦//寻找北大[M].北京:*长安出版社,2013:241.
[2]冯大建,迟宝东.主体、对象与技术条件——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3.
[4]蒋承勇.“专业崇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N].*,2012-03-28.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把专业技能课放在突出位置本无可厚非,但被忽视的人文教育带来的后果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和忽视的。尤其是茶文化专业这种带有浓重传统文化特质的学科,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途径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关键词:茶文化;人文教育;大学语文;职业能力
新学期我校茶文化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为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扣除新生军训及入学培训,学期授课时间为13周,那么茶文化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学*的三年期间大学语文的总学时只有26节课。再放眼整个学校,除少数几个师范专业仍开设大学语文,其他各专业都相继取消,大学语文前路堪忧。
一、茶文化专业的目标性
茶文化从广义上可定义为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我们研究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茶的精神和对社会的功能。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饮茶的方式经历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及文化品位的提升,饮茶早已不是满足生理需求,更多的茶人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体现的茶文化。
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最广泛、最深远的是儒、释、道三家学说。赖功欧说:“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汇成*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道教是*的本土宗教,与茶文化的关系也最为久远、深刻。道教的自然观,导致淡泊超脱的品性,与茶的自然属性吻合,也凸显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特质。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应归于儒家学说,即以礼为基础的“和”的思想。饮茶可自省,清楚地看待自己,继而正确地对待他人。以“和”贯穿,是一种博大精深思想的体现。如果道教体现在源头,儒教体现在核心,佛教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上。*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真正的“禅风禅骨”,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巨大。没有禅宗,很难说*能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而儒、释、道三者共同特点都是:追求质朴、自然、清净、*和。*茶文化可以说是极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是茶的发源地。
4-5世纪传入高丽;9世纪传入日本;15世纪,销往西方;17世纪销往英国,*的茶叶与丝绸、瓷器成为*的代名词。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的思想本源皆来自*禅宗。韩国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尊重传统,尊重礼仪,同样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英国饮茶之风长盛不衰,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享誉盛名的英式下午茶首选便是祁门红茶,形成英国红茶文化。马晓俐将英国茶文化精神概括为贵、雅、礼、和,也无不打着*文化的烙印。茶文化是我校新开设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
其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茶叶鉴定、茶饮服务、茶艺表演、茶会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服务、敬业精神和茶楼、茶叶经营管理素质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茶饮服务能力、茶艺表演能力、茶叶鉴定能力。其中茶艺表演要求正确配置茶艺茶具;能够按照不同茶艺要求选择和配置相应的音乐、服饰、插花、熏香等。这就要求茶文化专业学生是全方位、高品质的。既要具有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知识,又要具有高雅的艺术欣赏水*和鉴别能力。
二、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高教司于1996年已明确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语文课”。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关系到人格的高低,关系到涵养的深浅,关系到思维的智愚,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人文素质是指社会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经过环境、教育等途径内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又外化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之为人应起码具备的基本品性,它是一切素质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而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是实践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工具性体现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实用性,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等基本的语文素养方面。它的人文性则体现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引发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化、人生的思考,形成健康高雅,乐观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形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当我们读诸子百家,可以读到政治,可以读到哲学,可以读到军事,可以读到谋略;我们感受观点的鲜明,言辞的犀利,感受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即便同是儒家,孟子“人性本善”,而荀子“人性本恶”则教会我们辨证看待事物的不同方面。当我们读《离骚》,透过千年历史,在瑰丽的想象中遭遇屡遭流放而至死不渝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懂得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守。当我们读苏轼《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间体味儒、释、道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浸淫,让我们以旷达胸襟容纳人生的起起浮浮。当我们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我们看到什么是“真的猛士”,怎样在残酷现实中直面人生,奋然前行。
这些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精神毒品的心灵鸡汤,它们如此鲜活,如此充沛,给予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强大我们的内心,以应对漫长人生的荣辱浮沉。所以就一篇文章来说,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最便捷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占用课时少而收效大、进行学科综合化的最有效途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章,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的深度、广度,表现人性的精准、永恒,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也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
大学语文和茶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大学语文因其价值是隐性的,不能给学生带来即时的利益,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甚至课时也是不断被压缩。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如此短视,将学生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复制输出。大学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地方,决不可沦为职业技能培训所。只有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相统一,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人格完善相统一,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造就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馨予.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青岛大学,2012.5.
〔2〕赖功欧.茶哲睿智--*茶文化与儒释道.*出版社,1999.
〔3〕陈力群.茶艺表演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1.
〔4〕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唐骋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14.2.
〔6〕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07.
摘要:面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态度的转变,教材编写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大学语文应有的效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悟到*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实现语文教育的初衷。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改革 文化素养
认为可有可无,与大学生所学专业课比起来,缺乏工具性与实用性,许多学生认为学*大学语文课程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队伍也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成为“鸡肋”,逐渐被边缘化。而在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通知,在高校必须开设大学语文课,要重视国学的教育。这一重大转变促使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作出改变,真正实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散发出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并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如何凸显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差别,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与规范,如何真正发挥大学语文的有效性,改变评价体系,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关于教师队伍问题。在教学中,“教”无疑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的教师队伍,一切都是空谈。但目前在高校中,大学语文是公共课,没有老师愿意教,在不少老师的观念当中,教学和科研水*不行的老师才会被要求去教授公共课,所以,许多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都是兼职或者非专业课教师,他们并不致力于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深度钻研上,只是以此作为跳板,在此心理基础上,就难以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落后,延续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分析课文,没有创新思维,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些都是教师队伍水*不高带来的问题。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大学语文的有效性,首先应该从教师队伍入手。要重视培养一支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增强成员的力量,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加专家型教师的比例,切实解决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据调查,在某些高校中,在安排中文系的教授讲授大学语文课程之后,许多学生表示了对这门课程的认可。所以说,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上好大学语文课的前提条件。
第二,关于学生的学*态度问题。与许多大学生的专业比起来,学语文貌似太缺乏实用性,因为语文毕竟是一门见效慢的学科,往往需要我们长期甚至终身学*,所以许多学生放弃学*语文,转而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见效快,实用性强的课程上,比如英语等。有些理科生在沉浸于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时,甚至有一种罪恶感,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不务正业。另外,由于教师教授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的兴趣,对语文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中学语文的水*上,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不愿意上课。没有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大学语文如何能存活下去?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明确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文学名著不阅读不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视的人不戴眼镜。”大学语文是用文学的艺术形式,以情感育人,它有助于学生去体会文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体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性情,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精神支柱。大学语文应该摆脱以往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因为许多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被高考吓怕了,应试心理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失去了兴趣,认为语文是枯燥无味的。而大学语文必须带领学生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让他们重新认识语文,重新认识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体会其中的魅力,真正发挥语文陶冶人性情的作用。大学语文应该重视学生听说读篇写能力的培养。许多大学生毕业,连一篇通畅的文章都写不出来,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许多人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别提名著阅读,美文鉴赏等高层次一点的语文素养了。尤其是一些理科生,他们整天沉浸在数学公式,计算机语言的研究当中,*语言文化严重缺失,这是作为一名*人的悲哀。只有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大学语文的学*当中,摆正态度,才能赋予大学语文课程新的活力。
第三,教材选文的问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令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一直较为模糊,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长期存在选文教育派、人文教育派、文学教育派、语文专题派、人文语文派等各派纷呈的现象。有专家指出,“正是由于对学科定位认识不同,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著、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均呈现出各自为政、各以为是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许多人对大学语文的误解以及教学方向上的无所适从。”其中的一些选文适合中学生使用,但却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审美取向的需要。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是高中已经学过的,学生对此意见很大,这种重复性学*显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认为大学语文不过是高中语文的简单重复,没有必要再在这些看似没有实用性的课程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因此大学语文必须要收录水*高的选文,多一点启发性强、思考性强的作品,来适应大学生对文学的需求。而且,在高校中,应该由最好的老师来教授大学语文公选课,让最好的老师来开经典课,让老师们在学生中去普及、传播经典。
第四,教学评价问题。当前的大学语文考察方式仍然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评价体系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不少学生依然满足于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使得大学语文的授课效果与授课初衷――培养大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和审美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渐行渐远。我们应该探讨一些新形式的语文考察方式,比如口语表达的测试,写作能力的测试,美文鉴赏阅读等。也可以和中文专业的学生靠拢,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在考察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改变教学评价体系,是我们进行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方法,它的改革,会促使教师改变教授方法,学生改变学*方法和态度。
温儒敏说过:“大学语文应致力于学生激发学*兴趣,首先让他们感受到其中魅力,进而引导他们进行终身学*。”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定位为审美化教学,改变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美育修复和美育慰藉。同时丰富教学内容,不要简单的进行作品分析,应当从中启发学生做人的道理,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有关红楼梦的选文的时候,应该较为全面的为同学们介绍红楼梦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封建伦理制度和风俗,激发他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我们国家古典名著进行阅读,扩大知识面。除此之外,还应该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必要的时候可以走出课堂,在适合的场所让学生体会国学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文中沉淀着我们民族历史的主要信息,由此建构起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大学的*语文教育,目的就在于经由母语确立和巩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母语高等教育具有“培根固本”的特性,它承载着使一代代青年全面提升母语素养、成为民族精神传承者的历史使命;不再把汉语看作“工具”,而是借“好文章”学*重温汉语文的“伟大的传统”,加深对汉语书面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优秀的精神成果熏染灵魂,滋养心灵,提高以汉语文解释世界的能力――这些,才是大学语文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美衡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欢迎查看!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yi)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国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qi 旗)。鹑(chun)之贲贲(ben),天策_____,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之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国语——《邵公谏弥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大学语文论文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把专业技能课放在突出位置本无可厚非,但被忽视的人文教育带来的后果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和忽视的。尤其是茶文化专业这种带有浓重传统文化特质的学科,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途径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关键词:
茶文化;人文教育;大学语文;职业能力
新学期我校茶文化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为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扣除新生军训及入学培训,学期授课时间为13周,那么茶文化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学*的三年期间大学语文的总学时只有26节课。再放眼整个学校,除少数几个师范专业仍开设大学语文,其他各专业都相继取消,大学语文前路堪忧。
一、茶文化专业的目标性
茶文化从广义上可定义为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我们研究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茶的精神和对社会的功能。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饮茶的方式经历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及文化品位的提升,饮茶早已不是满足生理需求,更多的茶人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体现的茶文化。
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最广泛、最深远的是儒、释、道三家学说。赖功欧说:“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汇成*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道教是*的本土宗教,与茶文化的关系也最为久远、深刻。道教的自然观,导致淡泊超脱的品性,与茶的自然属性吻合,也凸显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特质。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应归于儒家学说,即以礼为基础的“和”的思想。饮茶可自省,清楚地看待自己,继而正确地对待他人。以“和”贯穿,是一种博大精深思想的体现。如果道教体现在源头,儒教体现在核心,佛教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上。*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真正的“禅风禅骨”,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巨大。没有禅宗,很难说*能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而儒、释、道三者共同特点都是:追求质朴、自然、清净、*和。*茶文化可以说是极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是茶的发源地。
4-5世纪传入高丽;9世纪传入日本;15世纪,销往西方;17世纪销往英国,*的茶叶与丝绸、瓷器成为*的代名词。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的思想本源皆来自*禅宗。韩国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尊重传统,尊重礼仪,同样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英国饮茶之风长盛不衰,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享誉盛名的英式下午茶首选便是祁门红茶,形成英国红茶文化。马晓俐将英国茶文化精神概括为贵、雅、礼、和,也无不打着*文化的烙印。茶文化是我校新开设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
其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茶叶鉴定、茶饮服务、茶艺表演、茶会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服务、敬业精神和茶楼、茶叶经营管理素质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茶饮服务能力、茶艺表演能力、茶叶鉴定能力。其中茶艺表演要求正确配置茶艺茶具;能够按照不同茶艺要求选择和配置相应的音乐、服饰、插花、熏香等。这就要求茶文化专业学生是全方位、高品质的。既要具有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知识,又要具有高雅的艺术欣赏水*和鉴别能力。
二、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高教司于1996年已明确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语文课”。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关系到人格的高低,关系到涵养的深浅,关系到思维的智愚,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人文素质是指社会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经过环境、教育等途径内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又外化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之为人应起码具备的基本品性,它是一切素质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而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是实践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工具性体现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实用性,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等基本的语文素养方面。它的人文性则体现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引发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化、人生的思考,形成健康高雅,乐观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形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当我们读诸子百家,可以读到政治,可以读到哲学,可以读到军事,可以读到谋略;我们感受观点的鲜明,言辞的犀利,感受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即便同是儒家,孟子“人性本善”,而荀子“人性本恶”则教会我们辨证看待事物的不同方面。当我们读《离骚》,透过千年历史,在瑰丽的想象中遭遇屡遭流放而至死不渝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懂得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守。当我们读苏轼《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间体味儒、释、道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浸淫,让我们以旷达胸襟容纳人生的起起浮浮。当我们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我们看到什么是“真的猛士”,怎样在残酷现实中直面人生,奋然前行。
这些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精神毒品的心灵鸡汤,它们如此鲜活,如此充沛,给予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强大我们的内心,以应对漫长人生的荣辱浮沉。所以就一篇文章来说,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最便捷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占用课时少而收效大、进行学科综合化的最有效途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章,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的深度、广度,表现人性的精准、永恒,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也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
大学语文和茶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大学语文因其价值是隐性的,不能给学生带来即时的利益,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甚至课时也是不断被压缩。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如此短视,将学生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复制输出。大学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地方,决不可沦为职业技能培训所。只有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相统一,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人格完善相统一,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造就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馨予.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青岛大学,2012.5.
[2]赖功欧.茶哲睿智---*茶文化与儒释道.*出版社,1999.
[3]陈力群.茶艺表演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1.
[4]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唐骋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14.2.
[6]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07.
摘要:
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关键词:
大学语文;人文性;人文素养;经典文本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还未能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识性讲解、工具性操作层面,对人文素性缺少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诸如普遍的“专业崇拜”心理导致高校重“专”轻“通”、重“器”轻“道”现象的影响,学生学*的实用主义,教师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网络传播环境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他们漠视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性,等等。
一、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我觉得我们*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也走向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二是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浮躁的世风扰乱了大学校园的*静,也搅乱了教师授业和学生求学的定心。联系到大学语文,它原本就是一门公共类的文化素质课程,专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很难做出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也非常不易。加之国家这方面的科研立项很少,教师没有项目可作,评职称也就特别困难,从而使得这门课程以及讲授课程的教师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不少大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对教授这门课程失去信心。表现在教学实践上,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当中,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教学,不能发挥课程应有的对学生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作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从学生角度来说,在经典解构、传统话语边缘化、商业文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和虚无的情绪。而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他们产生了急功*利的心态,寄希望学业上的短期速成。“他们希望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不愿意付出切实的努力;他们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但是又缺乏应有的学*能力。”[2]若这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导致起码的价值观的错位和人文素养的欠缺,从而变成机械的人、自利的人。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还与社会及高校中存在的“专业崇拜”现象有关,*些年来,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实际的更多情形是由此而忽视、轻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如果这种专业万能的信念,创造了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的精神,甚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误事。”[3]许多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忙于本专业知识的学*和英语等工具性学科的技能提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学语文等文化素质类课程的研修上。“‘专业崇拜’现象背后隐藏了急功*利、实用主义心理。从学校方面讲,这有悖于大学精神;从学生方面讲,则是成才理念有失偏颇。不可否认,就业很重要,上大学不考虑就业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应该的,但狭隘的‘就业’、‘找工作’不是上大学的全部,而综合素质确实是根本。”在貌似“学以致用”实则功利主义的氛围里,大学生重感性轻理性,重物质轻精神,工具理性占据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价值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导致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意地交流和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面对网络环境提供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像和浅层感性文字所吸引,拒斥纯文本的阅读,经典文本更是被拒之门外。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调查:目前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有9.3%。相较而言,美国的大学生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均每周要超过500页,远远高于*学生。网络上,包括经典文本在内的'大量文学著作变成了“图说”形式,经典著作在*大学生那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大学生们更愿意阅读那些一眼就能明了的浅显读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内核,去领略和思考更深层的意义和美感,分析问题也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以讲解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为主,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但网络文化的泛滥使得学生阅读*惯发生变化,对经典名篇的学*只能停留在理解阅读上,而很少能够达到对作品的深度思考,更不用说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和创新能力的萎缩。
二、大学语文需按照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来进行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语文”,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无疑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但是,大学生毕竟已有中小学语文学*的经历,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已有相当的基础,没有必要再去重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路数。过于突出工具性。在技术理性盛行和中小学素质教育还难以落到实处的今天,大学生虽然仍需进一步提高母语应用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人文素养。而这又不是文学教师们对学生进行满腔热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育所能奏效的,因而用“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显然也过于狭隘。我们认为,通过阅读富有审美情趣和思想启迪的经典文本,既可以触动和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关怀,从而获得人文营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一本选文精美、人文意蕴丰厚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人文熏陶的经典、审美教育的华章、语言训练的范本。在这个意义上,并非只有文学文本才具有审美的因子,半部论语也好,史家绝唱也罢,又有哪一点输给了文学?“上帝死了”的预言,“诗意栖居”的渴望,都充满了文学性,或者说其内涵之深刻、形式之规范、语言之纯粹,足可称语言文学的典范,基于此种理念,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若能通过大学语文的学*,还能获得一种人文素养和情怀,那是我们的莫大欣慰,“专业成才,精神**”,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努力方向。
结束语
经过几千年文明积累起来的中西方文化中渗透着各自的民族个性,对本民族的灵魂的塑造起过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经典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学*,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培养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大学语文教师通过阐释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带领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今天的*不能没有梦//寻找北大[M].北京:*长安出版社,2013:241.
[2]冯大建,迟宝东.主体、对象与技术条件――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3.
[4]蒋承勇.“专业崇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N].*,2012-03-28.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
A、比喻 B、拟人 C、 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问: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不应该只考知识,更多的应该去考人文,这样不仅提高了语文修养,还提升了人文修养。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参考答案:C
第2题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参考答案:D
第3题《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参考答案:B
第4题《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参考答案:A
第5题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参考答案:B
第6题“计*之在海内”中的“*”是指()
A、神州B、*C、中原D、九州
参考答案:C
第7题“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答案:B
第8题《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参考答案:C
第9题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参考答案:C
第10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参考答案:D
第11题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参考答案:C
第12题《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参考答案:C
第13题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参考答案:C
第14题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参考答案:A
第15题《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参考答案:D
第16题单选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要点
《大学语文》诗词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下面是其复*要点,一起来学*下吧:
学*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
(1)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离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把吴构看了,栏于拍遍”等诗句。
学*诗词,还应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如们渊明《归国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对摆脱羁绊、重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张。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围皇帝,蔽其视听;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之“阴晴圆缺”象征人之“悲欢离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柳色新”象征离别,“柳”的意象是具体的,而作为其对应物的“离别”则隐含不露。
4、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辛弃疾(水龙吟)下片就连用了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
学*本单元,还应掌握有关诗词体裁的一些常识:
1、以句式分,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2、以体裁分,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3、*体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体,它在*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主要分为:
(1)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称五绝,每句七言者称七绝。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绝。
(2)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称五律,每句七言者称七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五律,《蜀相《书愤》为七律。
4、古体诗,与*体诗的讲究声律相对而言的,而不以创作时间而定。唐宋以来的诗人也多作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水龙吟》等。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颇大。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阙或上阙,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阙或下阙。
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大全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笔画笔顺
二、会写的字及组词
首:首先首长元首
采:采用采花开采
无:有无无力无心
尖:笔尖刀尖尖刀
树:大树树叶树苗
爱:爱心可*护
角:牛角羊角号角
二、会认字及组词
踪zōng(踪迹)(失踪)
迹jì(足迹)(踪迹)
浮fú(浮萍)(漂浮)
萍píng(萍踪)(萍水相逢)
泉quán(泉水)(甘泉)
流liú(流水)(流汗)
柔róu(温柔)(柔弱)
露lù(露水)(露珠)
四、多音字
露lù(露珠) lòu(露面)
角jiǎo(牛角)jué(角色)
藏cáng(藏身)zàng(*)
五、易写错的字
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义词
立—站捕—捉
闭—关踪迹—足迹
七、反义词
藏—露细—粗
爱—恨闭—开
八、词语解释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本文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九、背诵古诗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教材分析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快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诗 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 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水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此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古 诗《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曹 操《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曹 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9.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10.王 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王 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14.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5.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崔 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高 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0.李 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1.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李 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3.杜 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杜 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yīng guó
shī gē
lǎo shī
ān jìng
yì si
gǔ dài
jiào xué
jǔ shǒu
céng cì
zhào míng
xíng li
二、比一比,再组词。
带( ) 手( ) 层( ) 诗( )
代( ) 首( ) 成( ) 思( )
三、连线。
jiāo hào
教师 教学 好学 好事
jiào hǎo
教书 教育 好朋友 好奇
jiào hǎo
教课 请教 友好 爱好
四、默写《静夜思》,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 代的`大诗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感情。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2、你背得真好
3、《静夜思》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六、读一读,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
铁杵chǔ磨mó成针zhēn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tú退tuì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yù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xiāng信xìn,“嗤chī”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qǐ能néng磨成针?”“只要功夫深shēn,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dùn时领lǐng悟wù,终于懂dǒng得了“功到自然rán成”的道理。从此,他便biàn发奋fèn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_ 。
2、“顿时”就是_________ 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用“ 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古诗
大学语文要背的古诗
大学语文的一首古诗
大学语文中的必背古诗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广东插本大学语文要背的古诗
大学语文先秦诸子语录
小学第十册语文书上的古诗
第十四册语文书的古诗
大学的语文古诗
大学中的语文古诗
语文第十课古诗三首的多音字
大学课程的语文古诗
第十课古诗三首的拼音版
第十册国学书的古诗
大学迎新标语文艺
国学第十一册的古诗
中国诗词大会第十季的古诗
古诗75首的第十首
小学语文S版里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的古诗
增广贤文第十二课的古诗
大学毕业祝福语文艺
古诗75首的第六到第十首
河大版语文七下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个
十大学霸标语
第十组口号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学的古诗
灏字相关的古诗文
徐涛的古诗词
冰心的繁星古诗两首
形容天空仙气飘飘的古诗词
凄风的古诗词
纪念抗疫英雄的古诗
乌衣巷古诗的风俗
认清自己的位置古诗词
登故宫感怀的古诗词
初中古诗中的思乡群文阅读
千金女贼的古诗
鹿柴古诗在哪写的
关于月或夜的古诗
关于树东的古诗
知乎中冷僻却惊艳的古诗
采薇古诗的简介
咏三角梅的古诗全首
古诗宋代陆游示儿的背景
有关突出汉字特点的古诗
新年快乐的古诗配画
表示假期愉快的古诗
天域苍穹中的古诗
冬天没有梅花的古诗
胡尘清玉塞的古诗
含有刜的古诗
最好写的两首古诗只有三行
南京浪淘沙的古诗
蜂古诗的作者是谁写的
关于思念故乡之情的古诗
长歌行古诗描写的景物
姚谐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