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关于三字经的古诗全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字经的古诗全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字经的古诗全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字经的古诗全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 语录(6) 说说(5) 名言(9k+) 诗词(623) 祝福(11k+) 心语(7k+)

  • 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

  • 文学
  • 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万径:虚指所有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与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与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与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与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阅读全文]...

2021-12-25 06:56:06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

  • 语文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咏: 1、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2、用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指诗人用诗来描述柳树,表达感受,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碧玉: 青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柳树枝叶的`青翠。

      妆: 修饰,打扮。

      丝绦: 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诗中用来比喻随风飘动的柳枝。

      裁: 用剪刀剪布或用刀子割纸。诗中用来比喻春风像灵巧的剪刀剪出了细巧的柳叶。

      胜日: 优美的日子。诗中指阳光明媚的日子。

      寻芳: 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芳,花草的香味。诗中指春天美丽的风光。

      泗水滨: 泗水河边。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无边: 没有边际。

      光景: 1、风光景物。2、境况,状况。诗中取第1种意思。

      一时: 1、一个时期。2、短时间;暂时。诗中取第2种意思。

      等闲: *常,轻易。

      东风: 诗中指春风。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楚江(cǔchǔ)孤帆(fānfán)中断(dànduàn)

      淡妆(zhānɡzhuānɡ)潋滟(liànniàn)雨亦奇(yíyì)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楚()孤()帆()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

      四、默写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

      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我还知道他的诗:《》和《》。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我还知道他的诗:《》、《》。

    [阅读全文]...

2022-05-08 04:32:19
  •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今

      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生字。

      亭: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鸟儿高飞远去了,无影无踪;长空中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飘去了。)

      (4)读第二句诗,说说“两不厌”的意思?(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把山人格化了。厌:满足。)

      (5)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只有敬亭山没有走开,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觉得厌烦。)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和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练*。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敬亭山”“闲”“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3.默写课文。注意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首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二、学*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泊”的读音是bó,“德”的读音是dé,两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尤其声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读音是yí,是整体认读音节。

      “愁”的读音是chóu,声母是ch,不是c。

      2.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移: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上边是“秋”,下边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旷:左边日字旁,右边是“广”,合在一起是“旷”。

      (2)分析字形。

      德:左边双人旁,右边从上往下的顺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注意不要丢掉心字上面的一横。

      3.理解词意。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阅读全文]...

2022-07-16 23:01:40
  • 梅花古诗拼音版全集122句

  • 梅花,经典
  •   méihuā梅花

      wángānshí王安石

      qiángjiǎoshùzhīméi,línghándúzìkāi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yáozhíbùshìxuǎ,wèiyǒuànxiānglái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欣一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王安石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王安石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王安石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王安石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赏欣二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王安石之前,北宋王安石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王安石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王安石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背景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作品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他的《北陂杏花》对杏花花、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用“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来强调杏花的高洁、坚持的精神,写得很张扬外露。而这首写梅花的诗,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写得则非常*实内敛。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雪本身也是很美很白的,但是这还不够,很美好很清白,却不能给别人送去幽香,“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好比一个人:你光长得美长得帅,却没有好品德好才学,那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不仅长得美长得帅,还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但却仅仅洁身自好,没有多少奉献,没有带给他人愉悦的幽香,那也是很可惜。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阅读全文]...

2022-07-04 15:08:14
  • 三年级古诗大全

  • 三年级
  • 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阅读全文]...

2022-03-18 17:02:57
  •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古诗鉴赏

  • 初三,语文
  •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家,学过他的《》。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边患未*,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阅读全文]...

2022-02-20 06:34:10
  • 经典古诗对*全

  • 经典,对联
  • 经典古诗对*全

      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古诗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联:白日依山尽

      下联: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上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下联: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上联:大漠孤烟直

      下联: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上联:欲渡黄河冰塞川

      下联: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上联:江流天地外

      下联: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上联:孤帆远影碧空尽

      下联: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联:天门中断楚江开

      下联: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上联:粉身碎骨浑不怕

      下联: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上联:出淤泥而不染

      下联: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上联:举世皆浊我独清

      下联: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上联:苟全性命于乱世

      下联: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上联:非淡泊无以明志

      下联: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上联:不戚戚于贫贱

      下联: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上联:不以物喜

      下联: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联:取义成仁今日事

      下联: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上联:毅魄归来日

      下联: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上联:生当做人杰

      下联: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上联:千山鸟飞绝

      下联: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上联:会当凌绝顶

      下联: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上联:国破山河在

      下联: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上联:空山不见人

      下联: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上联:明月出天山

      下联: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上联:相看两不厌

      下联: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上联:种豆南山下

    [阅读全文]...

2022-03-07 13:28:19
  • 古诗300首全集小学(唐诗三百首最经典)

  • 小学
  • 陆游(9)

    陶渊明(7)

    苏轼(7)

    王安石(6)

    徐干(6)

    杨万里(6)

    袁枚(5)

    欧阳修(5)

    黄庭坚(4)

    梅尧臣(4)

    曹操(4)

    陈与义(3)

    元好问(3)

    郑板桥(3)

    范成大(3)

    秦观(3)

    戴复古(3)

    鲍照(3)

    曹植(3)

    孔*仲(2)

    朱熹(2)

    林逋(2)

    姜夔(2)

    萧纲(2)

    张耒(2)

    苏舜钦(2)

    陈师道(2)

    夏完淳(2)

    刘克庄(2)

    黄景仁(2)

    汉无名氏(2)

    龚自珍(2)

    朱淑真(2)

    刘攽(2)

    谢朓(2)

    刘桢(2)

    王令(2)

    郑思肖(2)

    查慎行(2)

    高启(2)

    曾巩(2)

    曾几(2)

    王禹偁(2)

    曹丕(2)

    何逊(2)

    寇准(2)

    杨士奇(1)

    王粲(1)

    戚继光(1)

    吴均(1)

    王庭筠(1)

    [阅读全文]...

2022-06-25 08:35:17
  • 小学生古诗三百首有哪些(古诗三百首大全)

  • 小学生
  •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量的积累,学生的学*就像是一盘散沙,并不能将学*到的语文常识灵活自如的运用。而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只有将基础的知识内容有效的掌握到位,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成绩。

    可以这么说,语文在三大主科之中,只最为简单的一门学科。学起来基本上不会存在理解不了的地方,只要能够用心去记忆理解,自然就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俗话说“万丈高楼*地起”,语文的学*也一样的道理,想要学好语文,日常的积累那可少不了。

    古诗词是我们语文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小学到高中,不管课本怎么样改,古诗词这一部分永远都没有动。确实,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多年传承下来的经典,如果得不到发扬那真是太悲哀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份300首适合中小学生诵读的古诗词,家长给孩子收藏,孩子看一看,这样孩子的成绩才能稳步提升,并且稳定下来,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阅读全文]...

2022-02-12 01:54:18
  • 赠汪伦古诗带拼音的全诗(赠李白古诗带拼音正版)

  • 李白
  • zèng wāng lún

    赠汪伦

    táng lǐ bái

    唐·李白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古诗大意】

    李白乘船正要远行,忽然听到岸边传来送别的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诗人乘船将要离开,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写出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走水路。“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 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 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 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 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 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将要离开。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池名,在现在的安徽省泾县西南。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

    [阅读全文]...

2022-06-03 03:25:01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句子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语录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说说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名言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诗词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祝福
三字经的古诗全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