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关于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3) 语录(22) 说说(74) 名言(5k+) 诗词(5k+) 祝福(21) 心语(1)

  • 昭明文选卷第三十八

  • 昭明文选卷第三十八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昭明文选卷第三十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下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孙盛晋阳秋曰:谢询,河东人,终于吴令。

      张士然孙盛晋阳秋曰:张悛,字士然,吴国人也。元康中,吴令谢询表为孙氏置守冢人,悛为其父,诏从之。晋百官名曰:悛为太子庶子。

      臣闻成汤革夏而封杞,武王入殷而建宋。尚书曰:乃尔先祖成汤,革夏骏命。汉书,郦生曰:昔汤放桀,封其后于杞。吕氏春秋曰:武王入殷,立成汤之后于宋。春秋征伐,则晋脩虞祀,燕祭齐庙。左氏传曰:晋灭虢,遂袭虞,灭之。而修虞祀,归其职贡于王。傅子曰:乐毅伐齐,遂下齐七十余城,置吏,属燕为郡,而修齐之宗庙。夫一国为一人兴,先贤为后愚废,成汤、夏禹贤兴国,后桀、纣无道而失国。诚仁圣所哀悼而不忍也。故三王敦继绝之德,春秋贵柔服之义。论语曰:继绝世。柔服,已见刘琨劝进表。昔汉高受命,追存六国,凡诸绝祚,一时并祀。汉书曰:高祖拨乱,犹修祀六国。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安厘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三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亲与项羽对争存亡,逮羽之死,临哭其丧。 汉书,灌婴斩项羽东城,汉王为发丧,哭临而去。将以位尝侔尊,力尝均势,虽功夺其成,而恩与其败。且暴兴疾颠,礼之若旧,班固汉书项羽赞曰:舜重瞳子,项羽又重瞳子,岂其苗裔邪?何其兴之暴也!国语,单襄公曰:高位寔疾颠。残戮之尸,乃以公葬。汉书曰:初,怀王封羽为鲁公,乃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若使羽位承前绪,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从命,则楚庙不隳,有后可冀。

      伏惟大晋,应天顺民,武成止戈。应天顺民,已见上。左氏传:楚子谓潘党曰:夫文止戈为武。西戎有即序之人,京邑开吴蜀之馆,书曰: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洛阳故宫名曰:马市在城东,吴、蜀二主馆与相连。兴灭加乎万国,继绝接于百世。论语,子曰:兴灭国,继绝世。虽三五弘道,商周称仁,洋洋之义,未足以喻。是以孙氏虽家失吴祚,而族蒙晋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怀金,已见上谢*原内史表。佩青,已见上求通亲亲表。毛诗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东观汉记,杨乔曰:臣伏念二千石典牧千里。当时受恩,多有过望。臣闻春雨润木,自叶流根,鸱鸮恤功,爱子及室。毛诗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故天称罔极之恩,圣有绸缪之惠。罔极,已见上求通亲亲表。毛诗曰: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追惟吴伪武烈皇帝,吴志,孙坚,字文台,吴郡人,盖孙武后也。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遭汉室之弱,值乱臣之强,首唱义兵,先众犯难,破董卓于阳人,济神器于甄井,吴志曰:坚屯梁东,为卓军所攻,溃围而出。坚复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汉书音义,韦昭曰:神器,天子玺符也。吴书曰:初,坚入洛,军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敢汲。坚命人浚,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龙上一角缺。甄音真。威震群狡,名显往朝。桓王才武,弱冠承业,吴志曰:孙策,字伯符,坚子也。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招百越之士,奋鹰扬之势,汉书曰:故衡山王芮从百越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西赴许都,将迎幼主,虽元勋未终,然至忠已着。吴志曰:曹公与袁绍相距于官渡,策阴谋袭许迎汉帝,未发,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夫家积义勇之基,世传扶危之业,进为徇汉之臣,退为开吴之主,而蒸尝绝于三叶,园陵残于薪采, 为采薪者所践毁也。臣窃悼之。 伏见吴*之初,明诏追录先贤,欲封其墓,愚谓二君并宜应书。二君,坚、策也。故举劳则力输先代,论德则惠存江南,正刑则罪非晋寇,从坐则异世已轻。若列先贤之数,蒙诏书之恩,裁加表异,以宠亡灵,则人望克厌,谁不曰宜?二君私奴,多在墓侧,今为*民。乞差五人,蠲其徭役,使四时修护颓毁,扫除茔垄,永以为常。

      注“尚书曰”:袁本、茶陵本“书 ”下有“王”字。

      注“继绝世”:袁本“世”下有 “已见上文”四字,茶陵本无。案:此不当有“世”字,谓已于“三王敦继绝之德”下引论语曰“继绝世”也。茶陵本即复出,与此皆非。

      注“怀金已见上谢*原内史表佩青已见上求通亲亲表”:袁本作“怀金佩青已见上文” 八字。案:袁本非也。善第一卷注自言同卷再见者,并云“已见上文”。又云其异篇再见者,并云“已见某篇 ”。然则凡不合此例,皆失善旧。余不具出。茶陵本尽改复出,益非。

      让中书令表诸晋书并云让中书监,此云令,恐语也。

      庾元规何法盛晋书颍川庾录曰:亮字元规,为中书郎。肃祖欲使为中书监,上疏,肃祖纳亮言,封永昌公。后迁司马,录尚书事,薨。

      臣亮言:臣凡庸固陋,少无检操。昔以中州多故,旧邦丧乱,中州为洛阳。庾氏,颍川人,*洛阳,故云中州旧邦。随侍先臣,远庇有道,爰客逃难,求食而已。何法盛晋书曰:亮父琛为会稽太守,亮少随父会稽。又曰:中宗为镇东将军,镇建邺。论语,季康子以就有道。孔安国尚书序曰:逃难解散。不悟徼时之福,遭遇嘉运。先帝龙兴,乘异常之顾,先帝,谓中宗,元帝也。尚书序曰:汉室龙兴。既眷同国士,又申之婚姻。何法盛晋书曰:中宗钦亮名德,故申婚姻。又曰:中宗娉亮妹为皇太子妃。国士婚姻,已见怀旧赋。遂阶亲宠,累忝非服。弱冠濯缨,沐浴玄风,孟子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沐浴,已见上求自试表注。频繁省闼,出总六军。何法盛晋书曰,王敦表亮为中领军。十余年间,位超先达,无劳被遇,无与臣比。小人禄薄,福过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始欲自闻,而先帝登遐,先帝,谓元帝也。登遐,已见上文。区区微诚,竟未上达。

      陛下践祚,圣政维新。臧荣绪晋书曰:明帝讳绍,字道几,元帝太子也。礼曰:成王幼,不能莅祚,周公作相,践祚而治。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宰辅贤明,庶寮咸允,康哉之歌,实在至公。康哉之歌,已见景福殿赋。仲长子昌言曰:人主临之以至公,行之以至仁。而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臣领中书,则示天下以私矣。何者?臣于陛下,后之兄也。王隐晋书曰:明穆皇后庾氏,字文君,琛第二女,生成帝。孙盛晋阳秋曰:庾亮,明穆皇后之兄也。姻娅之嫌,实与骨肉中表不同。虽太上至公,圣德无私,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河上公曰: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无私,已见上求通亲亲表注。然世之丧道,有自来矣。悠悠*,皆私其姻者也;人皆有私,则谓天下无公矣。是以前后二汉,咸以抑后党安,进婚族危。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西京七族,已见西京赋。东京六姓:章德窦后、和熹邓后,安思阎后、桓思窦后、顺烈梁后、灵思何后。皆非姻党,各以*进,纵不悉全,决不尽败。今之尽败,更由姻昵。臣历观庶姓在世,无党于朝,无援于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苟无大瑕,犹或见容。至于外戚,凭讬天地,势连四时,根援扶疏,重矣大矣。而财居权宠,四海侧目,汉书曰:列侯宗室见郅都,侧目而视也。事有不允,罪不容诛,身既招殃,国为之弊,其故何邪?直由婚媾之私,群情之所不能免,故率其所嫌而嫌之于国。是以疏附则信,姻进则疑,疑积于百姓之心,则祸成重闼之内矣。此皆往代成鉴,可为寒心者也! 夫万物之所不通,圣贤因而不夺,冒亲以求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韩诗外传曰:公道达而私门塞。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音吕,外总兵权,尚书,穆王曰:今命汝作朕股肱心膂。贾逵国语注曰:膂,脊也。以此求治,未之闻也;以此招祸,可立待也。孙卿子曰:乱则危辱灭亡,可立而待也。虽陛下二相,明其愚款,二相,王敦、王导也。王隐晋书曰:王敦,字处仲,中宗时为大将军,谋逆。肃祖以为丞相,不受。又曰:王导,字茂弘,中宗时为侍中。肃祖即位,敦*,进太保,不拜,后为丞相。朝士百寮,颇识其情,天下之人,何可门到户说,使皆坦然邪!孝经曰:君子之教以孝,非家至而日见之。郑玄曰:非门到户至而见之。楚辞曰: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予之中情?尚书序曰:坦然明白。夫富贵宠荣,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也。今恭命则愈,违命则苦,臣虽不达,何事背时违上,自贻患责邪!实仰览殷鉴,量己知弊,毛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身不足惜,为国取悔。是以悾悾屡陈丹款,曹大家蝉赋曰:复丹款之未足,留滞恨乎天际也。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屏营,已见上谢*原内史表。以臣今地,不可以进明矣;且违命已久,臣之罪又积矣。归骸私门,以待刑书。汉书曰:彭宣上书,乞骸骨归乡里。私门,已见本篇注。尚书曰:哀矜折狱,明启刑书。愿陛下垂天地之鉴,察臣之愚,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注“何法盛晋书颍川庾录曰”:袁本、茶陵本无“晋书”二字。

      注“中州为洛阳”:陈云“为” ,“谓”误,是也。各本皆误。

      不悟徼时之福:袁本、茶陵本“ 徼”作“邀”。案:晋书作“徼”。此尤改之也。“邀 ”、“徼”古同字,恐选文自用“邀”,改之未必是。

      乘异常之顾:袁本、茶陵本“乘 ”作“垂”。案:尤本误,晋书亦是“垂”字。

      注“孟子曰沧浪之水清兮”下至 “已见上求自试表注”:袁本此二十四字作“濯缨及沐浴已见上文”九字。茶陵本复出。案:此各本皆失善旧。

      注“桓思窦后顺烈梁后”:何校乙“顺烈梁后”于“桓思窦后”上,是也。各本皆倒。

      可为寒心者也:袁本、茶陵本云 “为”善作“谓”。案:此尤校改正之也。晋书作“谓 ”,误与此同。

      而使内处心膂:袁本、茶陵本云 “处”,善作“剧”。案:此尤改之也。晋书作“处” 。选文往往别有所出,不必全同耳。

      注“音吕”:袁本、茶陵本作“ 膂音吕”三字,在注末。是也。

      荐谯元彦表孙盛晋阳秋曰:谯秀,字元彦,巴西人,谯周孙。性清,不交于俗。李雄盗蜀,安车征秀,秀不应,躬耕山薮。桓温*蜀反役,上表荐秀。

      桓元子何法盛晋书曰:桓温,字元子,谯国人。为琅邪王文学,后进位大司马,薨。

      臣闻太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道丧时昏,则忠贞之义彰。道丧,已见江淹杂体诗。左氏传,荀息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洗耳,许由也。琴操曰:尧大许由之志,禅为天子,由以其不善,乃临河洗耳。庄子曰: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欲以其辱行慢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国语曰:晋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子曰:苟无死矣,吾令子为上卿。辞曰:戍闻之,人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韦昭曰:三:君、父、师也。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所以笃俗训民,静一流竞。魏书,文帝令曰:树德垂声,崇化笃俗。伏惟大晋,应符御世,应符,已见上文。论语比考谶曰:圣王御世,河龙负卷舒图。运无常通,时有屯蹇。神州丘墟,三方圮裂。神州,见吴都赋注。兔罝绝响于中林,白驹无闻于空谷。毛诗曰:肃肃兔罝,施于中林。郑玄曰:兔罝之人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又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斯有识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叹息者也。刘歆移书曰:有识之所叹愍。阮瑀为曹公与孙权书曰:大雅之人,不肯为此。 陛下圣德嗣兴,方恢天绪。何法盛晋书曰:孝宗穆帝讳聃,字彭子,康帝崩,乃即位。 臣昔奉役,有事西土,鲸鲵既悬,思宣大化。何法盛晋书曰:李势盗蜀,温伐势,势出军战于柞桥,军败,面缚*。鲸鲵,喻李势也。鲸鲵,已见上文谢眺八公山诗。访诸故老,搜扬潜逸,庶武罗于羿浞之墟,想王蠋音蜀于亡齐之境。左氏传,魏绛曰:昔后羿因夏人以代夏政,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虞羿于田,以取其国家。杜预曰:四子皆羿之良臣也。史记曰: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毋入,以王蠋之故。已而使人谓蠋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为将,封子万家。蠋固谢。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则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无义,固不如享名。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窃闻巴西谯秀,植操贞固,易曰:贞固足以干事。抱德肥遯,扬清渭波。文子曰: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体道矣。楚辞曰:淈其泥而扬其波。渭水,已见西征赋。于时皇极遘道消之会,群黎蹈颠沛之艰,道消颠沛,已见谢*原内史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毛诗曰: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迁乔,已见刘琨答卢谌诗。凶命屡招,奸威仍逼,孙盛晋阳秋曰:李雄安车征秀,雄叔父骧,骧子寿辟命,皆不应也。身寄虎吻,危同朝露。庄子,孔子曰:丘几不免虎口哉。朝露,已见上求自试表。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琴操,庄周歌曰:避世俟道,志洁如玉。论语,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杜门绝迹,不面伪庭,进免龚胜亡身之祸,退无薛方诡对之讥。汉书曰:王莽既篡,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及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胜自知不见听,即谓门人高晖曰:吾受汉室厚恩,无以报,今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时年七十九矣。又曰:薛方,字子容。王莽以安车迎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许;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亦犹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说音悦。虽园绮之栖商洛,管宁之默辽海。汉书曰:园公、绮季当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管宁、辽东,已见谢眺郡内登望诗。博物志,廉翻梦人谓己曰:余孤竹君之子,辽海漂吾棺椁也。方之于秀,殆无以过。于今西土,以为美谈。 西土,蜀也。

      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崇表殊节。圣□之上务。方今*未康,豺豕当路,遗黎偷薄,义声弗闻, 汉书曰:偷薄之政,自是滋矣。魏志,崔琰书谏文帝曰:盘游滋侈,义声不闻。益宜振起道义之徒,以敦流遯之弊。若秀蒙蒲帛之征,汉书曰:武帝初即位,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轮驾驷,迎申公也。足以镇静颓风,轨训嚣俗,魏文帝令曰:道薄于当年,风颓于百代。幽遐仰流,九服知化矣。周书曰:乃辨九服之国。

      注“性清”:袁本、茶陵本“清” 作“静”,是也。

      注“左氏传荀息曰”下至“贞也 ”:袁本此二十六字作“忠贞已见上文”六字。茶陵本复出,非。

      注“洗耳许由也”下至“乃临河洗耳”:袁本此二十八字作“洗耳已见上文”。茶陵本复出,非。

      注“戍闻之”:茶陵本“戍”作 “成”,是也。袁本亦误“戍”。

      注“兔罝之人能恭敬”:袁本、茶陵本“兔置”作“罝兔”,是也。

      注“刘歆移书曰”:袁本无“书 ”字,是也。茶陵本亦衍。 注“已见上文谢眺八公山诗”:袁本无“文”字,是也。茶陵本复出,更非。

      注“音蜀”:袁本、茶陵本作“ 蠋音蜀”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太子师及祭酒印绶”:陈云 “及”,“友”误,是也。各本皆误。

      注“不强致说音悦”:袁本、茶陵本“说音悦”三字作“之也”二字。

      注“汉书曰”下至“深山”:袁本此十八字作“园绮已见上文”六字。茶陵本复出,非。

      解尚书表檀道鸾晋阳秋曰:桓玄僭位,仲文以佐命亲贵。帝初反正,抗表自解。

      殷仲文

      臣闻洪波振壑,川无恬鳞;魏略,王脩奏记曰:涓流之水,无洪波之势。七发曰:横暴之极,鱼鳖失势,颠倒偃侧也。惊飙拂野,林无静柯。家语,吾丘曰:树欲静而风摇之。 何者?势弱则受制于巨力,质微则莫以自保。于理虽可得而言,于臣寔所敢喻。昔桓玄之世,诚复驱迫者众,至于愚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论语,子张问士,子曰:见危致命,见利思义。司马迁答任少卿书曰:李陵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史记曰:伯夷、叔齐耻武王伐纣,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遂乃宴安昏宠,叨昧伪封,左传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锡文篡事,曾无独固。曾无固守之节,亦从于众也。晋中兴书曰:诏加桓玄为楚王,备九锡之礼。玄到姑熟,朝臣劝进,玄遂篡位。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宜其极法,以判忠邪。镇军臣裕,镇军,宋高祖也。匡复社稷,大弘善贷,冯衍与田邑书曰:左*山东,右匡社稷。老子曰:夫惟道善贷且成。伫一戮于微命,申三驱于大信,楚辞曰:蜂蛾微命力何固。三驱,已见东都赋。既惠之以首领,复引之以絷维。左氏传,宋公曰: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絷维,已见上文。于时皇舆否隔,天人未泰,用忘进退,惟力是视。惟力是视,已见东京赋。是以僶俛从事,自同全人。毛诗曰:何有何无?僶俛求之。吕氏春秋曰: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高诱曰:全人,全德之人,无亏阙也。今宸极反正,惟新告始,反正,已见谢灵运述祖德诗。惟新,已见庾元规让中书令表。宪章既明,品物思旧。礼曰:仲尼宪章文武。品物,已见叹逝赋。臣亦胡颜之厚,可以显居荣次? 尚书曰:予心颜厚有忸怩。乞解所职,待罪私门。私门,已见上庾元规让中书令表。违谢阙庭乃心愧恋,谨拜表以闻。臣某云云。

      注“檀道鸾晋阳秋曰”:何校“晋 ”上添“续”字,陈同。各本皆脱。

      于臣寔所敢喻:何校“寔”下添 “非”字,云晋书有。陈云晋书为是。案:此似选文传写脱。

      注“见利思义”:何校“利”改 “得”,是也。各本皆误。

      注“左传曰”下至“不可怀也” :袁本作“宴安已见上文。”茶陵本复出,非。

      注“老子曰”下至“且成”:袁本作“善贷已见上文”。茶陵本复出,非。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晋书曰:义熙十二年,洛阳*,裕命修晋五陵,置守备。

      傅季友

      臣裕言:*振旅河湄,扬旍西迈,左氏传,季文子曰:*不振旅,蛮夷入伐。诗曰:居河之湄。将届旧京,威怀司雍。威怀,已见潘岳关中诗。太康地记曰:司州,司隶校尉治,汉武帝初置,其界本西得梁州之地,今以三辅为雍州。河流遄疾,道阻且长,诗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加以伊洛榛芜,津涂久废 蜀志,许靖与曹公书曰:袁术方命圮族,津涂四塞。伐木通迳,淹引时月。东观汉记曰:岑彭伐树木开道,直出黎丘。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桥。山川无改,城阙为墟,宫庙隳顿,钟□空列,观宇之余,鞠为禾黍,鞠为茂草,已见西征赋。毛诗序曰: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廛里萧条,鸡犬罕音,萧条,已见上西征赋。东观汉记曰:北夷寇作,无鸡鸣狗吠之声。感旧永怀,痛心在目。刘琨答卢谌诗曰:哀我皇晋,痛心在目。以其月十五日,奉谒五陵。郭缘生述征记曰:北邙东则干脯山,山西南晋文帝崇阳陵,陵西武帝峻阳陵,邙之东北宣帝高原陵、景帝峻*陵,邙之南则惠帝陵也。坟茔幽沦,百年荒翳,天衢开泰,情礼获申,故老掩涕,三军凄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行河南太守毛脩之等。沈约宋书曰:毛脩之,字敬文,荥阳人也。高祖将伐羌,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戍洛阳。既开翦荆棘,缮修毁垣,左氏传,戎子驹支曰:驱其狐狸,翦其荆棘。西京赋曰:步毁垣而延□。职司既备,蕃卫如旧。伏惟圣怀,远慕兼慰,不胜下情。谨遣传诏殿中中郎臣某奉表以闻。 

      注“其界本西得梁州之地”:案: “梁”当作“雍”。晋书地理志,司州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可证。各本皆误。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沈约宋书曰:刘穆之,字道冲,东莞人,为前将军,卒,追赠仪同三司。高祖又表于天子,于是重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

    [阅读全文]...

2022-07-18 22:43:57
  • 初中古诗文必背

  • 古诗文,初中,文学
  • 初中古诗文必背

      进入“大语文”时代的初中生,应该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语文在所有学科中分值比例最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古诗文必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 左 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桃花源记》 陶 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uàn),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 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阅读全文]...

2021-12-14 14:18:16
  • 木兰诗中古今异义词

  • 木兰诗中古今异义词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中古今异义词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木兰诗的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阅读全文]...

2021-12-21 05:32:20
  • 古诗中的月作文

  • 古诗中的月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3-06 18:09:38
  • 古诗中的春作文

  • 古诗中的春作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阅读全文]...

2022-06-30 20:37:54
  • 古诗中的春作文

  • 【精】古诗中的春作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

      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一派朦胧的清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发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变的一片绿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天绿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是无渲染的`绿,那是天然装饰纯真的绿,感动了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胧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到来引起了一场绵绵细雨。他半(这个字不准确)着朦胧的天际如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银线,把春天连到了大地,把春天连到了人间。“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春天的雨是朦胧的,没有暴风雨之前的乌云那么低沉,没有大雾的那么迷茫,没有闪电,也无雷声。只是朦胧的天际迷乱着人的眼睛,只有晶莹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间。

      春天是活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鱼儿跃出水塘,燕子顺着微风,双翅滑破天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万花筒,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机,表现在千物万物。小草努力的将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老树着花无丑枝。大树发出新芽长出茁壮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绿叶,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副多彩画呀!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池塘边的垂丝海棠开出了粉艳艳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犹如满树绯红的云,轻巧可人,那么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来观看。风过无痕,可是却吹落了许些花瓣,随风飘落,打着一阵轻旋巧落进碧波中,散入池塘,像个粉色的小船,飘呀飘,摇啊摇。

      春天的空气是美丽的,虽说好像不太合适,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词语能够形容它,这就是所谓的“只可会意不能言传吧。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春天是绿的,春天是朦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机勃勃的,她绿的鲜明,朦胧幽美活力中显出几分生气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画,多么美的春!

      这就是春,朦胧而又清晰。

      这就是春,给人清爽和愉悦。

      这就是春,隐约充满了希冀。

    [阅读全文]...

2021-12-30 18:59:31
  • 古诗中的乡村作文

  • 乡村
  • 【精】古诗中的乡村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乡村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美妙,是乡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般的热情,是乡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般的悠闲,还是乡村。

      我爱古诗,更爱古诗中的乡村风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像极了我的个性写照。我出生在城市,学*在城市,可是我时常觉得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一些与城市格格不入的东西,这些让我倍感城市压抑了我的心情,蒙胧了我的双眼。何处找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景致来释放心灵呢?走进古诗中的乡村,走进乡村中的古朴;在古诗中去寻找乡情乡韵,在乡村中来体验古诗中的舒馨与恬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当视线被一望无垠的玉米田、星罗棋布的稻池和悠闲展翅于天空的飞鸟填满时,我的世界豁然开朗。

      在乡下的奶奶家,我挽起袖子,卷起裤脚,几步窜到那个土里土气的灶台下,麻利地点火添柴,虽然烟雾撩人,但注视着那橙黄的火焰在秸杆上起舞,渐渐地,我的心被这古老的乡韵充满。

      乡村那特有的淳朴与亲情流淌在我的心中……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走在乡村的小径上,抬头看见一只威武骄傲的.公鸡飞上桑树枝头,一声声鸣叫是呼朋引伴,亦或是悠闲心情的释放?这时,一阵由远而*的“汪汪”声传来,那是一只棕色的小狗,是奶奶家的看门犬---乐乐。黑亮的眼睛、摇动的尾巴都似乎沾有灵气,特别惹人喜爱。它在阳光下连蹦带跳地向我扑来,那时我喜悦激动,这种温馨的感觉仿佛荡涤着我身上的浮躁,净化着我的灵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惯了城市的喧嚣,*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此刻,行走于乡间的简朴与宁静中,感受着乡村的那份和谐与安宁,心中那份压抑早已烟消云散。简朴的小房,错落而非有致的一个个小院,正是这些**常常的事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乡村景致。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又似乎走在诗人笔下的画卷中。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面前,令我悠然神往。

      感受古诗,感受乡村,感受“复得返自然”的畅快……

      披一路风尘,看春山依旧,唱大江东去。抛下那份焦虑与浮躁,用心行走于古诗间,用灵魂去感受古诗中乡村里的那片芬芳……

    [阅读全文]...

2022-04-04 02:06:51
  • 古诗中的春天作文6篇

  • 春天
  • 古诗中的春天作文6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天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天来了,是那么生机勃勃,小鸭子嘎嘎的叫,真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燕子听到鸭子的呼唤,急忙的赶来,来这里搭窝筑巢,就像白居易所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叽叽地叫,唤醒了桃花,我不由的赞叹,今年的桃花开得真旺,正是崔护所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复苏,真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湖水掩映着天空,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柳树轻抚着它的细枝,一群白鹭成群的飞,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无处不在,正如朱熹所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姑娘伴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刚刚苏醒的`种子已经变成了一朵一朵美丽的鲜花。花园边上的栅栏早已挡不住它们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远看有群小孩正在花园里追黄蝶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有两只黄鹂正站在柳树上唱歌呢,天上飞过一行整齐的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树林的旁边有几株桃花树,树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连河底的小石子都能看得很清楚,河面上还有几只小鸭在游泳,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呀!下雨了,春天的风还是那么的温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停了,已经傍晚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这些就是我收集的关于春天的古诗了,你们呢?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桃花绽开了笑脸,杜鹃花、玫瑰花、油菜花……都不约而同的开放了。

      小朋友们来到菜田边放风筝。一片金*的油菜花引来了几只小蝴蝶,它们闻闻这朵,嗅嗅那朵。好像在说:“小花,你可真香,真漂亮呀!”小朋友们看见蝴蝶连忙追上来,真如杨万里所写的“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草从地里也窜出来了,长出嫩芽儿。一阵微风吹过,小草摇动着它微小的身躯,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地上长出了许多的小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杨柳树伸伸懒腰,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它施展了一下魔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我喜欢这如诗如画的春天!

      诗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带你和诗人们一起去寻找诗词中的春天。

      我来到融化的江水旁,看到小草从地下露出它那又嫩又绿的小脑袋,看到树木发出的新芽,看到吐出花蕊的桃杏花,看到明媚的月亮。这时,我仿佛听到谁在吟诵着《春江花月夜》,我走*一看,原来是张若虚呀!于是我和张若虚一起吟诵起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来到森林里,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不禁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着读着,我不禁被这美妙的雨声陶醉了!

      我来到那如烟的柳树下。柳条在微风中摆动着它那柔软的身姿,我不由吟诵起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又被这美丽的柳枝陶醉了!

      后来,我在绿如蓝的江水中,在润如酥的小雨里,在没马蹄的浅草里,在一首一首美妙的诗词里,被春天陶醉了,被诗词迷醉了。

      哦,我喜欢春天,更喜欢这诗词中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诗人来写春天。

      在公园里,我发现了一片草地被烧黑了。因为好奇,我便用脚弄了一下,顿时,扬起了阵阵灰尘。这时,我惊讶地发现,随着灰尘越来越多,草上的黑色,竟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绿色!我仔细观察了草地后发现:原来这小草早就长好了,只是因为被烧出来的灰给盖住了,所以看起来是被烧焦的。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啊,小草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就算被烈火烧,它也能挺起身子,接受一切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诗人来歌颂小草的原因。

      就在这时,我看到几棵柳树,已经有了长长的绿丝绦。我猛然想起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是一点不错。这柳树就像是一个小姑娘,披着长长的头发站在风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小草们都生机勃勃,春天来了!

      “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开起了一朵朵小花儿,路上时不时传来一阵芳香。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说:“瞧!桃花开了,真香啊!春天来了!”这时,桃花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时不时唱起了《春天在哪里》。有一位老人说:“小鸟回来了,小鸟回来了,春天跟着小鸟回来了!”这时,小鸟才知道:自己是春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柳条长出长长的“秀发”,在风中摇动纤柔的腰肢,有一位少女说:“柳树发芽了,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这时柳树才知道:自己是春天。

      这个世界春天处处是,只要你处处留心。

    [阅读全文]...

2022-07-30 15:28:40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古诗中沉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阅读全文]...

2022-05-11 14:27:13
  • 美文欣赏:古诗中的雨

  •   中的雨

      ——张新毅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的诗中雨,更是令人动容。

      呼啦!呼啦!每当我听到窗外这些欢快地在雷与电的交相辉映中飞奔的雨滴怒号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响起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我看见那阴沉的天洒下如豆粒般可爱的浑圆的雨珠时,心中总是会浮出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

      雨啊,你早已融入历史,浸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春风和着细雨,与杨柳一阵耳语,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过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是那么寂静,那么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拴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也看不见。但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头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赶走了寒冷而凛冽的冬风,春雨携来了无穷的生机,无尽的绿,但却又是那么容易令人忽视。

      春雨就好似泰戈尔说过的话: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

    [美文欣赏:古诗中的雨]

    [阅读全文]...

2022-03-20 02:49:59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句子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语录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说说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名言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诗词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祝福
昭明文选所收杂诗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