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关于描写水的古诗注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水的古诗注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水的古诗注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水的古诗注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 语录(5) 说说(5) 名言(1) 诗词(668) 祝福(1k+) 心语(67)

  • 古诗春日拼音注解

  • 春日,文学
  • 古诗春日拼音注解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下面是关于古诗春日拼音注解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 日》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注解

      1、题、春日:即春天。

      2、胜日:即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指的是游春,踏青。

      4、泗水:是河名,在山东省。

      5、滨:即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看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阅读全文]...

2022-04-03 19:30:58
  • 古诗文注解

  • 古诗文
  •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 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知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以前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而正确把握现实做好目 前的事,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注解】 随缘:佛家语,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例如水因风而起,佛为众生而施教化等都叫随缘。

      【抨语】 做事抱什么态度才能无烦恼呢?某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悔恨过去,不满现实,梦想将来。这种人的眼光总放在对以后的憧惯上,而把 握不了眼前。其实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对未来固然需要策划以至憧憬,关键 还是从眼前做起。随缘打发,把握机会,从头开始,才能使过去的辉煌依旧 或者让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鞭策今后。满脑子都是沮丧、懊悔和不满的念头, 心不静、气不宁,六神无主,待人做事没了主张,又何谈事业。

    [文注解]

    [阅读全文]...

2022-04-17 03:29:24
  • 《望岳》全诗及注解

  • 阅读
  • 《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全诗及注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二、《望岳》赏析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濬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五岳之首得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得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得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得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得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得。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得高峻伟大,先写对它得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得壮伟。三、四句写*望,所见泰山得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得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得性格和远大得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得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得绝顶,把周围矮小得群山们,一览无遗!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希望通过这篇翻译,能是同学们更加深刻得体会到作者当时得心情。

      【注释】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未:不尽。青未: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⑤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阅读全文]...

2022-06-14 05:36:07
  •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注解(水调歌头古文赏析及诗意)

  • 苏轼,古文,诗意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字词及全文解析

    【及时:何时】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阙,古代官殿前左右竖立的楼字。】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字。琼:美玉。】

    【不胜寒:不堪承受寒冷。】

    【弄:赏玩。】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婵娟:传说中居住在月官里的嫦娥,这里代指明月。】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美玉成的月官高入云霄,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我在月光下随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回到天上去怎比得上留在人间!

    月亮转过朱红楼阁,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惆怅无眠的人。明月不应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们离别的时候又圆又亮?人生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我只愿人能长久健康,远隔千里共赏这美好的月色!

    [阅读全文]...

2022-03-24 03:38:44
  • 小石潭记原文及注解

  • 阅读
  • 小石潭记原文及注解

      《小石潭记》语言精美,含义丰富,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及注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珮环[6],心乐[7]之。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全石以为底[12],*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岸,卷石底以出:靠*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靠*。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的岩石。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25、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阅读全文]...

2022-05-15 23:54:19
  • 《学弈》文言文及注解

  • 古诗文
  • 《学弈》文言文及注解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只要讲述弈秋同时教两个学*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效果截然不同的事,指出这两个人学*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学弈》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弈》文言文及注解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解说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拓展:《学弈》教案

      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2-09 01:23:19
  • 王维《田园乐》(七首)注解

  • 王维《田园乐》(七首)注解

      王维的《田园乐》这七首诗歌善于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来表现主题,用典自然,善出新意,是六言诗歌中的佳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田园乐》(七首)注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

      出入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蹀躞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一、注解:

      (1)千门万户:形容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

      (2)北里南邻:泛指上层社会。

      (3)小步行走。这里形容骑马慢行。

      (4)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

      (5)有底:常去。“底”同“抵”,到。

      (6)崆峒:山名,这里泛指隐居的地方。

      (7)散发:披散头发,形容避世归隐。

      二、说明: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仕途的厌恶,对追名逐利的讥讽及避世思想。诗中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处世态度恶劣:一类是趋炎附势以求功名者,一类是散发归隐山林者。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一、注解:

      (1)再见:比喻有人人很快地就得到荣升。语自《史记*原君虞卿列传》“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又,再见为上卿”。

      (2)万户:指*厚禄。

      (3)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4)讵(jù)胜:岂能胜过。耦耕:两人并排而耕。这里指归隐躬耕。南亩:指田地。

      (5)何如:那能比过。

      (6)高卧东窗:比喻隐者的闲适生活。语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二、说明:

      这首诗用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作对比,指明了作者的所厌所爱,何去何从。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一、注解:

      (1)采菱:采菱须乘舟,此处含有泛舟怡悦之意。

      (2)渡头:渡口。

      (3)策杖:拄杖。

      (4)日斜:日暮。

      (5)杏树一句:语自《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奏曲未半,有渔父者,须眉交白,披发揄袂(扬袖)……左手据膝,右手持颐(托住下巴)以听。”这里“渔父”是作者自比。

      (6)桃花源一句也是作者自指。

      二、说明:

      这首诗前两句概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后两句运用典故比喻,自然贴切。全诗情景交融,刻画细腻,把作者怡然自乐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一、注解:

      (1)萋萋:春草茂盛。

      (2)落落:高耸的样子。

      (3)夏寒:松树荫下十分凉爽。语自孙绰《游天台山赋》“荫落落之长松。”

      (4)自归:不用人赶,自动归回。

      (5)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这里借指官人。

      二、说明: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远离尘嚣,不为世事所羁的超然心态。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一、注解:

      (1)孤烟:升起来的一缕炊烟。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独树:独立的大树。

    [阅读全文]...

2022-04-25 15:15:25
  • 苏轼的著名诗词全集注解

  • 苏轼,著名
  • 苏轼的著名诗词全集注解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有的全才:他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著名诗词全集注解,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qi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

      当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那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是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水调歌头》

      作者:宋朝 苏轼

      注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禁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指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译文

      是啊!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该有遗憾,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成全。但愿亲人能*安健康,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的女子。恼:引起烦恼。

      译文:

      蝶恋花·春景

    [阅读全文]...

2021-12-10 06:59:53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句子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语录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说说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名言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诗词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祝福
描写水的古诗注解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