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源自古诗的经典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源自古诗的经典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源自古诗的经典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源自古诗的经典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上海到婺源自助游攻略
婺源是我国春秋两季最受欢迎的景区,也是我国最美的乡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到婺源自助游攻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秋色婺源能做的事及看点指南
1、看成片金黄的稻穗,追随着稻香奔跑:稻谷成熟期,秋高气爽,天空蔚蓝如洗,云彩洁白如棉。阳光明媚,秋虫鸣唱,田头地角洋溢着色彩斑斓的美,或晨雾轻起,或夕阳晚照,那与山水相依粉墙斑驳的村子浮动在金黄色的稻浪之上。婺源自驾车行驶在乡间公路,追随着稻香奔跑,寻找自己寻找记忆,看阳光灿烂,看久违相见的蓝天,听乡间的歌谣。
2、感受古老徽州独有的民俗文化:晒秋,品尝秋天寻常百姓家晒出来的地道南瓜干,茄子干,红薯干等等。婺源当地流传着把收获的果实(稻谷、红辣椒、南瓜、玉米、花生、黄豆等等农作物)放在自家屋脊上裸晒。此景与古徽州的黑白建筑,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独特魅力而又壮观。
3、红枫妖娆,走进如画乡村,看秋色中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海市蜃楼。婺源石城、长溪等村落,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炊烟袅袅中若隐若现,与远处傲霜红枫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每年都会吸收了全国各地众多摄影爱好者、驴友、自由行散客前来采风、摄影。此地也一度被各大媒体评为"国内最佳赏枫之地“(赏枫:10至12月初,具体准确时间需根据每年入秋之后不同天气状况的表现来预测)。
二、婺源旅游交通状况:公众交通、租车
1、各省自驾婺源高速路状况:
飞机:景德镇机场到婺源县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走高速大概40分钟左右);黄山机场到婺源县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走高速大概55分钟);景德镇和黄山是和婺源交界离婺源最*的两个城市,下飞机后都可以走省道或是高速进入婺源。
南昌机场到婺源县城大概3小时(走德昌高速);衢州机场到婺源大概3个小时左右,先走省道然后到江西境内走高速到婺源。
火车:北京、南京方向的游客可在皖赣线黄山站下车,转乘汽车前往;福建方向的游客从南昌或景德镇乘汽车前往;上海方向的游客可乘浙赣线至浙江衢州下车,或上饶(带湖路客运站)、南昌(青山客运站)转乘汽车前往。
2、婺源县内公众交通:
县城内文公北路汽车北站(婺源长途汽车站有1元钱的公交直达),前往东线景区、北线景区,视景区路程计费,大约5至10元/人。东线景区公交,非常方便,班次多,沿途往返经过各大景区,可以在某一景区公路边中途等候拦截上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景区。
北线景区公交,前往各景区,但相对班次比较少。也可以在北线清华镇,中转至北线各大景区的公交。
特别提示:游客一定要注意搭乘公交的最晚一班回程车时间,不要错过时间,以免无法回到住宿地。
3、散客包车租车:
二轮摩托车(摩的):婺源县城内最方便、最多的交通工具,招手即停载客。县城内费用5到10元/人;建议: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去风景区尽量少坐摩的。
县城的士:联信出租车公司的日产阳光轿车,可以乘坐四人,适合县城内乘坐,如果要包全天,费用可能会比较高,具体可以与的`士司机谈,但不管怎么样,这是婺源正式的出租车公司的车子。
面的(面包车):可以坐六到七人,这是来婺源包车旅游的主力车型,多为私人经营。包车价格淡季约是200多到300元左右/天,旺季300到500元/天,视去的路程远*和路况而定。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有些车主太过热情,开价会比较低,但过后往往会有一些陷井,请注意不要贪便宜。
轿车:包车300到500元左右/天(有各种品牌的轿车,从四到五万到十几万的轿车都有),可以乘坐四人。
商务车:婺源的商务车多为十万以内的,不要指望有别克等类型的商务车。相比较面的而言,商务车舒适性安全性要强多了,但价格一般与面的差不多。包车费用一般在300到500元/天。
金杯车:10座左右,包车500到600元左右/天。自行车:出租价格为20到50元左右/天。这应当是游婺源最休闲,最随意的一种方式了,可以直接体会到“婺源的风景都在路途中”,从而更能融入风景之中,不过,婺源是山区,上下坡比较多,骑行时注意安全。另外,婺源提供租自行车的地方很少,这个市场没有成熟。目前自行车最多的地方在沱川乡,有上百辆自行车可以供出租。
建议:自行车租车,婺源县园丁路新天佑中学对面捷安特自行车专卖店。
特别提示:如果你是自驾游客请注意,因为县城北线大桥在整修,在10月7号前自驾的游客,请你在婺源高速入口(长途汽车站前面)上高速至清华镇高速出入口下,进入北线景区游玩;如再返程去东线景区,请从景婺黄高速(婺源北高速出入口)上高速从江湾高速出入口下。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常交流和文章定作中,很多人都会有意识的运用成语。成语是指长期沿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成语的出处,一部分是出自历史故事,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有一部分是出自古代寓言,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鹬蚌相争”出自《燕策》,“画蛇添足”出自《齐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当然,更多的成语截取自古文经典句子,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中“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截取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截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截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你知道吗,其实还有一部分成语,是出自古诗词。这些来源于古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哀鸿遍野
释义: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到处都是*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原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经·小雅·鸿雁》
爱莫能助
释义: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原文:“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诗经·大雅·烝民》
暗送秋波
释义: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
原文:“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宋·苏轼《百步洪》
暗香疏影
释义: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原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
傲雪凌霜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原文:“傲雪凌霜,*欺寒力,搀借春光。”宋·杨无咎《柳梢青》
白璧青蝇
释义: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青蝇玷白璧,比喻谗人害忠良。
原文:“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唐·陈子昂《胡楚真禁所》
白首同归
释义: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原文:“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潘岳《金谷集作诗》
白衣苍狗
释义:苍:灰白色。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原文:“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杜甫《可叹诗》
百尺竿头
释义: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原文:“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唐·吴融《商人》
百读不厌
释义:厌:厌烦,厌倦。读几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原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斑驳陆离
释义: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
原文:“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战国·楚·屈原《离骚》
傍花随柳
释义:形容春游的快乐。
原文:“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春日偶成》
包羞忍耻
释义:包容,藏;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唐·杜牧《题乌江亭》
宝马雕车
释义: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原文:“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抱布贸丝
释义: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抱蔓(wan)摘瓜
释义: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原文:“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唐·李贤《黄台瓜辞》
在某个光影熹微的时刻,在某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已不能有足够的热情去拥抱世界,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四首源自于生活的浪漫爱,欢迎大家阅读!
《爱的忧伤》
金色的夕阳铺在草坪上?
尽情地染在粼粼的水波里?
我们静静地依靠在一起?
一句又一句的?
我为你读着真挚的诗行?
“这尘世的一切欲望?
都是源自于孤独?
孤独――难以熄灭的火?
我愚蠢的爱人?
我爱孤独胜过爱你……”?
而岸上的倒影只一个?
还在默默的念着他的
“是什么玩弄了爱情?
到底是寂寞的导致?
寂寞――仿佛是爱情”
《一朵流云》
我常目送你远去
如同你眼中的我
我常是伴着孤独
每当一切都开始悄然失色
你的倩影便开始缓缓凝现
可是我不能追寻
就像我不能拥有一颗恒星
我越是靠*
就越是感到畏惧
仿佛你的炙热
正灼烧着我的灵魂
我多想和你靠*
只有当我渐渐远离
当我望着窗外的远山
一朵孤独的流云
我的目光开始变得空洞
空洞又充满了无知
仿佛时空都已然消逝
可是我不敢
甚至也不敢知道
一朵云的名字
《我有一个约会》
窗外的天空一片明净
偶尔吹过迟迟的风
我想此时一定有许多情侣约会
也许他们正手挽着手
缓缓穿过一条挤满花圃的街道
也许他们正静静地挨坐着
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某处
把甜言蜜语相互轻诉
但这些都不够使我羡慕
因为我想起多年以后
在某个光影熹微的时刻
自古痴情的诗句
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5.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7.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1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2.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3.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5.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17.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1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9.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长相思》
20.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2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2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27.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28.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3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3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3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4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4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4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3.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44.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5.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4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7.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4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本诗名句。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古诗全文桃花源记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全文桃花源记,欢迎来参考!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然后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坦宽广的土地,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然后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然后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然后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拓展: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自古多情空余恨全诗解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以下这篇自古多情空余恨全诗解析,望大家喜欢。
自古多情空余恨全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1、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
3、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4、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5、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古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南北朝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是思念故国(首都)呢,还是“欲穷千里目”呢?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我们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若只有一种解释便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m.ju.51tietu.net)就是可以这样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读者去思考,去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思考诗歌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选择甚至人类的境遇。“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问我在想些什么,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能看见窗外的长江,在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的《滕王阁诗》,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长江水,一直流着,流着。
折荷有赠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折荷有赠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译文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注释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红蕖(qú):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水波微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所引起的想念。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李白《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鉴赏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当时李白二十九岁,与许氏夫人居安陆(今属湖北)。
源自古诗的经典
源自古诗的游戏名
名字源自古诗的
哪些成语是源自古诗的
源自古诗的情侣名字
源自古诗词的名字
取名源自古诗的明星
源自古诗的古风名字
姓楚的名字源自古诗
源自古诗文的成语
源自古诗词的女孩名
源自古诗的四字词语
源自古诗的女孩子名字
源自古诗词中的好名字
源自古诗词叠音不叠字的女孩名
源自古代古诗或寓言的四字成语
源自诗句的成语
布衣之交源自谁的古诗
源自于古诗词中的名字
源自中国古诗词的电影
关于成功源自磨砺的古诗
源出自古诗的四字词语
出自古诗的词语源头活_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自古自古的古诗
自古有之的古诗
出自古诗的abac
出自古诗的歌
李白的60自古诗
来自古诗的两字
美妙的古诗词爱情
马鞍山长山的古诗
集安钱湾村的古诗
关于花的古诗儿童画
古诗长吉体是谁写的
歌曲是古诗改编的
人生拼搏类的古诗词
包含孙字的古诗
写爱情和思念的古诗
滁州西涧的古诗三百首
形容长江泰山的古诗
山水原野的古诗
形容美人的古诗6字大全
含河的古诗
带有环境的古诗
付梓抒怀的古诗词
鹿柴这首古诗的英语
古诗中睡着的鸟
赞美别人喜欢大自然的古诗词
关于男音古诗的歌曲
遥和云的古诗
含有晨晖的古诗词
描写动物爱情的古诗
古诗:牧童的教学反思
错过了很多的古诗
杨万里的问月的古诗
带有安亭的古诗词
带礿字的古诗大全
注音的红豆生南国古诗
关于小学生骂人的古诗
和精卫相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