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古诗配图

关于秋日的古诗配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秋日的古诗配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秋日的古诗配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秋日的古诗配图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4) 语录(1) 说说(17) 名言(856) 诗词(1k+) 祝福(9) 心语(1k+)

  • 秋日离别的诗句古诗

  • 秋日,离别
  • 秋日离别的诗句古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下面就是有关写秋日离别的.诗句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择友》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冯梦龙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陆次云《志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4、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5、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6、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9、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0、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1、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26:36
  • 始安秋日古诗赏析

  • 秋日,秋天
  • 始安秋日古诗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始安秋日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始安秋日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象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阅读全文]...

2021-12-30 03:19:40
  • 秋日古诗译文(秋日原文翻译分享)

  • 秋日,分享
  • 立秋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有繁茂生长趋向萧索成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珠的烛光映着清冷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静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秋风**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山谷在一场新雨之后显得越发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也变得清爽宜人。月光衬托着幽静的松树林、石头上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洗衣女在竹林中喧笑归来,渔舟涌动着河水让周围的莲叶成片轻摇。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战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着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送来了一群群大雁。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大树,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

    [阅读全文]...

2022-04-19 14:45:15
2021-12-18 14:46:32
  • 古诗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赏析

  • 秋日
  •   我觉秋兴逸, 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 水与睛空宜。

      鲁酒白玉壶, 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 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 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 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 茫然空尔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友人。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既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到这时,显然已是*。时*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从*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读来令人神思飞越,心胸开阔。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4-23 14:59:26
  • 秋日私语

  • 秋日,随笔,写景
  • 秋日私语(通用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日私语(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秋之韵律中,有无情无穷的欢笑声,有无情的风声,还有数不胜数的热闹。

      静谧之声

      在草丛中,隐藏隐藏着一批秋日著名的神秘艺术家,不时从草丛中传来“嚁嚁”的叫声。蟋蟀弹出的乐曲,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如同银铃一般,正当我忍不住为之才分暗暗叫好的时候,这群莫名奇怪的蟋蟀,便开始参差不齐的合唱。时快时慢,时如洪钟,时如银铃,但这可比夏天的知了唱得好多了,知了只会无病**,要是旁边站着听众,一定是不胜其烦的,为这只聒噪的知了而愤怒,而秋的蟋蟀带来的只有静谧。爽快之声

      蟋蟀带来的是假热闹,风和树叶也忍不住叹息“呼呼”“呼呼”,落叶簌簌地飘落下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虽说秋风带给古人的是不少的哀伤,但是我行走在秋风里,秋风留给我的只有凉爽,只有舒畅。

      满足之声

      如果说秋天只有哀伤,那是极大的不公*,它还有更丰富的乐感。“啪啦!”一个个黄澄澄柚子在人们手中裂开,这是秋天独特的乐曲,这是有香味的秋之声,听着这声音,淡淡的香气在鼻尖,我已经口水直流了。

      “沙沙”“喔喔”秋日声音窃窃,这是秋赠予我们的宝物!

      在大自然这个华丽的舞台上,春夏秋冬你方唱罢我登场,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姿。我总是默默地聆听,细细地品读着其中的滋味。或生机无限,或热情似火,或寒冷刺骨。我独享着秋的韵味。

      秋日的浪花中带着几分豪迈,几丝昂扬。那蜂拥而至的浪,排山倒海般向我压来,那气势,那声音,如此地震撼我的心灵,我不由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那飞舞的黄叶,似乎带着忧伤,却难以掩盖果实的芬芳。那优美的身段在半空飞舞着,旋转着不知何时铺满了我的心扉,沉醉在这动人的金黄中。

      漫步在秋日的街头,映入眼帘的满是丰收的味道。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香蕉每一丝酸甜的滋味中,都孕育着秋的喜悦。

      静静地在风中感受秋的脚步,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果香,那吹皱满池秋水的荡漾,那桂花盛开的芬芳每一寸景中,都带着独属于秋的烙印。

      秋的美,不在于秋菊怒放,不在于秋雨绵绵,而在于独特的魅力,轻盈的律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画家都用手中的笔赞颂春的生机、夏的蓬勃及冬的浪漫,可我最喜欢的.却是天朗气清的秋日。

      秋风**,带来阵阵凉意。凡是秋姑娘踏过的田野,都披上了金灿灿、红艳艳的衣裳。稻谷、高粱一簇簇、一片片地聚在一起,挨挨挤挤,在秋姑娘温柔的抚摸下,轻轻摇曳着身体。远远望去,田野翻滚着金浪,又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不过这“火焰”带给人们的却是丰收的喜悦。秋风轻拭着农民们脸庞上的汗珠,他们笑靥如花,欣慰的笑声被秋风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秋雨沥沥,如牛毛,如细针,深情地亲吻着大地。秋雨从天上带来柔和、动听的歌曲,唱给小河听,小河“哗啦哗啦”地奔跑;唱给鸟儿听,鸟儿“叽叽喳喳”地舞蹈;唱给花草听,花草点头微笑秋雨织成了一张薄薄的网,如烟似梦,朦胧、迷人。

      秋月皎皎,当圆如玉盘的明月升上夜空时,就预示着人们:中秋佳节到了。桂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馋涎欲滴的月饼摆上了餐桌。月亮似一块美玉,纯洁无暇,每一处纹理,都是最精美的图案,它散发着幽幽清辉,皎洁而明亮。月影花移,流云悠悠,这一天,人们团圆、赏月,即使与家人相隔万水千山,但共同欣赏着同一轮明月,内心也是无比幸福、满足。

      秋意浓浓,枫林如火。大雁南飞时,人们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秋”字下面加个“心”字就成了“离愁”的“愁”字,因此,人们常把秋天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可是,谁说秋天只代表离愁别绪?秋天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季节,更是阖家团圆的季节。在秋天,有中秋、重阳、国庆等节日,这些节日一到,人们都要团圆相聚,就连牛郎、织女也是在秋天鹊桥相会的

      我最喜欢秋天,喜欢秋风撩起我的发丝,喜欢秋雨在我的指尖上跳跃,喜欢秋月下的诗情画意

      秋天是一个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好好地听这美妙的声音吧!

      “叽叽叽”一排排大雁向南飞去,知了“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迎接秋天的乐曲,枫叶乐红了脸,用红彤彤的手掌开心地鼓掌,但只有松叶不怕秋霜,针似的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我走进花园里,菊花乐黄了脸,“沙沙,沙沙”地唱着歌,白色的月桂,金黄的金桂“咯咯,咯咯”的笑声,连叶子也高兴地发抖了。

      我走进果园,鸭梨小黄了脸,“砰砰”石榴裂开了嘴,火红的苹果也“哈哈”的笑了,葡萄也有了一个个紫色的脑袋,大家在一起唱着秋天的乐曲,小鸟在果树上“叽叽喳喳”唱着歌,好像在说:“谢谢你,秋天,给了我好多熟透的果实!”

      秋天的音乐在每一朵花里,每一个果实里,在树叶里,也在我的心里。

      秋天,好像一支画笔,把天空涂抹成望不到底的一片湛蓝,云朵也似乎变得格外醒目,自由自在地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好似一幅游走的画卷。树上的叶子也被染成了金黄色,一阵阵风吹过,树叶便开始悠悠忽忽飘然落下,仿佛在为人们展现它们最后的一支舞蹈。过不了多久,大地都披上了金色的外衣。田野里、草丛中、灌木丛里随处散落着黄色的叶子,就像一只只金蝴蝶立在上面,随风四处飞舞……这样的画面很美,但却也是一片片树叶生命的终止。当树叶离开树枝,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时,也是它们为自己的一生画下最后一个圆满的句号。每当我看到树叶们美丽又特殊的舞蹈方式时,心中总是酸酸的,不忍心与它们告别。

      秋天的雨,也是我记忆中尤为深刻的景象。秋雨,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到来。很多次,当我在家里写作业时,雨就沙沙地下了起来,它们有节奏地敲打着窗户,迫不及待地想顺着窗户缝隙钻进来,仿佛要跟我诉说着什么,有时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有时又粗声大气急不可耐……这时我总是停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朦朦胧胧的景物,倾听着雨滴们演奏的交响曲,沉静其中,用心倾听着雨滴们对我的诉说。

    [阅读全文]...

2022-06-07 07:06:45
  • 秋日三章

  • 秋日
  •   五律·*秋    苍天暑消后,禹甸渐临秋。  籼稻田中熟,肥鹅水上悠。  风摇榴巧笑,雨打桂含羞。  四季轮回转,又登望鹤楼。    (*水韵十一尤)    五律·初秋吟    短桌楠溪去,苍山景色幽。  清波绕云涧,白鹭舞滩头。  雨霁蝉音噪,风吹柳叶悠。  兰舟无所系,诗意赋初秋。    (*水韵十一尤)    南歌子·初秋    湖中莲蓬嫩,堤边瓜蔓老。  西风吹雨热渐少。午后凭栏、天远雁行渺。    心乱诗笔懒,酒高柳岸倒。  晓风残月梦难找。脚下流波,头上碧云巧。    (钦谱,石孝友:春浅梅红小/正韵/第八部仄)

      编辑点评:

      *秋时节正是三伏里,诗人把当时本地的风光凝聚在诗里,写得很有看点。榴巧笑,桂含羞,用句得当,石榴本季成熟后自然裂顶露籽,桂树碎苞未放,似有含羞之态。写的含蓄而真实。好句。初秋吟更是把一叶轻舟缘水而下,看苍山碧水,白鹭滩头,蝉鸣柳舞,代入诗意赋初秋。好诗,有意境。一阕南歌子,写初秋的自然天景,从莲蓬到瓜田直到秋雁回归,都非常到位。下阕里把诗人陶醉在湖边,酒后的癫狂感觉形象的表达出来。非常好。用词用字恰到好处。感谢来稿,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3-08 06:02:29
  • 秋日,迎面的风(组诗)

  • 秋日
  •   ◎让满足活跃    老去的时间,走了  日子就会舒畅。就等于上午  你品尝了快乐,眉梢  就会活跃起来。夕阳收起脚步  黄昏又岂能来临?  小河的流水,在秋天变得小了  却清澈动人。世故的人  少有碰壁,却无趣得没有惊喜  常常在绵绵细雨中,想起春天;也常常  在秋天里,享受凉爽  美好的日子是香郁四溢的梅花  又岂能没有冬天?    ◎捡一片诱惑    藏一份笃定,心就不会  随天气而变。古屋屹立了数千年  额纹是墙脚下轮回的小草  世界变迁。心依然鲜红  女子雪白的大长腿  延绵了深刻的春天。地面上的红叶  每一片都精彩纷呈,就不用问  风情万种的鲜花了    ◎向东或向西    山红了。那是因为秋天  太阳出来时,你是在被窝里  还是在上班的路上。日子  是秋天的红叶。一年一度的万山红遍  时光是命运的见证。奔命在  波澜壮阔,还是在小溪流边享受安静  鹰与蚂蚁的生命一样。谁能避开  苦乐与冷暖?    ◎领悟经历    背负沧桑是刻在瞳仁的路  告诉快乐,前世今生的彼岸  收拢安稳。一组闪电  披上大雪,拯救最想侥幸的人  今晚,奢靡有点吓人  敬仰一下,耐力与意志  辽阔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游离  梦里,游离不了  梦外    ◎打磨年轮的弧度    说来也许无奈。日子生锈时  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是锋利的钉  爱与恨似是暴风骤雨  奋斗被搁浅。月色是尘埃的刀锋  温柔地,把虚妄的目光削下  意外的人生是眼神晃动的独白  生活的底色,不宜过分曝光  花瓣最美丽的时候是羞涩。秋天的温柔  不会模糊,只看棱角的方向  是否正确    ◎数数炊烟    炊烟肥大时,日子未必好过  一时的富足,捧杀了  追求。世俗的日子,要理想地过  需要灵魂的清澈。寒暑  不会欺骗肉体。黑夜掩盖了眼睛  却掩饰不了感知。一颗种子  走在*,并不是说  不会遇到刀山火海。惊涛骇浪之后  生命质感的绽放,让背影  变得尊爱    ◎让目光抒情    孤独美丽了。轻拂  一层浮尘。一不小心  祥静已是余生的灯  深夜,素简向东  一直,一直  滋养黎明    ?深圳

      编辑点评:

      这是一组关于秋日与秋日抒怀的诗歌,诗人的感情丰沛、语言轻灵、意境典雅,融景色与人生的许多思考于一炉,彰显著诗人非凡的才情,欣赏并推荐阅读,感谢赐稿,祝写作愉快!(编辑:馨儿)

    [阅读全文]...

2022-02-15 21:58:00
  • 《始安秋日》宋之问唐诗全诗赏析

  • 秋日
  •   《始安秋日》这首诗是作者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阅读全文]...

2021-11-23 11:43:54
秋日的古诗配图 - 句子
秋日的古诗配图 - 语录
秋日的古诗配图 - 说说
秋日的古诗配图 - 名言
秋日的古诗配图 - 诗词
秋日的古诗配图 - 祝福
秋日的古诗配图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