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关于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332) 说说(411) 名言(76) 诗词(420) 祝福(543) 心语(17k+)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 语文,高考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高考冲刺阶段我们要多多刷题,最好是刷一下历年高考真题,高考真题可以为你的高考复*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阅读全文]...

2022-01-30 18:44:02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口月夕书怀 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2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6分)

      【答案】:(1)天气 心情(心境) (2分)

      (2)情感相似之处有:(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1点2分,3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

      3. (2014·甘肃天水一中第3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 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8.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4分)

      4. (2014·上海“十二校”联考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阅读全文]...

2022-03-11 08:27:30
  • 历年英语高考真题与答案

  • 英语,高考
  • 历年英语高考真题与答案

      历年的高考题对我们的学*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时更有针对性,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历年英语高考真题与答案。希望你喜欢!

      真题内容: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略)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Need a Job This Summer?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its partners offer many programs to help students find summer jobs. The deadlines and what you need to ap* depend on the program.

      Not a student? Go to the government website to learn about programs and online tools available to help people under 30 build skills, find a job or start businesses all year round.

      Jobs for Youth

      If you are a teenager living in certain parts of the province, you could be eligible(符合条件)for this program, which provides eight weeks of paid employment along with training.

      Who is eligible: Youth 15—18 years old in select communities(社区).

      Summer Company

      Summer Company provides students with hands-on business training and awards of up to $3,000 to start and run their own summer businesses.

      Who is eligible: Students aged 15—29, returning to school in the fall.

      Stewardship Youth Ranger Program

      You could ap* to be a Stewardship Youth Ranger and work on local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s for eight weeks this summer.

      Who is eligible: Students aged 16 or 17 at time of hire, but not turning 18 before December 31 this year.

      Summe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机会)

      Through the Summe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rogram, students are hired each year in a variety of summer positions across the Provincial Public Service, its related agencies and community groups.

      Who is eligible: Students aged 15 or older. Some positions require students to be 15 to 24 or up to 29 for persons with a disability.

      21. What is special about Summer Company?

      AIt requires no training before employment.

      BIt provides awards for running new businesses.

      CIt allows one to work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It offers more summer job opportunities.

      22. What is the age range required by Stewardship Youth Ranger Program?

      A15—18.

      B15—24.

      C15—29.

      D16—17.

      23. Which program favors the disabled?

      AJobs for Youth.

      BSummer Company.

      CStewardship Youth Ranger Program.

      DSumme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阅读理解,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B

      For Canaan Elementary’s second grade in Patchogue, N.Y.,today is speech day, and right now it’s Chris Palaez’s turn. The 8-year-old is the joker of the class. With shining dark eyes, he seems like the kind of kid who would enjoy public speaking.

      But he’s nervous."I’m here to tell you today why you should … should…"Chris trips on the"-ld,"a pronunciation difficulty for man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His teacher, Thomas Whaley, is next to him, whispering support."…Vote for …me …"Except for somestumbles, Chris is doing amazingly well. When he brings his speech to a nice conclusion, Whaley invit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 praise him.

      A son of immigrants, Chris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a little over three years ago. Whaley recalls(回想起)how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when called upon to read, Chris would excuse himself to go to the bathroom.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n be a painful experience. What you need is a great teacher who lets you make mistakes. "It takes a lot for any student," Whaley explains, "especially for a student who is learning English as their new language, to feel confident enough to say, ‘I don’t know,but I want to know.’"

      Whaley got the idea of this second-grade presidential campaign project when he asked the children one day to raise their hands if they thought they could never be a president. The answer broke his heart. Whaley says the project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learning to read and speak in public. He wants these kids to learn to boast(夸耀)about themselves.

      "Boasting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best qualities," Whaley says, "is very difficult for a child who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not feeling confident."

      24. What made Chris nervous?

      ATelling a story.

      BMaking a speech.

      CTaking a test.

      DAnswering a question.

    [阅读全文]...

2022-05-25 15:34:15
  •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 语文,高考,阅读
  •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历年真题是同学们复*中必备练*题,为方便同学们复*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每点2分)

      【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

      【评价】本题属于“作用题”,答案应涉及两大方面——“内容上”和“结构上”,但所给答案只是结构方面的,不涉及内容方面(当然,有人将“点题”视为内容)。而且“引领全文”似是错误答案,因为若是引领全文,则全文得写“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然而下文却不是这么写的。所以答案应该改为:

      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1点1分)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1点1分)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

      【评点】此题其实是人物形象题,文章虽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当时的口语化色彩,与我们相距有点远,但亦是容易读懂的,因而不存在答题难度。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评点】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实际是含义题;第二问仍是人物形象题。回答这两问,题干提示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其意在给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因而其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在审题上是否能审题准确。

      14.“他喜爱北*,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

      【评点】此题出得是相当巧妙的,因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意而为之?不过答案①和④应放在一起来答,这样似乎更好些。

      【总评】这篇散文选得有点出人意料,甚像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设置很讲人文关怀,处处给予提示,不设置审题障碍,这是继20xx年高考以来的所体现出的命题者越来越广阔的胸襟,值得称赞!但第11题,在答案的设置上是有些问题的,恳*题人能关注或者深入一线教学,让命题跟实际教与学贴合得更紧一些!

      瓦

      王剑冰

      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②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③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④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⑧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⑩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⑾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⑿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

      ⒀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⒁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⒂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⒃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

      ⒄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摘编自《人民日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我对“瓦”的怀想。“长满”形象地写出“怀想”的丰富,“摇曳”写出了“怀想”的不时浮现。

    [阅读全文]...

2022-02-06 23:41:49
  •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 语文,高考
  •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阅读全文]...

2022-07-29 06:01:01
  • 历年高考英语常见短语汇总

  • 英语
  • 历年高考英语常见短语汇总

      引言:一年一度的高考盛宴即将举行,大家伙们做好准备了吗?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展开英语科目复*工作,小编特地对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英语短语进行汇总,可供各位参考。

      历年高考英语常见短语汇总

      1、answers for 对……负责/担保;保证(某事)良好;承受…的结果

      2、ask for 请求、寻找、要求见某人

      3、break down失败、落空、毁掉、拆除、损坏、瓦解、崩溃、粉碎、分为细目

      4、break in训练、驯养、闯入、破门而入、打断、插嘴、开始使用

      5、break out发生、爆发、逃出、突围、由贮藏处取出使用、突然说出[发出、做出]

      6、break up停止、散开、拆开、(完全)分解、分成小块、结束、(学校期末)放假、衰弱、(精神)崩溃、解散、使哄堂大笑、打断、破坏、断交、绝交、破裂、(天气)突然变化

      7、bring out揭露、显示、解释、说明、出版、演出、使*、使免除、使开花、说出、暴露、诱导、引出

      8、bring up养育、提出、教养、提升、开赴前线、[俗]呕吐

      9、call for对…需要、要求、提倡、去接某人、去拿某物

      10、carry away运[搬、带]走、水冲走……、[一般用被动态]使着迷、使陶醉、使神魂颠倒、受感动、使失去自制力、(风暴)刮断……、赢得(奖品等)

      11、carry on继续开展、进行下去、经营、处理

      12、catch on[口]投合人心、受人欢迎、理解、明白、抓住、流行起来、找到工作

      13、come on突然产生、进展、生长、发育、、偶遇、跟着来、开始、出台、(运动员的上场)快点、赶快

      14、come up走*、上(楼)来、(从土中)长出、发芽、被提出、流行起来、进城(尤指去伦敦)、上升、抬头、[俗]呕吐、快!(驱使牛、马行走或前进时的`吆喝)

      15、cut down砍倒,胜过,削减,删节、压缩、缩短

      16、cut in插嘴,插入,把……**

      17、cut out删掉、停止、戒掉、不吃、(机器)失灵、(自动)关掉、剪下来、剪裁、切除

      18、cut through穿过、穿透;克服;避开;不理睬;剪断、简化

      19、cut up切[破]碎、使难过、使痛苦、歼灭(敌兵等)、砍[割]伤、[口]吹毛求疵

      20、direct to指路、针对、把(注意力、精力)贯注在……上

      21、fall down跌倒;倒塌下来、[口]计划不切实际、失信;没有完成或履行诺言

      22、fall over落在……之上、脸朝下跌倒、极力/急于做

      23、find out找出,发现,查明(真相等),认识到,想出,揭发

      24、get across使通过、讲清楚、使人了解

      25、get along过日子、过活、相处、进展/步、[口]走开

      26、get around走动、克服困难/障碍等、避开(规章等)、传开

      27、get away(使)摆脱、(使)离开、无视、对……置之不理、(把某人[物])从……争取[吸引]过来

      28、get back for回来、取回

      29、get back from从…回来/返回

      30、get down to开始认真考虑、着手办理(某事)

      31、get in进站、到达、回来、收集[割]、请……来做、加[插]入、进入、(使)陷入、(使)卷入、

      32、get off下来、下车、起飞、(动身)离开、不受惩罚、被放过、脱下(衣服)

      33、get on with继续(做某事)、与……和睦相处

      34、get out of下车、走出、离开、摆脱、从……得到、改掉(*惯)、取[拔、弄]出

      35、get over越[爬]过、克服、忍受、复原、痊愈、完成、走完、[口]忘记

      36、get through完成、及格、到达、通过、用尽[完]、打通(电话)

      37、get together收集、积累、聚集

      38、give away背弃、出买、泄露(秘密)、暴露、散掉、给掉、赠送、分送、颁发、放弃、牺牲

      39、give in 屈服、投降、退让(to)、交/呈上、宣布、发表

      40、give off(散)发出(蒸气、烟)、发散(光线)

      41、give out用完、用尽、散[分]发、公布、发表、精疲力竭、失灵

      42、give up 放弃、停[中]止、让[交]给、投降、认输、泄气、泄露、说出

      43、go by (从……旁)走过,依照,顺便走访、时间过去

      44、go out出去[国]、(妇女)离家工作、辞职、退职、下台、(灯、炉火)熄灭、不再流行、(衣服样式等)过时、参加社交活动、交际、出版、*、失去知觉、入睡

      45、go over越[渡]过、走完、转向(to)、改变立场、车(翻倒)、复*、(仔细)检查、审阅、研究

      46、go through经历,经受,仔细检查,用完,被通过,搜查,履行

      47、hand over移交、让与

      48、have on穿戴

    [阅读全文]...

2022-03-27 01:58:45
  • 河南历年高考分数线

  • 河南,高考
  • 河南历年高考分数线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历年高考分数线,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年河南高考分数线

      文科

      理科

      2016河南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网上填志愿要牢记密码,记清楚时间

      6月25日,河南开通普通高招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后,考生即可登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点击首页网上服务大厅中的“网上志愿填报”,在登录界面输入考生号和报名时使用的密码,登录系统并填报志愿。

      考生需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把密码透露给他人,不要让他人代替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志愿填报,填报时间截止前可以进行不超过两次的修改,考生志愿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截止后将无法更改。

      密码忘了咋办?可利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台的“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

      无法重置咋办?普通类考生须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地的招生办重置。对口招生、专升本考生,可持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到就*市县招生办重置。

      记得书面签字确定,否则志愿无效

      网上填报志愿后,县(市、区)招生办将依据考生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考生须在志愿表上签字。未经考生书面签字确认的志愿,将不作为投档依据。对口招生、专升本志愿和各批次的征集志愿,网上保存后不再签字确认,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作为投档依据。

      选报志愿前,先了解相关院校招生章程

      省招生办提醒考生,留意各高校的招生章程,章程中有学校招生说明、招生要求以及明确的录取规则。譬如对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对进档考生的录取规则和专业安排办法等。高校招生章程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台统一公布,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和《专业目录》中也有相关的网址。

      通过资格审查,才能填报专项计划志愿

      想要填报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志愿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相应专项计划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填报。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均单独设立批次,原则上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高校专项计划纳入自主招生志愿,考生应按自主招生志愿填报。考生如同时符合三个专项计划的资格,志愿可以兼报。

      自主招生志愿,每个考生只能填报一个高校

      自主招生志愿包括艺术特长生、高水*运动员、“高校专项计划”等。每位取得相应报考资格的考生,可填报1个相应的高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高水*运动员考生选报该志愿都必须填在自主招生栏内。个别自主招生高校在提前批录取(未安排本科一批计划的),考生选报该类高校自主招生志愿应填报在提前批第一志愿。

      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必须填报在相应批次所规定的位置(本科一批、二批填在相应批次所规定的`位置,其他批次填在相应批次的第一院校志愿栏中)。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的考生可以选报一个招收预科班的高校,如果分专业方向的话,每个高校可填报1~5个预科班专业方向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一本、二本单轮投档,缺档不补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投档录取时,实行单轮投档。高校因退档或计划调整所产生的计划余额,不再补充投档,将面向考生统一征集志愿。

      其他批次第二志愿(*行志愿)投档后,将根据计划缺额情况,进行不超过两次的批量补档,未完成的计划余额统一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投档后,将根据计划余额情况,进行不超过两次的批量补档。

    [阅读全文]...

2022-06-22 10:45:41
  •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试题

  • 语文
  •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南宋·杨万里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李绅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绝句》唐·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唐·王维

      1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唐·高适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

      1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1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杜甫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试题]

    [阅读全文]...

2021-12-16 10:43:24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27:36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句子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语录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说说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名言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诗词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祝福
历年来的高考古诗真题 - 心语