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占卜归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占卜归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占卜归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占卜归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唐五代占卜略论
占卜活动起源甚早,在历代社会生活特别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或隐或显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五代占卜略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占卜活动起源甚早,在历代社会生活特别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或隐或显的重要作用。这在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唐五代也不例外。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着眼于记录政治事件,因此很少将占卜事例写入书中。但是,为了说明某些政治家、军事家的与众不同,还是列举了一些占卜事例。
例如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记道:“九月,壬午,将作奏宣政殿廊坏,十月魁冈,未可修。上曰:‘但不妨公害人,则吉矣。安问时日!’即命修之”。[1]“魁冈”是占卜术中阴阳家的术语。胡三省在此注曰:“阴阳家拘忌,有天冈、河魁。凡魁冈之月及所系之地,忌修造”。[2]温公在这里是为了说明唐德宗的不大信阴阳拘忌,为德宗在此之后观念的变化作铺垫。又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九月条有云:“甲寅,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 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我虞,正可击也。’遂往,克其外城,斩首千余级”。[3]这其中的“往亡”也是阴阳家的说法。胡注曰:“阴阳家之说,八月以白露后十八日为往亡,九月以寒露后第二十七日为往亡”。[4]司马光这里是说李愬在战争中的不拘忌时日。
以上所举二例虽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唐德宗和李愬的不拘泥于阴阳禁忌,但也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告诉我们当时在社会生活中占卜行为的普遍性。因此,研究唐五代占卜的状况、占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占卜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就应该成为历史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了。限于篇幅和水*,本文只能极粗略地谈一下唐五代占卜的概况,并试图总结出当时占卜活动的一些特点,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首先谈一下唐五代占卜的类型。由于占卜术种类繁杂,各种占卜术因时代不同又有一些兴衰变化,因此研究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分类也不容易准确。《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沿袭《隋书·经籍志》,除天文、历算、兵书之外,将其他占卜术均归入“五行”。这种做法受到后人的批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就批评它是“凡涉于术数者,总以五行一门包之,殊欠分别”[5];但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将“五行”分了三十类,却又嫌太多。本文拟换一个角度,从当时的官方文献切入,看看唐五代的占卜大致有哪些种类。
《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云:“(武德九年【626】九月)壬子,诏私家不得辄立妖神,妄设淫祀,非礼祠祷,一皆禁绝。其龟易五兆之外,诸杂占卜,亦皆停断”。这里将占卜分为龟卜、易占、五兆和杂占卜。《资治通鉴》卷192将这条诏文记作“自非卜筮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这就是说,在唐初,占卜可分为“卜筮正术”和“杂占卜”两类,前者包括龟、易、五兆。
这种被称为“卜筮正术”的占卜一般由朝廷掌管,规定在法令中。《唐六典》卷14《太常寺太卜署》记太卜令的职掌云:“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丞为之贰。一曰龟,二曰兆,三曰易,四曰式”。这里的“兆”,在《旧唐书》卷44《职官志》和《新唐书》卷48《百官志》中均记作“五兆”。我们若拿上述唐太宗的诏书与此对照的话,应以“五兆”为是。
《唐六典》中涉及的四种占卜术,除唐太宗诏书中提到的之外又多了一种“式”。按“式”,在唐代有太一式、雷公式、六壬式三种。除六壬式“士庶通用之”[6]外,前两种自唐初就一直被禁止私人*用。《唐律疏议》卷9就明确规定:“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可能因为“式”一直被禁止,唐太宗的诏书中才没有提到“式”。这样,朝廷的“卜筮正术”中除龟、易、五兆外再加上“式”,于是就有了龟、易、五兆、式等四种类型了。
上述《唐律疏议》所云与“式”并列的天文图书、七曜历等,实际也属于国家占卜的正术。《唐六典》卷10《秘书省太史局》说“太史令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候焉”,“凡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苟非其任,不得与焉”。所谓“苟非其任,不得与焉”就是指“观生不得读占书”。那么,“占书”由谁读或曰由谁来进行占卜呢?同书同卷又云:“灵台郎掌观天文之变而占候之”。具体说就是“辨日月之缠次,正星辰之分野。凡占天文变异,日月薄蚀,五星陵犯,有石氏、甘氏、巫咸三家中外官占。凡瑞星、妖星、瑞气、妖气,有诸家杂占”。从这里我们知道,“占候”也应该是朝廷掌握的“卜筮正术”,更准确地说应是“占卜正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占卜正术”里,唐太宗诏书中提到的龟易五兆,后来一直没有被禁止,而天文图书、太一雷公式等却一直禁止私人使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有《禁天文图谶诏》,所禁“私家并不合辄有”者,就是“玄象气局(器物?)、天文图书、谶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等”[7]。到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又有《禁*天文图纬诸书诏》,说:“自今后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记、七曜历、太乙雷公式法等,私家不得有及衷私传*”[8]。
综合以上,可以说在唐五代,朝廷的“占卜正术”有天文占候、龟、易、五兆、式法等,其余则为杂占卜。
那么“杂占卜”又包括哪些内容呢?这在官方文献中记载不多,私人文献中则有一些。《柳氏家训·序》讲晚唐时的情况时说:“中和三年(883)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我们就从这一记载入手,看看当时的“杂占卜”的情况。
《柳氏家训·序》中所说的“阴阳杂记”应是《阴阳书》之类。按《阴阳书》早在唐初即已流行。《旧唐书》卷79《吕才传》云:“太宗以《阴阳书》*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勒成五十三卷,并旧书四十七卷,十五年书成,诏颁行之”。《阴阳书》的内容比较杂,但主要是时日选择术。前述唐德宗修廊遇十月魁冈事,宋白就用“阴阳氏书”云云作注。敦煌文书中保留了许多唐五代的占卜文献,十分珍贵,其中唯一一件明确标有《阴阳书》的卷子,讲得也是“葬事”的时日选择[9]。例如说“十月”“壬寅日、金、*、地下壬申”,“此日葬及殡埋,神灵安宁,宜子孙,启殡发故大吉。角徵二姓用之,被劫贼,大凶”。《阴阳书》的这些内容后来大部被纳入“时日吉凶书”中去了。
《柳氏家训·序》中所说的第二种占卜术是“占梦”。按《占梦书》或《解梦书》在唐五代也曾很流行。宋人编《太*广记》,用七卷的篇幅专辑“梦”的事例,其中就提到有《解梦书》。敦煌占卜文书中的《梦书》更多达15个卷号。[10]
《柳氏家训·序》中所说的第三种占卜术是“相宅”。这里不知是指相阴宅还是相阳宅,要之是指《宅经》类著作。按《宅经》在唐初也已流行。前述《旧唐书·吕才传》记吕才对占卜术的看法,其中专有“叙宅经”一篇,并专门提到了《五姓宅经》。敦煌文书中《宅经》卷子也不少,其中提到名称的有《李淳风宅经》、《吕才宅经》等二十四家《宅经》,也包括有《五姓宅经》。
《柳氏家训·序》中所说的第四种占卜术是“九宫”。按“九宫”本是占卜术的一种基础理论,可以用在不同占卜术上,这里可能是指占禄命的九宫术。《朝野佥载》卷1说:“开元二年(714),梁州道士梁虚州以九宫推算张鷟云:‘五鬼加年,天罡临命,一生之大厄’”,就是用九宫推算禄命。敦煌占卜文书中的一些《推九宫行年法》之类的卷子,是九宫术的最珍贵的原始文献。
除《柳氏家训·序》中所提到的这几种占卜类著作之外,当时的占卜书还有以下一些:例如有专推“禄命”的《禄命书》。前述《旧唐书·吕才传》记载了吕才“叙禄命”的观点,其中提到《禄命书》,说“宋高祖癸亥岁三月生。依此而推,禄之与命,并当空亡。依《禄命书》,法无官爵”云云。另外还有《葬书》。《旧唐书·吕才传》又说吕才“叙《葬书》”,指出“《葬书》一术,乃有百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但这里的《禄命书》和《葬书》也可能都是《阴阳书》中的一种。最后还有《相书》。按《相书》在唐五代很是盛行,相关史料颇多,敦煌占卜文书中也有各种《相书》残卷多件。
综上所述,“杂占卜”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阴阳、占梦、相宅、九宫、禄命、葬术、相术等;若加上被列入官占的占候、龟卜、易占、五兆、式等,则唐五代的占卜术大约就有了十二种左右。到五代末期的后周时,这些占卜术被分为五类。例如在前引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的诏书中,除天文占和太一雷公式二类之外,其他的占卜术被归为三类,即时日、占筮和五行。大约在这时候,阴阳等选择术都归入了“时日”;龟、易、五兆等归入“占筮”,其他相宅相面、葬术禄命就都归入“五行”了。而且这诏书还说:“其诸时日、五行、占筮之书,不在禁限”。这与唐初唐太宗的诏书中禁止“杂占卜”的旨趣就大不一样了。这是时代风气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占卜类型的变化。
以上是从官方文献入手并结合史籍、敦煌文书对唐五代的占卜进行的极为粗略的分类。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占卜的情况怎么样呢?到底哪种占卜术用的更多一些呢?由于正史中有关史料极少,我们只能借助笔记小说来回答这个问题。不用说,这个回答也不可能是精确的。
唐五代通过寻卦求卜问吉凶问命运的人很多,上自皇帝下至民庶,莫不如此。而占卜者,虽然也有亲友、部属等为人占卜的,但在街面上挂牌占卜的专业卜者则占大多数。这些人占卜要收费,高明的占卜师收费还很高。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看当时占卜的实况以及史籍记载的混乱。
《太*广记》卷150“李泌”条记“天宝十四载(755),李泌三月三日,自洛乘驴归别墅,从者未至。路旁有车门,而驴径入,不可制。遇其家人,各将乘驴马群出之次。泌因相问,遂并入宅,邀泌入。既坐,又见妻子出罗拜。泌莫测之,疑是妖魅。问姓窦。潜令仆者问邻人,知实姓窦。泌问其由,答曰:窦廷芬。且请宿。续言之。势不可免,泌遂宿,然甚惧。廷芬乃言曰:中桥有筮者胡芦生,神之久矣。昨因筮告某曰:不出三年,当有赤族之祸,须觅黄中君方免。问如何觅黄中君者?曰问鬼谷子。又问安得鬼谷子?言公姓名是也。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觅之。不见,必籍死无疑。若见,但举家悉出哀祈,则必免矣。适全家方出访觅,而卒遇公,乃天济其举族命也”。后来安史乱发,李泌果然救了窦廷芬,而胡芦生已经死了。从这一记载中可知在唐玄宗开天年间,洛阳有一个占卜名家“胡芦生”,他是用“筮”为人占卜的,算的很准。这条记载出自《感定录》,时代离唐玄宗的年代不会很远。
但是我们还能看到有关“胡芦生”的其他记载。《太*广记》卷153“李藩”条记:“李相藩,尝寓东洛。年*三十,未有宦名。夫人即崔构庶子之女。李公寄托崔氏,待之不甚厚。时中桥胡芦生者善卜,闻人声,即知贵贱。李公患脑疮,又欲挈家居扬州,甚愁闷,乃与崔氏弟兄访胡芦生。芦生好饮酒。人诣之,必携一壶,故谓为胡芦生。李公与崔氏各携钱三百。生倚蒲团,已半酣。崔氏弟兄先至,胡芦生不为之起,但伸手请坐。李公以疾后至。胡芦生曰:有贵人来。乃命侍者扫地。既毕,李公已到。未下驴,胡芦生笑迎执手曰:郎君贵人也。李公曰:某贫且病,又欲以家往数千里外,何有贵哉。芦生曰:纱笼中人,岂畏屯厄。李公请问纱笼之事,终不说”。这里我们看到,胡芦生被称为“善卜”但不是用“筮”来占卜,而是“闻人声,即知贵贱”。并且每次占卜收费三百文,收费是相当高的。这条史料出自《逸史》。按《逸史》的作者是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的人,因此这条关于胡芦生的记载传说的成分更多,与前述《感定录》的记载很不一样。
然后,《太*广记》卷77“胡芦生”条对胡芦生又有记载。此条记载出自晚唐的《原化记》。文中记录了胡芦生的二件事。其中一件基本上是照抄《逸史》中有关“李藩”的事情,但在“李藩”事前又加了这么一件事:“刘闢初登第,诣卜者胡芦生筮卦以质官禄。生双瞽。卦成,谓闢曰:自此二十年,禄在西南,然不得善终。闢留束素与之。释褐,从韦皋于西川,至御史大夫、军司马。既二十年,韦病,命闢入奏,请益东川,如开元初之制。诏未允。闢乃微服单骑复诣胡芦生筮之。生揲蓍成卦,谓闢曰:我二十年前,尝为一人卜,乃得无妄之随。今复前卦,得非曩贤乎?闢闻之,即依阿唯喏。生曰:若审其人,祸将至矣。闢甚不信,乃归蜀,果叛。宪宗皇帝擒戮之”。从这条记载看,胡芦生是个盲人,用《周易》算卦,在唐宪宗时仍然活着。
此外,《太*广记》卷155“李固言”条又记载说:“李固言初未第时,过洛。有胡芦先生者,知神灵间事。曾诣而问命。先生曰:纱笼中人,勿复相问”。这条记载出自《蒲录记传》。《蒲录记传》不知是何时的书。由于其记载中提到了“纱笼中人”,并且李固言于唐文宗末年始为相、晚于李藩,因此,此书或者应该晚于《逸史》。
从以上四条记载,我们看到了笔记小说对同一人物或事件的记载有多么的不同。它大致按照时代的推移,越记越繁,符合“层累地制造历史”的原则。显然,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这些记载,因为其中的漏洞是很多的。比如胡芦生不可能既死于唐玄宗时又活于唐宪宗世;胡芦生不会既“笑迎执手”又“双瞽”;李藩后来任张建封从事时也不是在扬州而是在徐州[11](详后);“纱笼中人”事不可能既发生在李藩身上又发生在李固言身上;如此等等。
古人记事,口耳相传,对同一事情本来就会有许多不同说法[12],若涉及到神秘事物则更是如此。不过,这些记载中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份,但对当时社会大背景的描述应该还是可信的。因此,我们从这些记载中还是可以了解到当时有关占卜的一些具体情况的。比如我们知道了:第一、当时的洛阳,是一个占卜名家云集的地方。除胡芦生外,例如《太*广记》卷77“钱知微”条云:“唐天宝末,术士钱知微尝至洛,居天津桥卖卜,云:一卦帛十匹”。这钱知微也是一个占卜名家。第二、胡芦生名声很大,找他来占卜的人很多,其方法,可能主要是用“蓍”来占卜。前引《感定录》《原化记》的记载都说胡芦生是用“蓍”占卦。特别是《原化记》,虽然在后面照抄了《逸史》中有关“李藩”的部分,但却删掉了《逸史》中说胡芦生“闻人声,即知贵贱”的话。大概《原化记》的作者认为“闻人声知贵贱”太不可靠,于是选择了用“蓍”占卜的说法。第三、占卜是要收费的。像胡芦生的一卦三百文或“束素”已经很高了,而前引钱知微“一卦帛十匹”就*乎天价,因此“历旬,人皆不诣之”,即因为太贵所以找钱知微占卜的.人非常少。通过笔记中其他有关占卜收费记载的统计,当时占卜名家一般占一卦要收费一匹绢或三百至五百文钱。第四、能交得起高价而前来找占卜名家卜卦的,多是想当官的士子们,比如李藩是“年*三十,未有宦名”,刘闢是“初登第,诣卜者”“以质官禄”等。无钱的小民们是不会去花高价找占卜名家占卜的。也正因为如此,小民们占卜的事例在史籍中就比较少见。当然,实际上小民们的占卜事例应该也有许多。这是研究当时占卜情况时要加以注意的。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前引《逸史》“李藩”条,有胡芦生说李藩是“纱笼中人”的话。那么何谓“纱笼中人”呢?揭开这谜底的竟是一位新罗的僧人。《逸史》在前引记载之后又说:“数年,张建封仆射镇扬州,奏李公(即李藩)为巡官、校书郎。会有新罗僧,能相人,且言张公不得为宰相。甚怀怏。因令于使院中,看郎官有得为宰相者否。遍视良久,曰:并无。张公尤不乐,曰:莫有郎官未入院否?报云:李巡官未入。便令促召。逡巡至。僧降阶迎,谓张公曰:巡官是纱笼中人,仆射且不及。张公大喜。因问纱笼中之事。僧曰:宰相,冥司必潜纱笼护之,恐为异物所扰,余官即不得也。方悟胡芦生……所说。李公竟为宰相也”。《原化记》照抄了这段记载。我们知道,扬州有许多新罗人;我们也知道,在僧人中间有许多人是精通数术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位新罗僧人的相术是在国内就会的呢还是在唐朝学的。要之,由这段记载可看出,当时人愿意把神秘事物放在外国人身上,以增加它的神秘性。“纱笼中人”的故事后来流传甚广,以致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故了。
以上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了解了唐代占卜实况的一斑,以及笔记小说在记载占卜事例时的特点,下面还想通过对笔记小说中占卜事例的统计,看一看占卜在当时社会中使用的情况,以及何种占卜最流行。
笔者主要使用了《太*广记》。通过对《太*广记》卷71—75道术、76—80方士、81—86异人、91—98异僧、135—145徵应、146—160定数、215算术、216—217卜筮、218—220医、221—224相、276—282梦、283巫、284—287幻术、389—390冢墓、391—392铭记中有关占卜事例的统计(一条记载中提到多种占卜的按多条计算),全部291条事例中的分类情况如下:星占22条、禄命13条、九宫2条、卜筮39条、相术82条、式2条、日者6条[13]、梦52条、占宅、葬14条、阴阳选择13条、其他32条、不明14条。
从中可知,除去“不明”和“其他”外,在唐五代的实际生活中,最流行的占卜术是相术,其次是梦[14],第三位是卜筮。然后依次是星占,宅、葬,禄命,阴阳选择,日者,九宫,式。这一结果与新、旧《唐书》中《经籍志》《艺文志》所载各类占卜书的多少并不符合,但它却是占卜术在实际应用时的真实反映。这一统计说明:简便快捷的相术、占梦在民间最有市场,而“卜筮”因其变化较多又是占卜正宗,也相当流行,前述胡芦生、钱知微等占卜名家就都是用“蓍”来占卦的。
现在我们再来抽象一下,探讨探讨唐五代的占卜具有哪些总体特点,以及它在向宋代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也是一个复杂问题,不是一篇小文所能解决的。本文只能很简略地作一些探讨,有些只是一个提示而已,详细研究容待以后进行。
首先从占卜术本身的演变看,唐五代的占卜术总的说来还比较粗糙,比较直观。比如占梦。由前述对《太*广记》占卜事例的统计中,可知占梦在唐五代比较流行,在全部事例中占第二位。同样,敦煌占卜文书中的《占梦书》、《解梦书》,在全部占卜文书中仅次于卜筮、星命和选择,数量也是比较多的[15]。但是,由于唐五代的占梦术太简单、太直观,其占辞形式往往是:“梦见扫地者,有官事”、“梦见运土入宅,大吉”[16]之类,给占者解说的回旋余地太小,因此在唐五代以后就逐渐减少。到宋代,据洪迈《容斋随笔》论“古人占梦”条云:“今人不复留意此卜,虽市井妄术,所在如林,亦无一个以占梦自名者,其学殆绝矣”。这也就是说,到了南宋,已经基本没有人用占梦来为人占命运吉凶了。占梦术的衰亡说明过于简单或过于直观的占卜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是会被淘汰的。
唐代又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对前代学术的全面总结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比如“易学”,在唐代只出现了《周易正义》、《周易集解》这样总结性的著作。因此唐人在“易学”上就没有多少发明。但同时,正因为唐五代的过渡性,这时又萌芽了一些新的学术思想,为宋以后学术思想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在占卜术的发展上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熟知的算命术或称三命术、子*术,就萌于唐代。韩愈为李虚中作墓志铭,说他“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17]。因此后人多以李虚中为算命术的鼻祖。再比如星命术,即用七曜、五星、十二宫等来占人命运的占卜书,在唐五代也出现了。据考证,黄道十二宫在隋代已传入*[18],后来被用于占卜。敦煌文书中有“推五星行度宫宿善恶”等的卷子,其中提到有“天秤宫”“双女宫”等,是当时星命术已开始流行的有力见证。这一事例还说明唐五代占卜术的特点之一是其中具有显著的外来因素。又比如风水术中的形势一派,其经典著作《撼龙经》、《疑龙经》、《辨龙经》等,作者据说是唐末五代的杨筠松。因而杨筠松也被后人尊为风水术的宗师。虽然我们不能确证上述三龙经就是杨筠松写的,但从敦煌文书中有关内容看,讲究地形地脉的文书已有很多,足证晚唐五代确是风水术中形势派的发韧期。萌芽于唐五代的三命术、星命术和风水术,到宋以后就发展的蔚为大观了。
以上三命术、星命术、风水术的萌芽和发展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变化,即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注重个人命运吉凶的、新的占卜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与发展的空间。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占卜行为受国家的控制减弱了。当然,这与唐宋之际社会的*民化似乎也有一定关系。
这一变化从唐初即已开始。唐人修《隋书·经籍志》,已经把“方技数术”视为“治身”的工具,这在以前是不曾看到的。这种看法可能影响了占卜个人吉凶的占卜术的发展。比如相术。我们在上述对《太*广记》占卜事例的统计中,可知相术所占比例最大。因为相术是直接判断一个人的吉凶命运的。加上相术本身不断从简单化直观化向复杂化抽象化发展,所以相术最终形成了一个很强劲的占卜类型。从武则天时禁断相书(详后)到北宋初禁止私藏相术类著作,都可以反证相术的流行。上述李虚中创立的算命术(三命术)也主要以推算个人的寿夭命运为主,所以迅速流行开来,到北宋初,“三命”类著作也在禁止之列了。[19]
反映占卜术*民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历日》或其他时日选择类占卜比起前代来更加丰富也更加流行。这是因为趋吉避凶的选择术与《历日》结合起来,在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敦煌文书中保存下来的唐五代宋初《历日》,有38件之多,[20]超过了占卜文书的任何一类。而《历日》除了它的日历的作用外,在占卜上也有意义,那就是它逐日注明了行事的吉凶,比如后唐同光四年正月“一日己丑火建,拜官吉;二日庚寅木除,除足甲、葬吉;三日辛卯木满,剃头、裁衣吉”等。
在晚唐五代,一般民众使用的“生活百科”类手册中,也大量记载了这类内容。现存唯一一本这类手册,是韩鄂写的《四时纂要》。据统计,在这本书里按月列举的农家杂录,共698条,而其中的择吉等占卜类就有348条,几乎占了一半[22],例如在正月记有“出行日:凡春三月,不东行……又立春后七日为往亡,不可远行、移徙”,“丧葬:此月死者,妨寅、申、巳、亥人,不可临尸,凶”以及“嫁娶日”“架屋日”“起土”等等的吉凶。我们注意到,这其中的内容其实就是《阴阳书》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前面说《阴阳书》后来演变成了时日选择术。这一类日用百科的手册中记有如此多的择吉内容,这在以前的同类著作如《四民月令》中是看不到的。这也就是时代的变化在占卜术*民化方面的表现。而也正是由于它在民间的广泛流行,所以在前引后周广顺三年的诏书中,才会专门将“时日”列为占卜术的一个类型。
反映这种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占卜管理机构在中央官署中地位的下降。在唐代,中央设太常寺太卜署,有太卜令掌管占卜之事,《唐六典》中就详细规定了卜筮正术的内容和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与占卜相关的官吏也设置了不少,例如有卜正二人、从九品下;卜师二十人、卜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卜筮生四十五人等。这些官吏靠占卜吃饭,若卜筮不灵还要受到处罚。这一切都说明唐代官方对占卜的控制。但是到了宋代,太常寺不再设太卜署。这就是说,*不再设专门机构管理占卜了。这是占卜行为受国家制约弱化的一个表现。而且,这不仅是占卜本身,也是中古时期整个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唐五代占卜的其他特点还能指出以下几点。
比如唐代的文人受当时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大具备或者说不大重视抽象思维,所以唐人在*古代思想史上贡献不多。在唐代,我们在占卜术的范围内看到的是直观的、简单的占卜比较流行。除前述占梦术外,例如还有敦煌占卜文书中常见的“孔子马头卜法”、“李老君周易十二钱卜法”等,操作起来都很简单。我们看唐代文人的著作,也很少有人花大力气来研究占卜术。像唐代的大文人韩愈、柳宗元等都没有自觉地深入地去研究占卜术。拿《周易》而言。虽然它是儒家经典,但唐人更愿意把它与旁门左道联系起来,因此研究者很少。特别是唐文宗太和年间李训因善“《易》道”为唐文宗赏识、迁《周易》国子博士、在翰林给文宗“解《易》”、后来导致“甘露之变”以后,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这一点与宋代相比会看得更清楚。北宋初年,宋太宗下诏禁占卜术,只有“二宅及易筮”不禁[24]。所以宋代的文人就治《易》,既借《易》来阐发他们的理学思想,也研究易筮。比如邵雍作的一部大书《皇极经世》,历代都把它归入术数类著作。还有思想家朱熹,他写的《周易本义》,除讲“明筮”外,还专设“筮仪”一篇。这与唐代思想家的表现是大相径庭的。就一般文人而言,比如苏轼对易筮就很熟悉。他“以久不得子由书,忧不去心,以《周易》筮之。遇涣之三爻,初六变中孚,其繇曰:用拯马壮吉。中孚之九二变为益,其繇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益之初六变为家人,其繇曰: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家人之繇曰:家人利女贞。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也”[25]。像苏轼这样精通易筮,并用易来占卦的事例,在唐代是很少见的。文人的参与会使社会上的占卜术更加盛行,这一点也是唐代与后代不同的地方。总之,唐代卜筮虽盛,但文人关心并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的不多。
但是占卜术中的易占,由于北宋文人的参与而不断地复杂化,以至脱离了民间成为上层知识阶级的学问。所以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自古术数之学多矣。言五行则本《洪范》,言卜筮则本《周易》。*时两者之学殆绝,而最盛于世者:葬书、相术、五星、禄命、六壬、遁甲、星禽而已”[26]。从中可知,到南宋初,复杂的易占已成为文人学问;简单的占梦已风光不再;传统的相术、六壬、遁甲日趋繁复;既传统又新增有许多新因素的葬书、禄命、五星大行于世;完全新起的星禽也已占有了一*之地。唐五代的占卜发展到此,大致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占卜术的兴衰一向与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只想指出一个现象,即唐太宗的禁“杂占卜”,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刚即位时(“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626】六月,禁“杂占卜”的诏书发布于三个月后的武德九年九月);武则天禁断相书,在载初元年(689)六月[27],三个月后的九月,她就改“载初”为“天授”、改“唐”为“周”,正式当了皇帝;而宋太宗的禁各种占卜术,也发生在“烛光斧影”后不久(宋太宗开宝九年【976】十月即位,十二月改元为太*兴国元年,十个月后的太*兴国二年【977】十月发布《禁天文相术六壬遁甲三命及阴阳书诏》)。他们的禁止占卜,实际是害怕天下士庶借占卜术来关心事变、预测形势、煽动人心,从而对统治构成威胁。
特别是在唐朝,私*天文星算、太一雷公等,在《唐律》规定的惩罚是“徒二年”,到唐代宗大历三年重申时依然如此。但是到了宋太宗的诏书中,这一惩罚变成违犯者“悉斩”[28]。到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禁天文兵书诏》,更明确说:“应元(玄)象器物、天文星算、相术图书、七曜历、太乙雷公式、六壬遁甲、兵书、先诸家历算等,不得存留及衷私传*。有者限一月陈首纳官,释其罪。令官吏当面焚毁讫奏。限满不首,隐藏违犯,并当处死。内有私为诳惑、言及灾异、情理重者,当行处斩。”[29]处罚如此严厉,当有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容笔者日后详作探讨。
但是我们同时要指出,如此严厉的措施并没有限制住占卜术的发展。占卜术在宋代仍然盛行并变得日益繁复。这就足以说明占卜在当时社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对当时人的行为还发挥着或深或浅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对历史上的占卜术,以及占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和更加全面的研究与探讨。
1 《资治通鉴》卷226.中华书局点校本.以下凡不注明者均为中华书局本.
2 出处同上。
3 《资治通鉴》卷240.
4 出处同上。
5 《文献通考》卷174.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占卜的句子是女方所谓,并没有男子通过占卜骗取信任
诗经·氓中,表现青年男女结婚前占卜出好兆头而喜悦的句子是:尔卜尔噬,体无咎言。
(1). 尔卜尔筮 (2). 体无咎言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6). 略无慕艳意【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尔”“筮”“咎”“纵”“苇”“凌”“万顷”“緼袍敝衣”“慕”等。
《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创44:5 这不是我主人饮酒的杯吗
岂不是他占卜用的吗
你们这样行是作恶了。
’”创44:15 约瑟对他们说:“你们做的是什么事呢
你们岂不知象我这样的人必能占卜吗
”民23:23 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
现在必有人论及雅各,就是论及以色列说:上帝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
申18:10 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申18:14 “因你所要赶出的那些国民都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至于你,*你的上帝从来不许你这样行。
撒上6:2 非利士人将祭司和占卜的聚了来,问他们说:“我们向*的约柜应当怎样行
请指示我们用何法将约柜送回原处。
”王下17:17 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行法术卖了自己,行*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他的怒气。
赛3:2 除掉勇士和战士,审判官和先知,占卜的和长老,赛44:25 使说假话的兆头失效,使占卜的癫狂,使智慧人退后,使他的知识变为愚拙;耶14:14 *对我说:“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我并没有打发他们,没有吩咐他们,也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本心的诡诈。
耶27:9 至于你们,不可听从你们的先知和占卜的、圆梦的、观兆的,以及行邪术的;他们告诉你们说:‘你们不至服事巴比伦王。
’耶29:8 万军之*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不要被你们中间的先知和占卜的诱惑,也不要听信自己所做的梦;结12:24 从此,在以色列家中必不再有虚假的异象和奉承的占卜。
结13:6 这些人所见的是虚假,是谎诈的占卜。
他们说是*说的,其实*并没有差遣他们,他们倒使人指望那话必然立定。
结13:7 你们岂不是见了虚假的异象吗
岂不是说了谎诈的占卜吗
你们说,这是*说的,其实我没有说。
”结13:9 我的手必攻击那见虚假异象、用谎诈占卜的先知,他们必不列在我百姓的会中,不录在以色列家的册上,也不进入以色列地;你们就知道我是主*。
结13:23 你们就不再见虚假的异象,也不再行占卜的事;我必救我的百姓脱离你们的手;你们就知道我是*。
”结21:21 因为巴比伦王站在岔路那里,在两条路口上要占卜。
他摇签(原文作箭)求问神像,察看牺牲的肝;结21:22 在右手中拿着为耶路撒冷占卜的签,使他安设撞城锤,张口叫杀,扬声呐喊,筑垒造台,以撞城锤,攻打城门。
结21:23 据那些曾起誓的犹大人看来,这是虚假的占卜;但巴比伦王要使他们想起罪孽,以致将他们捉住。
”结21:29 人为你见虚假的异象,行谎诈的占卜,使你倒在受死伤之恶人的颈项上。
他们罪孽到了尽头,受报的日子已到。
结22:28 其中的先知为百姓用未泡透的灰抹墙,就是为他们见虚假的异象,用谎诈的占卜,说:‘主*如此说’,其实*没有说。
弥3:6 你们必遭遇黑夜,以致不见异象;又必遭遇幽暗,以致不能占卜。
日头必向你们沉落,白昼变为黑暗。
弥3:7 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都必捂着嘴唇,因为上帝不应允他们。
弥3:11 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
他们却倚赖*,说:*不是在我们中间吗
灾祸必不临到我们。
弥5:12 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
路漫漫兮,归期未有期诗歌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漫漫兮,归期未有期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1、相遇
时间停止在和你相遇的那一刻
清风拂过柳的发丝,带来你温柔的味道
在我的心头环绕
起身,回首
阳光透过遮掩的门窗将你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眸
那一眼,注定了要沦陷一生
2、高山流水
谁错了弦,无措的指尖
无法安放的心
谁的目光,划过你的衣角,又溜过你的脸庞
最终落在不起眼的墙角
留给你半面红妆
今生愿做你的红颜,为你梳妆
写下如画的流年
今生愿做你的知己,和你白首
看穿缠绵的岁月
今生愿为你错弦
刻下荒唐的诗篇
今生,如果可以
让我在不知名的星空
把你化作音符
留在指尖
3、画峦听风雨
你说,我是你的海角,你是我的天涯
你说,如果我是一条河流,那你就是水中的青鱼
你说,我们是命中注定的知己,是缘分搁浅的知音
你说,愿意筑一处楼阁,烟雨红尘,共看细雨落花
你说,剪不断的情思,拆不开的姻缘
你说,……
4、别离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留不住的音符,留不住的你
断了的琴弦,凋零的芦苇
剪不断的是思念
世界切割成了两边
一边载着你,一边载着我
5、一去不复返
错过朝阳,还有黄昏
错过圆月,还有繁星
这个世界不缺少光芒
我也偶尔会在黑暗的房子里点支蜡烛
燃烧着和你的回忆
明暗,却也看得见
我想,此生也许再也无缘与你相会
你就像流入大海的河流
不会重回
我只愿
你会将我想起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刘克庄《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二昆南北各驱驰》
萧条书剑客边身,望望归期过立春。——陈颢《立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谢枋得《春日闻杜宇》
鸣蝉游子意,促织念归期。——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弃疾《祝英台*·晚春》
春色己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纳兰容若《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苏辙《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张孝祥《念奴娇·朔风吹雨》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归期过旧岁,旅梦绕残更。——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东风是园暮,万里愆归期。——殷奎《海燕》
还有钓鱼蓑笠在,不堪风雨失归期。——罗隐《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修书尚觉归期晚,隐几兼忘永日閒。——陈傅良《林宗易刘进之见访有诗再用前韵》
经春淹泊锦官城,作个归期苦未成。——陆游《春晚书怀·经春淹泊锦官城》
待问归期还未,已看双睫盈盈。——纳兰容若《清*乐·画屏无睡》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释文珦《秋思》
画来胜喜归期*,伴我清吟倚老松。——徐瑞《二月廿九日收宗玉弟京口画还家有日喜而赋诗》
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远。——鲍溶《秋怀五首》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方干《送道人归旧岩》
篮舆赴归期,历历山路高。——章甫《归自真州道中用前韵简诸故人》
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贺铸《赋得枕上闻雁》
南陌西邻咸自保,还辔归期须及早。——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韩愈《荐士》
百川东赴海,宁有西归期?——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华岳《书太乙编年卷尾》
欲问归期已深醉,只应孤梦绕关河。——许浑《送薛先辈入关》
已事方怀阙,归期早戒涂。——皎然《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冒宠已三迁,归期始二年。——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苏辙《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
浊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苏辙《试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韵三首之三》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元稹《忆醉》
静揣归期应未央,归纵未衰亦老苍。——楼钥《朱季公寄诗有怀真率之集次韵》
李侯为我来,遽以归期请。——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张籍《忆远》
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龚自珍《已亥杂诗·182》
绕郭波涛来浩浩,归期岐路去绵绵。——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倒戈败将泣紫陌,尽说天子无归期。——黄省曾《上皇北狩歌一首》
1、君主长江头,握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水几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3、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7、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8、天上有月月月缺,人间有情情情残。
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0、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1、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8、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19、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0、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3、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2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25、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26、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占得人间一味愚。——苏轼《南乡子·自述》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口占绝句》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王安石《北陂杏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牡丹》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朱子家训·全文》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警世通言·卷三》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道潜《口占绝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韩愈《游太*公主山庄》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老子风流占却。——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许浑《姑苏怀古》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苏庠《清江曲》
★1☆ 以后就叫我小井吧,因为横着竖着都是二。
★2☆ 原来天长地久,只是误会一场
★3☆ 该改变的,不该改变的,俄一直在改变。
★4☆ 狠心离得开总会变成摩擦责任会让爱有另一种复杂
★5☆ 我真没那个勇气,来将你忘得一干二净〃
★6☆ 就是开不了口让她知道就是那么简单几句我办不到
★7☆ 麦兜他不是低能,只是善良。
★8☆ 女人敢走,是看准男人会回头。男人头也不回,是看准女人不敢走
★9☆ 曾经的痛我已经让它孤单坠落,时间慢慢流过让我们选择好好的过
★10☆ 不要把你身边的人都当成傻子因为我那是懒得和小人计较
★11☆ 人的一生中会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12☆ 除了你,整个世界我都不要
★13☆ 以后的以后丶拿命爱自己啊
★14☆ 你的肩膀,不厚实,但总能给我带来温暖和力量。
★15☆ 还有谁陪伴我如你一般,但到最后你还是发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出了错,从此不在回头。
★16☆ 某年某月就算再让我与你擦身而过,我已不是我,你触碰不了我的心中,那最深的角落。
★17☆ 青春是一列单程客车,不能返回也没有驿站。
★18☆ 回忆如困兽,寂寞太久而逐渐温柔
★19☆ 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好好想想为什么当初能坚持走到了这里。
★20☆ 说实话我真的不甘心,不过我还年轻,还输的起。
★21☆ 独自在自己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22☆ 我*惯了无所谓,却真的没有什么都不在乎。
★2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4☆ 你若无归期,我便安宿命
1、转眼间,我们也都不再年轻了,收起了任性,扔掉了脾气,不再轻易的伤害或忽略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人生已过半,该珍惜的要珍惜,该远离要远离。四月,好运。
2、以后的以后,我不会再等待,纵然你在。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3、你笑的时候一晃便是经年。
4、风情月影,梦沉星河,伸手,抓住思恋。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5、余生漫漫,爱有归期。
6、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7、岁月静好,从年少到暮夕,唯有深情共白头。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8、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9、如果马頔从小就不认识舒傲寒,如果董小姐会对宋冬野说午安。
10、整个青春孤寂,我只为了一个你。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1、就算我们不在一个屋檐但至少我们共享同一片天。
12、轮回的渡口,彼岸花开了一季又一季,轮回了几世,谁又曾记得我来过。
13、最有温度的距离,不就是我不言,你不语,心安,默契。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4、把你所有的不安都交给我来温暖。
15、你开心就好的意思是我不喜欢这样做,但我喜欢你。
16、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7、走在风中,今天阳光,突然好温柔。
18、想把开心攒起来留到以后用。
19、许一场流年,若时光不老,你在,便是温暖,我在,便是晴天,一笑嫣然。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0、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
21、美好的爱人在美好的时光里等着我。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2、故事荒凉,相识一场,各自散场。
23、生活就是这样,别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4、我没有糖果和面包你还愿意靠*我,我很感激。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5、愿我们如时光那样不老与爱人相伴到白首。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6、美梦随着清醒而抹除,记忆随着时间而淡薄。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转眼间,我们也都不再年轻了,收起了任性,扔掉了脾气,不再轻易的伤害或忽略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人生已过半,该珍惜的要珍惜,该远离要远离。四月,好运。
2、以后的以后,我不会再等待,纵然你在。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3、你笑的时候一晃便是经年。
4、风情月影,梦沉星河,伸手,抓住思恋。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5、余生漫漫,爱有归期。
6、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7、岁月静好,从年少到暮夕,唯有深情共白头。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8、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9、如果马頔从小就不认识舒傲寒,如果董小姐会对宋冬野说午安。
10、整个青春孤寂,我只为了一个你。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1、就算我们不在一个屋檐但至少我们共享同一片天。
12、轮回的渡口,彼岸花开了一季又一季,轮回了几世,谁又曾记得我来过。
13、最有温度的距离,不就是我不言,你不语,心安,默契。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4、把你所有的不安都交给我来温暖。
15、你开心就好的意思是我不喜欢这样做,但我喜欢你。
16、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17、走在风中,今天阳光,突然好温柔。
18、想把开心攒起来留到以后用。
19、许一场流年,若时光不老,你在,便是温暖,我在,便是晴天,一笑嫣然。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0、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
21、美好的爱人在美好的时光里等着我。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2、故事荒凉,相识一场,各自散场。
23、生活就是这样,别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4、我没有糖果和面包你还愿意靠*我,我很感激。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5、愿我们如时光那样不老与爱人相伴到白首。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26、美梦随着清醒而抹除,记忆随着时间而淡薄。四月,请对我好一点。
占卜归期的古诗
占卜的经典语录
这归期的古诗
归期的诗句
不负归期的古诗
描写归期的古诗
盼归期的诗句
问君归期的古诗句
等待归期的古诗句
不知归期的诗句
问英雄归期的古诗
无归期的诗句
君问归期末有期的古诗
盼归期的句子
不问归期的句子
思念无归期的古诗
归期临*的古诗词
关于归期的诗句
何时是归期诗句
归期未定的诗句
形容归期的诗句
关于归期的句子
不敢问归期的古诗词
没有归期一段句子
问还有没有过归期的古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下一句古诗
不问归期唯美句子
心上人不知归期的古诗
关于踏上征程不问归期的古诗
期末归类复*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