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中医药的古诗五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中医药的古诗五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中医药的古诗五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中医药的古诗五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国家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欢迎喜欢的朋友们来查阅。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操作者洗净双手,两手掌对搓至发热,食、中、环三指并拢,将指腹面或手掌的掌面置于小儿腹部;按“摩腹绕脐”在腹部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
【注意】从操作宜匀速、缓慢、柔和,以小儿舒适为度。小儿肌肤娇嫩,操作者须剪短之间。必要时,可用小儿爽身粉做介质。
捏脊
【部位】背部,脊椎两侧,督脉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操作者两手的拇、食指交替配合,按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从小儿的尾骶部至项下大椎捏拿一遍。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加强疗效。第六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肾俞穴处,适当地按揉结合。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丁下三寸(小儿的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四神聪穴
【位置】头顶部,百会穴(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处,共四穴。
儿童保健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儿童保健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儿童保健一病多药
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儿童保健体弱与补药
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一位医生报告,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专家的建议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
儿童保健忌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中医药法宣传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法宣传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xx〕146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xx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xx〕27号)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项目内容
(一)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1、活动目标
(1)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
(2)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3)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理解与认同,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树立社会形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2、活动内容和方式
(1)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2)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
(3)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行活动在基层长期开展。
3、活动要求
(1)各地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20xx年已安排5个以上县(市)的基础上,继续选择5个以上县(市)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
(2)宣传活动要贴*基层,贴*社区,贴*农村,使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每个县(市)直接受益人群至少达到5000人次。
(3)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当地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良好的宣传效果。
(4)每次活动要注意收集相关文字及影像资料。
(5)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
(6)各省(区、市)要注意培育和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
1、工作方式
采取组织编写、制作出版中医药科普作品(含音像制品)、在媒体上开设栏目等方式,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2、工作内容
(1)挖掘本地的'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和其他历史古籍文物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整理,组织创作一系列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群众、图文并茂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丛书(手册)。
(2)要协调当地主流媒体开设中医药知识和科普宣传栏目专题介绍中医药知识。
(3)要注意利用互联网、手机、公交地铁电视等新兴媒体资源介绍中医药知识。
3、工作要求
(1)在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中,各省(区、市)要把基层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
(2)总结本地区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出版、宣传资料制作及发放以及所开设媒体宣传栏目的内容及效果等工作情况。
(3)要定期召开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项目执行时间
本项目执行时间为20xx年——20xx年。各省(区、市)于20xx年4月15日前编制完成项目组织实施方案,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资金安排及资金管理要求
20xx年中央财政继续按照每省(区、市)80万元标准给予项目资金补助(未含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2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30万元用于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重点是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媒体建设以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队伍建设的经费补助)。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门制定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各地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将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各地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作为安排下年度相关项目资金的依据。
五、项目组织实施及监督与评估
(一)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各省(区、市)要加强对本地项目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会同*门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将项目总结评估报告于20xx年1月15日之前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与总体评估,并对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项目执行中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检查督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与评价;在项目执行结束后,将根据各省(区、市)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一、与日报社开展合作。
《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发行面广,其宣传报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代表性。该报《健康视界版》注重对群众健康的宣传和报道,是许多读者喜爱的好栏目。20xx年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与日报社合作开展以下工作:
(一)举办《中医在我身边》有奖征文活动。
在全市征集以讲述自己对中医的真实经历和亲身感受,或中医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等为主题的文章,征文择优录稿在《日报健康视界版》刊登,每周一期,每期1-2篇,全年不少于50篇。稿酬由报社按规定支付。征文活动结束后,由日报社与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优秀作品评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奖品分别为由市中医院提供的价值2000元、1000元和500元的健康卡一张。
(二)宣传介绍名中医药专家。
《健康视界版》开设《名中医访谈录》,每期介绍一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名中医药专家,宣传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治经验和感悟见解。
(三)动态报道。
对涉及我市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和重要新闻,在二版或阳光政务版面,随时进行动态报道。全年不少于20篇。
各单位要积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根据日报社征稿要求踊跃投稿,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要认真组织本单位的名中医药专家撰写简历、临床观点;对本单位将要开展的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活动及时与市中医药宣教中心联系。市中医药宣教中心要对《中医在我身边》征文的科学性进行审查;要合理安排名中医药专家见报时间;对各单位开展的相关活动和重要新闻,要及时联系报社采访报道。
二、与电视台合办《中医养生》栏目。
《中医养生》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起居作息、饮食养生、强身进补、防病治病与护肤养颜等内容,为观众提供日常自保自疗的养生宜忌建议。根据*传统养生学“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节气变化和观众需求,适时顺势的安排节目内容,在系统介绍*传统养生文化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介绍实用养生方法。节目架构包括: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可以说有人的存在就会有疾病,就有医药知识。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中医药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1、人是有机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①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相互为用。脏与脏互相联系。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脾胃者,仓廪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等。
②五脏与腑、形体组织、五官、荣华等相联系。
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肺:大肠,皮,鼻,皮;肝:胆,筋,目,爪;脾:胃,肉,口,唇;肾:膀胱,骨,前后二阴,发。这对临床诊断疾病提供较大的帮助,司外揣内。
③功能活动的联系性。一方面要各脏腑组织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靠脏腑组织的协调制约。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①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有机体来自自然,大自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自然的邪气又不断侵袭人,带来疾病。机体抗邪,形成正邪分争局面。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给予人类诸多恩惠,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不能只求大自然给予,也要保护大自然。
②人与社会的统一。首先是社会进步,给人们带来幸福,也造成环境破坏。第二是社会动与乱,影响人们健康;第三是社会地位的变更给健康带来的影响。
(二)辩证论治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
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既不是对症施治,也不是某病用某药的辨病施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积淀,用传统而古朴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
(一)阴阳学说
1、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
2、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一般说来:
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
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
3、阴阳的基本内容。
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衡、互相转化。
4、在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
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
②说明生理功能
阴阳的*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的应用
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
⑤治疗上的应用
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
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
2)归纳药性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
中医药法宣传标语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标语都很熟悉吧,标语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鼓动口号。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标语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药法宣传标语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跋山涉水,采药寻方;走村串户,治病疗伤。
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4、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5、草药银针,老乡随叫随到;丹心妙手,本人细诊细疗。
6、倡导中医保健,享受美好生活。
7、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8、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9、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发展。
10、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11、但愿病房无病人,不惜药橱空药箱。
1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4、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15、发展新农合,振兴中医药。
16、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17、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18、发展中医药,利国利民。
19、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20、发展中医中药,服务大众健康。
21、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22、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23、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24、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25、弘扬中*粹,传承中医文化。
26、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27、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
28、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29、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
30、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31、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3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33、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34、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
35、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36、看病少花钱,中医最方便。
37、看病用中药,治标又治本。
38、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39、全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4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41、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42、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43、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44、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45、望闻问切回春素手,热寒表内济世丹心。
46、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7、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4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9、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2021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2021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历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2、安徽省内各大学排名【校友会版】
校友会2021安徽省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科学技术大学
9
8★
世界一流大学
2
合肥工业大学
53
5★
*一流大学
3
安徽大学
86
4★
*高水*大学
4
安徽师范大学
114
4★
*高水*大学
5
安徽农业大学
132
3★
区域一流大学
6
安徽医科大学
175
3★
区域一流大学
7
安徽理工大学
177
3★
区域一流大学
8
安徽工业大学
210
3★
区域一流大学
9
辽宁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台研究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排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历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
2、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辽宁省排名情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台研究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3、辽宁中医药大学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辽宁中医学院,是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1956年)合并组建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0年,辽宁卫生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经辽宁省批准,学校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
4、辽宁中医学院
1958年8月,经辽宁省委批准,辽宁省中医院(成立于1956年)和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合并组建中医药本科院校—辽宁中医学院,校址在辽宁省水利局旧址,同年学校招收第一批中医专业学生。
1965年7月,学校学制改为五年。在“七五”期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
1997年,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并入辽宁中医学院。
2000年,辽宁省职工医学院、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并入辽宁中医学院。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在保留原名的同时,成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省职工医学院更名为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学校在沈阳市*区征地10.07万*方米,建成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4、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8月28日,学校在大连市金州区建成以中药教育、国际教育、中药研发等产学研为一体的新校区。
2007年4月,国家教育部确定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水*评估为优秀院校。同年,学校成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从辽宁中医药大学分立,成立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学校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
2015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1月,辽宁省确定辽宁中医药大学为国内高水*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0月,学校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项目。
2019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
202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正式启用。
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情况
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之间的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
1、 针灸推拿学 推荐指数: 4.4(379人推荐)
2、 中医学 推荐指数: 4.2(330人推荐)
3、 中西医临床医学 推荐指数: 3.7(277人推荐)
4、 药学 推荐指数: 4.2(274人推荐)
5、 中药学 推荐指数: 4.2(250人推荐)
6、 医学检验技术 推荐指数: 4.5(156人推荐)
7、 卫生检验与检疫 推荐指数: 4.1(99人推荐)
8、 护理学 推荐指数: 4.2(86人推荐)
9、 药物制剂 推荐指数: 4.1(70人推荐)
湖北中医药大学简介
湖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1月,是湖北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学府。2003年,与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学院占地1758亩,其中新校区1407亩。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5人,兼职教师150人,生师比15.8: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482人,占教师总数的71.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37人,占教师总数的20.3%。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420人,其中正教授110人。
*五年来,我校教学研究立项共176项。其*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5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10项,省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405篇,在“挑战杯”湖北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省属高校*均水*。
湖北中医药大学评价
1、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药大学里排名11,属于中等偏上中医药院校,在专业领域方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今年全国排名266,关于详细的官方的介绍你可以去百度百科查,我这里只简单谈谈我们学校的*况湖北中医药大学一本专业有七年本硕连读,二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受热捧,分数线最高,中医专业应该是最好的专业,分数也较高就业方面,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比较好学校环境我觉得还是可以...更多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药大学里排名11,属于中等偏上中医药院校,在专业领域方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今年全国排名266,关于详细的官方的介绍你可以去百度百科查,我这里只简单谈谈我们学校的*况湖北中医药大学一本专业有七年本硕连读,二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受热捧,分数线最高,中医专业应该是最好的专业,分数也较高就业方面,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比较好学校环境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校园内很干净,学风也不错,就是新校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这也是现在很多大学的现状学校也具有一定影响力,湖北省第一届留学生歌曲创作大赛,国际小姐大赛黄家湖选区,湖北首届高校达人秀黄家湖大学城赛区等等大型活动都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举办有人说湖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美丽的中医药大学,我也不敢夸大,只是新校区的风景还是可以的,去年刚升大学,以后的发展前景很好
2、涉外是五年,普通四年,都在新校区,就业率在本校各个专业中靠前,是很好的专业学校住宿环境南区相对北区要好一些,但是北区吃饭比较方便
3、我们学校关于护理专业的有本科和专科和自考生的区别,护理专业只有本科才有比较好的就业选择,专科毕业的都不一定有好的工作,我寝室有几个人就转到了护理专科,现在实*了,去的都是一些很小的医院至于自考助学班,我去看过自考生的上课环境,还不错,老师上课听认真的,学生在下面听的也还不错,课堂气氛和统招的.没什么区别但是学*还是靠自己,我们学校的整个环境就还不错
4、我就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今年刚毕业首先你要知道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医院检验科,血液科或是第三方检验中心再或是公司的技术支持或销售其次你家有医学背景吗,不然不好找工作,特别是进医院再次,你是男生吗,如果不是,也不好找工作,特别是进医院最后,你足够优秀认真吗,有想过考验吗,医学类专业都是要求高学历的
5、不错,绿化面积很大,校园蛮干净的,空气很好,不过学校外面就不好了学校的学*氛围也不错
6、医疗保险的可以选,往后民营医院会有长足发展,需要医保知识人才(工资很低),医事法学个人不建议选,这个专业除了考研转专业,没别的好就业方向,一半医,一半法,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对口专业教师水*,我只能说教这门专业医学类课程的老师都还是不错的,法学的,不好说,毕竟是已医学为主的院校
7、药学就业还可以,主要方向:最好是研究所,但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水*其次是药厂技术员,这个也不错然后是药店店员和医药代表这个很累,但工资也很高课程上面的说了,以化学居多一般理科都问题不大,自己认真点就很好了
8、专业是*几年才开设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都很充足,师资力量,教学环境都还可以,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但毕业后如果不继续深造就不太好找满意的工作,可以进一般的药厂之类的
9、反正我说的中肯点,这个学校真的蛮不错,主要是看你自己,不论哪个专业,老师都还比较负责,并且人文环境还不错,我们学校就是有点小,但是环境那是绝对好,小而精致嘛!反正来了只要你明确自己以后的方向,这个学校真的蛮不错的!!
10、新校区硬件设施好,环境好,住宿条件好,图书馆大能上自*还有空调!老校区硬件相对差很多,但是挨*省中医,见*方便,在市中心,交通方便,考研人多,学*气氛较浓郁,本校还有像梅国强,李今庸之类的大家?反正我觉得都不错,看你要什么!
浅谈中医药语义网的智应用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中医药语义网的智应用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义网技术概述
新兴的语义网(Semantic Web)技术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共享,支持机器推理、知识发现和智能问答等智能方法,为实现中医药领域的智能系统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设施。语义网对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架构进行了系统性的扩展,使其支持结构性数据的发表、共享和关联,从而提升万维网的有序性和智能性。语义网将是一个机器可理解、人与机器共享的智能信息空间。
*年来,人们已开始利用语义网技术,在万维网上发表开放性的数据集,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巨型数据集,被称为“关联数据”(Linked Data)。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语义链接(Semantic Link)将数据集互联起来。语义链接能明确表达不同领域的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用户对各种数据进行便捷的浏览和分析,在不同的数据集之间进行连贯的跳转。
关联数据将催生出能在互联网上进行浏览、编辑和互动的机器,它们被称为“智能代理”(IntelligentAgent )。智能代理将在人类主人的指令下,代表主人在语义网上活动,辅助主人解决各种问题。它们能够根据主人预设的命令、偏好和约束,搜寻相关的信息资源,揭示各种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现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则。*年来基础科学的进展,尤其是描述逻辑和推理等领域的突破,使得在万维网上实现智能代理成为可能。语义网和智能代理将在机器推理、智能问答、信息抽取和知识发现等智能应用中发挥核心作用。
2.中医药智能系统的应用背景
循证医学的理念是在医疗保健的决策中,以有意识、明确、严谨的方式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保健服务的成功倚重于最佳证据的可及性。*年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UpToDate,DynaMed,EssentialEvidence Plus、MD Consult、Clinical Evidence等一系列医学信息资源,它们能为医学决策提供医学知识和证据支持,在循证医学的实施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Haynes RB于2006年提出了一种用于对循证医学服务进行分类的“5S”模型,它包括研究、综述、摘要、总结、系统等5个层次。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系统”,是指能对应用情景做出判断,按需提供知识服务,以支持临床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类系统能够将个体患者信息与相关研究的最佳证据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特征和具体情况,自动链接至相关的最佳证据,并提醒或告知医护人员治疗的关键所在。这些智能系统在后台需要知识库、推理机(即规则引擎)和知识发现等智能方法的支持。
在中医领域推广循证医学的理念,也同样需要智能系统的支持。中医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尝试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表示为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计算机具备专家水*的诊治能力。在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背景下,研发智能化辅助诊疗系统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如何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中医的思维过程,目前仍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医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为模拟中医思维,首先需要将中医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管理和处理的数据。也就是说,需要建立数字化的中医药领域知识模型,进而实现辅助中医诊疗的智能系统。
3.中医药语义网的智能应用
语义网技术为构建中医药智能系统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为构建面向中医药领域的语义网基础设施,首先需要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继而整合中医药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在中医药语义网的基础上,可通过机器实现知识推理以模拟中医思维的过程,挖掘中医医案中的知识,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从而支持中医科学研究和临床决策。
3.1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是发展中医药语义网的前提
本体(Ontology)是构建语义网的基石。本体是针对某个领域的概念体系的精确规范,用以明确概念的定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可通过本体技术将领域知识表示成计算机可读写、可处理的知识模型。本体可通过万维网在领域团体*享,为语义网提供标准术语,使得语义网上的数据具有规范的表达方式,便于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与重用。因此,发展中医药语义网的前提是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
*年来,本体技术被用于病因、病机、脏腑、证候、中药、方剂、疗法、养生等诸多领域,本体建模的对象涉及阴阳五行、辨证论治、方剂配伍等各种理论学说。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是中医证候本体。中医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基础,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内容。中医证候知识建模,是研发中医临床知识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可通过构建证候本体,梳理中医证候的概念体系,对证候进行系统分类,准确表达证候的含义和特征。
证候本体的重点之一是梳理证候及其相关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等价关系、从属关系、包含关系、相关关系等。
(1)等价关系:在中医药领域,某些不同的术语实质上指称同一事物。这些等价关系对中医专家而言是简单的常识,但对计算机是陌生的。领域本体能完整列举概念之间的等价关系,有助于计算机实现不同知识源的整合,改进知识发现等应用的效果。
(2)从属关系:证候之间的从属关系用于建立证候的分类体系。本体将证候定义为类型,将证候之间的从属关系表示为父子类关系。本体将某证候相关的症状集合定义为它的等价类,使子证候相关的症状集合能自动继承父证候的相关症状集合。
(3)包含关系: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例如,证候“肺肾阴虚证”意味着两个证候“肺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同时发生。在本体中,可将证候“肺肾阴虚证”表示为“肺阴虚证”和“肾阴虚证”的并集,从而帮助计算机识别这种包含关系。
(4)相关关系:中医证候与疾病、症状、中药、方剂、出处等概念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例如,“证候”与“中药”存在“被治疗”关系。本体中定义了“现象表达”“组成”“治疗”等一组典型的语义关系,对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规范化表达。
采用本体建模方法,可对证候层次结构、证候特征以及证候加减等复杂情况进行清晰表达,建立以语义网络为主体框架的中医证候知识体系。实践证明,本体为中医药领域复杂知识建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构建中医药本体,有助于对中医药理论知识进行辨认、梳理、澄清和永久保存,还能支持机器实现知识推理并模拟中医思维过程。
3.2整合中医药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
为实现智能应用系统,需要计算机掌握尽可能丰富、全面的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经过多年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已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数据资源,但这些资源也存在着独立封闭、零散分布、异质异构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整合,阻碍了知识的共享以及智能应用的发展。
可通过语义网的标准格式表示中医药数据,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网上发布,以及中西医领域的数据互联。Chen H.等mu采用这一技术策略,建成了一个大型的数据集成系统,内容覆盖中医疾病、中药、方剂、针灸等几乎所有的中医药门类,面向中医团体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强大的检索功能。
又如,“开放性中药关联数据(LODD)”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旨在利用语义网技术框架,整合医药学数据资源,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LODD已将大量中医药知识发布在互联网上,其中记录了草药的知识(如化学成分、疗效等),以及疾病、基因、草药之间的关联关系。LODD能辅助研究人员找出能够治疗某种疾病的草药,理解草药的性质和疗效,支持中药新药研发等应用。
上述工作表明,语义网具有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能有效解决中医药领域的“数据孤岛”问题,建立中西医之间的知识关联,为构建中医药智能系统,实现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从海量医案数据中发现知识
中医医案记载了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临床知识。中医医案是分析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依据,极具研究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可从中医专业期刊等各类文献中抽取医案,或通过临床数据采集系统对医案进行实时采集,从而构建中医医案数据库。通过使用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校制度,能够保证中医医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大规模、高质量的中医医案数据,为知识发现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来源。
中医医案是中医经验性知识的核心载体,记载了症状、疾病、证候以及临床用药等关键信息。通过大量医案的联合分析,往往能够揭示出各种临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中医专家的用药模式。但中医医案一般通过自由文本描述,临床信息的表述方式非常复杂,无法被常规的数据挖掘方法直接处理,这严重影响了医案知识发现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文本信息抽取方法,从医案中抽取关键性的特征信息,实现医案数据的结构化。
本体对领域术语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准确表达,提供文本挖掘所需的背景知识(如同义词、词汇语义类型等)。本体可被用于处理医案用语的复杂性,因此能在医案信息抽取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基于本体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医文献中提取结构化、语义化的医案知识,以提升中医医案结构化加工的效率。
通过语义网技术,可以将分布于各种文献的医案知识集成在一起,构成中医临床事实的陈述集合。进而实现医案知识与相关中医药知识库的关联,将中医文献中的“知识碎片”拼接组合起来,整理和完善中医药领域知识体系。接下来,采用频繁模式、关联规则等方法,从医案知识中发现潜在的、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医案挖掘所得到的知识以及机器推理所得到的规则,可被存入中医药领域知识库中加以保存。
总之,经过医案知识提取、知识组合和知识发现等环节,可将中医文献资源转换为智能医案。智能医案以及中医药领域知识库中的知识,可被导入推理机中以辅助医疗决策,或通过知识服务*台进行检索和浏览。
3.4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
面向中医临床实践的智能系统,旨在支持中医临
床决策,促进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推广和实施。中医辨证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环节,它是根据患者的一组可识别的病理特征(如症状、体征等)来判断证候的过程。中医辨证依靠的是中医药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结合。与之对应,需要将计算机知识模型与海量临床数据相结合,以支持智能系统的实现。
中医临床智能系统是建立在临床知识库之上的应用,它的后台是一个规则引擎。该系统以临床知识库和海量临床数据作为知识来源,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来发现医学证据和规则,对医学证据、指南和规则进行表示和管理,支持专家对知识的浏览和审查,并将医学规则导入规则引擎中辅助医疗决策。
为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首先要实现海量临床数据(如文献、病例等)的语义集成,构成临床事实的集合。继而,建立临床知识库,对医学语言、医学概念系统、医学证据、医学指南和规则进行形式化表示、专家审查以及有效管理。临床知识库是与文献和病例相独立的知识服务,支持规则发现与规则推理,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部件。接下来,基于临床数据和知识库,通过机器学*等方法实现规则的发现和验证。最后,实现推理机(即规则引擎),将医学知识和事实导入推理机中,从而辅助医疗决策。
中医临床智能系统根据用户输入以及知识库中定义的事实和规则,推理出包含证候、治法和方剂等内容的推荐性诊疗方案。该系统的交互模式为:用户输入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并提交;系统将推出的方案呈现给用户。系统将推理过程本身以图形化、交互式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用户了解机器推理的依据和过程,获取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可靠的决策。
4.小结
数千年来,中医思想和知识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中医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中医界开始注意将隐性知识转换为医案、指南和规则等形式的显性知识,对医学证据进行系统整理以支持临床决策,并尝试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智能辅助系统。语义网为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和知识库,实现面向中医临床的智能系统提供了基础设施,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医药语义网的基础上,能对中医药领域的复杂知识进行建模、浏览和处理,实现中医临床智能系统以及中医医案知识发现等应用。这些智能应用能辅助中医药领域专家完成临床决策和知识发现等任务,促进中医药知识资源的利用以及中医科学研究的发展。
拓展阅读
中医药应用、服食药膳,必须懂得一些有关药膳的基本知识。
药膳所用的药物是指中草药,即天然的植物药和少许动物药、矿物药,不是指西药化学药物。中草药和动物药中,不少是药、食两用的,即既是药物,又可作食物,如生姜、大枣、蜂蜜、胡桃、海带、熊掌等。药膳所用食物指人们日常作为食品的谷、肉、果、菜,还包括不作为食品的那些部分,如谷物的根、茎、叶,肉类的骨、角、爪,果类的根、皮、壳、籽,菜类的花、籽等。虽然这些不常作为食品,但因其无毒,且属于食物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仍然把它们当作食物看待。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食品,特殊情况下是可以作为食品充饥的。一般来说,食物的那些不常用做食品的部分,营养价值低于药用价值。此外,单味食物,只要是用于治病,发挥其药用方面的作用,也可称之为药膳。这类以单味食物防治疾病的药膳,在民间极多,简便有效,不可忽视。
药膳的配伍原则是什么?药膳所用的药物既然是中草药,当然配伍时就必须用中医中药理论作为指导。因此要自己创制药膳方,必须具备坚实的中医中药知识,运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药的配伍原则和方剂学的组方原则、方法制方。
一般读者无须自己创制药膳方,只需针对自己的病情,结合医生诊断,选择书中介绍的现成的药膳服食即可。这里只告诉中医药工作者,药膳方剂的组成原则与一般中医组方原则是一样的,也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只是除了考虑药物的性味功效外,还要懂得食物的性味功效。因为单纯用药物组成的方剂不叫药膳,必须药物与食物相配伍,才称得上是药膳(单味食物所制作的药膳除外)。我们在书中特辟了专章介绍常用食物的性能,在配制药膳方时,须注意所配食物的性能不能与药物的性味相反,如辛热的附子配甘凉的鸭子,清热泻火的生石膏配甘温燥热的狗肉。当然,食物中属*性的居多,*性的食物配凉则凉,配热则热,随药物之性而转变。也有全由食物配成的药膳,就更须掌握食物的性能了。也许有人会问,全由食物组成的,怎能叫药膳呢?是的,一般不叫药膳,若它主要是用来防治疾病,而不是用来充饥或佐餐的,就可以叫做药膳。因为有不少食物是药食杂分,或身兼二任,既是药,又是食,所以,可以叫做药膳。
药膳如何制作呢?这是要介绍的重点。药膳之所以为“膳”,其涵义有二:
一是将药物与食物相配伍制成膳食,所以“膳”有饮食之意;
二是指烹调,《周礼·天官·疱人》说:“春行羔豚膳膏香。”这里的“膳”就是指烹调。
所以要想将苦心的良药变成可口的佳肴,必须讲究烹调技艺。换言之,药食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就是药膳,也就是将厨师的烹调技艺用于药膳的制作。这就要求药膳师具有两套本领,既要懂得药物的加工炮制,又要掌握烹调技术。药膳中药物的加工方法和每种药膳的烹调方法,在后面介绍药膳方剂中将作具体详细的介绍,这里概略地谈谈制作药膳的常用烹调技术。
生物制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通用5篇)
基因工程与传统培育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物种在传统培育方式中通过间接的形式变更,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生物制药在医药行业应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生物制药是随着生物技术革命而发展起来的,是运用现代生物知识与技术等方法,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制品的技术方法。随着生物制药知识的丰富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生物制药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制药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为制药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制药现状综述
1.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我国现代生物制药的出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当时条件还很差,只是在理论上有所认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西方的学*机会慢慢的增加,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的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生物技术热潮。我国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生物技术中心促进重要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和组织,而且许多国内投资者涌人生物制药行业,这使生物制药企业大量增加。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年来,我国建立了先进的医疗机构,也开发了一批新的生物药剂,解决了过去常规药物药效不好、生产成本、副作用较大等一系列问题。总之,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国外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国外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了大量资金。*些年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美国目前已经超过1000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已经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制药有40多个,美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发展值得我国学*。
二、生物制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把这种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增值和表达的技术。基因工程与传统培育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物种在传统培育方式中通过间接的形式变更,而遗传工程是直接变更其基因。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治疗是指以正常和野生型的基因插入靶细胞的染色质基因组中,以替代、置换致病或变异基因,从而恢复细胞正常表型的一种治疗方法。
1.生物制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癌症是造成全世界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恶性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都依赖于血管,并不断的扩散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由于它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诊断技术不够成熟,使得癌症的治疗困难重重。*些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肿瘤的药物增加了很多,为癌症的治疗带来很大突破。比如现在临床上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来抑制肿瘤的扩散,利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阻止肿瘤的增长和转移。
2.生物制药在免疫系统方面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免疫力是人类预防疾病的根本,也有很多人由于免疫力缺陷,而导致多种疾病,如哮喘、类风湿、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而且这些疾病也很难根治。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而且还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生物技术产生以来,人类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治疗免疫疾病的药物,这些付出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大帮助。如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经在临床使用;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达到了80%.由此可见,生物制药在人体免疫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3.生物制药在疫苗方面的应用。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来克隆并且表达抗原基因利用表达后的抗原产物研制而成的疫苗。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出了大量的疫苗,帮助我们预防疾病。比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这些疫苗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产生巨大的贡献,而且这些疫苗也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三、生物制药的展望
伴随着生物制药的发展,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制造对人类有益的生物物质。自从人类基因计划完成以来,我们又开始着手于结构基因组、蛋白质基因组等的研究。各国对这些新的研究都很重视,并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做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向着多个领域共同发展,最终通过技术整体的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期,想要更好的发展,我们仍然要努力的探索生物制药领域,这样我们才能开发更多有用的药物。我们想要有新的突破,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应该加大问题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就要不断地进行新的创新。
四、研究生物制药的意义
生物制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并且生物药剂在医学上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制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药剂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相对于化学药剂来说生物药剂以其药理活性高、药物副作用小、药物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深受人们的欢迎。
总之,研究生物制药意义重大,不管是对于人类健康,还是对于社会、经济而言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生物制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勇敢大胆的创新研发,帮助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新建,洪素霞.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21).
[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冯德萍,司建河,杨文财,等.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J].当代畜牧,2014(12).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 技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56-02
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国际化。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有产广泛的应用。
一、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李萍等将5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胞工程技术
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针对特定有效成分或组分生产的中药人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可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个体更新的速率及规律等,如石斛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的快速增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为人工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台。目前,以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并有相应的下游产品畅销。
以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为反应器,进行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加工,也已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此推动的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研究与开发,在国内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正为更多的研究和生产部门所重视。许建峰等利用高山红景天培养细胞生物转化外源酪醇生产红景天苷。紫杉醇作为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白发现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在植物红豆杉中的含量极低,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匮乏,因此严重限制了紫杉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为此,*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寻找及扩大紫杉醇的药源途径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甘烦远等对紫杉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两篇综述所反映出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为解决紫杉醇的资源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分别从筛选高产红豆杉栽培品种、微生物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探索、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发现及其基因表达等多途径进行资源研究,而这些研究中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酶工程
就疗效确切的单一天然活性成分而言,能够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天然结构复杂的单一产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天然化合物结构复杂,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合成难度较大或合成条件苛刻;而酶工程为这类成分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途径。如金东史等利用酶转化方法将人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转化成含量只有十万分之几的人参皂苷Rh2,并达到了月产30kg的生产规模。
四、生物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开发的基础,基础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均属无本之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就失去了意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种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真伪的问题。其二中药材的有效物质是次生代谢产物,其积累主要与其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及表达量等有关。因此建立合理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体系将对中药现代化尤为重要。
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使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从传统的形态表征分析推进到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在中药的分子鉴别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基于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等;(2)基于分子杂交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3)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如DNA直接测序法、PCR RFLP法。利用这些基因鉴别方法对了解和分析药用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基因与药材产地、化合物积累的相关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生物技术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要研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在必行。
1、生物芯片为中药新药分子水*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中药鉴定基因芯片,可以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进行鉴定;可以搞清楚中药作用的分子机理,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
2、生物转化及生物组合化学为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发现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1997年Khmelnitsky利用盐活化生物催化剂脂酶,成功地在有机相中进行了紫杉醇系列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生物转化技术在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技术为天然微量活性成分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台:中药中微量高效成分的研制开发一直是困扰医药产业界的核心问题,利用定向生物转化技术可将天然药物中的高含量成分转化成微量高活性成分,因此大大提高微量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如研究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定向地将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丁家宜等利用人参毛状根成功地实现了对羟基苯醌生物合成天然熊果苷。
4、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天然活性成分的研发中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天然活性成分常常体内外药效学活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体内吸收不好,导致生物利用度太低。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对提高这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实现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虽然大多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所显示出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重视,生物技术将深入到中药新药研制的各个环节。正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理地解决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加入WTO后的*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诸葛怡来奕刚,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进展,2008,10
[2]郭兰萍,黄璐琦等,南北苍术的RAPD分析及其划分的初步探讨[J],*中药杂志,200132(9)
摘要:本文就我国制药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应用前景。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内容
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关于中医药的古诗五言
含有中医药的古诗
中医药的诗词
中医药的古诗文
形容中医药的古诗
中医药大黄的古诗
中医药大学的古诗
中医药对古诗的影响
讲中医药的古诗词
关于竹子的中医药古诗
李白关于中医药的古诗
中医药宣传标语
中医药相关的古诗文
赞美中医药的诗句
中医药与古诗词相关的
古诗词中的中医药文化
关于中医药的诗歌或者古诗
关于中医药的古诗词句
有关中医药的宋代古诗词
中医药文化与古诗词结合的教案
关于医药的名言
跟医药有关的古诗
关于医药的诗句
赞美中医中药的古诗
医药销售口号
与医药有关的古诗名句
赞美传统医药的古诗
和医药有关的古诗词
中医名言
描写医药的古诗词
江南春中怀古的诗句
形容领导无能的诗句
和战争有关的诗句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
和思念如马相似的诗句
形容被冤枉的经典诗句
关于茶的诗句大全
有关花香引蜂的诗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的诗句
形容美女漂亮的诗句
有关于雪的诗句
关于秋叶的诗句
关于奇观的诗句
有关热爱生命的古诗句
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的诗句
关于冰心的诗句
秦淮河的诗句
阳春三月下扬州的诗句
有关励志的诗句
形容朋友之间疏远的诗句
古诗感谢友人的诗句
关于爱的诗句或名言
胸怀大志的诗句
骂人不带脏字的诗句
春天泛舟湖上的诗句
形容风铃的诗句
形容桂林漓江的诗句
带喜的诗句
夸人的诗句夸男人的
形容太阳很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