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关于东坡肉的历史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东坡肉的历史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东坡肉的历史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东坡肉的历史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67) 语录(36) 说说(12) 名言(29) 诗词(116) 祝福(4) 心语(83)

  • 关于西湖东坡鱼的历史典故

  • 历史,西湖,语文
  • 关于西湖东坡鱼的历史典故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西湖东坡鱼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大文豪,据说还是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个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边的罄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加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来你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

      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地说:“五柳鱼呗,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阅读全文]...

2022-02-18 01:11:50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苏东坡对饮茶一道,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都写下了不少咏茶诗词。

      《仇池笔记》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水调歌头》

      己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阅读全文]...

2022-02-27 00:37:04
  • 诗词《东坡八首(并叙)》 古诗

  • 诗词《东坡八首(并叙)》 古诗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

      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李公择也。)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阅读全文]...

2022-03-21 04:18:37
  • 苏东坡诗词

  • 文学
  • 苏东坡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苏东坡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阅读全文]...

2022-03-14 15:12:13
  • 赤壁怀古怀东坡

  • 赤壁
  •   苏东坡的人生,是大江东去、是千古风流。他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他历尽坎坷,万劫不死。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才大遭嫉,挥之不去;虽为文雄,言祸偏来;真话虽贵,当权难容。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的苏东坡,背负着政敌和亲朋好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悲欢离合,先后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搀扶着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晚年时他被贬海南孤岛,走向天涯,走向中国的历史长河,走向炎黄子孙的心目中。

      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

      黄州古城,赤鼻矶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

      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仄仄的清韵。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

      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永远留下的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

      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整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士” 。

      “神祇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 (《荷马史诗》)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

      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

      乱石穿空,正直遭受*;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衰弱却不失勤勉的手,抓牢了农具的木柄。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或焚香*于寺院,“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跟和尚聊天,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说是“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

      自由,旷达,恬静,超然,洒脱,江山风月的主人跌宕出独一无二的高度和光芒。让志士敬,让小人妒,最高的威权也莫奈他何。

      池岸断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卧过泛舟归来的诗人。多情的人早生华发,背倚绝壁,心头过尽千帆。听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荆棘丛生的心,打开千古的怀抱,一如不系之舟。风生水起,宠辱皆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或沉沦。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

      那一夜,诗人面对大江长天,凝神伫立于船头。“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豪气在刹那间逼*,照亮了语言。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厚厚一部宋史,苏东坡的一词二赋,横空出世,震古烁今。雄壮而悲凉的铁板铜琶,成千古绝唱。

      乌台诗案是政治迫害,却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歌吟,苏东坡跌入人生的“井底”;同样因为歌吟,苏东坡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才情,让一个蛮荒之地,从此万树繁花,千年烂漫。

      一首词,两篇赋,让一座城池获得巨大的光荣:“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湖北通志·人物志序》)

      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不愧为苏东坡人生最重要的驿站。

      漫步黄州,空气里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到处是诗人的身影,到处是诗人的足迹,街道、地名、书院、广场乃至肉、饼、羹,皆冠其名。水面为杭州西湖之半的遗爱湖,十二景区的题名集苏东坡诗词赋的佳句,采湖形景物的灵气,贮满了黄州人对苏东坡的亲情。

      “苏东坡”,早已植入黄州市井的生活。

      东坡“以才学为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东坡词,一扫晚唐五代的绮丽柔靡之风,成为中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始祖。“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东坡散文,*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代散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东坡书画,成就卓著,行书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家”,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山。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苏东坡在《与范子丰书》中如此写道。

      曹公败北的赤壁在黄州之西乃属“传云”,“或曰非也”,却并不妨碍天才诗人的豪迈想象,纵情挥洒。

      赤壁之于黄州的意义,不在地理,而在人文;不在赤壁本身,而在苏东坡的赤壁词赋。

      苏东坡是中国的骄傲。他与黄州的渊源,使黄州有幸把他当做自己的符号。

      茂林积翠,薄雾飘渺,故垒云烟如诗如画。夕阳照在赤壁,赤壁峥嵘而辉煌。

      赤壁是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时的酡颜。

      赤壁是苏东坡“倾荡磊落”的肝胆。

      长江依古城流过,水面浮着雾霭,含了浪漫的品质。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

      争夺江山的豪杰随江山兴废,寄情天地的赤子与天地存亡。目光透过波浪褶皱的重重黑幕,决然仰望的头颅上是夜空不灭的星宿。大江东去淘不走巍然的中流砥柱,无泪固守的尊严令未来的我们深情眷顾。

      “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 ”([法]马拉美)

      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

      千年的大江,千年的明月,千年的东坡赤壁。千年的天空时晴时雨,千年的草木有枯有荣,唯千年的华章气贯长虹。

    [阅读全文]...

2021-12-28 18:09:44
  •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

  • 历史,手抄报
  •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有关古诗历史的手抄报,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1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2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3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4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5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6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7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8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唐诗宋词,不仅是当时文坛诗词高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我们读唐诗宋词,觉得它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听唐诗宋词,觉得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不仅觉得语言美,而且觉得韵味无穷。既能得到启迪教益,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它吸引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它从登上文坛,一直到现在,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亲睐,一直盛传不衰。这不能不引人深思,不能不引人深入探索。

      研究表明,唐诗宋词的极大魅力, 是与它那严谨不苟而又富于变化的格律形式分不开的,是它那稳定的音步节律,两*两仄的交替使用,有规律的韵式韵律,工稳严饬的对仗与清灵流畅的散句的结合,构成了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造成了诗词的庄重典雅、自然潇洒的风貌。

    [阅读全文]...

2022-02-16 16:00:21
  • 苏东坡读书的诗句

  • 读书
  • 苏东坡读书的诗句

      苏东坡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苏轼,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东坡读书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读书的诗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其他关于读书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3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3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____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3-10 11:14:27
  • 苏东坡诗词赏析

  • 写作
  • 苏东坡诗词赏析

      常言诗庄词媚,苏东坡却能把词写的如此雄浑壮阔。即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之风,也能写“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婉约之态,唯东坡一人。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的一生最为旷达乐观,这首词最能代表他人生态度和境界的,景中含情,情寓于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这两句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思想,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3-06 22:15:36
  • 关于苏东坡最美诗词

  • 阅读,文学
  • 关于苏东坡最美诗词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是一篇关于苏东坡最美诗词精选十首,欢迎阅读。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5、《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满庭芳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8、《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全文]...

2022-07-11 17:12:21
  • 苏东坡的口福

  •   应该说:苏东坡的口福,是其坎坷生活中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看不到这点,就不可能完全理解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犯小人,总是不得安宁,这也是所有善良的人经常碰上的厄运。然而,他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却有着难得的好口福。“东坡肉”、“东坡肘子”,就是这位文学大师发明或创造出来的。在食谱上,以文人的名字而为菜肴名称者,他大概是独一份。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吃,懂吃,有条件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吃得下去,克化得了,实在是一种幸福。尤其在你的敌人用钝刀子割你的头颅、给你制造痛苦;或是用谣言中伤、诬陷、抹黑的手段,在精神上弄得你半死半活;抑或是满心希望你过得悲悲惨惨、凄凄切切,希望你厌食、寻死上吊,而你却像一则电视广告说的那样,“吃嘛嘛香”,那绝对是一种灵魂上的反抗,实在使那些整你的人气得两眼发黑。

      苏东坡在《湖州谢表》里,公开表达出这种反抗精神,不肯妥协的态度: “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压根不理会这些握有权柄的得志新贵。他哪里晓得小人不可得罪的道理,照讲他想讲的真话,照写他想写的文章,锋芒毕露,毫无收敛。于是,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到政治上的迫害。外放、贬官、谪降,这也是历史上的统治者收拾作家诗人,还不到杀头掉脑袋的程度之前,常用的一套令其不死不活的做法。

      但苏东坡并没有沉默、低头、困顿,以至于屈服、告饶、认输、投降。小人们完全估计错了,苏东坡无论贬谪到什么地方,都能写出作品,都能吃出名堂,都能活得实实在在,有滋有味。在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我们看到这位胃口奇佳的文学大师,他那渲染吃喝的豪情,他那洒脱奔放的状态,他那充满自信的心志,跃然纸上。“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书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麦心面,作槐芽温淘。糁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粳,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能够这样地了解自己,享受人生,心胸开阔,品位高尚的诗人,能不笔惊风雨,名垂千古吗!

      苏东坡最后一次发配,渡琼州海峡,安置儋州。宋朝的非今日之海南,乃瘴雾蛮烟的荒凉之地。我们从他的一篇《食蚝》短文中,发现此公尽管环境恶劣,吃兴未减分毫,虽然日子艰难,但却食指大动。当地滩涂上,盛产蚝,味美无比,使他足足享受。明人陆树声的《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一文中载:“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落到如此境遇之中的东坡先生,居然还有幽他一默的心态,调侃两句的乐趣,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文章笔力之健,不能不羡慕他的口福胃纳之佳。无论文章,无论胃口,都充满了此公对权势的蔑视,对小人的不屑,对生活和明天的憧憬和希望,以及身处逆境中的乐观主义。

      从苏东坡的这一份坦荡、从容、自信、豁达,我们至少获得以下三点教益:第一,得要有一份坦然从容的好心胸,千万不要小肚鸡肠,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狭隘偏执,那是绝成不了器的。第二,得要有一份刚直自信的好精神,切莫任人俯仰,随波逐流,墙头衰草,风中转蓬,那是绝站不住脚的。第三,恐怕得有一份兼容并蓄的好胃口,不忌嘴,不禁食,不畏生冷,不怕尝试。这个道理若用之于营养,则身体健康;用之于文章,则尽善尽美;用之于交友,则集思广益;用之于人生,则丰富多彩。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46:15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句子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语录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说说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名言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诗词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祝福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