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此时大唐帝国是日趋衰败,朝廷大臣相互排挤,藩割势力有所抬头。此诗不只是抒发思古的幽情,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望君主以前车之覆为鉴,用内在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
作者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朝廷昏庸无能,*荒淫腐败,宦官专权干政,藩镇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这首七绝借慨叹六朝之兴亡,提醒当权者引古鉴今。
“山围故国周遭在”——写山。石头城如旧,六国豪华已失,人事不修,地形之险不足依。
“潮打空城寂寞回”——写水。赋予“潮”以人的情思,因感知拍打的是一座空城而寂寞,江潮犹有今昔盛衰的感慨,何况人呢?用“故”和“空”,使空间和时间结合,给人以荒芜悲凉、物是人非之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写月照空城。用万古不变的明月作为古今治乱存亡的见证人,抒发了更深沉的感叹。石头城上的女墙仍在,却无人守护;只有曾照旧时的繁华月,在深夜人静的时候从淮水东边升起可是富贵风流,转眼成空,昔日秦淮河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此情景是多么寂寞啊!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用深邃独到的眼光透视出自然现象和沧桑变化间的关系。描写石头城,却不描写城内的人、事、物,而放眼寂寞的群山,凄凉的潮水和朦胧的月光,这样石头城更显没落荒凉,扩大了意境,更显雄浑莽苍、深邃幽远的山水长卷的气魄。
刘禹锡的这首《石头城》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城。作者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罢了。
整理:zhl201703
咏石头城诗句
(一)
故垒烽台过雁喑,六朝王气比浮沉。
争锋楚越空尝胆,逐鹿孙曹枉费心。
我向城墙寻雨迹,谁将橹楫问波痕。
时吟旧句生新虑,散去寒潮可是春?
(二)
古都六代笼烟尘,豪杰辈出比霸心。
吴越争雄尝苦胆,孙刘鏖战斗曹军。
蒋家窃取中山业,毛氏继承共和钦。
风雨钟山吹落叶,雄师百万扫阴云。
(三)
神龙雄韵势威轩,巴国文明贵遗存。
演绎战争千古绝,猊峰城堡百情囤。
巴渝武舞传民俗,佛寺蕃昌耀蜀坤。
绿树涌波旌彩猎,石头奇垒醉游昆。
(四)
龙盘虎踞石头城,弹洞斑斑纪战痕。
弱积瓜分思赤县,船坚炮利破家门。
后来居上中华志,堵截围追列国心。
众志成城观世变,萧墙安定贼休兵。
(五)
日暮钟山映晚霞,辉煌曾是帝王家。
杜郎醉笑秦淮妓,孟得诗吟朱雀花。
楚调新声悲逝水,吴宫荒径见归鸦。
繁华欲向今宵看,酒绿灯红一望奢。
(六)
石头城上石头闲,素裹银妆杂赭斑。
草木萧疏兀残壁,英雄无觅叹江山。
洪波东去终无尽,鸿雁南飞不见还。
惆怅凭栏向天际,何时春色满人寰?
(七)
六朝王气自浮沉,十代繁华尚可喑。
大帝秣陵舒剑胆,曹公赤壁走惊魂。
天王帝梦茶余唱,洪武*酒后吟。
千古风流成往事,长江逝水卷流云。
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及鉴赏
石头城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就来自于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名称由来
石头城被称为石城,广义上它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孙权在石头山修建了石头城,用它作为保护东吴京师建业的资本;预备军事石材,石材基地多建造了烽火台,在军事上,用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后来,晋将军王濬率水军进攻东吴,东吴造铁链横江中,晋军烧断铁链。导致石头城失守,不得人心的国王孙皓赶紧投降。
后来,长江已逐渐西迁,并在石头城的河流泥沙的沉积,变得*坦。石头城不再是这么危险。朱园建设天府石头城市为天府市的一部分。石头山如今是凉爽的山区。这是在西方的河,是一条河天然石材的影响。建造石头城,天然石材是城市的墙的一部分。
基本介绍
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第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据史*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如今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隋文帝灭陈、*毁建康城后,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初年在石头城设扬州大都督府,石头城在隋朝和初唐时是南京地区的中心。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了。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
这一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石头城遗址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踏青觅翠、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
南京石头城城基因就自然山岩凿成,中段有几块荡红色砂砾岩因经古时长江水冲刷而凹凸不*,有如兽面,故俗称鬼脸城。石头城周长约3000米,南面开2门,东面开1门,西北因紧靠长江,故不设城门。当时,石头城为孙吴水师的总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只。城内建有石头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兵器等物资。城西最高处还建有孙吴的烽火台。据说一旦发现敌情,在烽火台一举烽火,半日内即可传遍长江沿线。石头城地势险峻,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称。以后由于长江河道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价值有所减弱。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南京城墙的一部分。如今石头城已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古迹,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南京石头城城西,景色清幽,有“城市山林”之称。清凉山上,名胜古迹随处可寻,有“驻马坡”、“南唐古井”、“清凉寺”、“崇正书院”及“扫叶楼”等。石头城在清凉山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赭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处为17米,系自然山岩凿成。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加砖累甓,明洪武二年(1369年)石头城为应天府城(今南京)的.一部分重加修建。交通:乘游4路,6、21、23、60、75、91、302路车可达。
诗词鉴赏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②周遭③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④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⑤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本是楚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时用此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到唐时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注释①里的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③周遭,四周,周围。
④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⑤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
【翻译】
石头城
刘禹锡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1、刘禹锡的诗。
《唐之韵》这样评价: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浓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是,特别经得起咀嚼。尤其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细选择和炼就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石头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2、《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3、从诵读上看。
前两句,“故国”、“空城”之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而“在”、“回”二字,正是诗人感慨之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情,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能够体现出讽喻现实的意思。
4、《石头城》以不变写变。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作些暗示。着力写“不变的景”:山、潮、月。它们是历史的旁观者,其中的月,更是“宇宙的冷眼”。作为“由盛到衰”的见证者,不变的它们,见证了世界的残酷的变。
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在苍莽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呀,为什么会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空城呢?后两句,其实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巧妙的回答。诗人之所以称它为“旧时月”,正是盛唐诗人李白说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的意思,跟李白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也有同工异曲之妙。意思是说,此刻天上的月儿呀,曾经一度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奢侈的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挪移到女墙这一边来了,可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全诗句句都在写景,而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深沉的故国萧条之感。
余秋雨先生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石头城诗歌鉴赏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头城诗歌鉴赏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萨都刺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关于石头的诗词
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石头的诗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答人》
年代: 唐 作者: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1)答人:此诗是太上隐者回答别人的问话。此隐者居终南山。(2)历日:日历。(3)不知年: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西塞山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濬: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石头书》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头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差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读句子,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川川好(hào hāo)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2)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qiào ké)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_;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了这篇短文,谈谈你有什么启示或者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头书》阅读答案
1.划去:(1) hǎo (2) ké
2.(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2)追究底细。
(意思对即可)
3.雨痕、波痕、矿物 化石
4.知识
人们根据这些,可以推测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如:天气、气候、地壳演变、矿产储备,而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
(意思对即可)
5.“略”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1.填空。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石头书上的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化石。
2.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书。从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雨痕②波痕③矿石
④鱼⑤树叶⑥贝壳。
2.①滴水穿石②坚持的力量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几乎每个人都活得像个贝壳,紧紧闭着,不肯打开。那层或厚或薄的壳,是伪装更是保护,而里面才是既柔软又怕受伤的自己。
现代的人,让自己打开似乎越来越难,打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虚假和不确定,有太多的粗俗与直白。大家都不敢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而自己也同样不敢去看真实的自己。因此,就这样紧紧地闭着,身心俱疲!
人们之所以会如此,本质上是因为精神的空虚和文化的匮乏。如果不想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就必须去充实精神、丰盈文化,让自己有打开的机会。在世界万物中,唯有真正的美使人净化,让人安静,令人醉心,并悄悄放下防御。而自然之美尤甚。当你看到最美的月光、欣赏到最美的风景常常会拨动心弦,甚至是热泪盈眶。一个喜欢自然之美的人,很容易打开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
来自自然的石头,便是数代先辈们发现的一种唾手可得的美和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和淡然,安静从容,闲适美好,不造作,无过而无不及。它们的自然之美让人安静,令人悠远,让人踏实,令人放心,从而轻松地打开自己,勇敢地正视自己,让自己和世界从此风轻云淡。
去赏石吧,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把真正的自我释放出来!
喜爱奇石的石友们,关注头条号“奇石圈”后,点击下方卡片加入奇石圈的官方圈子,来圈内欣赏更多名家美石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美石,还能与全国各地的石友们一同交流玩石心得!
石头在我们生活当中是再*常不过的事情了,虽然人们常常用石头和金子作比较,好像石头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的样子,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生活当中的各种建筑物和道路,哪个不是有着石头的参与呢?石头也为人类做了诸多贡献。
1、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坐在山峰上,弹着古筝,发出美妙的音乐。
2、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刘方*《望夫石》
3、坚硬的石头像男人的胸膛,沉稳厚重。
4、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5、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白居易《莲石》
6、我曾登临黄山,赏过庐山;这次峒山之行给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们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惊其险峻幽深。仰看悬崖陡峭入云,面壁而立,使人慨叹人生之渺小,如沧海一粟;环眺远山之绵延,却又逐起夸父逐日之志。
7、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黄山真奇妙。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
8、黄山一峰一姿,一石一态,一松一画,充满了美意。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剥蚀,让黄山以巧夺天工的自然奇景有别于五岳的古迹。它的美,美在奇松、奇峰、奇石之上。
9、石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信你看山野里到,那里到处都是石头,河边上、海滩上也能见到各种各样滚圆的或有棱角的小石头,就连我们的城市里也拥有大量的石头:石头铺成的路面,石头砌就的建筑和台阶,石头装饰的墙面和雕塑。
10、石头像炮弹一样从天而降。
11、黄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2、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别具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14、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题自画石 》
15、河里的石头像少女的脸颊,圆润光滑。
16、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唐 · 孟郊《劝学》
17、坚硬的石头像经霜的老人,古朴苍桑。
1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石灰吟》
19、一座隆起的岩石,上面长着矮树,变得毛茸茸的;岩石脚下被阿伏纳河河水冲坏,这样一个位置使它有几分像一只巨大的乌龟横卧水面,又像一座拱桥,从底下可以望见一段明丽如镜的河水。阿伏纳河在这儿仿佛睡着了,尽头远远有飞瀑倒泻于巨石之间;石上有几株矮小的杨柳,受水力激荡,经常东摇西摆,活像一些弹簧。
20、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
2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
22、黄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3、这一大堆岩石守卫着一个隘口似的地方,……再过去一点,山已经抖掉了草地和花朵,只剩下石楠做衣服,巉岩作宝石--那儿,山把荒芜渲染成了蛮荒,把娇艳换成了严峻--那儿,山守护着孤独的残余希望和寂静的最后藏身处。
24、坚硬的身躯随处可见,灰色的身影在阳光下投入一片阴暗.那不*的棱角,显示沧桑的轮回.不屈不挠.在尘世,独显张扬。
小升初之石头记打油诗
一纸小升初,两行辛酸泪,小孩方十二,大考已相随。
校内书包满,校外题库全,刚出学校门,又入课外班,
可怜寒暑假,天天不在家,上学已力疲,最忙周六日,
日出挂前窗,儿起惊梦床,月升课未散,解题战尤酣,
老爸当车夫,老妈扮书童,奔走培训班,游弋城内外,
欲闯小升初,须听前人述,三年即入门,四年刚起步,
先把六年上,再争奥数王,奥数硬指标,势在夺前茅,
数论加方程,配比和图形,行程与工程,难倒研究生,
国学是基础,会做八股文,熟背唐宋诗,背熟今古人,
英语很重要,老幼都知道,剑桥新概念,等英和全英,
琴棋与书画,锦上可添花,为考小升初,名校背如流,
测试家常饭,考试不间断,升入前二百,全家如中彩,
跌出前三百,满门似蒸蟹,登记如雪片,简历赛标书,
证书可盈门,奖状不计数,约见似恩宠,面试胜招工,
初一难喘息,十五亦着急,日日盼消息,夜夜不关机,
几度梦里醒,疑是发榜人,二月有口信,三月等讯息,
学校不领情,父母心中忧,志愿有技巧,命运在其中,
四月来音讯,通知不停蹄,五月大局定,悲喜又交集,
五二六何物,不易说得清,如何做准备,继续努力之,
名校考不中,难上好高中,高考如落第,前途末路穷,
一环套一环,家长心胆寒,苦海本无边,回头不是岸,
儿孙自有福,如此为哪般,劝君放眼量,想开天地宽。
领到通行证,终于可轻松?暑假衔接班,还得把娃送。
且听前辈语,只学不补(培优、课外辅导),排名倒数。
满纸悔恨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父母痴,谁解其中味!
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
石头城古诗中的石头城是哪
石头城古诗中的石头城在哪里
关于石头城的古诗
石头城古诗的意景
石头城的古诗视频
石头城的古诗曹丕
有拼音的石头城古诗
石头城的古诗词
播放石头城的古诗
石头城古诗的配音
古诗石头城拼音版的
古诗词中的石头城
带拼音的古诗石头城
石头城古诗中的还表达了
再过金陵石头城的古诗
古诗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石头城古诗的创作背景
古诗石头城作者的拼音
描写南京石头城的古诗
与石头城相*意思的古诗
石头城古诗文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古诗石头城的繁体字
金陵五题石头城古诗中的成语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的古诗读法
说石头的古诗
扔石头的古诗
吹石头的古诗
赞石头的古诗
摘石头的古诗
对小孩生日祝福语
特别的新婚祝福
圣经早安祝福语
灯笼祝福
妈妈对女儿结婚的祝福
送给开车的男人祝福语
最逗比的生日祝福语
安康成语祝福语大全集
恭喜考上公务员的祝福
祝福老公事业有成的话
送给闺女的生日祝福语
对孩子高考祝福语简短
女朋友生日浪漫祝福语
恭喜搬新房的祝福语
恭喜客户提车祝福语
生日快祝福语
店铺生日祝福语
祝福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祝当兵的生日祝福语
教师节对班主任的祝福
奶奶百岁生日祝福语
潘玮柏生日吴昕送祝福
生女孩漂亮祝福语
国庆和中秋祝福语图片
2017年五一节祝福视频
毕业老师祝福语
放生的祝福语
永远最美的祝福歌谱
同学动态祝福语图片
接到手捧花后的祝福语
祝福兄弟新婚快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