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古诗

关于晏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晏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晏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晏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24k+) 说说(1) 名言(3) 诗词(26) 祝福(3k+) 心语(9k+)

  • 晏子善谏文言文翻译

  • 晏子善谏文言文翻译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善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阅读全文]...

2022-01-03 10:17:14
  • 《晏子仆御》阅读题

  • 阅读,语文
  • 《晏子仆御》阅读题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子仆御》阅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晏子仆御》一文,完成1一4题。

      晏子仆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志念:志向,意念。⑤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晏子为齐相 为____________

      ②夫问其故 故____________

      ③然子之意 意____________

      ④晏子怪而问之 怪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晏子怪而问之

      A.然子之意

      B.此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归,其妻请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说文中晏子和仆御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做,担任②原因、缘故③神情、神态、表情④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2)C

      2.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3.(1)(车夫)回家之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2)日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4.晏子:谦虚谨慎、善于发现、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车夫:知错能改、从善如流。。

    [阅读全文]...

2022-02-12 16:13:07
  • 晏子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2.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于奉上,而君侧皆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3.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殆有为也。

    5.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恐烧其木,灌之恐败其涂,此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6.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有颜回、骞、雍侍。

    7.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失,乱纪民失,危道也。

    8.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9.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圣王见贤而乐贤,见不肖而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10.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背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11.婴闻之,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

    12.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完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13.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14.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15.不可,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益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得而有功,忧必及君。

    16.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17.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18.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19.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20.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的臣子,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21.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22.我晏婴家不穷,我用国君的赏赐,使我三族的亲属都得到恩泽,遍及朋友,救济百姓。国君给我的恩赐实在太重了,我晏婴的家是不穷的。我听说过,得自国君的厚赐,又用来施舍给人民,这是臣下代替国君统治人民,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但是得自国君的厚赐而不施舍给人民,就是作为私有财产藏在自己的箱子里,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23.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

    24.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2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26.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2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28.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29.节欲*富,中听*安。

    30.进不失廉,退不失利。

    3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2.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33.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

    3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

    35.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36.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37.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38.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39.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40.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41.是以明君在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42.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而无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

    43.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

    44.夫从南历时而不反谓之流,从下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从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45.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改之。

    46.量功而不量力,*尽;藏余不分,*盗。

    47.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身侧乎!

    48.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

    49.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以补君乎!

    50.燕,万乘之国也;齐,千里之途也。泯子午以万乘之国为不足说,千里之途为不足远,则是千万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其言于我,况乎齐人之怀善而死者乎!吾所以不得睹者,岂不多矣,然吾失此,何之有也。

    51.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

    [阅读全文]...

2022-02-03 23:35:53
  • 晏子使楚剧本

  • 晏子使楚剧本

      剧本主要是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的,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剧本,欢迎阅览。

      人物:晏子 楚王 城门卫兵 武士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正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身材矮小,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

      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先去打听打听,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玉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士兵:大开城门,有请大夫!

      (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一个人来呢?

      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卫兵:押犯人上!

      (两犯人被武士押上)

      楚王:那个犯人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楚王:因为水土不同吧?

      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剧终)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句)?"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倒装句)?’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课本剧2: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齐王---- 大臣----

      第一场

      开幕:(春秋时期,齐国)

      齐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访问楚国,楚国现在很强大,你争取让楚国和我们结成盟国。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负你的重托。(跪地)

      (楚国大殿,一大臣来报)

      大臣:报告大王,齐国将派晏子来访问我国。

      楚王:哼,小小齐国胆敢访问我泱泱大国,看我怎么羞辱使者。(众大臣哈哈大笑,然后在一起窃窃私语)

      第二场 (楚国城门,两武士手持长刀站岗,大臣等候晏子。城门紧闭。)

      晏子:(走上前去)见过大人。

      大臣:使者,这边请。(手指"狗洞")

      晏子:(朝着大臣,不紧不慢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臣退,与楚王窃窃私语。)

      大臣:(来到晏子面前)使者,请。(手指城门,武士开门)

      第三场 (楚国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礼)见过楚王。

      楚王:(冷笑)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为难地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不屑地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设宴招待使者。 (众人下)

      第四场 (楚国大殿,众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说说笑笑) (两个武士押着一个犯人,从堂下走过)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将其制服,让其跪下。另一武士跪地回话。)

    [阅读全文]...

2022-07-29 01:10:50
  •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

  • 古诗文
  •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

      古诗文主要指*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子谏齐景公》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选自《晏子春秋》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阅读全文]...

2022-04-01 03:38:47
  •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 阅读
  •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独立思考的良好*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晏子使楚》阅读答案,同学们可以练一练,祝大家学*进步。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阅读练*题:

      1、解释文段中加线的词语。

      *辞:       避*: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7、“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8、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9、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11、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1、*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避*:离开座位。

      2、因为晏子是“齐之*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6、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即可)

      7、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8、成理成文即可

      9、成理成文即可

      10.、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1、机智善辩 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晏子使楚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我们,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阅读全文]...

2022-03-03 04:38:29
  • 晏子对齐侯问翻译原文

  • 古诗文
  • 晏子对齐侯问翻译原文

      《晏子对齐侯问》选自《左传·昭工二十年》,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晏子对齐侯问翻译原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晏子对齐侯问原文: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其心。心*,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对齐侯问翻译: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和心性。心性*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附:

      晏子使楚原文: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阅读全文]...

2022-04-11 11:29:10
  • 岁晏行古诗

  • 岁晏行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晏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译文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阅读全文]...

2022-05-05 00:17:45
  • 晏子使楚文言文的翻译

  • 晏子使楚文言文的翻译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晏子使楚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辞:善于辞令,非常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辞者,*:熟练,辞:言辞

      今方来,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坐:犯罪

      坐盗,盗:偷窃

      译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可以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因此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阅读全文]...

2022-02-28 05:55:22
  • 晏子春秋翻译和原文(晏子春秋经典名句摘抄)

  • 经典
  •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权有无,均贫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这是晏婴对齐景公询问的“古之盛君”的行为准则所做的答复,所谓“权有无”和“均贫富”就是说要节制权力、不要滥用,对待贫富问题上要均*而公正。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当自恃聪明,而不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应当保持恭敬谦卑的心态。

    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能知道有百姓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能知道有百姓在挨冻;自己安逸了还能知道有百姓在劳苦。

    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晏子春秋·外篇》

    看见了美色而忘却道义,身居富贵而有失于伦常,这叫做违背天理。君子齐家,必先修身,注重道义,不做出格之事,夫妻关系和睦,进德修业就会取得成功。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春秋·外篇》

    明明有贤人却不知道,是第一种不祥;知道了却不任用,是第二种不祥;使用了却不信任,是第三种不祥。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这句话即成语“接踵而至”的由来,指人特别多,肩擦着肩,脚跟碰着脚跟。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面的人不做出骄纵的行为,下面的人就不会形成谄媚的恶*。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这句话为齐国名相晏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认为:“衣之新也,信善矣,人之故,相知情。”遂不听晏子的劝告。晏子见景公执意如此,乃辞官而去。景公就自己治理政事,结果政事混乱不堪,百姓大乱,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子理政,未几,天下*定,齐国欣欣向荣。这句话告诫人们一定要有怀旧之心,不可轻易抛弃老的朋友。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只要做事一心一意,就算变换一百个君主也能继续留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算侍奉一个君主也不能至终。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对他的短处斤斤计较;用人要用他所擅长的,不要对他所不擅长的斤斤计较。

    [阅读全文]...

2022-03-25 04:45:11
晏子的古诗 - 句子
晏子的古诗 - 语录
晏子的古诗 - 说说
晏子的古诗 - 名言
晏子的古诗 - 诗词
晏子的古诗 - 祝福
晏子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