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头城古诗的意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石头城古诗的意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石头城古诗的意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石头城古诗的意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此时大唐帝国是日趋衰败,朝廷大臣相互排挤,藩割势力有所抬头。此诗不只是抒发思古的幽情,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望君主以前车之覆为鉴,用内在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
作者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朝廷昏庸无能,*荒淫腐败,宦官专权干政,藩镇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这首七绝借慨叹六朝之兴亡,提醒当权者引古鉴今。
“山围故国周遭在”——写山。石头城如旧,六国豪华已失,人事不修,地形之险不足依。
“潮打空城寂寞回”——写水。赋予“潮”以人的情思,因感知拍打的是一座空城而寂寞,江潮犹有今昔盛衰的感慨,何况人呢?用“故”和“空”,使空间和时间结合,给人以荒芜悲凉、物是人非之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写月照空城。用万古不变的明月作为古今治乱存亡的见证人,抒发了更深沉的感叹。石头城上的女墙仍在,却无人守护;只有曾照旧时的繁华月,在深夜人静的时候从淮水东边升起可是富贵风流,转眼成空,昔日秦淮河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此情景是多么寂寞啊!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用深邃独到的眼光透视出自然现象和沧桑变化间的关系。描写石头城,却不描写城内的人、事、物,而放眼寂寞的群山,凄凉的潮水和朦胧的月光,这样石头城更显没落荒凉,扩大了意境,更显雄浑莽苍、深邃幽远的山水长卷的气魄。
刘禹锡的这首《石头城》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城。作者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罢了。
整理:zhl201703
咏石头城诗句
(一)
故垒烽台过雁喑,六朝王气比浮沉。
争锋楚越空尝胆,逐鹿孙曹枉费心。
我向城墙寻雨迹,谁将橹楫问波痕。
时吟旧句生新虑,散去寒潮可是春?
(二)
古都六代笼烟尘,豪杰辈出比霸心。
吴越争雄尝苦胆,孙刘鏖战斗曹军。
蒋家窃取中山业,毛氏继承共和钦。
风雨钟山吹落叶,雄师百万扫阴云。
(三)
神龙雄韵势威轩,巴国文明贵遗存。
演绎战争千古绝,猊峰城堡百情囤。
巴渝武舞传民俗,佛寺蕃昌耀蜀坤。
绿树涌波旌彩猎,石头奇垒醉游昆。
(四)
龙盘虎踞石头城,弹洞斑斑纪战痕。
弱积瓜分思赤县,船坚炮利破家门。
后来居上中华志,堵截围追列国心。
众志成城观世变,萧墙安定贼休兵。
(五)
日暮钟山映晚霞,辉煌曾是帝王家。
杜郎醉笑秦淮妓,孟得诗吟朱雀花。
楚调新声悲逝水,吴宫荒径见归鸦。
繁华欲向今宵看,酒绿灯红一望奢。
(六)
石头城上石头闲,素裹银妆杂赭斑。
草木萧疏兀残壁,英雄无觅叹江山。
洪波东去终无尽,鸿雁南飞不见还。
惆怅凭栏向天际,何时春色满人寰?
(七)
六朝王气自浮沉,十代繁华尚可喑。
大帝秣陵舒剑胆,曹公赤壁走惊魂。
天王帝梦茶余唱,洪武*酒后吟。
千古风流成往事,长江逝水卷流云。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⑴《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⑵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⑶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⑷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除夜宿石头驿》是一首五律。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两句是说,诗人飘泊在外,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独自滞留在他乡逆旅,于是引发出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今夜除夜,一年将尽,此时家人团聚,欢度新年,唯独我孤寂一人,仍在万里之外滞留,心情十分难堪。两句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具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下面是*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就转到这个"人",独宿在旅馆中,又是在大年夜,他的思想感情怎样呢?"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代诗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
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但是,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他"偷"得来的。早在二百年前,梁武帝萧衍有一首《冬歌》: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王维《送丘为下第归江东》诗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就是戴叔伦的"赃"证。梁武帝写的是一个妇女在除夕怀念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戴叔伦改了一个字,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就成为警句。
名家点评:
明人唐汝询评云:"幼公去石头不远,而曰万里未归,诗人多诬,不虚哉。"(《唐诗解》)
清人沈德潜评曰:"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
吴汝伦:"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唐宋诗要》)
吴山民批此诗:"翻古却健。"(《唐诗正声评醳》)
吴昌祺批此诗:"句警则不免于诞,犹胜‘舍弟江南没’二句也。"(《删订唐诗解》)
徐竹心评此诗:"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者可比。"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石头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于统治者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这句写山。“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的政体。这里指都城。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国”即为此意。“周遭”即环绕的意思。“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这里的“空”就有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潮打空城”是因为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寂寞”往往用来形容冷清孤单的人生活处境。这里用来描写水,显然是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空城失去昔日繁华景象而萧条状况。“回”江水来回(拍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里,诗人通过对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淮水”即横贯石头城的秦淮河。杜牧在《秦淮河》中写道:“烟笼寒月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就描写出了当时王公贵族们还在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情景。诗人说“旧时月”即见证过“繁华景象”的月亮,而今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的审美效果。是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都城却不是原来繁华的都城。月亮用见证了沧桑历史,诗人借此寄托了心思。然而,历史终将过去,昔日的辉煌而今已经是萧条,诗人的伤感之绪油然而生。
最后诗人承上写道:“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这里代之城墙。意思说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还是照过空城的城墙,照在这昔日繁华的石头城。也就是说,不因为现在已经成了空城而月光照就不照在城墙上,就不照在这石头城上。月光依旧,城空萧条,到处一片寂静。其中,一个“还”(“仍然”或者“仍旧”之意)很妙,不但把月光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而且也更好地暗示了石头城昔日夜晚繁华,今日的萧条清冷,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
在艺术上,首先,含蓄蕴藉,寓意深刻。可以说,诗人不只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暗示了中唐时期朝廷昏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现状。可以说,诗人慨叹六朝之兴亡,以警示当今统治者。其次,情景结合,情融于景。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通过山、水、明月和城墙等意象,描绘出荒凉凄凉的景象,表明了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刘翰《石头城》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鲁迅《无题二首》
万里长江天上来,石头却欲打江回。——杨万里《陪留守余处恭、总领钱进思、提刑傅景仁游清·万里长江天上来》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苏轼《水龙吟·雁》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寒山《诗三百三首》
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寒山《诗三百三首》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叶绍翁《石头感古》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得麟角兮石头足,捋虎须兮林际颠。——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兀然而然》
玉颜送酒铜鞮歌,金管留人石头宿。——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雪岭同风当日事,石头束篾旧时麟。——释正觉《送从上人驰书至京西》
宾客追随白下里,莺花明媚石头城。——孙蕡《送高文质游杭州》
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白玉蟾《云游歌·云游难》
又记得江东夏热时,路上石头如火热,教我何处歇。——白玉蟾《云游歌·尝记得洞庭一夜雨》
蕉鹿呦呦栩栩,石头为枕苔为毡。——屠隆《韩蕲王花园老卒歌和吴渊颖》
战骨秋埋湖外草,捷书夜报石头城。——蓝智《赤壁》
李将军本穿杨手,误向南山射石头。——释法薰《送圭士庵归蜀》
若向沧洲犹笑傲,江山虚有石头城。——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
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徐铉《月真歌》
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权德舆《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春天门崒嵂,*石壁立,石头钟阜龙虎东西分。——刘过《望幸金陵》
重入石头城下寺,南朝杉老未干燋。——贾岛《送崔约秀才》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李商隐《重有感》
沧江石头下,沄沄泻天东。——梅尧臣《江宁李谏议》
下通坤轴深莫测,山根欲动石头冷。——谢榛《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一片暮云千里隔,石头城上望天台。——萨都剌《寄浙东聂经历》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云暧淡竹岭,雨昏石头田。——方回《石头田》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齐己《自遣》
虏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陆文圭《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有关云礼石头村
云礼村人世代砌石屋,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那些石头,无论是圆的、方的、长的、扁的,一经云礼人的巧手,便成了很好的石料,砌叠成墙,大小宽窄,恰到好处,任凭风吹雨打,经久不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云礼石头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广东省恩*市那吉镇西部山区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石头村。是一个具有浓浓田园风味的原始村落,占地约200亩。村内房子、路、塘基是用石头砌的,村边的水渠是用石头筑的,村子的围墙、菜园的围基也是用石头垒成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恩*石头村:那吉石头村(原名云礼村)位于恩*市那吉镇的'西部,东距325国道(广湛公路)11公里,距金山温泉度假村3公里,从市区恩城向西南驱车25公里即可抵达。该村占地约200亩,它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石头古建筑著称,房子是用石头建的,路是用石头铺的塘基是用石头砌的,村边的水渠是用石头筑成的,村子围墙、菜园地也是用石头垒成的,这些石头建筑,巧夺天工,独具一格。石头村历史悠久。这里曾发现4500多年前人类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的石器,也发现1000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少数民族曾活动过的遗迹。石头村其先祖姓黎。
历史文化
石头村是条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村,据黎氏族谱记载,从黎思文翁,第八代至二十代,人的寿命*均为77岁,最高黎思文翁95岁。村中溪水相距150米,但上游的水比重比下游的轻。这些至今还是一个谜。传说黎氏第十世祖黎源广葬于鹅山,因其家人不按照风水先生的吩咐,要等到黄茅高过耳的时候才下葬,提前时辱下葬,结果那山穴周边的黄茅象箭射到皇帝的琴台上,皇帝认为是大贼作反,十分惊慌,而派兵南下到那吉进行镇压,并误杀那吉*地园村的村民,黎氏也遭受了一场较大劫难,源广所生的八子中仅第八子振胜被阳江来村的马氏表姑婆用麻裙罩住才免一死,后来用狗乳汁喂大**,并取小名贱。所以至今,那吉姓黎的人都不食狗肉。明末清初,云礼村出了一名武艺高强的草寇王黎毛爪,他不满清延的腐败*统治,劫富济贫,投奔抗清英雄王兴的义军队伍进行反清斗争,深受当地群众传颂。石头村人才辈出,**前连长以上3人,**后的团级干部1人,获博士学位1人,副厅级1人,大专以上及副科以上22人。此外,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中,亦不乏黎氏英才,风流人物多不胜数……七十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山乡风云》,有不少重要场景就在这里拍摄的。
创始人
创始人黎思文翁,他是入粤的黎氏第八世祖,排行老三,考取贡生,派往南恩州(即今阳江市、恩*地区)任职南恩州教授。明代洪武年间,正值战乱频仍,一天,他与家眷数口,长途跋涉,来到云礼附*的良皮河。这条河虽然不宽,但河水湍急,令人望而却步,孩子挽妻过河先上岸,但思文翁独自一人行至河中,脚踩滑石,失足跌倒,眼看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时,他急中生智,立刻用手紧紧抓住岸边凸出的一块巨石。那巨石形状怪异,巍然屹立。思文翁幻觉有人用力拉住他,便乘势往岸上一跃,终于脱险。妻子儿子见思文翁脱险,转惊为喜。思文翁站在河边,凝视着裸露在良皮河上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石头,感慨地想:我在这小河遇险,脱险,莫非是天意留我们在此落籍?他眼睛豁然一亮,望着滩上白亮亮的石头。暗暗地决定:“好!我们就在这里定居立村。”从此思文翁与其子孙们便开始在石头村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创家立业。600多年,现开枝发叶为9条自然村,300多户1940余人,成为那吉镇人多的姓氏之一。
布局特色
石头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古韵犹存,石径通幽,古榕参天,荷花飘香,有原广州市*黎子流提词巨石屹立在大门口;有农民生产生活用具的陈设;有千年历史用作水稻脱粒的石碌和榨糖的石碌;有别具一格的古榕夹石的大门口;有用来灌溉的水车;有淀粉土法加工糟;有摆设多种石头的石室;有农民自产的农副产品;有家乡风味小食等等。总之,它是一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富有特色的石头村。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诗意
早发白帝城古诗是李白所写的名作之一,在李白在流放后回归中所写的七言绝句,全诗描述了自己愉快的心情和祖国江山美景。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诗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古诗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作品鉴赏
《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
此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发端的。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描写舟行迅速。“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极力形容船行之快,简练有力,*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后两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第三句的境界非常神妙。从奉节到江陵,中间要经过长江三峡,*连山叠嶂,“常有高猿长啸”,特别容易引起羁旅之人的伤感。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关于站在石头上的诗
站在一块极小的石头上
弱小的脚趾翘起
惊慌的姿势令土壤、树木
啼笑,脱落虚假的面具
太阳奔腾的烈焰
燃烧着自己的影子
站在石头上,心
依然放飞高傲的思绪
疑惑地拷问着自己
诗人是不是这样
因为贪婪所以叛离
站在石头上
弱小的脚趾仍然翘起
伸手把摇晃的心情
绿叶上写成诗句
一条美丽的蛇
盘悬在树枝上
正向我吐着多情的信子
站在有些疲惫的石头上
翘首眺望云层里
我的影子
正滴落成
脚下的一条小溪
溪水里游动着自由自在的鱼
我站在石头上
溪水淹没了脚趾
而那些美丽的`鱼
正在遭受着鳄鱼的攻击
血液被水草和树木
大口的吞噬
以及我在水中
有些腐臭的脚趾
我流着泪站在石头上
吟唱滴血的诗句
然后在阳光下
任世俗的嘲笑和赞许
慢慢的、慢慢的
把自己忘记
石头城古诗的意景
石头城古诗中的石头城是哪
石头城古诗中的石头城在哪里
关于石头城的古诗
石头城的古诗视频
古诗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石头城古诗的创作背景
石头城的古诗曹丕
与石头城相*意思的古诗
有拼音的石头城古诗
石头城的古诗词
播放石头城的古诗
石头城古诗的配音
古诗石头城拼音版的
古诗词中的石头城
带拼音的古诗石头城
石头城古诗中的还表达了
再过金陵石头城的古诗
石头城这篇古诗的感想
古诗石头城作者的拼音
描写南京石头城的古诗
刘禹锡古诗石头城的繁体字
金陵五题石头城古诗中的成语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的古诗读法
石头城古诗文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说石头的古诗
扔石头的古诗
吹石头的古诗
赞石头的古诗
摘石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